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一定在網絡上看到過這句話:「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恨不知所蹤,一笑而泯。」
這是一句經常被網友們使用的情話,而且被認為是經典有深意的句子,用白話文來說就是:感情不知道從哪裡來的,卻越來越深刻;怨恨不知道往那裡去了,相視一笑就泯滅了。這兩句在網絡上大範圍流傳的情話,其實大有來頭。
更準確地說,是前一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大有來頭,後一句「恨不知所蹤,一笑而泯」看上去與前一句十分相配,但卻是後來人穿鑿附會的。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原文實際上是這樣的: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皆非情之至也。
這句話出自明代戲曲創作的集大成者湯顯祖的著名戲曲《牡丹亭》,《牡丹亭》是中國四大古典戲曲之一,也是世界戲劇寶庫的中的一顆明珠。上述的這段話,其實是湯顯祖為戲曲《牡丹亭》作的序,形象概括了杜麗娘和柳夢梅兩人之間的深刻情感。
《牡丹亭》篇幅龐大,情節夢幻,講述了不願被封建禮教束縛的閨閣大小姐杜麗娘,在一次遊園後,與書生柳夢梅在夢中相遇,醒來卻因情感傷而死,後來柳夢梅為赴京趕考,因緣際會下,與杜麗娘的魂魄在夢中再次相會,因為情感之深而還魂,兩人突破封建禮教,突破生死,最終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杜麗娘和柳夢梅的愛情故事,具有非常深邃的思想意義,在宋明時期,講究「存天理,滅人慾」,尤其是女子被給予來自家庭、社會的種種壓迫。杜麗娘勇敢地追求自己本真的感情,跟從自己的內心,給當時的思想帶來了不一樣的生機。
今天,我們使用「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句子,雖然可能不知道背後《牡丹亭》中的愛情故事,卻依然被這句話深深打動,想來,這正是情感的力量吧,能夠穿越時空,穿越古今、穿越文本,將愛傳達進每個人的心中。
桃園三結義:劉備的宏圖大業一開始就註定了失敗!柔石《為奴隸的母親》:被典當的妻子何去何從?
《菊英的出嫁》:青色的花轎後是一口沉重的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