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是中國古代一部神秘的著作,被儒家尊為群經之首,是我國最古老的一部佔筮書,同時也是一部凝結著遠古先民睿智卓識的哲學著作,成為中國哲學思想的總源頭
它既陌生又熟悉,既高深莫測又簡單易讀,對中華文化的形成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幾千年來,被廣泛地運用在政治、經濟、軍事、天文、地理、人文、科學、哲學等領域中,也因此被認為猶如天書般難懂。
1990年11月26日,北京友誼醫院裡面,一位奄奄一息的老人在囑咐完遺囑之後,他旁邊的學生詢問是否還有什麼要留下的。
這位老人想了一會,只留下了一句遺言:「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
懂得知足,是真正的富足。這位老人就是被譽為現代新儒家的馮友蘭先生。
馮友蘭先生在看《周易》
虞世南說:「不知易不可為將帥。」,而對於普通人來說,《易經》是一部涵養福報的典籍。
《易經》中也是蘊藏著無數的人生哲理,尤其是被認為是易經中最高深的10句話,句句藏著大智慧!
《周易》中最高深的10句話,暗藏改命之法!天道忌滿,人道忌全
1.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
出自《周易·乾卦·文言》。高興就會有所作為,憂慮就會違背道德;意志堅定、堅韌不拔,就不會動搖,潛龍的品格和修養就是如此。
2.書不盡言,言不盡意。
出自《周易·繫辭上》。文章不能把所有的話都講完全;就是所講的話,也不一定能把意思全部表達出來。
3.子曰:「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
出自《周易·乾卦第一》。孔子說:「因而,依從於上天的向上發展,依存於大地的向下紮根,這表明一切事物各依其類別互相聚合。」
4.《象》曰:澤無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出自《周易·困卦第四十七》。《象傳》中說:澤中無水,象徵著要窮困潦倒。君子即使身處逆境,即使犧牲性命,也應當完成自己的理想。
5.行之謹。閑邪存其誠,善事而不伐,德博而化。
出自《周易·乾·文言》。日常生活中所有的言論都要講究誠信,所有的行為都要講究謹慎。避免邪念,保持真誠,做了對人有益的事而不自我誇耀,用深厚廣博的品德和行為感化人心。
6.見機而作,不俟終日。
出自《周易·繫辭下》:「君子見機而作,不俟終日。」見到有利的時機,就要抓緊行動。不要等到最後,延誤了時機。
7.慢藏誨盜,冶容誨淫。
出自《周易·繫辭上》。不小心地把財物收藏好,就如同教人來偷。打扮得妖嬈豔麗,就如同誘人姦淫。
8.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
出自《周易·坤》。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多做好事的人家,必定會有吉祥喜慶來臨,誰種下仇恨,他自己遭殃。
9.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出自《周易·上經·乾·文言》。相同的聲音會相互應和,相同的氣質會相互求合。
10.君子以順德,積小以高大。
出自《周易·升·象》。君子遵循道德的指引,積累小的善行,以成就高尚的品德。
君子注重個人性情的修養,不斷提高自己的品德,他們不但彬彬有禮,而且懂得自我克制,正因如此他們的靈魂才純潔而寧靜,最終使自己的生命達到崇高的境界。
《易經》正是如此,所謂「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從簡至繁,也可重回樸素,治大國若烹小鮮,過一生只要讀懂《易經》就夠了。
可是,大多數人提到《易經》就犯了難:
都是古文,我連字都不認識,怎麼看得懂呢?《易經》太高深了,沒有長年累月的研究,根本不能參透它的智慧;知識太龐雜了,光卦象就有64卦,每一卦還有各種情況,太難了!
不要著急,推薦大家一本《圖解易經》,古文不懂,沒關係,圖文一解釋你就明白;覺得知識太高深,其實整本書就是在解釋兩個字:規律;
《圖解易經》詳細介紹了《易經》的起源、發展歷程與基礎知識。
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最後引入到《周易》,以圖解文的形式,全面系統地為您講授學習《周易》所需要的基礎知識,而這不僅僅只針對《周易》,同時也是了全方位了解中華文化的好機會。
使用圖文結合的方法,把難懂的古文用白話告訴你,把深奧的原理一一圖解給你看,從起卦開始,保證沒有基礎的「小白」也能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
哪怕是國學小白,擁有了《圖解周易大全》,每天花個二十分鐘讀上一卦,用不了多久也能將整本《周易》系統地了解一遍。
只要39元,趕快點擊下面圖片購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