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財經大學教授黃天華逝世,31年寫就《中國財政制度史》

2021-01-11 澎湃新聞

本文圖片均來自「上海財經大學」微信公眾號澎湃新聞記者從上海財經大學黃天華教授治喪委員會方面獲悉:上海財經大學原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黃天華,於2020年8月25日5時38分,因病醫治無效在上海中山醫院逝世,享年70歲。黃天華教授告別儀式定於2020年8月29日(星期六)上午10時30分在寶興殯儀館3號樓4樓福園廳舉行。有關團體和個人慾致唁電、唁函,敬獻鮮花、花籃,請在8月28日(周五)14:00前與上海財經大學黃天華教授治喪委員會聯繫。

2017年4月起,新華社、《光明日報》、《解放日報》、《文匯報》、上海電視臺等媒體集中報導了黃天華教授的感人事跡,社會反響強烈。他用三十年時光撰寫的《中國財政制度史》終得付梓,用自己的執著填補了中國財政理論研究的空白,兌現「中國的財政史一定要由中國人來寫」的一句承諾。據2017年5月17日《光明日報》專題報導《一個人 一輩子 一部書——記黃天華和<中國財政制度史>》介紹:身高1米81、體重53公斤,66歲的黃天華看上去很是瘦弱。但是,這副瘦弱的身軀卻撐起了一部500多萬字的《中國財政制度史》。這部跨越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財政制度的大部頭,清晰地勾勒出中國波瀾壯闊的財稅史畫卷,充分地展示財稅的興衰與政權及國家興亡之間的密切關聯,填補了我國該項研究的空白。從當年的風華正茂,到如今滿頭華發,黃天華用31年心血凝結成《中國財政制度史》,實現了「中國的財政史一定要由中國人來寫」的願望。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黃天華31年完成《中國財政制度史》,以學術為本用生命著書
    「做研究就要甘於寂寞,或是皓首窮經,或是紮根實驗室,『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12月18日下午,在由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上海財經大學、上海人民出版社聯合主辦的《中國財政制度史》出版座談會上,本書作者、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黃天華說。可實際上,黃天華的「冷板凳」一坐就是三十一年。
  • 上海財經大學黃天華教授:用31年兌現諾言詮釋信仰
    1984年,黃天華進入上海財大任教,意氣風發的他用兩年時間做好了規劃———完成《中國稅收制度史》與《中國財政制度史》兩本書大約需要35年(實際的寫作與出版周期是:第一本從1986年到2007年,第二本從1993年到2017年)。沒有助手,也沒有經費,黃天華硬著頭皮去跟妻子解釋:自己每月的工資都要用於研究,沒辦法補貼家用。女兒小時候過生日,想要一個變形金剛玩具,黃天華拿不出錢。
  • 沉痛悼念並深切緬懷黃天華教授
    訃 告上海財經大學原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黃天華老師,於2020年8月25日5時38分,因病醫治無效在上海中山醫院逝世,享年70歲。黃天華教授告別儀式定於2020年8月29日(星期六)上午10時30分在寶興殯儀館3號樓4樓福園廳舉行。
  • 「傳承中國精神,擔當時代使命」 上海財經大學黨委書記許濤為2020...
    央廣網上海9月20日消息(記者唐奇雲)「2020年是極不平常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各地洪水災害、西昌森林大火。同樣,2020級大學新生註定是不平常的一代:誕生於非典時期、高考於新冠肺炎疫情。多難興邦,我們切實感受到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息息相關,作為新時代青年,中國精神如何傳承,如何擔當時代使命,這是新時代的命題。」今天(20日)上午,上海財經大學黨委書記許濤從時代課題入手,給2020級大學新生上了一堂「傳承中國精神,擔當時代使命」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現場氣氛熱烈,掌聲不斷。
  • 上海財經大學行政領導名單[簡歷]
    現任上海財經大學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五屆學科評議組召集人、中國經濟思想史學會會長、上海市社聯副主席。1974年9月至1977年7月在安徽師範大學中文系學習。1977年8月至1980年8月在安徽馬鞍山鍛壓設備廠任組織科幹事。1980年9月至1983年7月在上海財經大學經濟系學習,獲經濟學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
  • 睿智的學者,民生的使者—訪上海財經大學教授、中國公共財政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馬國賢
    學有所成,潛心學問,為我國公共財政支出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他也是我國最早洞悉績效管理方向的學者,致力於農村稅費改革、義務教育和衛生績效評價研究,主持了多項國家級重點課題,為推進農村發展和改革不懈奔走獻策。他是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博士生導師、上海財經大學中國教育支出績效評價(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公共財政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他是為人謙和低調的馬國賢教授。
  • 上海高校「開學第一課」:談使命講傳承論擔當
    上海財經大學供圖上財黨委書記許濤為2020級新生講授第一堂思政課。上海財經大學供圖中新網上海9月20日電 (記者 許婧)2020年是不尋常的一年,2020級大學新生也是不平常的一代。在今年這個特殊的開學季,滬上高校的黨委書記們為新生獻上精彩的開學第一課,關鍵詞中有堅守、有擔當、有奉獻、有求學、有境界……作為新時代青年,中國精神如何傳承,如何擔當時代使命,是新時代的命題。20日,上海財經大學舉辦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典禮上,上海財經大學黨委書記許濤從時代課題入手,上了一堂「傳承中國精神,擔當時代使命」的思想政治理論課。
  • 上海財大開學第一課,新生直呼「一生難忘」:淚目太多次,在感動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標誌人生全新航程的大學開學典禮,當屬其一。而對上海財經大學新生來說,今年的「開學第一課」註定難忘。或許,開課之前,很少有人預計,在這堂大課上會淚目這麼多次,視線頻頻模糊,「紙巾不夠用」。也是從這堂不時響起熱烈掌聲、充滿感染力的「第一課」中,大家在集體感動、震撼中,讀懂了「中國精神」的內涵。
  • 上財新生迎來「開學第一課」:傳承中國精神,擔當時代使命
    東方網記者傅文婧9月20日報導:今天上午,上海財經大學舉行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儀式上,校黨委書記許濤從時代課題入手,給新生們上了一堂「傳承中國精神,擔當時代使命」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同樣,2020級大學新生註定是不平常的一代:誕生於非典時期、高考於新冠肺炎疫情。多難興邦,我們切實感受到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息息相關,作為新時代青年,中國精神如何傳承,如何擔當時代使命,這是新時代的命題。
  • 第六屆中青年財政學者論壇在浙江財經大學召開
    近日,以「風險社會下的財政治理變革」為主題的第六屆中青年財政學者論壇在浙江財經大學召開。來自全國各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80餘位專家學者出席論壇。  浙江財經大學副校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李永友出席開幕式並致辭。他指出,中青年學者不僅是學術研究規範化和國際化的中堅力量,更應成為推動我國財稅改革的重要支撐。
  • 「歷史學視域下的中國大學與社會變遷暨上海財經大學建校100周年...
    中國現代大學始建於19世紀末。在變法維新的歷史環境之下,大學開始取代科舉制度,成為替國家「養士」的機構。「公家設立學堂,是為天下儲人才,為國家圖富強。」在此種宗旨與使命的指引之下,中國大學篳路藍縷、艱苦卓絕,在民族危亡中仍然屹立不倒、弦歌不輟。
  • 新時代中國特色高校管理會計2019研討會在上海財經大學召開
    2019年11月16日,由上海市教育委員會財務處、上海市教育委員會財務與資產管理中心主辦,上海財經大學、上海電力大學、上海電機學院承辦,上海財經大學中國管理會計體系研究中心、上海視野經濟研究所協辦的「第三屆新時代中國特色高校管理會計2019研討會暨上海財大管理會計高峰論壇2019年3期——管理會計在高校的運用」在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學院學術報告廳成功舉辦。
  • 開學典禮,上財新生聆聽第一堂思政課:傳承中國精神,擔當時代使命
    今天(9月20日)上午,上海財經大學2020級大學新生迎來了開學典禮,校黨委書記許濤為新生開講第一堂思政課「傳承中國精神,擔當時代使命」,他從「生動踐行」「時代闡釋」「上財情懷」三個方面闡釋了當代中國精神。
  • 上海財經大學大事記[1986年-1989年]
    (93-DQ11-25)   五月五日  學校制定了《上海財經大學校容環境衛生管理規定》。(93-DQ11-25)   五月二十日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管理學院教授高登.戴維斯來華訪問期間到我校講學。我校聘請他為顧問教授。
  • 上海史研究70年:上海何以成為上海
    上海大學文學院黨委書記吳仲鋼在致辭中表示,自1986年唐培吉教授主持的上海學研究所成立以來,上海大學的上海史研究雖短暫中斷過,但歷經李倫新先生、忻平教授等學者接續不斷的努力,如今已經建立起了老中青兼備的研究團隊,在上海史研究領域取得豐碩成果。
  • 【院校招生深度解析-第25期】上海財經大學
    本期猴哥為大家帶來上海財經大學的院校解析。辦學特色學校源於1917年南京高等師範學校開設的商科,它是中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研究商學的學府。學校歷經"國立上海商學院"、"上海財政經濟學院"、"上海財經學院"多個歷史階段,在1985年9月更名為上海財經大學。
  • 斯人遠去:2020年逝世的中外歷史學家
    魯才全先後在湖北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所、湖北省五七幹校、武漢市教師進修學院等單位工作,後就任武漢大學歷史系副教授、教授。其一生致力於魏晉南北朝隋唐史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尤其專注於北朝史和墓誌研究,發表《唐代前期西州寧戎驛及其有關問題——吐魯番所出館驛文書研究之一》、《北朝的兵役、番兵和資絹》、《北朝的徭役制度》等。
  • 中外財政思想史1
    在中國古代一般用「國用」、「國計」、「邦計」、「度支」、「理財」等詞彙來表達今天「財政」的含義。一般財政學教材,都指出中國官方最早使用「財政」一詞是戊戌變法中,光緒皇帝《明定國是詔》就使用了「財政」這個術語,提出「改革財政,實行國家預算」的主張。後來中央財經大學王文素老師認了個真,一查,「明定國是」詔裡根本沒有這句話。王老師查了多少本書,一共查了172本財政學教材。
  • 東北財經大學呂煒教授文章《深化對財政建設規律的認識》在人民...
    【MBA中國網訊】2019年7月3日,東北財經大學校長、東北財經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呂煒教授在《人民日報》09理論版發表理論文章《深化對財政建設規律的認識》。
  • 光大集團金融財政知識培訓班在上海財經大學開班
    新田新聞網(記者 王雨松)12月13日,中國光大集團金融財經知識培訓班在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國際銀行金融學院舉行開班儀式。李祥佐、李東山、鄭文欣等縣級領導,以及來自全縣各鄉鎮、各單位黨政負責人80餘人參加開班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