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給同學們講解了複試的第一步:考察內容、流程、形式、以及需要準備的材料等;那麼本篇文章就給同學們再深入地介紹一下複試(特別是面試)需要知道的內容。
1. 複試面試中到底考察學生哪方面的能力呢?
複試面試其實主要考察的是綜合素質能力、專業素質能力、思維能力及個人心態等方面。具體來說:
(1)綜合素質能力
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質、本學科以外的社會實踐或實際工作表現等方面的情況;責任心;事業心;紀律感;人文素養;舉止表達禮儀等;
(2)專業素質能力
大學階段的成績、外語聽說能力、科研學術情況、專業實踐情況、專業課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
(3)思維能力
答題的整體邏輯思維能力、是否能舉一反三、是否有發散思維;
(4)個人心態
積極陽光;中立不偏激;抗壓能力和臨場應變能力。
2. 是否過線就能參加複試?
達到國家分數線後,各大高校會根據招生比例,安排複試,大部分會採取差額複試,比例在1:1.2至1:1.5之間,甚至更高,具體差額比例考生需要在學校官網上公布的研究生複試招生簡章中進行查詢。
所謂差額複試,舉個例子:一個專業需要招收10名研究生,差額比例如果是1:1.2,那麼將會有12個考生進入複試。所以如果一位考生過了國家線或者院校線,但排名沒有進入前12名,還是沒有參加複試的資格。因此不是過線就能參加複試,考生還需要結合複試比例、排名等情況進行綜合分析,不要一味只關注是否過線。
3. 複試面試中的問題是不是都特別難?
其實不必過於緊張,撇開學術問題,導師會營造輕鬆對話氛圍,讓學生放鬆下來,就愛好,興趣等等暢所欲言,大家也大可不必緊張,時刻提防,只要口氣自然自信沉著即可,過分城府和老道反而適得其反。最後,考研複試本質上是一場面試活動,一場人與人之間的會面交流,作為學生一方,要著裝得體,言談溫雅,謙虛誠懇,甚至注意手機調至振動等等細節,這些實屬交往所尚之禮節,無須贅述。
4. 要不要提前到複試院校地點?
至少保證提前一天到。第一,熟悉考場環境。第二,可以看點書準備複試。
5. 複試面試的時候我究竟應該怎樣著裝?
不管穿什麼衣服,都應該做到整潔、得體、大方、樸素,關鍵是自己覺得自在。如果你平時沒有穿西服,複試時候穿西服,你自己本身就不自在。如果是應屆考生,建議保留「學生樣」;在職人員,就應該有「工作過的樣子」,男生最好不要留長髮,除非是搞藝術類的。女生不要穿吊帶,高跟鞋,耳環、首飾,千萬不能塗指甲。
6. 進入複試考場前會很緊張,怎麼辦?
很正常的反應。建議沒有輪到自己複試之前,不要和其他的考生朋友談論關於複試的事,只會更加緊張,可以在離複試不遠的地方看看所帶的複試資料,或者聽點音樂,進去後你就很快會消除緊張感。
7. 進入面試考場時怎麼做?
如果沒有秘書帶領,一定要輕輕敲門,待應允後再進去,進去後,一定要向在座的所有考官(導師)進行問好,如「各位老師好」、「下午好」等等,進行行禮,然後坐下。
8. 還沒有最終確定複試學校,該怎麼複習?
調劑成功前,先看原來報考學校的參考書目,確定後趕快看調劑學校的複試,看看有什麼參考書目,再做新的計劃。
9. 在複試階段的考生都是什麼心態呢?
在複試階段,很多考生都會「瞻前顧後」。「瞻前」就是對過去的事情(如初試)進行評價,過分地關注。比如有的考生初試成績很好,但他認為那是因為運氣好、發揮好,因此對複試的信心和把握不大;有的考生初試成績不好,排名靠後,於是就反省自己,自責當初應該如何努力、如何複習,整個人被自責的情緒控制。所謂「顧後」就是對將來還未發生的事情過分擔憂。很多通過初試的考生,特別是分數並不是很理想的考生,在複試的過程中會更加緊張和焦慮,擔心諸如「複試能不能取得好成績?」、「會不會優先考慮本校學生?」、「自己想報考的導師是不是願意招自己?」等問題。其實這些問題都是在「杞人憂天」,過分的擔心有弊無利。現階段,大家的重點應該放在好好準備複試上。
總而言之,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在複試中,同學們一定要做到了解相關的複試信息。去院校官網了解複試需要準備的材料、複試具體時間、複試內容等,有針對性的準備才能夠使我們的努力獲得最大化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