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對於孩子們的學業來說,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前些天校門口家長們的候考創意突破往屆,旗袍穿起來,向日葵花傘舉起來,盼望孩子們「旗開得勝」、「一舉奪魁」。今天是北京考生可以查分數的第一天,謹以此篇向日葵短文祝福每一位寒窗苦讀的考生,願孩子們查詢分數時都能盼到「一舉奪魁」的喜悅。
嚮往心中的太陽——向日葵
看看它的葉片,在陽光下綠得樸素自然;摸摸它的花瓣,在暖風裡黃得如此浪漫耀眼;猜猜那圓圓的臉盤,怎樣把秋日的花梗笑彎;感悟那黃金般的情感,如何書寫絢爛的詩篇……
「深愛與守望」是向日葵花語的主要寓意。中國人認為它代表「愛與忠誠」;日本人認為它表示「你是我心中的太陽」;在希臘向日葵是「愛慕」的同義詞;而吉普賽人則認為它寓意 「對你敬慕不已」。美好的事物總是受到每個人的喜歡,追著太陽走的向日葵也被世界給予了多種寓意。
科學研究發現,向日葵花朵隨太陽旋轉的主要原因在於其花梗附近含有的「植物生長素」。這種植物生長素具有兩個特點:一是背光性——一遇到光線照射,背光部分的生長素會比向光部分多;二是能刺激細胞的生長,加快分裂、繁殖。
清晨,旭日東升,向日葵花梗中的植物生長素集中在西邊背光一面,刺激背光一面的細胞迅速繁殖。於是,背光一面比向光一面生長得快,使得整個花盤朝著太陽方向彎曲。隨著太陽在空中的移動,植物生長素在花梗中也仿佛與太陽捉迷藏一般不斷背向陽光移動,由此,也使得向日葵看起來似乎總是跟著太陽轉。
在植物學中,向日葵「追逐」太陽的特性被稱為「向光性」,它並非向日葵所獨有——很多植物都會或多或少表現出一定的向光性。這種顯現也並不能貫穿向日葵一生——一旦向日葵的花盤完全盛開,逐日而轉的現象便會完全消失。這一方面由於花朵的重量日漸沉重,增加了轉向的負荷;另一方面由於花梗的生長基本結束,植物生長素含量減少,柔韌的伸長組織被相對僵硬的木栓層所取代。
停止轉動的向日葵花朵大多會一直朝向東方,這一同樣有趣的現象如今也得到了很好的科學解釋:由於向日葵的花粉怕高溫,如果溫度高於30℃,就會被灼傷,因此固定朝向東方,可以避免正午陽光的直射,減少輻射量。同時,花盤面向東方,可接受晨光的照射,有助於烘乾在夜晚時凝聚的露水,減少受黴菌侵襲的可能性。在秋季寒冷的早晨,晨光的照射還能使向日葵的花盤暫時形成一個溫暖的小窩,更好地吸引昆蟲進入並幫助其傳粉。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經常有人會把向日葵「圓圓的臉蛋」當成一朵花欣賞,其實它是一個由無數小花構成的集合體,植物學上稱為頭狀花序。向日葵花盤上有兩種完全不同的花:外圍是美觀豔麗的舌狀花,中央是貌不驚人的管狀花。兩種花結構與功能互為補充,共同構成一座既美觀大方又方便昆蟲傳粉的「金色機場」。仔細數數這樣一個頭狀花序上少則幾十朵花,多則幾百朵花。千萬別再說成「一朵花」。
向日葵的舌狀花不能結果,它們在花盤外圍構成美麗的「鑲邊」,用鮮豔的色彩吸引昆蟲前來傳粉。表面布滿人類眼睛看不見的花紋,引導昆蟲準確「著陸」,並向花盤中部的管狀花進發。
中間的管狀花儘管體積十分微小,卻擁有非常完整的生殖結構,它們才能夠結實。即使在極端惡劣的條件下,管狀花可不依靠昆蟲及外來花粉,自花授粉以產生後代。
向日葵大約於1510年,被西班牙一支探險隊於南美洲發現並引種到歐洲。起初,向日葵只被種在庭院或花園中供人們觀賞,直到人們發現鳥兒喜愛啄食花盤上成熟的種子,方才意識到它的食用價值。1716年,英國人從葵花籽中榨取油脂成功,向日葵開始被列為食用與油料兩用植物。18世紀,向日葵從荷蘭引入俄國,俄國人將其作為油料作物大面積種植,並開始大規模工業化榨取葵花油。20世紀60、70年代,向日葵種植迅速發展,遍布全世界40餘個國家。目前,世界向日葵種植面積較大的有俄羅斯、阿根廷、美國、中國等國家。中國向日葵主要分布於黃河以北地區,如內蒙古、新疆、山西等省區。
從用途上,向日葵一般可分為「食用型」、「油用型」與「觀賞型」三大類型。根據Flroa of China記錄全世界向日葵屬植物約52種,中國引種栽培3種,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瓜葉葵(Helianthus debilis)。近些年,越來越多的城市公園引種觀賞向日葵,現已經成為一種時尚園藝觀賞花卉。
無論欣賞、還是應用,向日葵都給我們帶來美和光芒,愛和希望。
金色的頭顱,向著東方昂起與太陽一起旋轉,
翠綠的心跳,同大地的脈搏律動在同一節拍,
採一片葉壓成日曆,讓歲月自此綠得新鮮,
摘一朵花珍藏身邊,讓生活足夠陽光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