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窗見綠!泉州口袋公園裝著滿滿幸福

2020-12-23 閩南網

  城市美起來、腰包鼓起來、醫養亮起來、優質教育快起來。馬路更寬更好走了,出行有小黃人、新能源公交、多彩公交可選擇;周末假期,逛逛山線綠道、水線公園,怡然自得;有時間到家門口的大劇院,欣賞專業演員帶來的雅樂喜劇,感受濃濃的文化氣息……

  「十三五」已接近尾聲,回首這五年,泉州的社會經濟、城市面貌等變化有目共睹。百姓息息相關的醫療衛生、教育、養老、出行、生活環境等配套設施,越來越完善,市民的幸福指數不斷攀升。回眸這五年,泉州譜寫了一幅幅美麗畫卷。

  即日起,泉州市委網信辦和閩南網聯合推出《泉州這五年·百姓看變化》系列策劃報導,通過市民的視角,講述、記錄身邊的點滴變化,也展現「十三五」以來泉州的發展變化。今日,推出系列報導第一篇:《推窗見綠!泉州口袋公園裝著滿滿幸福~》。

  閩南網12月2日訊(閩南網記者 陳玉玲 吳圳烽 文/圖)城市之美,在乎細節。在泉州走街串巷,你可能隨時與盎然的綠意撞個滿懷。近年來,泉州合理利用大空地、小角落,通過借地綠化、見縫插綠、破硬復綠、拆牆建綠等方式,因地制宜打造了一批口袋公園和小微綠地。它們藏身在老巷子裡、街邊、居民樓間,分布在各個角落。錯落有致的綠植,古樸實用的設計心思,使得口袋公園備受青睞,成為很多市民家門口休閒、健身的新打卡點。

  泉州新車站、美食街、刺桐路寶洲街口、成洲路小遊園、湖心街口、仁風新村……過去五年,泉州的口袋公園如玉珠般散落在古城新區,特別是在熙熙攘攘的古城,口袋公園的人氣持續高漲。無須走太遠,在這裡跳跳廣場舞、散散步、跟厝邊話話仙,生活在家門口就「鬧」了起來。「十三五」期間,「推窗見綠,出門進園」的美好願景,正在泉州加速鋪開。

  你家附近有口袋公園嗎?你喜歡什麼樣的口袋公園?近日,閩南網記者走訪了泉州市區幾處口袋公園,邀請市民們來聊聊他們家門口的這份「微幸福」。

  閩南小埕院:

  閩南風小遊園 留住鄉愁回憶

  鯉城南俊北路,是古城繁華地段,住宅區、商鋪、學校相對集中,平日裡人流不小。

  早上8點半,65歲的陳阿伯剛送完孫子去學校,走路經過南俊北拓軍分區原次入口通道旁特意停下來,到路邊閩南小埕院的石凳上坐了下來休憩。年初從德化農村來泉州市區幫忙帶孫子,陳阿伯起初還擔心自己不習慣。「老家環境很好。」陳阿伯說,自從他發現了這個好地方,每次送完孫子就順便走過來溜達一下,鬧中取靜的小公園讓人感覺很舒心。

閩南小埕院

  陳阿伯口中的小公園是閩南埕院式小遊園。它既是居民休閒的小樂園,也是留住鄉愁的記憶地。

  從前的車馬很慢,書信很遠;父輩的老式自行車上,承載著很多人的回憶;出磚入石燕尾脊,是閩南人心裡的家……走進這處小遊園,濃濃的閩南氣息撲面而來,這些閩南元素喚醒了很多人的回憶,出磚入石的牆壁,訴說著方正、古樸、拙實之美,左側還立著復古郵筒,擺放著一輛永久牌老式自行車。公園另一邊,還修建了古厝大門、照壁和古井等小品,廣場上置放著老式八仙桌、石鼓和萌萌的小獅子。

  泉州市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員介紹說,這些主體建築遴選閩南古建築,由非遺傳承人班組進行施工,採用老舊材料進行建設,使整個遊園呈現古樸的閩南古民居小埕院的特色。

  綠植方面,以鄉土植物石榴、香泡、紫薇、竹柏等進行配植,下層以香花灌木小葉梔子、多花月季與景石組景,紅花綠樹,呈現出一派盎然生機。

閩南小埕院

  把時間撥回去年年初,小埕院所在的地方曾是一處閒置的售樓部。作為古城補綠行動的景觀節點之一,園林部門拆除了廢棄的售樓部,騰出用地面積447平方米,以綠地、鋪裝結合泉州記憶特色立體殘牆景牆的形式,為市民打造了這處閩南埕院式的路側遊憩空間。

  「售樓部以前沒人,門口擺著的綠植總感覺亂糟糟的。」坐在小埕院的石凳上,家住在南俊北路的王阿姨一邊看著在園內玩耍的孫子,一邊跟旁人聊天。她稱讚,這個口袋公園意境好,老城區地方小、南俊北路的小區多、住戶也多,原本離家最近的是中山公園,雖說不遠,但帶著孫子走起來總也不便利。自從口袋公園建好後,這裡幾乎成為大家每天的散步地,生活更加便利了。

  許厝埕、古榕巷街心公園:

  危房大變身 老街巷迎來「春天」

  泉州老城區古榕巷35號門前,是去年剛剛建成的許厝埕口袋公園。這塊佔地800平方米的空地,周邊環繞著居民住宅,還有兩處古民居和天主教堂。建成後,公園設立三個主次入口,分別對應教堂與古榕巷、花巷,方便居民進出。

  園內道路鋪著石板、石亭,高大的喬木仿佛是天然的屏障,將園區和道路隔開。每處花圃的邊上還設計了凳子,走幾步就能坐下來休息。一些住在附近的市民,真正做到了「推窗見綠,出門進園」。

許厝埕街心公園

  在附近開了30年餐館的張阿姨每天騎著電動車,在許厝埕口袋公園周邊進出。她說,生活在老城區裡有別樣的味道,雖然擁擠但很有生活氣息,在這麼窄的巷子裡能有這塊綠地很好,天熱的時候,很多人在這裡納涼、聊天,厝邊生活很熱鬧。

  與之相隔百米的,是古榕巷的街心公園。

  經過精心設計,這塊佔地1500平方米的口袋公園已成為周邊一景。此處原本的5棟破舊石頭房,既存在安全隱患又影響古城風貌,市城市管理局利用2個多月時間對其進行拆建復綠,充分利用具有泉州特色的老構件進行修繕提升。

古榕巷街心公園

  徵求市民意見後,公園裡修建了綠地四角亭,對古榕巷南側具有保護價值的老圍牆、古樓梯進行了一定程度的修繕提升。園區用紅磚、石頭堆砌出來的閩南老圍牆,古樸且有味道,石板搭配鵝卵石的環形步道,將整個園區串聯了起來。

  下午5點多,古榕巷的這處公園裡充滿歡聲笑語。7歲的李泊然和小朋友們在這裡玩耍,大家一起從園區的這頭跑到那頭。這些玩伴,既是李泊然的鄰居,也是同學。因為住同一條巷子,家門口的公園理所當然成了他們的「秘密基地」。每天放學後,大家都相約來公園裡玩,陪同的家長們也藉此機會坐下來聊聊天。李泊然說,他最喜歡春天的公園,開著各種花,特別漂亮。

  「以前破破爛爛的,破房子都圍在一起,風都進不來。現在晚上我們都會來這裡跳廣場舞。」古榕巷居民陳阿姨說。

  改造小綠地 守護市民「微幸福」

  為了打造「出行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15分鐘休閒生活圈的目標,近年來,泉州市委、市政府部署開展「古城植綠」等行動,通過見縫插綠、拆牆透綠、破硬復綠、立體綠化等舉措,在老城區的街頭巷尾開展植綠、增綠、補綠和護綠行動,因地制宜建設了一批口袋公園和小微綠地,讓老城區煥發出勃勃生機。

  每一個口袋公園的背後,都有城市園林綠化工作者的辛勞付出。

  從最初的選址開始,工作人員就要實地走訪、調查多次。面對一塊塊來之不易的用地,如何將之打造成一方方精品休閒綠地空間,也需要慎重思考,比如古城片區綠地稀缺,公共活動空間少,新建綠地多只能以拆違、拆舊等形式實現;空間相對較大的地方,儘可能做好閩南元素文化傳承等。為了給市民提供美好的公園環境,綠化維護、保潔人員每天要到各個點開展工作。

  閩南網記者了解到,過去一年,泉州市以借地綠化、見縫插綠、破硬復綠、拆牆建綠以及對原有舊綠地改造提升等形式,先後完成溫陵路等13條主次幹道缺失行道樹的補植,完成羊公巷—百源路—南俊北拓、花巷—古榕巷—三朝巷—舊館驛兩條線路綠化補植以及沿線13個重要節點的景觀營造,建成古榕巷、許厝埕、原小酒量、城雕新車站、泉秀路坪山高架旁等8個口袋公園(街頭小遊園),累計新建、改造提升綠地1萬多平方米,讓更多市民群眾受益「綠色福利」。

  據初步統計,近五年來,泉州中心城區完成綠化建設投資16.27億元,累計改造、新增園林綠地278.2公頃,累計建成城市水線綠道、山線綠道和環城河慢道系統26.4公裡,新增城市公園、口袋(社區)公園47處。截至2019年底,中心城市建成區公園綠地面積達到2027.6公頃、相較於2015年「十二五」末增加了278.6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4.6平方米。

責任編輯:李曉靈

相關焦點

  • 青島市園林和林業局:建設口袋公園46個,讓「推窗見綠、出門遊園...
    原標題:2020年三民活動丨市園林和林業局:新造林9.5萬畝,讓「推窗見綠、出門遊園」成真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好建設口袋公園46個;新造林9.5萬畝,超額完成「綠滿青島」國土綠化行動造林任務;建立線上「古樹醫院」,對古樹名木提供健康檢查、診療、救治、日常保健四項服務;開辦首個園藝市集,助農增收,累積銷售額超120
  • 生態石澎,推窗見綠,醉了醉了
    生活在推窗見綠、綠色生態的鄉村,是一種怎樣的體驗?這一期,讓我們跟著石澎村黨委書記謝鳳連走進生態宜居的石澎村,一起來感受下吧~串點成線,一條人文廊道呼之欲出穿過獅山鎮石澎村牌坊,驅車在石澎大道,兩旁的綠油油的農作物映入眼帘。在謝鳳連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石澎村。第一站是謝氏大宗祠。
  • 「口袋公園」,出門見綠
    「見縫插綠、出門見綠」正於細微處顯現。在不斷提升市民生活品質的同時,有的地方還注重突出本地特色,將城市的歷史文化元素融進口袋公園,賦予其更多的文化內涵。一方面,讓文化得以傳承,使記憶得以延續;另一方面,對外充分展示城市風貌,打造靚麗城市名片。
  • 推窗即見綠,出門就是公園,生活在河源簡直太幸福了!
    通過公園城市的打造 市民推窗就能見綠出門就能進園 「綠色」福利切實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感 近年來,我市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不斷完善公園體系建設,從零散地建設「城市公園」到全面打造「公園城市」,通過見縫插綠、回收閒置用地、租賃集體土地等方式,新建、改建了光明公園、雙塘公園、茶山公園等,使得全市的公園布局更加均衡合理,有效提高了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讓市民可以「推窗見綠,出門進園」。
  • 江北:推窗見綠四季見花 大力提升城市綠化品質
    原標題:江北:推窗見綠四季見花 大力提升城市綠化品質   江北區按照「推窗見綠、出門見景、四季見花」的要求,突出「城市美學」和精細管理,確定了綠化景觀提升項目156個,總面積約224萬平方米。  在「鮮花添彩」中通過在主要道路和重要節點種植時令花卉,打造大氣景觀;通過增設鮮花容器打造立體景觀;通過豐富鮮花品種打造獨特景觀。
  • 石家莊市建設城市「口袋公園」探訪:推窗可見,家門口的文化「微...
    推窗可見,家門口的文化「微景觀」——石家莊市建設城市「口袋公園」探訪位於南二環裕翔街西南側的師大桃李園與城市交相輝映。 河北日報通訊員 張海強攝位於北二環東延線北、天山大街西的紫林灣遊園。近年來,石家莊市不遺餘力推進「口袋公園」建設,還綠於民。截至目前,石家莊市已建成212個「口袋公園」。這些市民「家門口」的小型綠色公共空間,有效提升著城市公園綠地布局的均衡性,更成為群眾生態獲得感最直接的源泉。
  • 推窗見綠 開門見園 四季見花,深圳市民樂享「綠色福利」
    深圳灣畔,白鷺遊弋,大人和小孩在草地上嬉戲,微風輕拂帶來芬芳的花香 …… 生活在深圳的市民既能推窗見綠、開門見園、四季見花,這是深圳市民共享的 " 綠色福利 "。今年 4 月,在寶安中心區各處公園鮮花競相開放,市民如在畫中行。
  • 開門見綠、推窗即景,松江居民家門口的花園太美了!
    開門見綠、推窗即景,松江居民家門口的花園太美了!街心花園建設不僅美化了街區環境,提升了城市綠化管理的精細化水平,更實現了周邊居民「開門見綠、推窗即景」的美好願景。內容:話匣子原標題:《開門見綠、推窗即景,松江居民家門口的花園太美了!》
  • 今年年底,襄陽市區將添15個口袋公園
    檀溪西路節點遊園 全媒體記者楊東攝襄陽晚報訊【全媒體記者沈明晶 通訊員劉秀全 陳鑫】17日,記者從市住建局了解到,今年年底,市區將添15個口袋公園,讓市民推窗見綠、開門見園。口袋公園也被稱為袖珍公園,一般指規模較小的城市綠色開放空間,是城市綠地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可有效提高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和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對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拓展綠色活動空間、完善城市功能具有重要意義。16日下午,記者在檀溪路漢江三橋附近一小區門前看到,這裡的口袋公園引來不少附近的居民休息、遊玩。
  • 奉節縣拆掉城市「創可貼」 讓詩城推窗見綠出門見景
    通訊員羅丹攝筆者在彩雲公園坡坎崖改造後的現場看到,整齊澆築的水泥方格內,琴絲竹長勢旺盛、枝繁葉茂、綠意盎然,為初冬的小城增添了一份生機活力。不少就近居住的市民都會來這裡散步或者鍛鍊。市民王庭喜說:「這兒原先是一架山坡,現在做了綠化,搞得非常好,住在這裡空氣也好,人住著舒服。」道路綠化美化。通訊員邢豔梅攝坡坎崖綠化美化。
  • 航拍泉州北濱江公園 生態整治留住秀美山水
    泉州北濱江公園設置有兒童樂園、運動場地、科教普及、戲曲文化、閩南古建、溼地景觀等功能空間(無人機拍攝)。新華網 王雄 攝 飛手 林楷煜新華網福州7月18日電(王雄)每天清晨或傍晚,到泉州北濱江公園散步的人特別多。
  • 轉角遇見綠!看看這些家門口的「口袋公園」
    信步於西鹹新區街頭不經意間轉過街角便會與一個個「口袋公園」不期而遇「轉角遇到綠」這些家門口的美麗風景讓這座城市裡的居民「推門見綠,移步入園」也使整個新區的環境品質提檔升級空港大道與天翼大道十字街角口袋公園位於西鹹新區空港新城天翼大道西側
  • 武漢:百個口袋公園 巧「擠」您家門前 出門500米遇見公園
    這不,今年內武漢就靈活擠出100個口袋公園,如群花蓬勃綻放在您的家門前,大則逾萬平方米,小則幾百平方米。一個個口袋公園,如一幅幅精美刺繡,怎一個「巧」字了得!在一方小巧地塊,如何巧妙布局、使用巧勁,達到精巧效果,著實考驗園林人一雙巧手的繡花功夫。
  • 推窗見綠、開門親水 無錫首批「精緻版」美麗河湖亮相
    自無錫市美麗河湖三年行動推開以來,全市上下協同發力、精雕細琢,通過11月份全市河湖環境的集中整治,對800餘條重點河道水岸同治,目前全市各地湧現出首批大小不一、景觀別致、各具特色的美麗河湖生態示範河道,率先實現「推窗見綠 開門親水」。家門口的「後花園」一走出儂聯佳園,環繞小區的碧水河就在腳下。跨過小橋,儘管已入冬,但放眼望去滿眼綠意盎然:清園中能看到烏桕、雞爪槭、銀杏,碧水河中還有綠油油的花菖蒲。
  • 崑山人的口袋公園上新了!快看看在你家門口嗎?
    推窗見綠,出門入園!這一美好願景正在變為現實,越來越多的綠色公共開放空間,不斷出現在昆城街角巷尾。這些「家門口的公園」,成為崑山市民茶餘飯後休憩健身的新場所。今年,崑山市啟動「昆小薇·共享鹿城」專項行動。
  • 17處口袋公園讓巢湖市民靜享自然之美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據巢湖文明網消息,「自從建了這處公園後,我們早晚鍛鍊方便多了。」2月1日,家住金裕花園的熊大爺,帶著孫子在剛建成的義巢園口袋公園內散步健身,他家離公園僅一路之隔,出門不到200米就能到達。
  • 推窗見綠、開門看花,普陀這裡的小區令人羨慕!
    今年,區房管局聯合長徵鎮對一些小區的中心花園進行改造與當下居民生活需求同步實現了「推窗見綠、開門看花」的美好願景新長徵花苑一街坊居民區也相繼組建「老兵平安巡邏隊」「老兵護綠隊」「老兵紅色基因故事隊」「兵幫兵志願者服務隊」等品牌志願者隊伍,讓防臺防汛、創城鞏衛、「四史」學習教育、退伍軍人優撫等方面不僅有聲有色而且有景有情。對於花園後續的維護,各居民區將協助業委會動員居民志願者參與,並邀請專業社會力量指導志願者管理,讓居民的「後花園」花繁葉茂,綠意盎然。
  • 出門見綠,小公園也能提升居民「微幸福」
    提升生活品質、突出本地特色、添彩城市風貌——「口袋公園」,出門見綠口袋公園,因其面積小、常散落或隱藏在城市中而聞名。一般而言,公園景色優美,植物種類豐富,配套設施齊全,不僅改善了生態環境,還為廣大市民提供了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 哈爾濱:公園拆牆 還綠於民
    中國青年網哈爾濱10月18日電(記者 楊海全 張明超)太陽島風景區免收門票、兒童公園拆除圍牆、湘江公園全面開放……今年年初,哈爾濱市政府送出多項惠民大禮包,打開公園圍牆,還綠於民,做到市民出門即見綠、抬腿進公園,為公眾打造獲得感更強的休閒開放空間。
  • 三百米見綠 五百米見園 公園綠地增多刷新城市「顏值」
    城市公園不僅是市民休閒健身的好去處,還是展示城市形象的有效名片。我市大力提升城市品質,高起點、高標準、大手筆新建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城市公園。露天礦生態公園、潘茂名紀念公園、官渡公園、上賓體育公園……一個個風景如畫的公園相繼落成、競豔生輝。石墶、荔紅、嶺咀等多個遍布社區的「口袋公園」的建成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