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出好結辯?

2021-02-22 辯論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論述以2003年國際大專辯論賽制修改版——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希賢杯賽制為重心討論,才疏學淺,請大家輕噴。

初入辯論場時,我一打開各種平臺搜索:「怎樣做好一個四辯?」「如何結辯?」等問題,馬上跳出來一堆極其fancy的答案:

四辯是定勝負的,要力挽狂瀾,反敗為勝!說話要抑揚頓挫,文字要深切感人,價值要高於對方,闡述要鞭辟入裡。。。。。

結果,就像讀了一遍降龍十八掌的秘籍,正所謂是氣沉丹田,反掌運力,勁力忽強忽弱,忽吞忽吐,從至剛之中生出至柔,最後亢龍有悔,一擊致命

!??一臉懵逼摸摸後腦勺?可是我連丹田在哪都找不到,談什麼戰龍在野? 

回到結辯的話題,幾乎所有會一點辯論的人都會告訴你,所謂結辯不就是駁立揚,不就是梳理總結全場、指出對方的錯誤、發揮我方的優勢,再上一層樓,宣揚我方的價值?

聽起來很簡單,而且事實也是如此,完全沒錯。但是到了實戰場上的情形可能往往就會變成這樣:

(場上低級錯誤如吐字不清,支支吾吾,說錯話,讀錯字等等就不提了。)

• 在駁對方的時候,抓住對方的小毛病不放,浪費大把時間;抓不住整場辯論討論的重點,與自由辯的交鋒點、質詢的攻擊點、我方理論的薄弱點完美錯開。

跟著稿子念或者背書;根據場下準備時對對手的攻擊預設來反擊,與場上實際完全脫節,全程跑偏。

在立我方的時候,兩種情況:第一,和隊友基本一致,但是一致過了頭,結辯稿成了立論稿的翻新版,頂多加上些二三辯的有機重複,沒有深化闡述,沒有做到順理成章

(抖個機靈,字面翻譯就是,順著一二三辯的道理,寫成文章。)

第二,整場結辯下來,大概就是幾個字概括:我隊友都是傻逼,聽我的才對。這樣結辯完全和隊友背道而馳,成了豬隊友,專門進烏龍球。

在揚價值的時候,就只剩下一個字了:尬!

簡直就是先來一遍中小學生行為守則規範,再念一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然後無限洗腦循環。

(評委遮住嘴悄悄打了個哈欠。) 

作為小白四辯,基本上面的問我都犯過,由目前的經驗總結,為儘量規避這些錯誤,我提出以下建議。

(儘量不寫成降龍十八掌) 

所謂場上三分鐘,場下十年功,這是實話,要做到奇葩說一流辯手們的水平,確實需要十年功。

要到那個高度需要厚積薄發,廣博的知識面、世事人情的洞察力、豐富的經驗甚至表達天賦都缺一不可,暫且不論。

我們目前只討論以一周為期限的辯論賽期間的功夫。場下和場上同樣重要,接下來分場上和場下來討論。

找最多的資料,提出最多的質疑,預想最多的可能性。

一個好的四辯,是對整個辯題既要有宏觀全面的認識,又要有微觀細緻的見解。

微觀細緻是是為了讓你能夠在場上找到突破口,發揮好就能一擊破敵,逆轉局勢

宏觀全面則是讓你能夠站到對方四個人和我方三個人更高的層面,跳出辯論賽來打辯論,你的價值才會真正深入人心,聽眾才會點頭稱道。

綜上就是要做到對整個辯題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即知己知彼,雙方的優劣勢,辯論的交鋒點甚至整場辯論的價值意義所在才能瞭然於胸。 

那麼,如何做到全面而深入?

第一,需要你在辯題拿到之後,用盡你的一切搜尋信息的方式,圖書館、搜尋引擎、專欄文章、資料庫論文等

(論據來源要可靠,不要跟著微信朋友圈的小軟文走)。尋找,篩選,甄別,歸類,總結,然後循環。 

第二,經過上一環節的積累,對整個辯論有個大框架以後,不斷,不斷地反駁,質疑,推翻,重建有問題的部分,反覆問自己關於辯題的問題。

什麼是什麼?什麼推出了什麼?為什麼?怎麼做?做得怎麼樣?結果會怎樣?然後不斷思考,不急於得出論斷,但是要不停追求最完美的答案。 

第三,一方面,從對方的論點角度出發,從評委角度出發,從觀眾角度出發,重新審視整個辯題,得出一個基本的各個角度出發的預想。

另一方面,鑽我方基本論點的每一個牛角尖,搞清楚哪些地方是我方弱點,哪些地方可以借題好好發揮,不斷不斷地鑽牛角尖

(如此這般會導致什麼,這樣下去會引發什麼,繼續第二環節的工作。)

預想出足夠多的方案,把該防守的防好,該進攻的攻好。然後組織好語言,將它寫成稿子,邊寫邊改,只要還沒到場上要開口念稿的時候,這篇稿子都值得打磨精進。

帶好節奏,當好小組長。四辯不管在場上還是場下,都是最後交出作品的人。四辯的這個最終作品,既是前面三人作品的延伸和總結,又是決定整個隊伍最終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

這就需要四辯深入了解每一個隊員腦子裡的想法、寫到稿子上的文字、場上的每一個細節表現,一句話來說,從辯題下來到評委問答完畢,都需要四辯全程在線。

通常情況下,四辯往往是擔當起小組長的角色,應當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合理安排好辯論賽的計劃進程,什麼時候討論、什麼時候應當做好哪個部分、任務怎麼劃分、要達到什麼樣的理想目標等等。 

第二,關於討論,討論前每個人要做的準備(看資料,寫提綱,心裡要有料,討論才高效)討論時有效率、不偏題;討論後能有結果,能深入,可以推進計劃進程。

討論時注意要求同存異,尤其注意避免四辯強行主導全部環節,但是大方向,宏觀上仍需要四辯(也可根據具體情況再決定哪個辯位主導)來掌好舵。 

第三,四辯對每個人的稿子都要瞭然於胸,這不僅僅只是讀過一遍其他人的稿子那個簡單的事情,而是你要和他們逐一討論交流,每個細節都爭取顧及到,有針對性地提出建議。

要做到整個攻與防駁與立都需要合理分配,助攻和主攻分明,尤其是在自由辯的戰場上更需要有大局視角才能合理地安排調配。 

第四,不斷地駁問隊友。一方面是為了讓他們發現自己的漏洞,對場上狀況有所預備,做出更周嚴更完美的內容。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你對他們的內容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也就是對整個辯題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從這兩方面出發,對於四辯個人而言,既利於應對對方的盤問,又利於在結辯中的「立」和「揚」。

賽場上,從入座的那一刻開始,場上的每一個人都應當進入狀態,在希賢賽制裡面,四辯需要起身發言的環節有三次:回應質詢、自由辯論、結辯。

這三個環節中最理想化的結果是:

回應質詢時守住我方觀點,進一步反推對方漏洞、自由辯論中能帶好好攻防節奏,可以的話做好轉、結工作。結辯能夠做到根據場上情況進行總結、反擊、升華。

(轉即轉戰場,結即為當前話題蓋棺定論。詳解請見各類辯論著作、公開課等)

整場辯論需要四辯站在全局高度,保持沉著冷靜:其他辯位已經開始撕得不可開交面紅耳赤的時候,四辯要做的是跳出當前的局勢,冷靜分析雙方的優勢劣勢。

對場上的真實情況有清醒的認識,並通過和隊友的合作,在最短的時間內挽回頹勢或者發揮優勢。

結辯前

第一,聆聽

周玄毅先生曾提出過,質詢的訣竅在於聽懂。這句話不僅僅只適用於前三個辯位,更不僅僅局限於質詢環節。

要想在結辯中梳理出對方的錯誤,順著賽點進一步推出我方觀點,就需要全程仔細聽,著重幾個地方

1.對方一辯陳詞時,除了聽懂最重要的幾個論點是什麼之外,應當帶著幾個問號去聽:

這些論點是什麼?為什麼?怎麼來的?對方的論據支撐是否可靠、邏輯推演是否合理、得出的結論是否成立等等。

2. 我方質詢與被質詢時,要知道質詢的交鋒點是在哪、質詢目的是否達到、這個點應該追還是應該放。   

3. 自由辯結束後,基本要明了,我方戰場推出了多少、效果怎樣、結辯時應該順著一鼓作氣還是另起爐灶。

第二,記錄

結辯基本上一半靠場上記錄,一半靠場下準備。場上應該記錄的,就是根據聽的結果,結合自己的所思所想,記錄下至關重要的東西即你一定要在結辯時要說的:

對方的重大錯誤、我方的巨大優勢、我方的可挽回失誤、整場辯論的討論重心、觀眾和評委期待聽到的「爽點」等等。

記錄時要做到條理清晰,以關鍵詞關鍵句為主,輕重緩急要分明,如果時間來不及一定要在腦子裡多過幾遍要說的話。

如果有機會,多看看評委老師們的記錄稿,基本是一張A4紙分兩欄,分別是雙方的表述,每個環節又橫向劃分,進行橫向分析,雙方高下立現。

一般自由辯完畢,老師們的稿子就基本寫滿了,就等著對照結辯分析,衡定結果了。這也是四辯應該做的事,但是不一定要做到評委那樣的精細客觀,但是對全局的掌控能力,最後結辯的水平,就基本仰仗你的記錄。

第三,控場

所謂控場,以四辯為核心的隊伍裡面,一般情況下,就是由四辯來控制場上的情況,儘量使我方利益最大化,主要體現在可變因素最多的自由辯環節。

這是一個很考驗全隊默契度、辯位責任劃分、臨場反應能力以及冷靜分析能力的環節。分為兩部分: 

1. 決策。

一般情況下,結合自身經驗,根據場上局勢變化(隊友表述是否到位、時間安排是否超限、雙方攻守損益比等)

來決定什麼時候應該懸崖勒馬,什麼時候應當窮追猛打,什麼時候又應該及時轉移戰場。

這一點對決策的那個人要求極高,既要有豐富經驗,又要沉著冷靜,同時也要和隊友有默契的合作。(主要是拼經驗啦) 

2. 信息傳遞

場上如何傳遞你的決策信息呢?一般場下時就應當和隊友提前商量好,通過眼神、小紙條、手勢甚至悄悄話等來迅速傳達。

但是要注意的是,在隊友發言時一般不要過多幹擾(除非他開始瞎說胡話,已經口齒不清,直接示意他坐下。),在隊友起身發言前,你的信息就應該清晰、簡明、正確地傳達過去了。

如果等到他站起來時才開始扯衣服、打手勢,往往只會讓本來清醒的人開始混亂,已經亂了陣腳的人開始說胡話。如果非要轉達,那就只剩下一個信息——閉嘴坐下。 

結辯時

經過場上場下的充分準備,就到了一個四辯最重要的環節,短短四分鐘之後,整場比賽的勝負就差不多敲定了。怎麼來分配這四分鐘呢? 

首先是時間劃分上:一般情況下是駁、立、揚之比為1:2:1,到了一定水平時又可根據具體情況改變時間比例劃分,再上一層樓之後就完全可以放開時間分配順著思路洋洋灑灑講開去(具體請參照黃執中等大牛) 

其次是策略劃分上:

1. 梳理全場,擊劍式攻擊,點到為止。把對方的明顯且不重要的錯誤指出來,但是又不長篇大論,提到,著重,讓評委記住就足夠。

2. 切中要點,修羅場式攻擊,打個你死我活。這就很關鍵了,從前期的資料收集、討論到場上的聆聽、記錄、總結,找出整場比賽的關鍵交鋒點,然後抓住這個點,不斷延伸拓展,拔高升華。

所謂駁立揚,直接講起來挺枯燥,既說不清道不明,也讓人聽不太懂。下面給個視頻連結,和視頻一起服用效果更佳

(就不直接給專業的辯手總結視頻了,給個娛樂性質強一點的,經過剪輯和配樂,直觀感受會更強烈一些。) 

https://m.bilibili.com/video/av16700423

辯題:美國是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 

是非型辯題 

0到40秒:對方發言完畢,提出觀點:美國是偉大的國家,論點有二:自由、多元化和機遇。41到1分24秒:梳理全場信息,引出下文。

1分37秒到2分23秒:抓住對方謬誤,開始擊劍式攻擊,打點得分。用自由派總是不得民心反駁「多元化和機遇」這個點;用自由不是美國專屬打「自由」這個點。 

2分24秒到3分10秒:開始重點打對方的根屬性和定義(美國是greatest),順勢開始深化我方觀點(美國不是greatest),修羅場式攻擊,一擊致命。列數據(適用於任何一個辯位)、作比較、深化到重點上(年輕人們對美國的所謂最強的概念是錯誤的)。 

3分24秒到結束:開始揚價值。指出美國曾經偉大過,因為追求正義、真理、創新、無畏等等優良品質而強大,而如今美國已不如從前。原話「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就是承認問題的存在。」抓住了整場辯論的核心--對方在自!欺!欺!人!美國不再是greatest了。 

是非型辯論最主要的是要找到判斷標準,要講清楚幾個東西: 

通過什麼標準來判定是非、 

為什麼要用這個標準、

在這個標準下如何判定是非、

判斷是非以後會引出一個什麼樣的結果。

在視頻中,主人公觀點判定美國是否偉大的標準是真善美與否,而對方的判定標準是基於富強與否之上的,這樣一來雙方在定標準的水平上就高下立現。

然後主人公通過一系列的事實論據闡述,這個標準之下導致了我方的判斷結果。最精妙的是主人公的價值宣揚,立足點之高,角度之巧,表現力之強,都是一等一的水平。 

當然,無可否認的是整個視頻戲劇性過強,它截取於美劇《新聞剪輯室》第一季的開頭,整部劇在表達的其實也就是「為什麼我們選擇這個標準」的問題——一個國家因何而強大。

而主人公是縱橫新聞行業幾十年主播,人設無論是專業知識、經驗還是現場表現力都是鬥戰勝佛級別的。

從視頻延伸開去,我們歸納四辯需要在場上結辯時注意幾點: 

1. 對我方觀點有無敵的自信。又回到辯論必須要解決的問題上,當你準備不足、表達不清甚至你的價值選擇和辯題抽中的觀點相悖,但是已經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時。

你必須,必須要對自己將要說的東西有十足的自信,你要相信聽者有足夠的能力去辨別你有幾分底氣,

很多時候,你底氣越足,就越容易彌補其他不足,越容易讓人信服。反推回去,正常情況下要自信就要先說服自己,說服自己就要先對這個事有十足的了解,要有十足的了解就需要準備充分,就又回到了上面的環節。

2. 張弛有度,有理有節,不偏不倚。該言辭激烈的時候就絕不含糊

(視頻裡面爆粗口學不得,場上爆粗口會被老師打死的),該收回話題的時候就立馬收住(比如視頻中3分16秒的觀眾噓聲就是該收的信號,主人公馬上停頓)。

整個結辯過程中要注意講道理擺事實,絕不可胡攪蠻纏、偏頗失理,觀眾評委眼睛可雪亮雪亮了,即使,我說即使,你要講歪理(不要講歪理講成習慣),也要一本正經,循循善誘,不要讓人一聽就是瞎扯。

3. 回歸演講者本位。演講和辯論的區別之一,就是何者「演」得更多。辯論主要依靠邏輯推理,「演」的成分比較少。

而演講不一樣,它用到希特勒手裡,那就是法西斯的煽動核武器,都不用講太多道理,抓住聽眾心理,摸到全場爽點,直接帶你到高潮。

四辯做得好的,演講一般不差。所謂揚價值,就是說往往經過前面各個辯位、各個環節的說理轟炸(有時甚至沒有說理,只有轟炸)

觀眾和評委需要一個人來從理順整場比賽,跳出家長裡短和雞毛蒜皮,來談談「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的兒女情長、「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的個人抱負甚至「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家國情懷。

想要把價值宣揚好,就得回歸到演講者的本位上來,不僅是乾巴巴的說事實講道理,而是進一步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視頻中揚價值這一段有了背景配樂,為的就是這個目的。)

要感染觀眾就需要足夠的場上經驗和人生歷練,更需要場下充分再充分的準備和深入再深入的思索。

限於篇幅和個人能力,某些部分過於簡略以至於未表述清楚請和我多多交流;本文總結於各方資料、前輩指導以及個人感悟,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如有偏頗之處,懇請諸位多多指正。

素材|王希婷

排版|晁雨晨

審核|李玥 黃慧琛 曾雅倩

相關焦點

  • 結辯筆記
    ,讓我們一起讀讀看吧 在新生賽開始前的最後一周,王雯君學姐帶領著我們進行了關於整場辯論賽最後一個部分——結辯,的講座。縱觀整場講座,王雯君學姐深入淺出地告訴了我們在不同的情況下,在場辯手該如何調整從而讓結辯成為整場辯論的點睛之筆。 結辯水平進階指南:講座的開始,學姐以一場國大辯論隊前輩們的一場比賽錄像入手,開始分析一名辯手的結辯水平該如何進階,從而增強在評委和觀眾們心中的分數。
  • 我所理解的結辯III:結辯稿的結構與寫法
    再加上最近常有小朋友問我,具體一點的話結辯該怎麼準備。所以我就以這篇稿子為對象,儘可能具體的講一下我對於結辯稿結構的理解。以下內容中居中對齊且黑體加粗的部分,是結辯稿的內容,黑體字下面的宋體字,是對於這一部分稿子內容的解釋。
  • 我所理解的結辯 I:認識和判斷
    鑑於結辯不能和立論論證脫離開,而且結辯本身也是一個非常複雜,無法在一篇推送裡就講清楚的東西。所以我打算用幾篇推送來講這個問題。
  • 四辯結辯:抓住全場交鋒要點的11個關鍵
    1四辯一定要深入立論的全程立論不是教練或一辯的事情。立論不是教練或一辯的事情!立論不是教練或一辯的事情!!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所有的隊員都必須深入立論的全程,立論一定要圍繞實戰。那麼如何做到呢?答案只有兩個詞:A、頭腦風暴,窮盡一切雙方可能的思路和信息。
  • 結辯=抒情+渲染+升價值?
    老國辯(國際大專辯論賽)的林正疆學長,後來的陳銘老師和肖磊老師常用的結辯結構,可以看到有不少抒情部分。所以很多同學會形成誤區,以為結辯的任務就是抒情升價值。11月9日,林聖偉學長×百辯講座本次講座有三個板塊。
  • 【乾貨】結辯心得
    【黃執中大學生利弊比較結辯】大家好,一個道理很簡單。一件事情啊,你把它看得越嚴重,你越害怕它的失敗。你把一件事情看得越嚴重,你就越恐懼它的失敗,它的失敗給你的壓力就越大,我的計算就越多,於是就膽膽戰戰的,這是很正常的。
  • 華語| 【辯詞】美國應不應該繼續介入亞洲事務(四辯結辯)
    港大VS重大——四辯結辯正方(港大):美國應該繼續介入亞洲事務反方(重大):美國不應該繼續介入亞洲事務12上篇回顧:華語|【辯詞】美國應該/不應該繼續介入亞洲事務 (雙方立論)華語| 【辯詞】美國應不應該繼續介入亞洲事務(雙方質詢)  華語| 【辯詞】美國應不應該繼續介入亞洲事務(雙方申論)  華語| 【辯詞】美國應不應該繼續介入亞洲事務
  • 《奇葩說》邱晨三辯輸給肖驍,結辯輸給蔡康永,而我依然站反方!
    這一次正反將有一次導師結辯的權利,這意味著邱晨將要和導師蔡康永PK結辯,看點十足。場上雙方辯論都很精彩,正方秦教授、龐穎和肖驍也是論點,有理有據,貼近大家生活,很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鳴,尤其是肖驍在這一季中的表現,大家可以明顯看到他的成長。反方小黑和曉桐也是一如既往地走段子手、歇後語式的花式辯論法,讓我們在爆笑當中,還能聽清他們的論點。
  • 陳銘「掀桌子」式結辯太帥了!
    陳銘的持方是正方,一辯程璐,二辯冉高鳴,陳銘擔任三辯。而反方隊伍一辯KC,二辯大王,三辯儲殷教授。正方隊伍由於陳銘的到來,士氣大增,一辯二辯均發揮出色,到陳銘上場時,在票數上留給他的上升空間已經很小。但陳銘發言完畢後,正方反而掉了幾票,原因是他選擇的角度直擊任性,讓觀眾難以接受。
  • 四辯:「冷眼旁觀」,關鍵一擊
    總的來說,通過四辯盤問為後面打好基礎屬於不功不過。但好的四辯盤問,不僅要問,而且要打,先聲奪人把節奏拉到己方來。——阮帥 安徽大學辯論隊前隊長首質與其說是找漏洞,不如說是給自己的隊友劃界限。質詢的優先級是「框定討論範圍、確認定義標準>拆解論點」。
  • 蔡康永導師結辯,結果卻是觀眾給的面子?輸贏不重要,精彩最重要
    佔據主場優勢的是正方蔡康永戰隊,而他們選擇的主場優勢是「導師結辯」,並且導師結辯的時長會增加三倍。所以,正方在有優勢的情況下,卻只以兩票險勝,這就怪不得蔡康永說是觀眾給的面子,多給了兩票而已了。這期的辯題是「奇葩星球交顏值稅?該不該支持?」首先在選辯題的時候,蔡康永戰隊選擇了正方,但是當得知李誕戰隊是反方的時候,瞬間氣氛都變得低沉了些。
  • 【乾貨】辯論隊伍中各個角色應該注重什麼——四辯該如何總結陳詞
    如何打好一個結辯呢?這是一個困擾我許久的問題。大一的時候,我覺得說話流利,語句連貫就是一個好結辯,彼時我也是這麼做的,在院系新生賽也所向披靡,但當我進入校隊後發現這個要求幾乎人人可以做到,於是我反思是不是還需要做些什麼,於是我開始提前寫一些辭藻華麗的價值升華,可當我代表校隊代表結辯位卻屢屢輸掉比賽被並對方結辯雙殺,直到有一次華語網辯我提前寫了一段引用柴靜《看見》中經典句子的價值升華,q叔在賽後告訴我當時聽了我結辯的開頭後就知道比賽輸了
  • 華語▏【匯總推薦】最強結辯手——快來看看你家那位在不在?
    推一下 2010年到2015年期間的在役的 我認為比較好的幾個結辯手
  • 《奇葩說》黃執中結辯輕鬆擊殺邱晨,他就是辯論大魔王無疑!
    這樣黃執中方選擇的要喝更容易些,不僅僅是需要很少的跑票就能獲勝,而且先說後結辯也非常適合大魔王的辯論方式!而黃執中戰隊排出的是顏如晶和黃執中共同出戰,對於拿下辯論勢在必得!果然黃執中在三辯出場,詳細解釋了恐懼和擔心的區別。恐懼讓你停止思考。恐懼不是老師,恐懼是傷害。
  • 【賽事 · 友辯系列】2.0來襲!友辯羊城,風火山林!
    本次採用2013年新國辯賽制,所有任意環節結束後發動的技能都要在大環節結束後發動,賽制如下:正方一辯立論三分鐘反方四辯質詢正方一辯三分鐘反方一辯立論三分鐘正方四辯質詢反方一辯三分鐘(此時可以發動技能)正方二辯陳詞三分鐘反方三辯質詢正方二辯三分鐘
  • 如何才能打出最牢的結
    比如經驗老道的水手知道當要把一張床單固定在前桅上時該打什麼結,要把船拴在樁子上時又該打什麼結。圖片來源:Wikipedia Commons那麼,為什麼有的繩結更牢固,而有的卻很容易散開呢?這是一個至今仍未得到很好解答的問題。
  • 華師大今日《Nature》:首次在一條納米繩上打出不同的結
    近日,英國皇家科學院和歐洲科學院院士、華東師範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David Leigh(李大為)教授團隊首次實現在同一條納米繩上打出不同的結,並首次構築了分子52結,填補了分子結周期表中的重要一環圖片來源:Leigh教授課題組儘管目前報導了很多策略用於構築不同的分子結,但仍然缺乏用一條分子鏈打出多種結的策略。針對這一科學問題,李大為教授團隊受分子伴侶蛋白(Chaperone)機制啟發,在一條分子鏈上,利用過渡金屬離子和鑭系金屬離子作為模板,通過點手性誘導構築了具有單一拓撲手性的分子結52。
  • 陳銘被指是「男小三」上位,本人霸氣回應:結辯總要一點時間
    (說是借住藝術類考生身份)針對的是整個親戚關係,文章裡邊說譚某的父親為兒子鋪好路之後再給女兒鋪路。劉吉樺於2003年6月份從中傳(中國傳媒)大學畢業後就進入武大任教。以本科生的學歷進入這種等級的學府任教確實有些爭議。
  • 在辯論賽中如何做好二辯
    作者:木禾 辯手都需要的氣場,語音,準備充分之類的就不強調了,作為一個打過四個辯位,最終發現只適合二辯的小白來談一下自己的感悟。 不知道題主的辯論賽是什麼賽制,我們大多數採用的是墨爾本賽制,即二辯需要駁論和二辯對辯。
  • 《奇葩說》楊奇函結辯讓人淚目:很多的我愛你,都藏在了廢話裡
    一度以為會失敗的楊奇函,卻在結辯30秒逆轉,成功獲勝。楊奇函結辯時說:如果父母跟我們說話時第一反應是沉默,可能他們不再敢給我們發微信了。另外我覺的美麗的愛情就是,找一個人多說說廢話。很多的我愛你,都藏在了廢話裡。楊奇函結辯的這些話說完,立刻讓場上很多人淚目,蔡康永也成功跑票到楊奇函,大家都完全被楊奇函的這番話扎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