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置詩書廢光陰,華街彩巷靡靡音。承歡縱樂日復日,萬頃家業終頹傾。
在物慾橫流的民國時期,敗光萬貫家產的"官二代"或是"富二代"不在少數,但與本文的這兩位主角比起來當真小巫見大巫。五年時間花光一千萬兩白銀,買進上海第一輛奔馳車,染上梅毒仍不節制欲望,命下人抬著自己去妓院。這二位"大名鼎鼎"的敗家子便是盛恩頤、李國烋,他們敗家究竟敗出了怎樣的新高度?
回國繼業,肆意揮霍
盛恩頤的父親盛宣懷可是民國時期享譽中外的"中國實業之父",不單極具經商頭腦,且熱衷於教育、公益事業,名下財產富可敵國。但盛家的香火卻不怎麼旺,盛宣懷最早的夫人董氏共生下三兒三女,可三個兒子由於身體虛弱,先後夭折,繼室夫人在生下一女兒後也乘風西去,這第三任夫人莊氏還算爭氣,共產下兩兒一女,其中一個兒子因病夭折,這餘下的唯一繼承人便是盛恩頤。
盛宣懷對自己僅有的兒子那是百般寵愛,捧在手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但凡盛恩頤提出的任何要求,他無論付出多大代價都會盡力讓兒子如願,也正是父親的過度溺愛,導致盛恩頤從小便養成揮霍無度、日出鬥金的不良習慣。
為了讓兒子繼承自己的萬貫家業,盛恩頤花重金將他送往英國的倫敦大學與美國的哥倫比亞大學深造,學習財務管理方面的知識與技能。可從小生活在金山銀山裡的盛恩頤只顧享樂,哪懂得學習的重要性。幾年下來,他連財務管理的皮毛都沒窺到,反倒是撩洋妞、品洋酒的本事愈加"爐火純青"。
回國後,盛宣懷將各類公司首把交椅的位置讓給了兒子,欲讓他幹出一番大作為。可盛恩頤只想著如何及時行樂,將繼承產業、發揚家門的事情全都拋在腦後,整日除了花錢還是花錢。不單買進上海第一輛奔馳車,並換上純銀的車牌,還為每個姨太太皆配上豪華別墅、高級轎車以及數十位男傭女僕。盛恩頤曾斥巨資購得大規模跑馬場以滿足自己騎馬的愛好。
為最大程度享受花錢的快感,盛恩頤還沾上了賭博的惡習。手筆最大的一次當屬與盧小嘉豪賭,他曾一夜之間輸掉北京路黃河路共百餘幢弄堂,連眉頭都不帶鄒一下的。父親在世時,盛恩頤還多少收斂點兒,當盛宣懷離世後,他徹底放飛自我,大手大腳地揮霍積蓄。
要知道,當時盛恩頤名下的房產、股份以及現金加起來至少價值一千三百萬兩白銀,這還不包括價值連城的綾羅綢緞以及珍奇古玩。換做一般人,只要遠離賭博,無論如何都花不完。可盛恩頤"最強敗家子"的稱號豈是徒有虛名,他僅用五年時間便敗光殆盡,其中絕大多數皆砸在了賭博上,盛恩頤購豪宅、買馬場以及抽大煙所花的費用還不及賭博的三分之一。
窮困潦倒,孤寂半生
盛恩頤靠著自己強大的"敗金"能力,最終花光了名下的所有積蓄。最尷尬的一次,他在公園門口恰好碰見了李鴻章的孫子李厚甫,打算進去敘敘舊,可兩人你瞅我,我瞅你,都掏不出半個子來,只得就此作罷。
盛恩頤前半生有多風光,後半生就有多悽涼。昔日稱兄道弟的好朋友以及各房姨太太皆棄他而去,盛恩頤最後因交不起高額地價稅,自己名下的無數房產皆被無償劃分給公家,最後公幹人員出於人道主義,將蘇州的幾間盛家祠堂留了下來。儘管房屋早已老化不堪,但能保證他最基本的住宿問題,1962年,盛恩頤於老宅中與世訣別,結束了自己半生窮困的孤寂生活。
不學無術,結交濫友
要說盛恩頤還算半個知識分子,那下面這位可真就是無學無術的典型敗家子,吃喝嫖賭樣樣精通,在敗家方面雖比不上盛恩頤,卻也遠超出一般的富家子弟。他就是李國烋,李鴻章中英混血的孫子。
李國烋為李鴻章過繼長子李經方與外籍夫人所生,從小隨父親在上海長大。為了讓李國烋接受良好教育,李經方聘請當地小有名氣的國語與英文教師為兒子傳授知識。可李國烋天生就不是學習的料,他認為自己出生在條件如此優越的家庭裡,根本不需要讀書,可見其眼界之狹隘。
兩三年下來,李國烋啥也沒學會,一問三不知,恨鐵不成鋼的李經方除了口頭責罵,也不再逼他學習,只求其不闖禍就好。可李國烋偏偏朝著父親最不願看到的方向成長,他先是沾染上嫖賭的惡習,期間又結識一群狐朋狗友,時常往來於聲色之所。起先李經方還對這個不學無術的兒子嚴加管教,後來乾脆放棄了,對於李國烋的醜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父親離世後,李國烋分得了一大筆財產,單是不動產就價值數十萬兩白銀,銀行存款也多達五位數,以至於他每月開銷多至五百元,北京一戶大四合院也才四百元左右,李國烋卻將這些錢全部花在了抽菸與縱慾上,他甚至還迎娶一位沈姓的紅樓女子為妻,當時這件事在上海鬧得沸沸揚揚。
身患梅毒,縱慾而亡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婚後的李國烋依然沒有改掉逛窯的惡習,最終染上了梅毒,但他仍不知悔改,乾脆破罐子破摔,即使全身虛弱、臥躺在床,也要命下人用擔架抬著自己去妓院。如此縱慾過度也使得李國烋身體每況愈下,晚年他不單敗光了所有家業,就連自己的妻子與僕人也另尋新主。窮困潦倒的李國烋只得暫寄於親戚家,沒過多久便鬱鬱而終。
結語
曾經鼎盛輝煌的盛家與李家之所以毀於一代,與盛恩頤、李國烋玩世不恭、肆意揮霍的品行有極大關係,但他們的父母也難逃其咎。父母對子女的過度溺愛以及在品行修養方面的忽視也是釀成悽慘結局的元兇。孩子從小生活在長輩的過度寵溺之下,性格自然會出現缺陷,譬如自私、肆意妄為等,養成"萬事有老爹"的心理依靠。
即便這些孩子長大成年,他們依然不懂得如何控制欲望,貪婪之心如開閘的洪水般一發不可收拾。老話說,天令其亡,必令其狂,在無法克制自身的欲望後,走向毀滅是必然的。
反觀那些傳承百年的名門望族,譬如山西的四大晉商家族以及如今的貝氏一族,其家世愈顯赫,就愈重視後代品德與學識的培養。無規矩不成方圓,一條條嚴苛的家訓、一次次決絕的懲罰,此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自然優於同齡人。嚴師出高徒,苛規出佳子,正是這般道理,兒時的管教苛刻是為了日後的嚴於律己。
量變產生質變,以上家族的每代都不會僅一兩人,多輒甚至達到百人以上,目的就是要在內部出現競爭關係,能者委以重任。即使存在數個敗家子,也不會影響到家族的核心利益,唯一繼承人往往是大家族最忌諱的事情。
老話說"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但凡事沒有絕對。如後代都像盛恩頤、李國烋一般敗家,那連兩代都撐不過。可如果注重培養子孫的修養以及學識,即便富貴傳承千百年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