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市財政持續推動建立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立足本市實際,積極探索實踐,著力規範開展績效評價工作,努力提高評價結果應用水平。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建立分工協作機制。一是成立預算績效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任組長,成員單位包括市督查考核辦、市委組織部、市發改委等,將審定重點績效評價管理及結果運用作為領導小組重要職能之一。二是成立預算績效管理科室,組織開展績效評價管理工作,建立財政部門、主管部門、預算單位、項目單位間的分工協作機制。
二是深化制度建設,全面規範評價流程。注重製度先行,形成綜合性制度、專項管理辦法和業務操作規範相結合的立體化制度體系,先後出臺《關於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落實意見》《淮南市市級預算績效管理暫行辦法》《淮南市預算績效管理工作考核暫行辦法》等文件,對績效評價工作的總體要求、職責分工、方式方法、指標標準、結果應用等內容予以明確,為規範有序開展績效評價提供了遵循。
三是優化項目選擇,績效評價提質擴面。市財政聚焦部門整體、重大建設項目、重點民生實事等,2020年績效評價項目90個,其中重點評價30個、部門自評60個,覆蓋財政資金59045萬元。重點績效評價以「質」與「量」的雙提升為目標。一是拓展範圍,從一般公共預算資金拓展到政府性基金,項目類型從一般的支出項目拓展到政府採購、政府購買服務等特定類型項目。二是延伸領域,統籌考慮行業領域覆蓋、中央和省市委重大決策部署落實等情況。三是擴大規模,評價項目數量、資金規模保持逐年增長態勢。四是關注民生,選取公共衛生服務、環保、養老體系建設等領域項目開展重點評價,包括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農村廁所專項整治、城市老舊小區改造等民生項目。
四是細化組織實施,穩步開展評價工作。一是及時部署年度市本級財政支出項目績效評價工作,公布財政重點評價項目和單位自評項目、評價報告模板,全面收集整理所需的數據資料。二是委託第三方中介機構通過聽取匯報、查閱資料、實地查看、民意調查、綜合評價、反饋意見等方式,開展重點評價工作。三是開展單位自評抽查,委託中介機構進行抽查,抽查率20%,跟蹤項目績效,對指標體系設置提出建議,出具抽查報告。
五是硬化激勵約束,充分應用評價結果。一是根據績效評價報告,統一制定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結果反饋意見書,對影響績效的問題進行分析並提出對策建議,發至預算部門進行整改。二是綜合項目績效評價等因素,在預算編審環節具體運用。對評價結果不同等級的項目,採用優先安排、適當安排、壓縮直至不安排等方式,分類施策管理;對一次性項目在績效評價達到預期目標和實施效果後,動態調整,及時退出;對民生工程、發放類等項目,在確保投入、不壓減的情況下,督促預算單位加強項目管理,提升項目質量;對未實施的項目下一年度不再安排。全年績效評價結果運用資金共計7418.77萬元。
六是亮化績效信息,主動公開評價結果。按照信息公開工作要求,規範公開內容,細化公開目錄,拓寬公開渠道,不斷增強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透明度,做好績效評價結果公開工作。一是2020年4月、11月分別將2018年度、2019年度市級重點支出項目績效評價情況通過市政府門戶網站向社會公開。二是市本級隨2019年部門決算同步公開重點項目自評結果60個。三是2017年、2018年向市人大常委會作財政績效管理年度工作報告,為省內首家地市;2020年11月,市財政向市人大預算工作委員會報送2019年度市級重點項目績效價評結果,主動接受人大監督。
七是實化管理措施,確保中介機構質量。一是公開招標選聘天職、新思辰、中為等省內實力較強的會計師事務所,建立績效評價中介機構庫,提高第三方評估的科學性、權威性、專業性。二是加強合同管理,要求中介機構明確至少2人固定從事我市績效評價工作,以此增強從業人員對淮南項目的熟悉度、知曉度,促進績效評價質量提升。三是做好中介機構考核工作,重點考核工作基礎、服務質量和工作成果等,考核結果與中介機構績效評價服務費掛鈎,以後年度將依據考核結果,擇優選擇中介機構開展績效評價工作。
【來源:市財政局預算績效管理科】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