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我的手脫貧跑步走──天津靜海區幫扶甘肅省鎮原縣「戰貧記」

2020-12-20 東方財富網

隴東黃土高原的溝溝壑壑,像極了老人臉上的皺紋,每一道都飽經滄桑,述說著千百年來人類在這片土地討生活的艱辛。這是一片靠天吃飯的土地,交通閉塞,多少人想憑勤勞的雙手逆天改命,卻一次又一次體會到了渺小的個體在強大的自然、社會環境面前的無力,一代又一代在貧困的樊籬中打轉。

甘肅省慶陽市鎮原縣,地處隴東,國務院52個掛牌督戰貧困縣之一。自2017年起,在黨中央進一步加強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重大戰略決策部署和天津市委的強力推動下,靜海區成為鎮原縣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單位。

結對之初,鎮原縣下剩貧困人口18933戶、67732人,貧困發生率13.8%。到2019年,下剩貧困人口3195戶、8570人,貧困面持續下降至1.75%。

資金支持、產業幫扶、人才支援、勞務協作、消費扶貧……靜海區全方位的幫扶,讓當地人第一次切切實實地感受到,有國家的好政策,千年脫貧夢,成真在今朝。

不甘心的老楊

160──32年了,48歲的楊光耀依然忘不了這個影響自己一生命運的數字。

「家裡交不起160塊錢的學費,不讓我上高中了。我成績不差。」說著話,他把臉別過去了,只一瞬間。

「家裡兄弟五個,只能供一個上學。」楊光耀不是那個「幸運兒」,完成學業的哥哥現在是一名教師,在城裡工作,而他是村裡建檔立卡貧困戶。「天壤之別」四個字背後,是幾十年人生一個個小細節串起來的沉重鎖鏈。這樣無奈心酸的故事,千百年來在楊光耀的家鄉──鎮原縣方山鄉賈山村,乃至全國的貧困家庭不停上演。「被放棄的孩子」心有不甘又無可奈何,「幸運兒」背負著一家人的沉重希望,人生抉擇常常身不由己。貧困剪斷了他們夢想的翅膀,拴住了他們追尋自主人生的腳步。

「我們這地方不讀書沒希望。」為了讓四個子女完成學業,擺脫貧困的宿命,老楊和妻子外出務工、回家搞養殖、種植,將其他外出務工村民的土地流轉到家,兩人種60多畝地,養了20多隻山羊。

兩個上大學、兩個上高中,四個孩子的學費生活費一年就要6萬元左右。夫婦倆再努力,依然有巨大的費用缺口。

老楊的孩子們比父輩幸運太多,受益於兩不愁三保障政策,兩個上大學的孩子每人每年有6500元的無息助學貸款、兩個上高中的孩子每人每年有2000元補助;村裡還給家裡蓋了三間磚房、平整了院子、接上了電和自來水,祖祖輩輩住窯洞、每天花兩個多小時去拎水過活的日子一去不復返。老楊80多歲的老母親如今每個季度都能得到一次免費醫療檢查,去年她心臟病住院,因為參加了新農合,費用100%報銷。

學費解決了,母親的醫療費用壓力也小了,但四個孩子每月總共3000多元的生活費,還是壓得老楊夫妻倆直不起腰,一年辛苦勞作的收入嘴頂嘴。

賈山村甚至整個鎮原縣的種植業都是靠天吃飯,受自然環境影響極大。種糧不能保證收入,為了及時交上學費,多少次,他不得不賠本賣羊。船遲偏遇打頭風,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糧食、羊的銷路都成了問題。老楊又一次陷入無能為力的困境。

手足無措之際,一個叫曲兆龍的人來敲門。「所有糧食比市場價高5%收購,車開到你家門口,裝袋直接拉走。羊也收。」老楊不敢相信──不說收購價格高,就是不用自己拉上糧食走過自家到村口的盤山土路再拉到兩公裡以外的集中收糧點,就省了多少人力和油錢!怎麼會有這樣的好事?!

做好事的是天津市靜海區的金倉網際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曲兆龍是公司的採購經理。「不僅是糧食,兔子每斤(500克)市場價5.2元左右就能收,我們給6.3元。」曲兆龍說金倉公司「高價收購」就是為了穩定市場價格,讓鎮原的農民減少因疫情造成農產品銷售難帶來的損失。

2月底,在靜海區的推動下,金倉網際網路科技有限公司註冊了「鎮原縣金倉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依託愛心扶貧超市,在鎮原13個貧困村和10個鄉鎮設立了愛心收購站。

「當地產的黃花菜每斤(500克)市場的收購價格是6至7元,咱們按照11元收購,農民每斤能增收5元,每個村每次收購5000斤,這一個村就能增加2.5萬元收入。」 金倉網際網路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劉光昭介紹,從2018年底鎮原縣扶貧農產品入駐金倉各大網上商城至今,銷售額已經突破了1000餘萬元。

靜海區通過金倉公司等平臺進行消費扶貧,不但保證了鎮原縣農民的收入,而且堅定了他們走靜海區幫忙找到的肉兔養殖等產業脫貧致富的信心、決心。賣掉糧食的老楊,準備擴建羊棚,多養幾隻,最好能加入天津靜海的企業在這裡創辦的久鼎養殖合作社。「我也開始養兔子了,靜海區還給補貼呢」。

幸運的喬喬

5歲的喬喬,無法想像突如其來的疫情給父母造成的經濟壓力,也不會知道,如果沒有靜海伸出援手,也許她和弟弟都將成為缺少父母陪伴的留守兒童。

喬喬的父親秦立立,鎮原縣平泉鎮秦鋪村村民,家裡原本也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喬喬出生時,全家還住在低矮陰暗的土坯房裡。她剛滿月,父母就離家外出打工。「沒辦法,要掙錢養家啊。」

四處打工攢了錢後,看著日漸蒼老的父母和渴望父母陪伴的喬喬,秦立立和妻子決定留下來。

手裡的錢蓋了寬敞明亮的磚房,加上小兒子凡凡出生,幹什麼才能保證穩定收入、不返貧?

村裡有人養肉兔脫貧致富,秦立立看在眼裡,而養兔子,靜海區給幫扶資金,他喜在心頭。拿到各方面補助2萬多元後,他建起了兔舍,養了200隻種兔。「一個月,小兔子能成活1000隻左右,每次能賣出出欄數的一半就能回本,剩下就是賺的。」

秦立立的選擇正是靜海區為鎮原縣選擇的產業扶貧突破口──肉兔養殖。

這可不是拍腦門就決定的事。靜海負責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幹部,走遍鎮原縣19個鄉鎮、21個村,與170餘名鎮村幹部和貧困群眾逐一座談、深度調研後發現,鎮原縣土地資源廣、飼草多,牛羊繁育出欄需要五六個月,而肉兔只需60天,且產仔率高、投資小、市場前景廣闊。

產業做好了,鎮原縣就能自主「造血」,從脫貧走向致富。怎麼做?靜海的幹部操碎了心。

「廢棄的村委會改建成兔舍,一下子就省了10多萬元。」鎮原縣殷家城鄉李園子行政村村委會副主任白繼文,特別感謝今年3月初靜海區幹部實地考察後支的招。

靜海區支持該村的肉兔養殖資金計劃是20萬元,提供300隻種兔。新建兔舍就要花去20萬元左右,如此一來給養殖戶的幫扶補貼就沒著落了。為難之際,靜海區幹部提出整修因漏水被廢棄的村委會舊址,改造成兔舍。「才花了10來萬元。」白繼文興奮地告訴記者,這是村集體的合作社,全村21戶貧困戶全部入股,每年可參與分紅,養兔場還能提供3個就業崗位給未脫貧村民。

從去年夏天才開始養兔的秦立立,很快就嘗到了甜頭。「每個月純收入過萬元,比以前打工掙得多,時間也自由,還能守在父母身邊。」

不料年初開始的疫情兜頭潑來一盆冷水。肉兔的市場價從去年每500克10元左右的均價,最低時跌到5元以下。很多肉兔養殖戶選擇了退出──每500克賣到5元以上,才能保本。

本想借著去年的好勢頭擴大養殖規模的秦立立,不但不敢再投資,每日的投入能不能收回都成了疑問。好日子還能繼續嗎?

艱難時刻,同村的養兔大戶秦志坤接到一個陌生男人的來電。「他說能上門收兔子,而且6.3元一斤(500克),比市場價高了近1元錢。」秦志坤一聽樂了,以前他要自己想辦法把兔子運到銷售商指定的地點,到了之後,銷售商常常以各種理由壓低原定的收購價。現在上門收購,還比市場價高,是真的嗎?

來電的人叫成偉,金倉公司在鎮原縣分公司的負責人。一聽說對方是靜海區企業,秦志坤不再猶豫。

成偉不但收秦志坤的兔子,還讓他建了個群。平泉鎮十裡八鄉的肉兔養殖戶成了群友,每天在這個290人的大群裡上報肉兔出售數量,再由秦志坤轉給成偉,後者定下時間到村裡收購。

僅在3月底,就有金倉公司收購的5萬隻肉兔運抵靜海,登錄金倉網上商城。

為了徹底解除肉兔養殖戶的後顧之憂,靜海區扶貧幹部今年放大招──推動靜海物宗園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在鎮原縣孟壩鎮投資建設甘肅新靜原肉牛肉羊肉兔屠宰加工項目,6月將竣工投產,屆時鎮原縣的肉兔養殖將實現全產業鏈打通,養殖戶的兔子不再愁銷路。

「我們就是做別人沒有的項目。慶陽市沒有肉牛、肉羊的屠宰場。」物宗園公司總經理夏慈舉說,建「新靜原」,原本因為物宗園等幾家靜海區內企業,與鎮原縣近2.8萬名貧困群眾捆綁,創立鎮原縣久鼎聯合社,在19個鄉鎮全部建立肉羊養殖示範合作社,興建黑山羊保種繁育新項目,這樣可以形成完整的畜牧養殖、屠宰上下遊產業鏈。

「受疫情影響,肉兔銷路成了問題。靜海區的扶貧幹部就動員我在項目原計劃基礎上,再建一個肉兔屠宰加工車間。1小時能屠宰800隻,不但可以冷藏保鮮,還能加工成醬貨。」

「『新靜原』項目將從農戶的養殖、收購、加工、銷售環節,打造全產業鏈,取消中間環節,提高農戶收入。還能提供200個工作崗位,其中大部分將錄用未脫貧人員。」孟壩鎮黨委書記黃步傑興奮地說。

雖然現今的收購價沒有去年高,但是養兔依然能掙錢,還有「新靜原」即將投產的利好。秦立立說,過一陣子,還會考慮擴建兔場。

喬喬也不會再回到過去──眼巴巴等父母從外地回家的留守兒童生活。

「因禍得福」的張姐

2月,鎮原縣的張新玲因為疫情而一籌莫展──原在北京務工,一時回不去,家裡就指望著她和丈夫外出務工的收入呢。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老鄉們往往是一人務工全家脫貧。鎮原縣許多人家都是靠青壯年在外務工搬出窯洞,住上通水通電的磚房。不出去,就沒有收入,很多鎮原縣人像張新玲一樣心焦。

千裡之外,靜海區復工復產,企業卻面臨用工荒。區內龍頭企業愛瑪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員工缺口多達800人。

一個用工荒,一個務工難,又是對口幫扶地區,需求對得上──從鎮原縣招工到靜海區來!

如果說以往靜海區每年到鎮原縣各鄉鎮招工,當地有些人覺得是錦上添花,這一次絕對是雪中送炭。為保證健康安全,兩地為務工人員提供包車、門對門服務:出了家門上車門,下了車門進廠門。

進了廠門,張新玲夫婦受到區別對待──像他們這樣夫妻雙雙在愛瑪務工的,共有27對,都住進了一家一門的單間兒,屋裡家具生活用品齊備,還有獨立衛生間。到了食堂,吃的都是鎮原人喜歡的麵食。走進車間,有老師傅帶著幹,沒過多久,還讓他們這些鎮原縣來的工人組成了一條「鎮原生產線」。管吃管住,月平均工資6000元以上,每年還有15天帶薪休假,被疫情阻斷外出務工路的張新玲和老鄉們收穫意外之喜。

「在北京打工要自己租房子,挺貴的。來天津打工第一個月,我們就寄給家裡10000元。這麼多年,頭回寄這麼多錢。」張新玲特別知足。

截至4月26日,靜海區多家企業共吸收鎮原縣409名務工人員(建檔立卡人員192名)來津就業,目前務工人員穩定在327人(建檔立卡人員153人)。

接收鎮原縣務工人員的靜海區企業也嘗到了甜頭兒。鎮原縣工人到達一個月後,愛瑪公司的產能從一天100多輛電動車,提升到每日1000多輛。

勞務協作在鎮原縣當地也有條不紊地開展。

「這個工廠特別正規,每天上班8小時,光實習期就能拿到3000多塊錢,還有加班費,我真是沒想到能找到這樣的好工作!」說話的是在鎮原深呼吸口罩廠「扶貧車間」工作的李星。實習期的工資,與過去她和丈夫兩人月收入總和不相上下。作為建檔立卡人員,她得到了到深呼吸公司「扶貧車間」就業的優先權。

深呼吸口罩廠是物宗園公司針對復工復產需要,在鎮原縣投資200萬元建設的產業項目,填補了當地空白。作為助力脫貧的產業項目,深呼吸口罩廠不忘帶貧責任,除了特殊管理崗位外,優先錄用建檔立卡人員。

物宗園公司的「津企隴上行」籤約項目:天津海牧康畜牧項目、久鼎養殖專業合作社項目、黑山羊保種繁育項目和天欣堂中藥項目,以及新靜原肉牛肉羊肉兔屠宰加工項目,都已經或即將為鎮原縣解決幾百個就業崗位。目前,已幫助209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1210名轉移其他地區就業。

主動上門的「店小二」

「包銷嗎?」4月27日,鎮原縣三岔鎮大塬村貧困戶賈平義接過村黨支部書記曹建明送到家的一袋葵花籽種子,劈頭就問。

「不包銷種個啥嘞!」賈平義的妻子在一旁附和。

「包銷!包銷!」曹建明趕緊告訴他們,這是靜海區王口鎮的炒貨企業提供的種子,先在村裡試種40畝,收穫時企業全部回購,效果好再大面積推廣種植。

「好好,包銷好。我還有5畝地,正好種上。」57歲的賈平義知道天津市靜海區推廣的準沒錯兒。

試種葵花籽,是靜海區扶貧幹部在大塬村入戶走訪調研發現的「新大陸」。「靜海區的幹部發現我們村裡有人種葵花籽,當時就鼓勵一起來的王口鎮炒貨企業提供種子試栽種。」曹建明說。王口鎮是三北地區的炒貨集散地,具備原料精加工和粗加工能力,如果能夠加上穩定的種植基地,原料供應將得到保證,打通全產業鏈。

為了找到適合鎮原縣的產業發展方向,靜海區的幹部在起步階段提供「店小二」式服務──全縣推廣的肉兔養殖、萬壽菊種植給補貼,找養殖場地,養牛養羊的給擴建牲口棚,因地制宜給各貧困村找特色產業;養、種期間請農業科技人員對農戶培訓,收穫時節經銷商找上門。

大塬村在這些「關愛」之外,還收到靜海區的另一件禮物──挖藥機。

經過考察,扶貧企業發現大塬村適宜種植柴胡、丹參等中藥材。自2018年開始,兩年多以來村裡共拿出2300畝土地種植柴胡,由依託天士力公司建立的天欣堂醫藥公司收購。今年,第一批種植的1000畝柴胡將迎來收穫季。一畝地預計收益是1500元,遠高於種小麥的300元,1000畝就能增收120萬元。村幹部憧憬增收脫貧之際,一個大問題橫亙在現實與希望之間──如何收柴胡?

人工收柴胡是高強度體力勞動,一個壯勞力一天只能收2分地的。它根系長,人工收很容易挖斷,斷了的價值就低,而且現在村裡青壯年大都外出務工,留下的老弱村民收得更慢。

3月初,借靜海區扶貧幹部調研之際,村幹部們提出買臺挖藥機的需求,扶貧幹部當場拍板,靜海區出資15萬元為村裡添家當。

挖藥機一天能收五六畝地,又不會挖斷根,還可以提供一個每天收入50元左右的操作工崗位。

聽說有挖藥機,賈平義也高興得不得了。他從庫房裡拿出一小把丹參,反覆念叨:「這是好東西,好東西。去年我就栽了三行,賣得就剩這些了。今年要種六七畝。」

手中這一小把沒賣出去,就是挖斷了,品相不好。如果有了挖藥機,收穫的丹參品質更好,家裡的收入又能上個臺階。

曹建明和村民們,就等著6月挖藥機到位,挖出「金元寶」,摘掉戴了多少代的貧困帽子。

靜海區的扶貧幹部都是熱心腸,無論項目是否與天津幫扶產業有關,都拿出十二分的勁頭為鎮原縣企業排憂解難。

五一勞動節,鎮原縣的甘肅綠碩園食品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曹朝華就收到大驚喜──和國內知名的大型農產品批發企業海吉星成功「接頭」。

「這是真的嗎?」她一連問了靜海區在鎮原的幫扶幹部、來自靜海區商務局的孟建斌好幾遍。「海吉星那麼大的公司,我們想都不敢想。」況且,這一次還是孟建斌帶著海吉星採購經理的電話「主動送上門」。

「慶陽產蘋果,疫情發生後,對銷路影響很大。我們就想著給他們打開新渠道。」孟建斌肩負重任,在鎮原縣學習交流只有一個月時間,要完成全年2100萬元的消費扶貧任務。「一天恨不能當兩天使。」來了15天,鎮原縣19個鄉鎮,他跑了17個,時刻盤算著如何打通鎮原縣商品銷售的難點、堵點。

「我們的蘋果本來40%外銷到兩個國家,因為疫情外銷受影響很大,剛剛恢復了對其中一國的出口。很多蘋果都積壓在冷庫中。」

蘋果賣不出去,通過合作社入股分紅的農戶收益會受影響,公司經營不好,到了收穫季,還能否像往年最多時為貧困村民提供100個就業崗位,也是未知數。

看著冷庫裡又紅又大的蘋果,孟建斌覺得品相可以,當場就撥通了海吉星採購經理郭先生的電話,對方一聽情況,立馬表示將聯繫平臺上幾個大的蘋果經銷商。

與郭先生互留電話後,曹朝華還是覺得很「魔幻」。又問了一遍:「這是真的嗎?」

「放心吧,真的!」孟建斌給她吃了定心丸。

他希望鎮原縣的產品不只賣到靜海區、賣到天津市,還要銷往全國。「我們要給鎮原縣的產品找到穩定銷售渠道,促進產業良性發展,先脫貧再致富。」

靜海區所有幫扶的幹部,都希望儘自己的綿薄之力,幫助鎮原縣走上自我造血奔小康的道路。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黨中央對全國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作為全國尚未脫貧的52個縣之一,鎮原縣還有13個貧困村未摘帽。時不我待,今年以來靜海區在資金、產業、人才、勞務協作、消費扶貧方面加大支援力度,特別是對13個貧困村已撥付幫扶資金286.8萬元,其中對國務院掛牌督戰的方山鄉賈山村援助資金共90萬元,將這13個村中未享受兜底政策的貧困戶和監測戶共計52戶,納入今年結對認親範疇……

「到今年底,賈山村實現脫貧沒問題。」 4月25日,方山鄉黨委書記高亞麗,對靜海區黨政代表團鄭重承諾。

記者手記

這不是我第一次採訪東西部協作扶貧工作,卻是我第一次認識到以前自己對脫貧攻堅理解的膚淺。隴東10日,我走過十幾個鄉村的黃土地。最初幾天,像曾經在西藏、新疆採訪時一樣,聽當地人講在天津市的幫扶下,如何為脫貧努力,日子越過越好;感嘆幫扶幹部的不易,讚嘆農民生活、鄉村建設日新月異的變化。直到4月29日,坐在楊光耀家乾淨整潔的窯洞內,還在聽這個勤勞的西北漢子講述當年因貧困,全家只能供一個哥哥讀書,他無法繼續學業的遺憾。而現在夫妻二人種60多畝地、養羊養兔、種果樹,囿於自然、社會環境,依然無法擺脫貧困。幸虧有國家扶貧政策,才能讓四個孩子不中斷學業。

我忽然想起《新結婚時代》中的男主角:家裡只能供一個孩子上大學,他和哥哥成績不相上下。「作弊」獲得上大學機會後,他是京城IT公司高管,哥哥是四處漂泊的農民工,但是他一直因自己當年的卑劣痛苦萬分,進而影響了他一系列的生活抉擇,一度失去愛情、家人。

貧困讓身處其中的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沉重無比,單憑個體努力,無法實現真正脫貧,只有在國家好政策的引領下,個人付出努力,才能實現共同富裕。

一個採訪對象的哭泣,將這份沉重傳導到我心裡。對方是一個努力上進的好青年,接受靜海區勞務協作幫扶,收入大為增加,但是TA不願意在報導中出現真實姓名、單位甚至區域,因為不想被同事們憐憫,不想被認為是施捨的對象。我理解,於是中止了採訪。說著說著,電話另一頭的TA哭了。我不知道因貧困TA的人生受到過怎樣的打擊,但我知道貧困曾讓TA傷自尊。當晚我夜不能寐,TA的哭聲在我腦海裡盤旋。夜半更深之際,我深刻體會到了脫貧攻堅的偉大意義:讓每個人有獲得感,活得有尊嚴。

(文章來源:天津日報)

相關焦點

  • 津隴有義同甘苦 明月何曾是兩鄉 ──天津市打造脫貧攻堅「津隴...
    2020年11月,隨著鎮原縣退出貧困縣序列,由天津市幫扶的甘肅省34個貧困縣全部實現了摘帽退出。津隴有義同甘苦,明月何曾是兩鄉。天津市用實際行動在隴原大地上創造出了飽含著艱辛奮鬥、團結共贏的脫貧攻堅「津隴模式」。
  • 【深度報導】明月何曾是兩鄉——天津市攜手甘肅打造脫貧攻堅「津...
    上千名天津幹部跨越千裡「串門」走親戚、聊家常、幫思想、促感情,送來慰問金和慰問品近200萬元,支持發展產業、購買農產品、大病救助、資助就學、介紹工作等,為貧困戶排憂解難百餘件。  天津深入實施「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組織1484家企業、59個社會組織與1992個貧困村開展結對幫扶,實現每個深度貧困村至少有1家天津企業結對全覆蓋。
  • 鎮原縣:香包刺繡繪就脫貧幸福路
    9月7日,參加中宣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督戰未摘帽貧困縣」主題採訪活動的中國旅遊報記者來到了甘肅省慶陽市鎮原縣開邊鎮妙麗香就業扶貧車間。車間裡,刺繡女工們正聚精會神地做著各種圖案的繡品。正是這樣的扶貧車間,讓周邊許多婦女在農閒、帶小孩之餘有了可觀的收入。開邊村的王旭霞今年47歲,因兩個兒子上學的學費,加之自己患有高血壓等慢性病,需要長期服藥而致貧,是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
  • 「天津方陣」戰貧隴原一線
    原標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天津方陣」戰貧隴原一線——天津市加大援甘人才交流扶貧協作走筆    地處雪域高原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是一座被草原環抱的美麗城市。然而,對於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腎病科血透中心主任劉俊峰來說,高海拔、缺氧,讓他來此工作面臨許多困難,晚上頭疼,睡不好覺。
  • 攜手奔小康 脫貧攻堅時|靜海融媒記者蹲點日記:就業落地 脫貧有了...
    深呼吸口罩廠是靜海企業物宗園農業科技發展公司針對復工復產需要在鎮原縣投資200萬元建設的產業項目,填補了當地產業的空白。作為助力脫貧的產業項目,深呼吸口罩廠不忘帶貧責任,除了特殊管理崗位外,優先錄用建檔立卡人員成為企業員工。
  • 讀者集團助推文化扶貧「脫貧攻堅·讀者同心」鎮原縣書畫作品巡展...
    10月12日上午,「脫貧攻堅·讀者同心」鎮原縣書畫作品巡展在甘肅省藝術館開展。副省長何偉,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程有清、朱志良等出席活動並參觀展覽。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康清,省文明辦主任羅鳳存,省文聯黨組書記、主席王登渤,讀者出版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永升等出席活動。鎮原縣委書記毛鴻博致辭,鎮原縣委副書記、縣長侯志強主持活動。
  • 大手牽小手 共圓求學夢
    本報訊(記者王紹芳 通訊員郝帥)日前,甘肅省慶陽市鎮原縣唐原小學校長虎鴻亮通過電話向國網天津靜海公司表達了感激之情:「收到了你們的幫扶款和給孩子們買的新書包、新文具。開學後,孩子們可以高高興興上學了!」鎮原縣位於甘肅省慶陽市西南部,是國家級貧困縣之一,多數家庭以種地或外出打工為生,留守老人和孩子居多,生活困難。
  • 鎮原縣巨溝村衛星小圖知村戶 清晰全局助脫貧
    原標題:鎮原縣巨溝村衛星小圖知村戶 清晰全局助脫貧  記者 張凡  日前,走進鎮原縣武溝鄉巨溝村駐村幫扶工作室,牆面上一張村級衛星圖引人注目。站在圖前,巨溝村的全貌和村情一覽無餘。
  • 幫扶幫在「根子上」 天津薊州助力甘肅受援兩縣脫貧「摘帽」
    央廣網天津12月4日消息(記者褚夫晴)4日上午,天津市薊州區召開「攜手奔小康」主題新聞發布會,就薊州區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介紹。  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和天祝縣是薊州區對口支援縣,四年來,薊州區通過資金支持、人才支援、產業合作、勞務協作等一系列幫扶舉措,助力受援兩縣脫貧攻堅。今年2月,古浪縣、天祝縣全部脫貧「摘帽」。
  • 【網絡述年】靜海區舉辦2020迎新春·年貨節首屆美食大賽暨天津市...
    他說,靜海區作為天津市消費扶貧基地,在決戰決勝全面建成高質量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舉辦以美食大賽和消費扶貧為主題的年貨節,是豐富春節消費市場、打造靜海美食文化品牌、助力全面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的重要舉措。靜海區上下將全力做好保障,為活動提供優質、高效、周到的服務,確保市民買得順心、吃得放心、逛得舒心、玩得開心,輕鬆愉快辦年貨、過新年。
  • 藉助幫扶,養殖山羊脫了貧 | 我的脫貧故事
    藉助幫扶,養殖山羊脫了貧 | 我的脫貧故事 2021-01-16 22: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 全省58個貧困縣脫貧...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 全省58個貧困縣脫貧攻堅成就巡禮】盡銳出戰打贏收官戰——鎮原縣脫貧攻堅工作綜述鎮原縣屯字鎮閆孟村現代有機果園。同時,在夯實縣級幹部、鄉鎮、部門、村組各級責任的基礎上,優化加強駐村幫扶力量,全面構建貧困村「五個一」幫扶責任體系,中央、省、市、縣四級駐村幹部達到360人,貧困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長120人。
  • 「榕江戰貧記71」「錦繡工坊」繡出富美人生
    幫扶企業到「錦繡工坊」對繡娘們進行培訓。 (李羽彤 攝)榕江自古有「黔省東南鎖鑰,苗疆第一要區」之稱,這裡的大大小小村寨都蘊含了極為豐富的苗侗文化,而蠟染、刺繡、手織布等非遺手藝,更是這些村寨裡耀眼的寶藏。像楊再蓉這樣的勞動婦女,在榕江的各個村寨數不勝數。榕江縣定威鄉控乃村地處苗嶺南段月亮山腹地,山高坡陡。
  • 「榕江戰貧記59」國家鐵路局援榕幹部徐帥:凝聚人心才能共同發展
    2020年6月開始正式生產經營,截至11月底,通過縣電商平臺、幫扶單位採購等方式,累計銷售臘肉香腸4000餘斤,創收28萬元。為支持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公司向高扒村、樂鄉村捐贈了1.6萬元。  更讓我感動的是,在創業初期,為了節約資金,村裡的兩個年輕人沒有要一分錢的報酬,任勞任怨地「白幹」一年多。
  • 春天裡的5個「戰貧」瞬間——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決策部署...
    新華社北京4月20日電 題:春天裡的5個「戰貧」瞬間——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決策部署指引攻克最後的深貧堡壘新華社記者這個春天註定不平凡: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嚴重影響,也給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出了加試題。
  • 「兩新」組織 黨旗飄揚|天津濱港電鍍企業管理有限公司黨支部:黨建...
    天津北方網訊:近年來,天津濱港電鍍企業管理有限公司黨支部全面強化黨建基礎工作,充分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努力打造一支有為、務實、活躍的「兩新」組織隊伍,實現黨的建設和企業發展互促雙贏作為天津地區重要的金屬(非金屬)表面處理的集中加工區,天津濱港電鍍企業管理有限公司是對接京津冀國際高端功能核心發展軸的重要支點。
  • 公示 | 2019年度「甘肅省大學生自強之星」獎學金鎮原縣團委推選名單公示
    2019年度「甘肅省大學生自強之星」共青團鎮原縣委推選名單公示寒假期間,多次參加抗擊疫情青年突擊隊監測點執勤任務、鎮原縣團委「弘揚雷鋒精神,助力疫情防控」、「3.5」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 、鎮原縣團委組織植樹護綠、助力脫貧攻堅活動、鎮原青年在行動的植樹活動,鎮原縣為青春助農赴平泉鎮、太平鎮義務採摘萬壽菊活動,慶陽藍天救援隊組織的賑濟救援演練活動、鎮原縣團委赴平泉鎮上劉村「助力脫貧攻堅,共建美麗家園活動」,期間看望孤寡老人,關愛留守兒童,為其送去學習用品,參與助力鄉村少年宮建設
  • 「貴州6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晴山隆地「戰貧」記丨晴隆縣脫貧...
    「建成6個縣內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實現全縣12575戶57841人搬遷群眾(貧困人口8592戶39566人)全部穩定搬遷入住。」  「選派14名縣級領導擔任鄉鎮(街道)黨(工)委『第一書記』,選派96名村(社區)『第一書記』,263名駐村幹部、1253名網格員,駐村蹲點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全縣6951名幹部結對幫扶貧困戶。」
  • 【巾幗脫貧故事匯】「小車間」承載「大夢想」 ——記慶陽妙麗香...
    【巾幗脫貧故事匯】「小車間」承載「大夢想」 ——記慶陽妙麗香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巾幗扶貧車間負責人任豔豔 2019-12-30 20: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