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網訊 雨後春筍般扎堆的樓盤為了凸顯與眾不同,越來越追求名稱的奇崛。記者近日走訪市區多家樓盤售樓處發現,樓盤名稱標註時高頻率出現了一個「樾」字。對此,有人稱其為噱頭。不過市民政部門有關人士表示,樓盤宣傳應以標準名稱示人,否則違規。
在市區一家樓盤售樓處,綠色背景布置的牆壁上,冠之以開發商的名字後面,緊隨而來的「樾府」的名稱赫然在目。不止一家,記者在城東多個開發的樓盤處看到,「樾」這個字的命名幾乎到了泛濫的程度。
駐足端詳,詢問路過市民,不少人摸不著頭腦,都稱不認識,「這個字用得不多,可能開發商不走尋常路,想追求新奇,玩個噱頭。」也有市民表示,以前起個「威尼斯」「英格蘭」之類的洋名,現在國家不允許了,開發商絞盡腦汁之下,不按牌理出牌,「畢竟起個名字讓大多數人不認識,不就顯得很有檔次?」
商品房剛興起時名字都比較樸實,比如早期安置房在名字後面習慣冠之以「新村」。再後來房地產名稱多用「花園」「家園」「名苑」「山莊」之類。隨著包裝推銷意識的增強,開發商在樓盤名稱上逐漸玩起了花樣,引入了不少不倫不類的洋名字。後經國家明令禁止,又開始轉向復古的方向,比如「公館」「郡」「府」「邸」。提到樓盤名中開始常見的「樾」字,業內人士表示,時下樓盤特別多,彼此間的競爭非常激烈。大家都想博眼球,起個特立獨行令人過目難忘的名字。「由於以前名字已經起得夠多,開發商制定樓盤名時再想求新求異,用『樾』起名,也就不難理解了。但起名容易出現蜂擁模仿的現象,所以往往一段時間過後,樓盤的名字越來越趨同。」
查詢字典發現,這個木字旁的「樾」,讀音yue,實際上是樹蔭的意思。市教育局長期從事語言文字規範化研究的裴偉老師告訴記者,這個「樾」字已列入了國務院印發的《通用漢字表》,因此算不得冷僻字。「樾」字用作人名的也不少,比如紅學家俞平伯先生的曾祖父清代大學問家俞樾。不過樓盤命名還是應做到起碼的好讀易記,且必須遵守地名管理規定,使用標準名稱。而記者向市民政部門求證得知,市區也僅有一家含有「樾」字的樓盤命名獲得審批認可。
對此,地名研究專家柳伯書認為,樓盤名稱一經確定,經年累月構成地域化的符號,而許多地名語不驚人死不休,往往追求宣傳效果,難以做到通俗易懂。這些樓盤名稱不利於歷史文化的積澱,也與文化底蘊厚重的古城鎮江顯得格格不入。
市民政局區劃地名處有關負責人表示,地名名稱一直實行審批制,開發商對外宣傳必須使用標準名稱,否則違反相關管理規定。針對開發商使用不規範名稱宣傳推廣的現象,目前地名管理部門正在展開集中清理整治。(陳志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