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漫菲
日前,16年前高考「落榜」的農家女陳秋媛(化名),為了圓大學夢,打算報考成人大學,卻揪出塵封了16年的「頂替上大學」事件。
這不禁讓人大吃一驚,原來,早在16年前,陳素媛就已經被人冒名頂替上了大學,並在2007年從山東理工大學順利畢業。
時隔16年,若不是陳秋媛想重入學堂查起學歷,被人頂替上學的秘密將會永遠沉寂下去,那個替身和那些暗箱操作者將會一直逍遙法外。
陳秋媛出生貧苦的農村家庭,但她學習很用功,家人也很支持,父親曾說:「要是女兒能上大學。就算是砸鍋賣鐵借錢。家裡也會讓她去讀。」
對於貧苦的農村孩子來說,要想改變命運,讀書是最直接的出路。為了讓孩子讀書,即使家徒四壁,父母也會砸鍋賣鐵供孩子上學。
只為十年寒窗苦讀,一朝金榜題名。
然而,陳秋媛的金榜題名卻被她人一朝奪去,原本可以改變命運的機會,被人半路截了胡,自己被蒙在鼓裡16年。
陳秋媛的丈夫李浩(化名)說,過去這些年,受學歷所限,陳秋媛只能幹餐館服務員等基礎工作,但同時也在尋求提升學歷改變命運,「現在知道真相她很崩潰。」
曾經有一個機會擺在我面前,我沒有發現,直到16年後我發現了發現,但一切都來不及了,因為我已經錯過了太多風景,身邊的事物都已成定局。
事情被曝光後,不少網友在底下留言自己身邊的相似經歷。這些被掩埋的可恥的行為被翻出後,不禁讓人大跌眼鏡,原來這不是特例。
原來,這類冒名頂替的事件不是沒有發生,只是沒有曝光,沒有人主動出來維權而已。
「如果當時上了大學,她也許就沒有那麼辛苦了。」李浩說。
如果她當時上了大學,她也許就不用過得這麼吃力,不用做著吃力的底層工作,不用辛苦奔波,她的家人和孩子或許能過得更好一點。
竊賊兩個字已經不足以形容這個人的罪行,她遭受的只是一個罵名,而別人失去的是人生的希望,一個能夠改變自己和家人命運的希望。
在那個信息不夠發達和完善的年代,存在不少環節和紕漏,讓一些心懷不軌的人有可乘之機。
信息被盜用的原因有兩種:一種是頂替者勾結當地的政府部門,將被頂替人的學籍檔案從檔案庫裡調出,持有被頂替人的檔案到大學去報到;
第二種情況就是頂替人將身份信息全部更換成被頂替人的信息,然後去錄取被頂替人的大學去報到。
「有的大學對於新生入學可能存在手續不嚴格,就很容易導致。」教育學者熊丙奇表示。
以前的身份認證不夠完善,沒有現在的指紋面部等識別,校方在辦入學手續時,如未嚴格核實,就會讓這些冒名頂替者鑽空子。
不管是出於什麼原因,事情已經造成,希望相關部門能夠儘快揪出幕後黑手,嚴懲冒名頂替者和在背後暗箱操作的有關人員,還被頂替者一個公道。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實名認證已經不斷完善,那些試圖竊取他人勞動成果和利益的人也越來越少。同時也希望以前所統計的數據紕漏,能夠被修補,揪出那些「盜竊者」和暗箱操作的幕後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