對於留學生來說
選專業頭禿了一半只是小問題
選錯了專業Final半條命沒了
終究也不是大事
但選的專業不能提高Offer命中率
畢業之後無緣多金
那才是最慘的
為什麼留學生在這些專業扎堆?
近期,美國國際教育協會IIE發布了最新的《2020美國門戶開放報告》,我們先來看看,留學生們都愛往哪個專業扎堆:
果然,STEM在國際生眼中依舊是最吃香,工程專業以220,542的人數排名第一,佔到了總人數的20.5%;數學和CS專業就讀人數排名第二,以205,207的人數佔據了19.1%……
商科人數有所下降,但完全不妨礙人家依舊是熱門,以174,470的學生佔據總人數的16.2%。
前三項加起來已經佔據了總人數的一半以上。而上榜的文科人數佔比還不及以上三位的零頭……
都說選學校看榜單和目標校,那麼在這些專業扎堆的留學生們,都是看什麼定方向?
專業薪資排名,最大贏家是?
懂你!自然是看錢。
如果說到了美國留學=獲得了高薪行業的敲門磚,那麼不同專業的學生,敲開的門也是不一樣的。
GradReports根據10萬個大學學位項目和超過500萬畢業生的起薪數據,發布了一份2020最佳大學榜單,排名涵蓋了70多個本科和碩士專業。快來鑑寶!
為了看得更明白,小編這裡給大家整理了畢業生起薪最高的10大專業和所屬學校,來看看你的學校上榜了沒有
不出所料,類似的最佳榜單,STEM領域都是站在山頭俯視其他專業的。
CS專業的畢業薪資最高沒跑了,但這個第一名讓人有些出乎意料,Brown University畢業起薪$141,100,以微弱優勢超過了薪資中位數為$138,900的卡內基梅隆大學以及$128,900的哈佛大學。
但哈佛大學轉身就來了個回殺,在統計學專業上,以$126,100的薪資中位數,位列全美第一。
其次,還有號稱專業萬金油的數學專業,MIT畢業生以$12,300的薪資中位數,拿下冠軍。
此外,金融、會計等商科專業也不甘示弱,畢業生薪資中位數也都擠進了Top 10,高達8萬美金以上。
留學生最愛的專業有多討喜?
STEM領域和商科專業,能在畢業一年後就拿到這樣的起薪,自然離不開高薪公司的獨寵。
留學生人數多,起薪又高的專業,各自敲開的都是哪些高薪行業的大門?
CS:一門技術吃遍各行業
CS專業的地位有多高?這麼一句話形容美國專業只有CS和非CS兩種。
但如果你還單純地以為CS只能去科技公司,那你是真的夠out了。
華爾街瘋狂示愛CS
投行愛上CS,是商科生難以言喻的痛。
以前備受投行寵愛的商科生,逐漸被CS專業擠下了第一的寶座,而且各大投行也是毫不掩飾對科技人才的喜愛。
拿高盛來說,不僅公開放話「Goldman was really a tech firm」,還揚言要和Google、Amazon競爭科技人才。
據悉,2018年高盛的科技人才佔據了總人數的25%左右,2019年這個比例上升到了42.9%,如果繼續以這種速度招聘,未來的高盛是不是真的要成為CS學生的天下了?科技公司指日可待!
此外,摩根大通還強制要求約1/3的分析師和員工參與編程學習計劃;Citi也在招聘要求中表示會更青睞於簡歷上擁有Python技能的求職者。
諮詢:Tech Consulting了解一下?
這幾年科技已經滲透到各行各業,企業都在利用大數據來提高效率,像埃森哲、IBM之類的IT巨頭在數位化時代更是強化了自己的競爭優勢,成為了香餑餑般的存在。如今就連管理諮詢也越來越偏向量化和分析,像麥肯錫、貝恩、BCG頻頻收購科技諮詢公司,擴張在這個領域的實力。
而Managementconsulted上更是有大佬分析,今後諮詢行業中發展最廣的,很有可能就是科技諮詢。
前景無限的科技諮詢偏向招聘本科生,而CS專業的同學在一定程度上會比非CS相關專業的同學更有優勢!最slay的是,這些科技諮詢部分業務雖然說不限定專業,但還是會更偏愛CS、統計等專業的學生。
數學,職場萬金油
一提到數學專業的對口出路,不是吧,你以為只有數學老師這一條路可走?
單看數學似乎沒什麼對口行業,但如果是跨專業求職,數學可是深藏不漏的「萬金油」。而且就業方向非常廣。比如:
IBD M&A組
簡單來講,M&A就是為客戶提供關於兼併、收購的Advisory服務。
要想做出幫助達成交易的評估模型,深厚的數學功底和建模能力肯定是必備選項。
Actuary
精算師需要擁有非常紮實的數學基礎,精算師是使用數學技能來定義,分析、解決商業和社會問題的商業專業人士。
精算最看重你的個人硬實力,考試考得好就能升職加薪。一位養老金行業精算師William Fornia表示,很多精算師的時薪高達1000美元。
Quant
Quant業內俗稱礦工,工作就是設計並實現金融的數學模型。說通俗點就是搞研究、模型開發和數據研究的,融合了編程+數學+金融三個方向,非常適合數學專業的學生。
如果說CS和Finance專業各撐起了北美求職市場的半邊天,那麼學數學的同學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可以撐起整片天!本來就有STEM光環加持的數學,無論是搭配上經濟、CS還是Data……未來求職絕對穩穩的。
而且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一直到2028年,全球數學專業人才的需求量將增長30%。
在剛剛過去的2020申請季,WST的數學專業的學員,拿到的offer數量最多,妥妥成了Offer收割機!
截止至6月30日
熱門專業才有財路?文科生註定涼涼?
看完以上榜單和高薪行業跟前的當紅專業後,是不是深切感受到了專業和專業的差距。選到了金飯碗專業,就相當於一隻腳跨進了高薪公司。
而不出意外的,在高薪高就業率的榜單中,文科生基本上都是墊底的份……
拿心理學來說,薪資最高的Tufts University只有44,600美元,只有Top 10高起薪專業的一半。
難道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註定現實找不到高薪工作嗎?冷門專業在漂亮國就真的無路可走了?
當!然!不!是!在最難的2021申請季,拿到Offer的WST學員中,有35%都是文科生。由此可見商科生並非在金融領域就有絕對求職優勢,海外投行等高薪行業不限專業,跨專業求職連續第七年被驗證完全可行。
*僅統計2021申請季236張Offer數據(截至11月6日)
想知道有哪些高薪行業適合大家,不凡來看看這份百萬年薪就業指南
01
金融海王:非對口專業我最愛
投行就是投行,做事從不按常理出牌。
就在你以為投行轉戰科技領域的時候,高盛的官網還是明明白白寫著:高盛的每個部門都有大量的文科生就業機會,非常需要文科生極強的人際溝通能力。
其實投行的Industry Group會覆蓋多種行業,還需要和不同類型的客戶打交道。所以文科生得天獨厚的溝通能力,在這方面就非常有優勢,文理學院的學生同樣受到投行的青睞。
02
諮詢頂流:所有專業都
除了投行海王外,說諮詢「博愛」絲毫不誇張。
傳統意義上大家都覺得金融、經濟學等專業是諮詢行業的心頭好,但其實諮詢公司的員工背景多樣化是出了名的。
麥肯錫在招聘要求中也會表明完全不限制申請人的專業。
跨專業求職,怎麼操作?
相對於熱門專業進高薪行業,跨專業的大家可能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畢竟每年跨專業就業的學生不在少數。
Networking很重要
在美國求職,如果本身背景有一定的劣勢,就一定不能忘了networking。而且Networking還是展示文科生軟實力最好的方式,你只有在交談中有亮點凸顯你的優勢,才可以讓別人記住你給你referral。
另外,Networking千萬別踩雷:
選擇正確的時間。千萬不要在周末發Cold Email,打擾對方且容易被忽視;
控制cold email的字數,一百字之內最佳,既簡潔美觀,也不會引起反感;
不能急於求成,注意後期跟進。
Networking的好處多多,一邊積累行業人脈了解行業知識,一邊還有機會拿到內推,打算跨專業的同學們千萬不要放過任何一次機會。
越早準備,越有優勢
一份理想的簡歷,首先你要有一個比較高的GPA成績。
其次實習經歷非常重要,work experience才是你拿offer的關鍵。如果你就覺得大一大二就準備求職實在是為時過早,那你可以清醒一點了!!
因為高薪行業最愛的就是低年級學生。
Exploratory Program又可分為Diversity,Women's Programs,Spring Weeks,Insights等,專門針對大一大二的學生。不僅專業上沒有限制,還隻字未提technical skills如valuation、financial modeling等等硬性要求。
只要進了項目就可以坐等Banker主動來帶你接觸金融服務業,享受VIP級別的待遇。
據WST七年數據統計,大二的同學通過早期項目快速通道轉到大三暑期實習的概率幾乎是100%。這樣你就可以不用通過網申,和萬千競爭對手一起去搶一個面試名額了。美滋滋~
現在,走fast track進投行的機會可能就在你面前了:高盛insight program正在開放中,針對2022年12月-2024年6月的同學,欲申從速!
說到底,想拿高薪offer專業只是輔助。海外投行等高薪行業不限專業,跨專業求職連續第七年被驗證完全可行,但機會多了,意味著競爭也大了,想要拿offer並不容易。如果你想要更加準確的判斷自己適合的行業,想知道跨專業求職該如何準備?如何平衡學業和求職?跨專業求職如何少走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