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報全媒體記者 蒲曉磊
2018年3月17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習近平全票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
上午10時50分許,習近平站在人民大會堂萬人大禮堂主席臺,左手撫按憲法,右手舉拳,莊嚴宣誓。
「我宣誓:忠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維護憲法權威,履行法定職責,忠於祖國、忠於人民,恪盡職守、廉潔奉公,接受人民監督,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努力奮鬥!」
75字的誓詞字字千鈞,至今仍令人心潮澎湃。
2018年3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憲法修正案,把黨和人民在實踐中取得的重大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成果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通過國家根本法確定下來,實現了我國憲法的又一次與時俱進。
兩年多以來,各地各部門不斷加大憲法學習宣傳和貫徹實施力度,進一步增強憲法學習宣傳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大力弘揚憲法精神,維護憲法權威,讓憲法精神走進千家萬戶。
憲法修正案通過後掀起普法熱潮
憲法修正案通過後,全國範圍內迅速掀起學習宣傳貫徹實施憲法的熱潮。
在浙江杭州的「五四憲法」歷史資料陳列館內,有一個憲法宣誓臺,觀眾可以手撫憲法,誦讀誓詞,現場體驗憲法宣誓的儀式感。
「觀眾在憲法宣誓臺宣讀誓詞,更能體會到憲法宣誓時的莊嚴感。很多觀眾說,看到這個宣誓臺和上面的憲法,就會想到電視上看到的習近平主席宣誓的場景。」陳列館副館長王永翔說。
社會公眾對於憲法的熱衷,令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副會長呂紅兵印象深刻。
「2018年,我作為上海市深入學習宣傳憲法宣講團成員,專程到青浦區朱家角鎮萬隆村,給100多名村民作憲法修正案宣講,村民們聽得津津有味的場景,我現在都記得。」呂紅兵說。
2018年全國兩會閉幕後,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審計局副局長謝津秋參加了憲法宣講團。
「人們經常會問,憲法修正案到底改了些什麼、有哪些內容跟他們是息息相關的。可以感受到,群眾對於憲法修正案非常關注。我每次都是先把憲法原文讀一遍,然後再結合著自己的經歷和看法,講給他們聽。這樣既能保證內容的準確,又能讓大家願意聽進去,大家反饋這樣講的效果很好。」謝津秋說。
司法行政全系統首次對公眾開放
為了推動憲法學習宣傳教育取得更好實效,司法部在2018年決定,在當年12月3日對公眾開放——這是司法部歷史上第一次舉行開放日活動。
在當天舉行的司法部及司法行政開放日活動中,全國31個省區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各級司法行政系統的監獄、戒毒所、公證處、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社區矯正中心等司法行政各類場所都面向社會開放。
在「憲法宣傳周」舉辦開放日,就此在司法行政系統固定下來。2019年「憲法宣傳周期間」,司法部舉辦了第二屆開放日活動,各省(區、市)司法行政機關結合工作實際同步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的開放日活動。
與此同時,法院和檢察機關的開放日活動也在持續創新。
2018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檢察院機關舉行第26次檢察開放日活動。在座談交流環節,張氏叔侄強姦殺人冤案、最高檢提出抗訴的齊某強姦、猥褻兒童案、某地城鄉規劃局等不依法履職案、高校「套路貸」案等一些典型案件的承辦檢察官,分別向同學們還原了案件的辦理過程,並與大家進行了熱烈的互動交流,引發了同學們的濃厚興趣和極大共鳴。
2019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在杭州網際網路法院舉行「憲法e路行」主題公眾開放日活動。來自希臘、南非、韓國、俄羅斯、委內瑞拉、新加坡等國的30餘名世界網際網路法治論壇外賓,以及全國人大代表、最高人民法院特約監督員、網際網路企業代表、專家代表、網絡大V、中外媒體記者等70餘人,分上下午兩場參加活動,親身感受中國法院網際網路司法建設新成就。
中國法學會憲法學研究會會長韓大元認為,政法機關主動對公眾開放,可以讓公眾通過一種最直觀的方式了解憲法內容、領悟憲法精神。做好憲法學習宣傳,有利於推動憲法的實施,讓全社會能夠形成尊崇憲法、學習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運用憲法的濃厚氛圍。
從「憲法宣傳日」到「憲法宣傳周」
2018年,中央宣傳部、司法部、全國普法辦公室聯合發出通知,部署開展首個「憲法宣傳周」活動。
通知這樣明確開展「憲法宣傳周」的目的——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關於深入學習宣傳和貫徹實施憲法的部署,推動憲法宣傳教育形成熱潮。
北京市西城區大柵欄司法所繼續推行「京劇+普法」,不僅邀請京劇演員指點演技,還邀請律師對其中的憲法元素進行指導;江蘇崑山中學的46名學生走進崑山市人大代表之家,通過模擬舉行「常委會會議」,來體驗國家政治制度運行和民主政治發展進步……12月初,一場集中宣傳憲法的活動在全國範圍內開展。
2019年舉辦的全國「憲法宣傳周」活動,設置了兩個主場。12月1日,兩個主場活動在北京、上海兩地同時啟動,拉開了「憲法宣傳周」活動的帷幕。
從「憲法宣傳日」到「憲法宣傳周」,讓憲法宣傳熱潮的持續時間變得更久。
呂紅兵認為,立法設立國家憲法日,具有紀念意義和宣誓意義。而增強憲法意識、弘揚憲法精神、加強憲法實施,卻非一日之功。舉辦「憲法宣傳周」,是踐行憲法、紀念國家憲法日、持續性宣傳憲法的具體實踐、必要舉措,從而將「宣誓性」意義落地落實、將「紀念性」意義堅持不懈。
抓住重點對象讓普法更具針對性
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始終是普法、學法、用法的重點。自2018年以來,司法部等部門在人民大會堂先後舉辦了三場憲法學習宣傳報告會,並把講座的內容製成視頻在網上推送,作為各地各部門黨組(黨委)中心組學習憲法的輔導材料。另外,充分發揮「七五」普法講師團作用,組織開展「百名法學家百場報告會」活動,為領導幹部舉辦憲法巡迴宣講,組織領導幹部參加和旁聽庭審,推動領導幹部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
在針對青少年的普法宣傳活動中,各地各部門既延續了「中小學校憲法晨讀活動」的傳統,又為青少年量身打造了漫畫普法、情景劇普法、網上憲法知識挑戰賽等多種憲法宣傳活動,讓青少年在趣味中學習憲法。例如,「五四憲法」歷史資料陳列館在青少年館區設置憲法朗讀亭,觀眾可以在現場朗讀憲法並在自媒體分享,極大地增加了青少年學習憲法的興趣。
憲法宣傳周期間,北京、湖南長沙、廣東深圳等地都開出了「憲法宣傳地鐵專列」,讓廣大市民在耳濡目染中了解憲法、掌握憲法……各地各部門不斷創新方式方法,讓公眾在潛移默化中學習憲法。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研究所研究員莫紀宏指出,近年來,憲法學習宣傳活動越來越重視對象的針對性和方式的創新性,這種有的放矢和貼近普法對象的普法,可以看作是普法工作的供給側改革,有利於推動「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的落實,有利於在全社會牢固樹立憲法和法律的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