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半時,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病,她失去了視力和聽力。緊接著,瞎和聾讓這位不到兩歲的孩子又失去了說話的能力。
「她再也看不見園子裡的薔薇花、爸爸媽媽的臉和自己的『綠色家園』;她再也聽不見鳥兒的啁啾、河水的流動和親人的話語……無邊無際的黑暗和死一般的寂靜將她包圍」。
面對命運的不公,她卻從未想過放棄。她渴望像正常人一樣用語言和別人交談,於是,她開始了堅持不懈的努力:課本不是盲人用的凸字版,她就用盲文把課文抄下來;講課的老師沒有教授聾啞孩子的經驗,她就通過摸嘴唇與人交流……雖然四處碰壁,也曾萬念俱灰,可她絕不屈服,充滿鬥志,憑著毅力一次又一次將困難打倒在地。
就是這樣一位姑娘,憑藉著自己堅強和努力,成為了哈佛大學的畢業生,成為了美國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以及社會活動家,還被譽為「十九世紀的奇人」、「二十世紀美國的十大英雄偶像之一」。
她,就是創作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海倫·凱勒。
海倫成功的背後,除了自己的堅強不屈,還有莎莉文老師和海倫父母的陪伴支持,她們始終不放棄海倫,只要有一絲希望,總是積極地去嘗試。他們給海倫的生命帶去了亮光,帶去了希望。
上帝為你關了一扇門,就會為你打開一扇窗。在看到窗的背後,離不開家人的支持和教導。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海倫·凱勒的代表作,以自傳體+散文的形式,真實記錄了她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被認為是文學史上最重要的兩大貢獻之一,也被譽為「世界文學史上無與倫比的傑作」。
在書中,海倫向我們展示了一直在背後支持她、教導她的老師和父母;告訴我們作為一個聾、啞、盲的人的內心世界;告訴我們她的美好希望……
讓我們用4天的時間,共同探索海倫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
從文體、結構出發,感受本書寫作特點
走進文本,從細節著手,感受人物
一課一得,貫穿全書
浸潤陪伴式互動,組建學習共同體
導讀:故事從這裡開始
了解寫作背景
第一講:傳奇一生
梳理結構,初識自傳體
第二講:破繭成蝶
挖掘細節,仿寫散文式遊記
第三講:內心世界
解讀書信,掌握書信體寫作
初識自傳體
掌握一般自傳體的開頭寫法
了解海倫的一生
掌握散文式遊記的一般結構
通過書信走進海倫的內心世界
掌握書信體寫法
底部留言點讚的前10位
將會獲得《假如我有三天光明》免費學習名額
截止2020年3月1日24時
不容錯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