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並不可怕,怕的是成為「毀娃」的幾種家長,正確教育就四步

2020-10-07 媽之道


比起「偽完整家庭」的虛偽,倒不如明確告知孩子離婚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執筆:明珠

定稿:蘇子後

如今離婚率越來越高,不少孩子不得已成為父母婚姻的「犧牲品」,多數人覺得單親家庭裡的孩子普遍過得不快樂,其實,這多半是因為父母的教育不到位,不懂教育的單親父母,很容易培養出一個心理扭曲的娃。

案例

敏敏上小學時,父親出軌,母親一氣之下離婚,並獲得了敏敏的撫養權,從小跟隨媽媽長大的敏敏自卑又敏感,內心充滿著對父親的仇恨。

離婚後,母親每天起早貪黑掙錢供她吃穿、上學,可是卻總愛抱怨,時不時就開始辱罵父親,脾氣暴躁、情緒陰晴不定的媽媽完全像一個「怨婦」,看著母親過得又苦又累,敏敏只能聽之任之,絲毫不敢反抗。

文中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如今的她對男人和感情充滿了不信任和懷疑,交了一個男朋友,整日胡思亂想、敏感猜忌,將對方盯得很緊,恨不得24小時都要掌控對方的軌跡,生怕男友做出對不起自己的事兒,後來,談了不到半年就分手了。

其實,多數家長在離婚後,很容易將離異對生活造成的不滿情緒傳遞給孩子,這就是一種典型的失敗教育。一個孩子過得是否快樂,與單親還是雙親並無關係,多數中國父母總是以為了孩子好為由,和另一半將就過日子,殊不知這樣做會更加傷孩子,父母每天吵架、打架,甚至冷戰,孩子每天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中,一樣過得不幸福。

其實,單親家庭的孩子一樣可以過得很好,離婚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成為如下這幾種父母。

幾種錯誤的「單親教育」最傷娃

1、將負能量傳遞給孩子

有的女性離婚後帶著孩子過得又苦又累,不管是精力、財力都不如兩個人,為此身上背負的壓力特別大,她們經常喜歡抱怨生活的不公、吐槽自己命不好、貶低另一半等等,這些負能量持續不斷地傳遞給孩子,只會讓孩子產生自卑、抑鬱的心理。

2、過度溺愛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沒了爸爸(媽媽)有點可憐,為了彌補缺失的愛,會加倍對孩子好,甚至包庇、縱容孩子犯錯,對孩子的需求從不拒絕,毫無底線地滿足只會害了孩子,助長其不正之風,變得驕縱跋扈、自私自利,缺少獨立自主能力和抗挫能力。

3、對孩子不理不睬

有的父母可能在離婚後互相推諉,都不想撫養孩子,經常因撫養費用的問題吵架,給原本遭受家庭打擊的孩子內心披上一層陰霾,讓孩子內心惶恐不安、不知所措,變得悲觀、敏感,甚至將父母離婚歸咎於是自己的錯,父母對孩子不理不睬、漠不關心,只會讓他們變得越來越叛逆,甚至走上一條不歸路。

總而言之,離婚不是最傷孩子的,最傷孩子的是父母的錯誤教育,單親家庭到底該如何教育孩子呢?

單親家庭如何教育孩子?

1、坦然告訴孩子現實

對於敏感的孩子而言,父母感情是否合得來、是否過得幸福,他們都能察覺出端倪,父母沒必要因為離婚對孩子遮遮掩掩,配合著演戲,比起「偽完整家庭」的虛偽,倒不如明確告知孩子離婚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不管爸爸媽媽是否在一起,都會永遠愛你。

2、雙方都要給予關心和呵護

不管夫妻關係多麼惡劣,對孩子的關心和疼愛始終不能少,即使沒有住在同一個屋簷下,也要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疼愛,讓單親孩子覺得幸福的關鍵不在於陪伴時間的長短,而是質量的高低。

3、向孩子傳遞積極的正能量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將成為推動孩子人生的槓桿。離婚後不管生活過得多苦多累,都少在孩子面前訴苦、埋怨,本來孩子內心已經受傷,父母應該積極向下,對生活充滿希望,讓孩子成為陽光樂觀的人。

4、採取嚴慈相濟的教育

教育單親家庭的孩子跟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樣,不可溺愛也不可能過於嚴苛,而是採用嚴慈相濟的教育理念,不必因離婚的愧疚而溺愛和縱容孩子,也沒必要因急功近利的虛榮心去嚴格要求孩子。

相關焦點

  • 離婚並不可怕,怕的是成為"毀娃"的幾種家長,正確教育只需4步
    現代社會的離婚率是越來越高,不少家長唯獨捨不得孩子,因此磨磨蹭蹭讓離婚變成一件長久抗爭。不少孩子成為父母婚姻中被犧牲的那個,很多人認為單親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多半是不快樂的。其實,所有的結果都是源於父母失敗的教育,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的單親父母,造就一個心理扭曲的孩子。
  • 離婚女人告訴你:離婚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經濟不獨立還離不開男人
    離婚女人告訴你:離婚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經濟不獨立還離不開男人我認識一個朋友,她叫蘇晴,她和她老公陳晨結婚之後受盡了婆婆的排擠,一是嫌棄她家庭條件不好,二就是學歷也沒有自己兒子的高,總覺得她配不上陳晨。後來懷孕生了孩子,婆婆說自己歲數大了,腰腿不好沒法帶孩子,陳晨整天加班也沒有時間,請保姆的話又不放心,怕照顧不好,最後蘇晴只好辭了工作一心在家帶孩子。每天陳晨都會給她足夠的生活費,可是由於婆婆本來就瞧不上她,現在每天拿著老公的錢在家做全職主婦,讓她覺得有種受人接濟的感覺,她想等孩子長大點之後就出去找工作。
  • 家長送孩子的這份「禮」,終會成為「毀娃神器」,很多人還不自知
    殊不知,其實他們的愛是不理智的愛,是「毀娃神器。一旦孩子習慣了他們的這種嬌慣溺愛的話,孩子長大後就很容易成為一個「啃老族」、「白眼狼」。家長送孩子的這份「禮物」,終會成為「毀娃神器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自私,成為「白眼狼」這些在家長看來是愛的教育方式,只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自私,很容易養出一個自私自利的「白眼狼」。
  • 家庭教育:告訴孩子,輸並不可怕,怕輸才可怕!
    怕他吃不好,怕他穿不暖,怕他勞動累著,怕他玩的摔著……可最後的結果呢?父母早早鋪下的路,讓孩子沒有了試誤的機會;父母濃濃溫情保護下,孩子又怎能體會別人的辛勞?溺愛這個詞我們說的比較多,都知道溺愛害了孩子,但其實現今的發展,寵也害了孩子,一味妥協又何嘗不是呢?
  • 夫妻之間吵架並不可怕,最怕的是一吵架就冷戰
    其實婚姻中有點小矛盾並不一定是壞事,有時候,甚至可以起到潤滑作用,對兩個人的婚姻穩定性有一定的幫助,但夫妻之間冷戰是最有殺傷力的武器,是最傷害夫妻感情的事,甚至比出軌還要更嚴重,會讓婚姻變得沒有激情,會減少夫妻之間的交流,也會加快夫妻感情的惡化。
  • 正確了解黃疸,黃疸也並不可怕
    案例2村子裡有個小寶寶比我家小寶大一個月,出生後,回來第五天天了才發現寶寶有些黃,怕是黃疸,於是家人焦急的帶孩子去了醫院,到了醫院醫生說需要照藍光,在醫院裡照了兩天藍光,第三天看著寶寶好一點了(因為藍光也好貴的)就回來了,到了縣裡,醫生又給開了藥,不知道是什麼藥,回來幾天後就好了。可以確定是生理黃疸,家人誤以為是病理性黃疸了。
  • 三碗毀娃「毒雞湯」,不少家長跟風喂,養出的孩子未來難有出息
    ,過於溺愛又怕對孩子成長不利,道理雖然都懂,真正做起來卻一團糟。周邊的朋友都勸過她,讓她對孩子的教育上點心,不要太放縱,但娜娜覺得,愛玩和自由是孩子的天性,多加管束不就限制了娃的發展。有次娜娜帶孩子去一個美術館,雖然規定1.2m以下的兒童免票,但工作人員再三強調讓家長照看好自己的孩子,以免發生安全事故。
  • 夾腿、摸私處不可怕,就怕家長「太緊張」
    不知道的新手媽媽趕緊記☟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寶寶夾腿一般幾歲開始、幾歲結束呢?繼續記☟3-6歲是多發階段,部分幾個月大的寶寶也會有此行為。一般女寶較男寶多見。至於結束時間會因人而異,不排除成年人也有此行為。
  • 童年有以下經歷的孩子,長大會變成「危險人格」,家長別放任不管
    而壞的經歷、環境,則會讓孩子成為「危險人格」的人。有心理專家之前就介紹過,童年有這幾種經歷的孩子,長大之後是「危險人格」,會做一些反社會,或是違法的事情。而這時候,孩子的性格和世界觀已經定型,家長再去教育也不管用。所以,一旦孩子有以下幾種經歷,家長就要及時幹預,不管會毀娃一生。
  • 沒有正確人生觀的人有多可怕?三觀,成為大學生教育的當務之急
    事情在網絡傳播後,有家長質疑,這樣的老師怎麼還能在學校任教?也有網友表示二人是正常戀愛關係,女孩已經畢業。在班級群內,疑似女孩的母親發聲:「各位同學,我作為視頻受害人母親,心痛到滴血,現在我女兒根本無法正常學習和生活,還有人一再轉發,造成極大影響。」
  • 對於出軌的女人來說,離婚並不可怕,最可怕的是這三件事
    分手應該體面,離婚也應該體面。吳迪是一個因為出軌而不得不離婚的女人,這種女人最慘了。她本是一個勇氣十足,但卻缺乏智慧的人,她和她的丈夫是通過親戚介紹,相親認識的。男人對她說了很多的情話,說要是吳迪離婚的話他也會立馬就拋棄自己的妻兒,毫不猶豫地跟她在一起。就因為這麼一句聽著動聽實則完全不靠譜的話,吳迪向她的丈夫提出了離婚。為了順利的離婚,她還理直氣壯說了她出軌的全過程,這讓丈夫既難堪又無奈。卻不知真正丟了臉的還是她自己,她也不跟丈夫多解釋就匆忙的走了離婚程序。
  • 一個再婚女人的感悟:離婚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自欺欺人!
    其實這是她的第二次婚姻,第一段她的老公出軌了他的秘書,令人感到寒心的是,沒有人去指責她的老公,大家紛紛都在勸她別離婚了,孩子也這麼大了,老公家底也不錯,忍一忍就過去了,但最後莫姐依然堅持離婚了。在微信上向她表示祝福的時候,莫姐發過來一段令我十分感動的話。
  • 這4種教育方式,家長都不要再信了
    有4種教育方式,是千萬要不得的,那就是:包辦教育、包庇教育、打壓教育、快樂教育。可怕的是不僅是學業上,生活上也是如此,洗衣物,收拾房間等等應該自己做的事情全都是父母幫忙完成。一開始孩子可能是真不會做,但父母不教,甚至完全幫他們做的話孩子最後就會真的成為連生活都不能自理的人。
  • 家境不好該如何教育孩子?貧窮並不可怕,這3點才是重點
    如果父母掌握正確的教育方式,家境貧寒的孩子變得更有出息不是夢。那麼,家境不好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注意什麼呢?一、不要向子女「哭窮」。父母動不動向孩子「哭窮」的觀念和教育方式是最毀孩子前程的,一個家庭生活條件差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的貧窮思想根深蒂固且不斷地向孩子抱怨日子窮苦。有許多家境不好的父母總是向孩子傳遞這樣的信息:雖然生活貧窮,但是砸鍋賣鐵也會供你們上學,你們要更加懂事,更有出息才對得起我們的付出。
  • 家長需要注意這幾種教育方式
    那麼,父母能夠給予孩子怎樣的教育方式,就顯得很重要了。每個家庭都有一本屬於自己的「育兒經」,其教育方式的不同,也會影響到孩子的性格養成。在重視對於孩子的性格教育之時,家長也要注意避免這幾種教育方式。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對全國4萬多名家長和孩子進行了家庭教育狀態調查,發現:家長讓孩子做家務,孩子成績優異的比例為86.92%;家長認為「孩子只要學習好,做不做家務都行」,孩子成績優異的比例僅為3.17%。做家務的孩子和不做家務的孩子,是截然不同的。
  • 李國慶談離婚冷靜期:30天並不可怕,我分居一年半、冷靜了一年半
    12月14日,網上出現一則「李國慶談對離婚冷靜期看法」的視頻,視頻中,早晚讀書總經理、當當網創始人李國慶表示,協議離婚多30天離婚冷靜期並不可怕,自己起訴離婚是分居一年半,冷靜一年半,所以很冷靜,也希望大家能多冷靜冷靜。
  • 可怕的兩歲不可怕,家長錯誤養育方式才可怕,你要早點知道(下)
    上一期我們和家長朋友們分享了產生「可怕的兩歲」現象的原因,很多爸爸媽媽們詢問了關於他們自己見遇到的類似狀況應該如何處理。今天,我們就集中分享一下,孩子到了兩歲應該如何教育。只要家長掌握了兩歲孩子的正確養育方式和正確的與孩子溝通交流的方法,兩歲的寶貝仍然可以是人見人愛的小天使。
  • 遇到熊孩子,對方家長說"孩子還小",你該如何有效教育熊孩子?
    因為熊孩子犯錯的時候,總少不了家長的縱容和寵溺。我們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那個人人避之不及的熊孩子,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怕遇到熊孩子。我之前就遇到過一個&34;的熊孩子。貝貝是我大姑家的兒子,年紀雖然小但是脾氣卻很大。有一次過年回家鄉,貝貝一家到我家拜年。這個小祖宗一來,我家裡的東西就保不住了,眼瞅著貝貝拿起了我老公的手機玩,我連忙制止,可是大姑卻說孩子還小,讓我們寬容一點。
  • 偶爾「犯錯」的孩子並不可怕,3個重點更利於家長管教,別擔心
    如果孩子從來不做嘗試不犯錯,家長就不知道他內心到底怎樣想,也不知道該怎樣教育。2、知道錯了才能改正別說是小孩子,即使是大人也有犯錯的時候,而當孩子犯錯就是家長教育他最好的時機。知道怎樣做是錯誤的,才可以在以後改正,這個錯誤發現得越早越好管教,所以不要怕孩子犯錯。3、頂嘴也是個成長過程現在的小孩子很聰明,當他犯錯後會和家長頂嘴,這不完全是缺點,而是孩子一個成長過程。
  • 醫生:沒錯,但「變味」音樂卻可能「毀娃」
    音樂似乎有種魔力,能把不同維度和時空的人,一起帶入到同一種情緒中。這種魔力在寶寶當中尤為明顯。很多本來在哇哇大哭的寶寶,聽見舒緩歡快的音樂後馬上停止哭泣,甚至下一秒還會笑出來。有的寶寶還會跟隨音樂,搖頭晃腦的擺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