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
「同學,你好!首先祝賀你今年高考取得優異成績。如果今年同意補習,我們會給予你相當的補償,明年考取清華北大,再給予一百萬元的獎勵!」
近日,網傳廣東湛江一中學校長主動向高分考生發送簡訊,承諾來本校復讀後考上清北就獎勵100萬元。對此,學校高補班招生人員回應,獎勵情況屬實。
該校今年計劃招收的復讀生多達320人,但必須是高考成績不低於本科線以下50分以內的考生。此外在獎勵措施中還可以看到,復讀考生被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錄取,獎勵5萬元,被中山大學、武漢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南開大學錄取,獎勵2萬元。
學校的這一舉動也引發眾多網友的熱議,有人表示震驚:「會有高分考生為了100萬去選擇復讀嗎」,有人質疑「學校的這種攬人方式是不是招生宣傳的一個噱頭」,也有網友表示「這種現象見怪不怪,很多地方都有相應的獎勵政策」。
百萬的物質獎勵真可謂一筆巨資,招生「噱頭」也好,高價攬才也罷,學校為了吸引優質的生源,算是亮出了足夠的誠意。某種層面來說,高考不僅是考生間的競爭,更是各所中學間的抗衡。
一本上線率、本科錄取率等各項硬性指標都在衡量著一所學校的實力,而優質生源越多,競爭的底氣就越足,因此學校想盡辦法留住高分考生的做法也無可厚非。
不管高復班最終有沒有招到有實力考上清華北大的考生,或者一年以後他們能否如願考上清北,這條招生宣傳的「誘惑」力無疑是巨大的。100萬元不僅能夠覆蓋普通學生大學四年的學費、生活費,而且還能貼補家用。更現實地說,很多學生即便是從名校畢業以後,也未必能在短短幾年內存下100萬元的積蓄。
通常情況下,自認為有機會考上清北的復讀生,都是當年的高分考生。他們在考場上要麼發揮失常,要麼過了錄取分數線但選不到心中期待的專業,總之都是心有不甘,才會下決心選擇復讀。對於他們的個人選擇,旁人當然不必置喙。畢竟,在現實中,清華北大的學校出身與專業選擇,確實深刻影響著一個人的未來發展。
但這樣的生源競爭,本質上也只是一場「零和」競爭,招生大戰中的這部分投入並不會轉化為實質性的教育資源,對於學校整體的教育質量提升也不會有太多幫助。
高復班赤裸裸地打出百萬元招生廣告,卻將問題更加複雜化了。它讓原本遵從於個人內心的選擇,異化為金錢誘惑下的博弈,讓復讀變成一場機會與風險並存的「對賭」。
該中學招收高考復讀生,承諾獎勵2021年被清北錄取學生100萬,其他被985院校錄取學生獎1萬至5萬元不等。招生人員稱,為提高學校名氣。
學校如此高調地利用物質條件招生,其背後的教學實力和硬體資源是否相匹配還有待考量。相信對於一個願意重新走進高中復讀的學生來說,能否得到更多經驗豐富的老師的指點,能否習得更多提升學科成績的方法,要比物質層面的獎勵來得重要的多。
知識的分量不是能用金錢去簡單衡量的,招收復讀生,更像是撿拾起每個失意學子的夢,學校必須要擔得起學生的選擇,而不只是把承諾作為招生的一個噱頭。
中國青年報評論,給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如此巨獎,也暴露了錯誤的教育價值觀。這似乎給學生以暗示,即他們能夠通過考高分來「創富」,而這顯然與高等教育應當傳遞的價值觀背道而馳。清華北大學生不過是通過青春時代的努力,獲得了優越的教育資源,但在接下來的日子裡,能否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並在此基礎上實現個人價值,既取決於大學裡的專業學習狀態,也取決於進入社會後的表現,考上大學遠遠不是追求人生價值的終點。
這種以金錢衡量高考成績、以巨賞考驗考生人性的做法,根本不是沉下心來做教育的姿態。這樣的教育,只會讓正值青春期的考生提前患得患失,對他們的價值觀產生錯誤的示範效應。從行業發展來看,這樣做也扭曲了高考復讀教育的生態。希望所有考慮要不要復讀的考生能夠遵從自己的內心,排除身外的雜音和幹擾,作出理智而負責任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