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媽A問:為什麼月子的寶寶總會回奶,有時會從鼻子噴出來,處理不及時,會導致很多情況發生,我寶寶19天喝奶粉。
鮑教授回答:寶寶吃奶吃得好好的,有時候會順著嘴角流出來;突然由於打嗝、動作太大或者驚嚇從鼻孔或者嘴裡吐出奶來,這就是吐奶。吐奶的寶寶生長並沒有什麼問題,也沒有其他疾病,這與其消化系統發育不完善相關,並不需要治療;隨著寶寶長大,吐奶現象會逐漸消失。吐奶怎麼辦?寶寶吐奶,媽媽唯一需要擔心的是不要讓奶流到氣管裡去。所以寶寶吐奶的時候,不要急著把孩子豎起來,以免奶水流進肺部;輕微吐奶可以將寶寶側躺,輕輕拍背;吐奶嚴重的話,可以讓寶寶俯臥,用力拍背讓奶水全部流出來。如何預防吐奶?吐奶有幾個因素引起,比如吞咽空氣、吃太多、姿勢不對等等。所以寶寶吃奶的時候應該:1、要順應餵養。不要吃太多太飽;也不要餓極了再餵奶;更不要強迫寶寶吃。2、注意姿勢。寶寶平躺著吃奶更容易吐奶,所以餵奶時讓寶寶處於半坐位或者斜躺著最好了。3、拍嗝/避免吞入大量空氣。如果寶寶的嘴與媽媽的乳頭接觸不嚴密,那麼吃奶的時候必然會吞下去很多空氣,所以餵奶三五分鐘後可以幫寶寶拍嗝;吃完奶以後豎著抱孩子二十分鐘,讓空氣打嗝打出來就不容易吐奶了;或者寶寶吃奶的時候讓他含住整個乳暈,不要吞太多空氣 。
寶媽B問:鮑醫生,謝謝您的耐心。我們寶寶59天,諮詢過你吃奶不斷和今天白天不睡的問題的。今天晚上六點左右,寶寶在吃奶時咳嗽,吃奶後發現毯子上有一滴很小的血(我的乳房沒有任何傷口或者皸裂),然後在晚上7點多大便了很多奶瓣,整體黃綠(今天大便5次,下午之前都是金黃色)晚上帶去兒童醫院,大便驗後正常,血液檢驗後血紅蛋白在93,兒童醫院要求拍胸片和收院觀察。怕對寶寶有影響,沒拍胸片,我們趕去和睦家,具體咳血原因沒有說明,繼續觀察。但是給我們打了維生素K配了思密達和媽咪愛益生菌。體溫7點多在家測量時,一隻耳朵37.5,一隻37.4。在和睦家以及回家後體溫36.9。想請問鮑醫生能判斷具體咯血的原因嗎?
鮑教授回答:家長你好,吐奶有血絲我之前做過一個科普,基本上是兩種可能:1、如果是母乳餵養,寶寶吐出奶液裡的血絲多半是媽媽的,而不是寶寶的。認真檢查一下你的乳頭是否有傷口。哪怕是輕微的傷口,也會滲出血絲。當傷口痊癒後這種現象自然會消失。2、如果寶寶有較為劇烈的咳嗽或嘔吐,就會導致咽喉部或食管壁的毛細血管破裂,這種情也會導致吐奶中含有血絲的現象。這種情況暫時不要處理,人體有血小板有凝血功能,不會對寶寶造成影響,毛細血管很快會自我修復。看描述你家寶寶是咳嗽以後發現很小的血,應該是咳嗽的比較劇烈,傷到了毛細血管。大便有奶瓣,黃綠,五次,有一些消化不良的徵兆,最近寶媽飲食是不是高蛋白質?奶水中脂肪含量過剩,寶寶無法吸收就會出現奶瓣,大便綠次數多也說明消化不充分,有腹瀉的可能。大便常規正常多表示沒有腸道炎症。血紅蛋白在93說明有輕度貧血,這個可能和消化不良也有關係。醫生打了維生素K是幫助凝血,思密達緩解腹瀉,媽咪愛益生菌調節腸道菌群保護腸黏膜,診斷沒問題。耳溫正常不用擔心。
寶媽C問:你好,我娃娃出生15天有點感冒37度5左右,鼻子有點堵,打噴嚏,喉嚨有點紅,吐奶,嘴裡面吐泡泡,這是肺炎了症狀嗎?
鮑教授回答:根據家長的描述不能確定是肺炎,一般來說,小嬰兒的肺炎早期症狀如下;1、發熱:多為39度至40度高熱,呈馳張型,早晨低,午後高,並有疲乏的現象,持續時間長,且吃了退燒藥後,藥效一過體溫就又會上升,但有的免疫力弱的小兒發熱不高。2、咳嗽:初期為乾咳,持續加重,末期為無力的急咳。3、呼吸:呼吸增快,氣促、喘憋、呼吸困難,多帶喘鳴,鼻冀扇動,甚至胸骨上窩及心窩部陷沒。4、寶寶有拒食、煩躁、口周青,吃奶減少,嗆奶吐奶明顯,口吐白泡。15天小寶寶正常情況下也會吐奶吐泡泡,喉嚨紅可能是扁桃體發炎,如果喉嚨還有白色斑點,可能是細菌性扁桃體炎,需要就診。一般病毒性扁桃體炎不需要藥物治療,可以自愈。鼻子堵的原因有很多,37.5正好在發燒臨界點上,建議家長持續觀察,如果寶寶體溫越來越高,開始咳嗽,呼吸開始急促,精神狀態變差,有持續加重的趨勢,就應該立即就診,也不一定是肺炎,可能是感冒、支氣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