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韓國電影《小委託人》,看得眾多觀眾揪心不已。感到憤怒的同時也覺得無比心痛。其實,這部電影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原型就是曾經轟動一時的「漆谷虐童案」。
2013年8月,在韓國慶北漆谷郡,一名8歲的小女孩腹痛難忍,死在了去往醫院的路上。後經醫護人員證實,小女孩的死因是「外傷性腹膜炎」,也就是說,她是被人暴打狠踢腹部,活活致死的。
在警方調查的過程中,12歲的姐姐站出來認罪,說是因嫉妒爸爸給妹妹買了新玩具,才動手打死了妹妹。
可警方卻認為姐姐的話並不可信,根據醫生給出的結論,年僅12歲的姐姐僅憑手腳的力氣,是不可能對妹妹造成這麼重的傷害。隨著調查的深入,血淋淋的真相終於浮現出來,兇手其實就是孩子的繼母!
在平時,只要繼母心情不好,就會拿姐妹倆出氣。姐妹倆犯點錯誤,更會遭到一系列慘無人道的毒打。除此之外,繼母還會逼孩子們吃下沾有排洩物的衛生紙,拍攝裸照……
12歲的姐姐就這麼眼睜睜看妹妹死去,因為害怕自己也會遭遇不測,才不得不出來自首。可這位繼母呢?在法庭上還「義正言辭」地說:「我只是作為一個母親,在教育自己的孩子,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但是,教育孩子,就可以失去理智,隨意把孩子當成自己情緒不好時的發洩桶嗎?教育孩子,就可以不把孩子當人看,想怎麼打罵就怎麼打罵嗎?我們教育孩子還可以選擇很多其他的方式,最不應該的就是採取這種打罵的手段。
即使是萬眾矚目的明星也難逃被打罵的童年經歷。臺灣女星陳喬恩和她媽媽在參加湖南臺《旋風孝子》的節目中,兩母女就一直保持著很「安全」的距離,相比其他嘉賓的親子關係,陳喬恩和她媽媽疏遠很多。甚至手都沒有牽過幾次。
陳喬恩坦言,自己是在媽媽的打罵中長大的,她的童年生活中隨時都會有被扇耳光的危險,還曾被媽媽用一捆枯枝打到渾身是血,自己很長一段時間都活在恐懼的陰影中。即使隔著鏡頭,我們也能從她的話語中感受到她當時那種心痛的感覺。
說到這裡,我們就不難理解陳喬恩和她媽媽的關係了。在節目中,也看得出媽媽多次想和陳喬恩親近,但是等成年之後再想彌補自己以前的錯誤,改善這段親子關係,顯然吃力很多。
要知道,打罵從來都不是真正的愛,而是一種教育上的偷懶,是一種典型的「以大欺小」。就像是家暴一樣,打罵孩子只有零次和無數次的區別,一旦父母沉浸在用體力壓制孩子的快感時,就很容易上癮。
這些打罵孩子的父母可能不知道,孩子長期生活在這種環境中,對他們身體和心理上造成的傷害是無法估量的。不僅孩子智力發育會受到嚴重阻礙,心理產生巨大陰影。在他們長大之後,性格也會變得更具攻擊性,自信心不足,抗壓能力差,獲得成功的概率也會比那些在和諧家庭氛圍中成長的孩子要小。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我們不妨採取其他溫和的方式,可能效果還能事半功倍。首先,當孩子惹我們生氣時,我們應該嘗試去理解孩子,找出孩子做事情的理由是什麼。當孩子感到被尊重,被理解時,情緒就會比較緩和,這就有利於進一步的溝通和教育。
此外,我們還可以採取「自然後果法」, 比如,當天冷孩子不願添加衣物,適當的情況下可以由著他,當他感冒難受了,就能嘗到苦頭。下次就會乖乖穿衣服了。但要注意,「狠心」的前提是讓孩子承擔的後果並不嚴重,在可承受範圍內。
再者,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小的懲罰讓孩子對自己的錯誤行為引起重視。比如孩子隨便丟東西,不收拾房間時,就罰他們吃一天討厭的蔬菜或者水果。這樣不僅對孩子起到了懲罰,而且孩子的紀律性和耐性也得到了鍛鍊。
為人父母,我們要明白,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能因為孩子是自己生的,就能想打就打。父母現在每一份的努力和自我調整,都是孩子日後幸福的來源。
優秀的父母會懂得呵護孩子,而不只是打罵孩子,他們懂得在愛中成長的孩子,才會愛別人。每一個孩子都是上帝派來的天使,願他們能夠被溫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