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23日是第二十五個世界讀書日,在全球疫情的特殊形勢下,上海世紀出版集團旗下各出版單位及實體書店打破傳統推廣模式,試水線上直播,嘗試跨界合作,組織策劃一系列閱讀推廣活動。
4月23日下午,以「春暖花開讀新書,雲上書店雲首發」為主題的「4·23世界讀書日」2020特別活動在朵雲書院上海中心旗艦店舉行,現場將「雲首發」世紀出版集團的66種精品新書。
據悉,66種新書中有防疫抗疫類主題圖書,如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張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狀病毒》、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特別紀念版《大流感》、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1918年之疫:被流感改變的世界》、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新冠肺炎疫情法律問題與依法應對》等;也有紀念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主題圖書,如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浦東人家》《在這片熱土上——浦東開發開放30年詩選》等。
《張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狀病毒》
《大流感》
《張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狀病毒》
《新冠肺炎疫情法律問題與依法應對》
此外,《漢武帝和他的時代》《從「天下」國家到民族國家》等學術社科精品,《金鄉》《隱》《小津安二郎全日記》《事實:一個小說家的自傳》等文學藝術佳作,《郭姜燕暖心童話:好一顆麥粒》《小巨人原創:賣甜酒的狐狸》《虎娃貓媽:親子過招十二年》《了不起的許多多》等少兒教育類圖書也被納入其中,期待更多讀者打開它們。
《漢武帝和他的時代》
《從「天下」國家到民族國家》
《金鄉》
《隱》
出版社「線上」發力,創造購書讀書新體驗
疫情期間,許多圖書類活動都轉至「線上」,由此也誕生了別樣的購書樂趣。比如上海人民出版社與有贊商城、美團外賣攜手,推出世界讀書日期間購書優惠,還聯合亞朵竹居圖書館等推出公益活動「在路上圖書館」。世界讀書日這一天,讀者可在美團0元下單一本新書,書目包括《細節的力量——新中國的偉大實踐》《在路上》《冬天的樹和春天的樹》《書情書》等。
包括視頻直播、語音分享在內的各類線上讀書會也「遍地開花」。比如上海文藝出版社自有品牌「藝文志」微店將與編輯、作家合作,以語音、圖文、直播形式開展林特特《從你的全世界錯過》線上分享、劉勃《小話西遊》新書發布會、「寶珀文學獎」得主王佔黑直播首秀等。除直播外,文藝社也將在各大平臺發布新書《惠比壽花園廣場》《小文藝口袋·知人系列》《漁人之路和問津者之路》等短視頻。
又比如上海譯文出版社在讀書日當天與側耳團隊聯合發起「經典夜航線」主題策劃活動,邀請印海蓉、陶淳等十位滬上知名主播選出上海譯文出版社十部經典作品接力朗讀,並於嗶哩嗶哩、澎湃視頻、看看新聞Knews、抖音、快手等五大平臺同時上線。
而上海古籍出版社在讀書日舉辦題為「春日展卷——古典文學看上古」的直播活動,在京東、嗶哩嗶哩同時直播,全程由文學編輯室編輯參與,推出古文觀止系列、定製版四大名著、陳寅恪文集等經典圖書,呼籲更多讀者關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當然,很多活動也不止於4月23日當天。4月24至28日,世紀文景聯合B站《學海遨遊計劃》舉辦「書海漫遊不孤單」線上系列直播分享活動,範曄、蔡駿、葉揚、陶躍慶、虞雲國等作者將陸續為讀者講述好故事。此外,少年兒童出版社、上海音樂出版社、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書畫出版社、上海辭書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等也將結合自身的內容特色,在各大平臺推出各類線上活動。
《浦東人家》
《在這片熱土上——浦東開發開放30年詩選》
實體書店與新型閱讀空間同樣「在線精彩」
澎湃新聞記者了解到,在世界讀書日期間,世紀朵雲旗下4家實體書店也將為讀者帶來4場主題閱讀活動。
其中,4月19日至23日,朵雲書院旗艦店將在世紀朵雲微信、微博、小紅書、豆瓣等線上平臺邀請讀者一起來曬閱讀量,推出世界讀書日「讀書等身」線上活動;4月21日至5月30日,思南書局復興中路店將舉辦「語詞的帆」詩歌主題展,幫助讀者更系統地了解詩歌出版面貌;4月23日,朵雲書院廣富林店邀請《雲遊》一書譯者舉行「讀懂諾獎得主——《雲遊》分享會」,在「雲間讀書會」線上活動群與讀者分享和解讀新晉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爾加·託卡爾丘克的重要作品;4月24日,思南書局詩歌店在線上舉辦「思南經典誦讀會」:讀懂詩歌——《什麼算是一首好詩》,譯者將在線上同讀者群分享和解讀該書內容,帶讀者一起了解詩歌世界,識別好詩。
上海圖書公司旗下上海古籍書店、藝術書坊也將分別舉辦「藥石百味——中醫文化主題書展」「黑金時代——文藝復興的璀璨藝術主題圖書展」。上海外文書店則在4月23日至5月5日期間,精選原版小說、藝術類、外語學習類、少兒類等百餘種暢銷圖書優惠。讀書日當天,這裡將舉辦《2020中國戰「疫」日誌》(中、日、法、英)、《武漢封城:堅守與逆行》(中、日、法、英)等「外文出版社抗疫系列圖書首發」活動。同時,於4月23日至26日在美團平臺同步推出「閱讀的力量·春暖花開讀新書——我學習我快樂,外語學習系列圖書展」。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