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山西 讀歷史】大同城牆遺址陳列館:讀懂厚重封土中的歷史文化...

2020-12-13 澎湃新聞

【遊山西 讀歷史】大同城牆遺址陳列館:讀懂厚重封土中的歷史文化密碼

2020-12-07 19: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原創 大同日報融媒中心 大同新聞網



猶記得2016年11月那個陽光和暖的冬日,大同城牆保護修復全面合龍,護城河全線貫通,讓多少大同人為之熱淚奔湧。歷經八年的卓絕努力與堅忍付出,飽經歲月滄桑的大同古城牆再現歷史榮光,又掀開全新的歷史篇章,成為大同創造光輝未來的全新起點。

今天

當走進位於清遠南門一側

大同城牆遺址陳列館

會有一種身心沉浸的文化體驗

身置於城牆之內,感受著城牆內部的空間構造以及在歷史歲月中不斷累積的印痕;心則似走進歷史的深處,在仰望中讀懂厚重封土中的歷史文化密碼。有著2300年建城史的古都大同,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從馬背走向鋤禾,從兵燹走向興盛,歷經多次朝代更迭的大同城,見證著歷史的輝煌與文化的厚重,承載著風格獨特的邊塞文明與多元一體的民族文化,其人文內涵格外厚重而深遠。

在這裡

讀懂古都的歷史文化積澱

大同城牆遺址陳列館並不很大,但精心的布展與豐富的內容,讓人如同打開一本關於大同城牆歷史的大書,將大同古城的延變、脈絡讀懂看清。兩漢名郡,北魏京華,遼金西京,明清重鎮,無論朝代如何更迭,大同的城址亙古未變,這在中國都城史上極為罕見。

在陳列館內保留著一處城牆夯土遺址,清晰地標註著北魏、遼金、明代的不同文化層疊加,給人極大的視覺震撼。公元398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自盛樂遷都平城,大規模城池營建在漢平城基礎上拉開序幕。歷經數十載,恢弘的北魏都城聳立在這片蒼茫遼闊的大地上,效仿中原傳統文化建立起來的包括宮城、外城、郭城在內的城池,既體現了漢民族都城制度的特色,又融匯了草原民族的思想和習俗。

在隨後的1500餘年光陰裡,歷經隋唐的突厥侵擾,遼金的西京中興,蒙元的富饒繁華,明清的重鎮巍然,大同城始終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和歷史地位。

在這裡

讀懂古城經歷的戰火烽煙

在陳列館的一角,展陳著城牆攻防的器具,牆上的一張圖表記錄著大同城所經歷的戰爭洗禮。從公元前200年的白登之戰,開啟漢匈和親,到公元395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在位於大同東南的參合陂與後燕慕容氏交戰大獲全勝,奠定北魏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以及公元439年平城保衛戰,太武帝拓跋燾大敗柔然;再到隋唐時期恆安鎮之戰,雲中兵變等,大同一直是隋唐對抗突厥侵擾的前沿;在遼金元時代,北宋楊家將試圖收復燕雲十六州血灑疆場,金克遼西京,元克金西京,大同見證一個個朝代的興衰榮辱;至明代,明洪武二年即1369年,常遇春攻克大同,1450年,瓦剌首領也先與名將郭登在大同激戰,1542到1570年,韃靼土默特領袖俺答軍入犯大同45次,可謂邊無虛日,1644年,李自成攻入大同,直到1649年,姜瓖抗清,英勇抗擊數月之久的大同被「斬城」……大同城始終充滿著英雄的氣質,留下許多悲壯的長歌。

在這裡

讀懂大同城牆曾經的榮耀與坎坷

明代,大同為九邊重鎮之首,拒擊蒙元,拱衛神京,大同城池的建設無與倫比,高度、厚度、建材、布局、設施和防衛體系均達到前所未有高度,甕城、月城、關城,城城設防,城樓、箭樓、望樓,樓堞環列。自成防衛體系的東、南、北小城,又與壁壘森嚴的主城互為犄角之勢,形成獨具特色的立體軍事要塞,固若金湯。

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李贄曾感慨:「此城真與鐵城同。」但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在全國性的「毀城」浪潮中,歷經數百年風雨滄桑和無數次戰爭洗禮的大同古城牆也未能倖免,1952年,以妨礙交通為名,拆除西城門樓、東西城門甕城和在民國初年改建的北城門樓,1955年至1958年,開始拆除城牆磚體,作為蓋工廠和小房的用材……

在這裡

讀懂大同古城牆保護

與修復的理念與價值

2008年,大同市通過《關於大同古城保護和修復的決定》,2009年,拉開大同城牆全面保護工程的帷幕,修復保護嚴格按照《威尼斯憲章》和《文物保護法》要求,在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基礎上,依據考古勘探和確鑿文獻,遵循原形制、原風貌、原材料,原工藝的四保護原則和修舊如舊的宗旨對城牆本體進行修繕。讓人站在城牆深處,看著歷史的痕跡,感受今日的榮光,撫今追昔,格外感慨。

走出大同城牆遺址陳列館,回望壯闊恢弘的大同城牆以及其如堅實臂膀呵護的古城,落日金暉下,雄偉的城垣、古老的建築、滄桑的街巷,如同一幅歷史凝結的畫卷,高貴典雅的色調從未改變。

©大同日報社融媒體中心出品

記者:史湧濤

攝影:於宏

責編:王宇

審核:鄧琳

監製:劉雙英

大同日報社新媒體矩陣

所刊發的原創內容歡迎轉載轉發

但是一定要註明出處呦~


● 我叫大同,這是我的新名片!

● 博物館之城,打開古都大同文化精彩視窗

● 2021年起,大同將作出哪些重大安排部署?「十四五」規劃告訴你!● 這把壺和楊玉環一樣,胖得有來頭~~● 大長腿、顏值高,還是江湖高手~~

點分享

點點讚

原標題:《【遊山西 讀歷史】大同城牆遺址陳列館:讀懂厚重封土中的歷史文化密碼》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武宏文赴大同古城牆景區現場調研
    10月5日下午,大同市委副書記、市長武宏文深入大同古城牆景區,現場調研景區業態運營等情況。大同古城牆巍峨壯觀,特別是夜幕降臨華燈初上之時,夜景更是分外迷人,流光溢彩的燈光,將古城牆秀麗的樓閣、偉岸的輪廓點綴得更具魅力。
  • 遊古都大同 讀華夏歷史 親子遊、研學遊為主流
    「遊山西 讀歷史」活動11日在雲岡石窟景區啟動以來,不少遊客暢遊大同,開啟了遊古都大同、讀華夏歷史之旅。連日來,大同市多個景區景點遊客明顯增多,親子遊、研學遊成為主流。  13日上午9時,雲岡石窟景區內已經出現了客流小高峰,不少旅遊團隊有序進場參觀。
  • 到大同九龍壁 品厚重歷史
    步入景區,一座四合院落彰顯了九龍壁獨有的旅遊功能,文創廳展示景區開發的系列文創產品,鬥拱、木雕、磚雕、原煤雕刻、玉石、掛件、絲巾一應俱全;陳列廳展出國內九龍壁資料圖片和大同龍壁歷史沿革老照片,仔細品讀,遊客不由得感到大同龍壁歷史之厚重,「龍壁之城」名副其實。穿過四合院,便進入規模宏大的九龍壁景區。徜徉在景區內,有一種心曠神怡之感。每當紅日東升,萬道金光塗上龍壁,條條巨龍仿佛衝破晨霧,騰身遊動。
  • 遊山西·讀歷史丨億萬年前的山西,是這麼運動的
    遊山西·讀歷史丨億萬年前的山西,是這麼運動的 2020-09-07 22: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遊山西·讀歷史|組圖:漫步大同古城牆 這裡的傍晚也很醉
    9月24日,已近黃昏,在夕陽的映襯下,大同古城牆顯得雄偉高大、氣勢壯美。雖然雁北傍晚的氣溫只有10度,依舊有許多遊客爭相登上古城牆,或飄逸舞動留影定格,或一行幾人騎著腳蹬遊覽車,愜意地遊走在城牆上,沉醉其中,用腳步丈量著古城牆的歷史。
  • 大同城牆 :城牆之內是歷史,城牆之外是未來
    大同城牆 :城牆之內是歷史,城牆之外是未來 2019-09-11 15: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遊山西 讀歷史】郭峪古城:漫步古城 一夢千年
    【遊山西 讀歷史】郭峪古城:漫步古城 一夢千年 2020-10-15 17: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碚歷史文化陳列館開館 2000年歲月徐徐展開
    1000餘件文物、99位歷史文化名人牆、重慶最大的下沉式微縮景觀……今(28日)日,備受期待的北碚歷史文化陳列館在北碚雲清路77號正式開館,並免費向公眾開放。集中展現了自巴國到近現代2000餘年的北碚歷史。
  • 【鄉村振興】大同歷史陳列館成功晉升國家三級館
    經過材料申報、書面審查、現場評估、數據比對和綜合評定,並報請國家文物局備案,中國博物館協會於12月21日公布了定級評估結果,其中包括大同歷史陳列館在內的225家博物館通過了國家三級博物館評審。2017年,第三批全國博物館定級評估工作前夕,文體旅局自知大同歷史陳列館距離申報國家三級館標準還有差距,但仍派人參加了市文廣旅局組織的相關培訓,並開始參照大慶市博物館申報國家一級館的標準籌備晉級工作。
  • 手繪長卷,帶你「遊山西·讀歷史」
    遊山西, 就是在讀歷史, 就在文尾, 有一幅H5長卷,帶你遊山西、讀歷史。 同樣, 跟隨文博山西, 也可以遊山西、讀歷史。
  • 【遊山西 讀歷史】一眼千年,宛若初見
    遊山西 讀歷史怎麼遊 怎麼讀各位代表已在此集結就等您來一眼千年>盡覽山西文化之光我是西侯度身處黃河中遊芮城縣上世紀60年代考古人員在這裡山西洪洞大槐樹雖說我一向低調但江湖一直有我的傳說明朝洪武永樂年間的大移民我親眼見證這裡有我們最深的文化根脈我一直都在待親人歸來
  • 北碚歷史文化陳列館明日開館
    人民網重慶12月26日電 1000餘件文物、99位歷史文化名人牆、重慶最大的下沉式微縮景觀……本周五,北碚歷史文化陳列館開館,800平方米展廳將集中展示自巴國到近現代近2000餘年的北碚歷史。   「因有巨石伸入嘉陵江中曰碚,又因在渝州之北故名北碚。」
  • 長沙歷史感十足的古鎮,其中居然有青樓文化陳列館!
    長沙這幾個古鎮也是歷史悠久,和江南不一樣的風格特色也一樣可以感受到在古鎮中遺留下的歷史氣息長沙這些古鎮,你都去過嗎?來這裡一定要去譚家坡1號龍窯遺址看看,那裡是迄今為止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唐代龍窯遺址,也正是在這裡誕生了世界上最早的釉下多彩瓷器。除了窯之外,這裡的吳楚橋、銅官老街、雲母寺、義渡亭等古蹟,充滿了古鎮深厚的積澱與底蘊。
  • 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山西大同
    今天帶大家走進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山西大同。要想知道大同有什麼好玩的,首先得了解它的歷史。大同山西省轄市,是中國首批24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國首批13個較大的市之一、中國九大古都之一、國家新能源示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全國性交通樞紐城市、中國雕塑之都、中國十佳運動休閒城市。接下來為大家詳細介紹幾個比較好的遊玩景點。
  • 回憶歷史,深入了解紅巖文化,解放重慶歷史陳列館為何選址南泉?
    位於南泉街道建文峰的解放重慶歷史陳列館,正式開館啦!這裡有你想知道的答案。解放重慶歷史列館放史陳列館解放重慶歷史陳列館位於南溫泉景區建文峰半山腰的解放重慶主戰場遺址旁,展館建築面積236平方米,分上下兩層。
  • 老虎山遺址為明城牆工程採石場 鑿痕清晰(圖)
    老虎山遺址為明城牆工程採石場 鑿痕清晰(圖) 2014-10-10 08:02:46在今年上半年開始的發掘中,考古人員在超過260平方米的範圍內,打了4米左右深的9個探方,其中發現了巨型條石等遺蹟。這些條石有的表面還很平整,有的由高到低整齊地組成階梯式的形制,還有一處用十幾個大小相等的圓石塊組合在一起。  目前整個發掘已結束,昨天揚子晚報記者回訪現場,整個考古工地已被圍擋,大部分探方已經用幾米高的封土回填。
  • 第一批廣東省歷史文化遊徑出爐
    >珠海「容閎與留美幼童」歷史文化遊徑 楊氏大宗祠--楊匏安陳列館--章成楊公祠--北山保遐楊公祠--東池楊公祠--貫成亭--甄賢社學舊址---南屏鄭氏家宅--容閎故居遺址--南屏康真君廟--兆六容公祠 9 珠海
  • 大同城牆,是一個古蹟復建理念、旅遊與現代藝術相結合的產物
    曾經去過大同的朋友知道,大同在大同市區有一個``凸''形的牆。在古代,城牆無疑是一座堅固,協調良好,防禦力強的城市,並且已經成為外國入侵和該國城邦的敵人。在現代,經過「修復」和「重建」的城牆無疑是旅遊勝地,美術館和文物保護區。在這裡,我們使用兩個詞:「修復」和「重建」。大同的古城牆遭到嚴重破壞,城牆遺址周圍有棚戶房屋。
  • 山西省有6個歷史文化名城,大同、平遙、太原以外,還有誰?
    大同大同是山西省第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982年第一批共24座城市,大同位列其中。大同是秦漢名郡,北魏首都,遼金陪都,明朝軍事重鎮。這裡發生過很多歷史典故,有豐富的歷史遺存。歷史文物古蹟遺存主要有:萬裡長城——趙長城、秦長城,漢長城、北魏長城、隋長城、金長城、明長城。大同古城——明城牆、華嚴寺、善化寺、九龍壁、鼓樓、帝君廟、清真大寺、清民宅院等。
  • 【晉中市圖書館】鳳鳴講壇NO.98《「遊山西·讀歷史」走進尋常百姓家》
    2021年2月13日,晉中市圖書館鳳鳴講壇第98期邀請到山西省導遊資格證考試命題組成員,導遊考試口試考評員,山西省旅遊資源規劃開發質量評定委員會專家庫專家,學院「專業帶頭人」「骨幹教師」、山西旅遊職業學院旅遊文化與藝術系副主任,胡果副教授為讀者帶來一場關於遊山西讀歷史的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