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並不是矯情或者心情不好,它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患。WHO的數據顯示,全球抑鬱症患者預計有3.5億人,這種常見的精神疾病不僅是世界各地首要的致殘原因,嚴重時,更會導致患者自殺。作為一種常見病,抑鬱症已成為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殺手」,希望更多人能了解並正確看待抑鬱症!
近年來,抑鬱症有明顯的低齡化趨勢。抑鬱症呈年輕化趨勢,青少年就診三年增兩倍。相較於成年人,青少年的抑鬱症更不容易被發現。當親子關係需修補、社交恐懼待克服時,其背後不是個人,而是一個個家庭。
近日,據央視報導,抑鬱症,正在成為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殺手,全球預計有3.5億人患病。
專家表示,如果一個人在整個工作學習過程中,在某個時間點,突然出現了和之前不一樣的一個表現,一個行為,這個時候大家就要提高警惕。
提到「青少年抑鬱症」,很多人往往會和青春期心理叛逆聯繫到一起,對這一病症有太多的漠視和社會誤解。大家對抑鬱症可能比較熟知的只是邱吉爾、梵谷、黛安娜、張國榮、喬任梁等這些公眾明星人物。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高中生、大學生自殺案例發生,令人扼腕的同時,我們有必要從客觀的角度也重視青少年抑鬱。
其實抑鬱症並不專屬於成年人,許多青少年也承受著抑鬱的痛苦。有報告顯示,我國青少年抑鬱症發病率為0.4%~8.3%,中國大學生抑鬱症發病率逐年攀升,大一和大三是抑鬱症高發期。
學生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與青少年發育階段的生理、心理特點有關,由於身體的快速發育及性的成熟,青少年希望能得到社會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但他們的心理髮育相對緩慢,其思維方式、認知能力、心理控制能力、社會經驗尚不成熟,這種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是產生心理衝突和矛盾,導致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要原因。
除了個人因素外,老師的期許、父母的希望、同學們私下的競爭,這些都會給學生帶來沉重的心理壓力。當學生無法將這些壓力轉化為動力時,就會很容易產生一系列心理健康問題。
青少年抑鬱有3個特點:
一是自信心不足,平時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不良事件都歸於自己的錯誤造成的;
二是對未來的發展不抱有希望,認為沒有人可以幫助自己;
三是容易出現自殺念頭和行為。
在現實當中大部分父母都是後知後覺的,即使孩子已經到了自殺的嚴重程度,他們卻還不願意接受事實,卻不知早發現早治療才是應對孩子抑鬱的最好方法。
情緒低落、思維遲緩、活動減退,是抑鬱症發作的三個核心症狀,但是在低齡階段的青少年中,又有些獨有的症狀:他們平時也不哭不鬧,但總會通過闖禍,故意找事等來吸引父母的注意,更多的時間還是沉迷在網路遊戲當中,所以,父母如果發現孩子有類似的舉動就需要重點關注了,持續兩周以上的話,最好到正規醫院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
警惕,這些兒童期抑鬱症的危險信號要知道:
(圖片來源於:人民日報)
當你腦子裡有了更多有用的知識時,你會感到更加的自信,同時也會將生活理解得更加透徹,漸漸愛上生活。所以說,若是患病了不可拖著不治,請做好早發現早治療,這樣才能讓身體健康起來,不再延伸出更多的疾病,減少身體被病痛折磨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