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斯樂曾是金三角的一個地名,距離清萊60公裡,位於海拔1350米的深山,1949年被迫留在這裡的國民黨第五軍93師,來到金三角各地作戰區域,後來得不到臺灣的補給,失去經濟來源的國軍只好另謀出路,從薩爾溫江的走私通道設置驛站武裝護送毒物走私寮國、泰國和緬甸來賺取收入,與此同時,當地金三角罌粟種植提煉開始猖獗,金三角地區成為了當時泰國政府的主要邊境問題。
來到當地的當地文化景點的泰北義民文史館了解歷史知道,這幫第五軍93師由於在當地沒有當地身份證只能生活在這片深山之中,後來在協助泰國政府打敗緬軍之後,才得到泰國公民權利,不過還是有少部分軍人因為達不到條件而無法得到泰國公民的身份,所以成為了當地沒有國籍的炎黃子孫,只能長時間生活在這片深山裡。
臺灣的政府期間不斷派人過來授予當地的人民開展種植農作物的技術,這群軍人脫下軍服,回歸平民生活,正式成為泰國合法公民,開始了娶妻生子的生活,美斯樂滿山遍野的罌粟花被茶山所述所取代,開始發展起了旅遊業,由於距離旅遊勝地清萊不遠,所以這裡也經常有很多中國遊客過來尋找歷史,緬懷歷史。
美斯樂生活著超過90%的華裔後代,當地流行講中文,到處充滿著中華的文化氣息,路邊的餐廳很多是雲南的料理,店家,旅館很多是會說中文的華裔,走進美斯樂歷史第一家旅館,旅店的老闆曾是段將軍的財務官,1970年開了這家旅店之後交給臺灣回來養老的兒子,葉落歸根,不忘自己的出身。
美斯樂第一家華文學校——興華學校,1986年,泰國政府實施泰華政策,下令停止華文學校的開辦,把學校改成泰文學校,所以學校的學生只能偷偷摸摸的在家裡面自己自習,1994年教育泰國教育政策放寬,學校在臺灣僑委會的撥款下,重新辦校辦學,所以現在是一個教材和課本都是用的臺灣的教材,還有臺灣的字體拼讀方法。
在美斯樂的1234號公路旁邊,另一個文化景點段將軍墓園格外講述著曾經這個當地偉人的故事,墓園的設計朝著祖國的方向,表示著這群渴望後人不忘自己是炎黃子孫的殷切希望,走上陵園頂部,是美斯樂的最高點,在這裡可以俯瞰整個美斯樂的全景。
當年的泰國皇后多次遊覽美斯樂之後,喜歡上這裡的環境,但又擔心這裡的民生,便著力幫助美斯樂推薦農業的種植,改善美斯樂的民生,讓那些沒有謀生能力的當地人能夠自食其力,從此過上怡然自得的田園生活,後來皇太后去世後骨灰留在這裡,當地人敬仰這位泰國皇后修建立了皇太后陵墓。
美斯樂經過多年的發展,周邊的旅遊設備配套也逐漸完善,如今成為了泰北一個文化旅遊名片,美斯樂雲南菜,烏龍茶,咖啡成為了當地的特色,每年的12月底到2月初,這裡還會盛開著滿山的櫻花,和一片片油綠綠的茶田的風光交相輝映,構成一幅美麗的畫卷。
更多泰國風土人情,歡迎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