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朗:好萊塢卡通比勃拉姆斯更激發我的熱情

2020-12-17 中國青年報

即將出版自傳《千裡之行:我的故事》

郎朗:好萊塢卡通比勃拉姆斯更激發我的熱情

陳凌雲


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    2008-04-08    [

列印

] [

關閉

]

 &nbsp &nbsp

 &nbsp &nbsp2008年4月初,紐約,蘭登書屋旗下Spiegel&Grau出版社,剛剛完成巡演的青年鋼琴演奏家郎朗正與編輯一起校訂自傳《Journey of A Thousand Miles:MyStory》的最後清樣。這部英文版自傳將於今年7月在美國出版,目前已售出德文版、荷蘭文版的版權,法文、日文和丹麥文版則在緊鑼密鼓地商談中。

 &nbsp &nbsp擺在郎朗英文版自傳清樣旁的是一份中文譯稿《千裡之行:我的故事》,中文版將於4月底5月初提前上市,它根據英文版翻譯但並非亦步亦趨。中譯者李靈說:「郎朗對這本書很重視,中文版尤其要親自一字一句過一兩遍,修改後的行文更符合中國讀者閱讀習慣。」負責引進中文版的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副社長劉瑞琳表示:「中文版提前出版得到了郎朗和Spiegel&Grau出版社的支持,我們覺得,對於中國讀者來說,這是一種特權,更是一份禮物。」

 &nbsp &nbsp「在我旅行期間,人們經常問我很多問題,關於我的音樂、我的童年、關於我在東方和西方之間搭建橋梁的努力。對我來說,要回答這些問題,最容易的方式還是講述我的故事。我的故事有關音樂:古典音樂、中國音樂、我腦海中迴旋的音樂……」,郎朗這樣解釋他出版自傳的初衷,「我的故事有關中國:古老的中國、現代的中國、中國最根本的精神。我的故事也有關西方,影響了我人生道路的另一個家。而這一切都從我父母發現我有音樂的天分開始。」

 &nbsp &nbsp「千裡之行」——郎朗用這句浸透古老中國智慧的箴言作為標題,這意味著不同語言與文化的讀者,在面對這個時尚得如同搖滾明星的26歲鋼琴演奏家時,不得不將眼光投射到他背後那個幽深神秘的文化傳統——這個傳統,比起「古典」音樂來,可是「古老」得多。

 &nbsp &nbsp在郎朗的故事中,時間與空間交替成為界標:半個童年;大都市;中國之外;美國;世界公民(全書五個部分的標題)。這條線路似乎是那個古老箴言的倒影:只有行過千裡,才能理解足下的土地。或許,郎朗的故事,就是中國的故事。

 &nbsp &nbsp郎朗的故事直接從1982年6月14日講起,那是郎朗出生的日子。「80後」,多麼挑釁的字眼,更何況是在古典音樂領域。「人們常常問我受過哪些方面的影響。他們想知道哪些文化上的因素激發了我對音樂的熱愛。他們以為我會說貝多芬或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或巴赫。當我說是湯姆貓和傑瑞鼠,好萊塢創造出來的廣受喜愛的卡通人物時,他們自然很驚訝。」郎朗如此告白。

 &nbsp &nbsp受《傅雷家書》引導而熱愛傅聰而熱愛音樂的人,或許很難通過《千裡之行》而熱愛郎朗而熱愛音樂而熱愛生命。因為傅聰與郎朗對音樂、對藝術、對人生的理解如此不同,傅聰可以說活過了他的時代,沒有讓政治壓倒藝術;而郎朗在活過他的時代後,是否可以說,他沒有讓藝術屈從商業?

 &nbsp &nbsp像傅雷培育了傅聰一樣,可以說郎朗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們親切稱之為「郎爸」的父親郎國任所塑造的。一次,父親在郎朗學琴受挫時爆發,他在狂怒中逼迫兒子要麼吃藥要麼跳樓,兒子則回之以毀傷自己的雙手和拒絕再觸碰鋼琴。另一次,在美國,業已長大的郎朗不堪父親的粗暴幹涉而爆發,第一次對父親發出了詛咒,父親選擇離開,兒子最終挽留下他。這是兒子的故事,也是父親的故事。

 &nbsp &nbsp母親呢?她只在兒子遭遇挫折時才走出來。

 &nbsp &nbsp傅聰曾在讚揚郎朗的天分與技巧後,對他的演奏風格提出委婉的批評:太誇張了,其實可以不必這樣。

 &nbsp &nbsp一次,郎朗在德國參加鋼琴比賽遇見了一位日本盲琴手,「他不僅僅是試圖捕捉音樂背後的情感;他的演奏成了那份情感的最佳體現。他演奏時的喜悅之情是發自內心的,而不是通過思想或手指表現出來的。他整個人成了音樂的化身,向我們展示多姿多彩的旋律、急促強烈的節奏、哀傷無望的故事和狂野奔放的舞姿。」郎朗這樣回應傅聰對他的批評。

 &nbsp &nbsp和郎朗同時代的鋼琴演奏家李雲迪被更多聽眾和樂評人認可,他們認為郎朗太過商業化,而李雲迪才真正有可能將來成為大師。美國費城科蒂斯音樂學院院長加裡·格拉夫曼曾向郎朗建議不再參加鋼琴比賽:「要培養和發展你的藝術才能,你的演奏得要有一些微妙的調整,而這些變化對你的未來會有巨大的影響。那些神採超逸的作品,比如說莫扎特或李斯特的音樂,並不是為成為比賽的焦點而創作的。他們創作音樂是為了觸摸到人的心靈。我們演奏音樂時傳達的是詩歌。郎朗,你是一位鋼琴詩人,你必須去和人的心靈進行溝通。」

 &nbsp &nbsp加裡·格拉夫曼的這一建議讓郎朗和父親都得經歷一場思想與價值觀上的根本轉變。郎朗距離真正的大師還有多遠呢?

 &nbsp &nbsp照片:2005年6月8日,郎朗與指揮大師祖賓·梅塔在奧地利美泉宮演出。

 &nbsp &nbsp

相關焦點

  • 好萊塢將拍郎朗傳記電影,這會是個怎樣的故事?
    近日,好萊塢獨立電影公司AGC宣布,將投拍世界著名鋼琴家郎朗的傳記電影。影片改編於郎朗自傳《我用鋼琴改變世界》(又名:《千裡之行:我的故事》)。這個消息很快登上了微博熱搜。很多人好奇,為什麼好萊塢會選擇拍郎朗的故事,也有人說這大概會是個典型的「中國式家長」的故事,還有人猜也許會成為《彈琴吧!爸爸》……那麼,從一個有著音樂天賦的孩子到如今的世界著名鋼琴家,郎朗都經歷了什麼?
  • 好萊塢將拍郎朗傳記片;美劇《越獄》第六季確認回歸
    01好萊塢將拍郎朗傳記片好萊塢將拍攝一部關於鋼琴家郎朗的傳記片。影片改編自郎朗自傳《千裡之行:我的故事》,將從郎朗在瀋陽的童年開始聚焦他的人生,講述朗朗的成長、曲折與夢想。計劃在中國與美國進行拍攝,語言為普通話和英語。郎朗在聲明中稱:「要有遠大的夢想,努力工作,永遠相信自己。
  • 著名鋼琴家郎朗的成名經歷將拍傳記片,由好萊塢導演執導
    好萊塢導演拍郎朗傳記片朗·霍華德(《美麗心靈》《阿波羅十三號》《帕瓦羅蒂》)將執導一部鋼琴家郎朗的傳記片。AGC Studios注資並和霍華德的Imagine Entertainment公司一起製片。Michelle Mulroney&Kieran Mulroney(《紙人》《大偵探福爾摩斯2》)編劇,劇本改編自郎朗自傳《郎朗 : 千裡之行:我的故事》,將在中國和美國拍攝。
  • 作曲家勃拉姆斯愛上了老師的妻子,他用理智守住了底線,終身未婚
    克拉拉熱情地接待了這個求學的年青人,她沒想到這個年青人對自己一見鍾情。克拉拉是維克的女兒,她在11歲時遇見舒曼。當年的舒曼很年輕,他只有20歲,11歲克拉拉對這個男人有種莫名的親切感。在臨行前,勃拉姆斯對克拉拉說一一「只要你想,我將用我的音樂來安慰您」。克拉拉什麼都沒有說,她知道自己的身份,她更明白自己的責任。舒曼下葬之後,勃拉姆斯走了,他再也沒有回來。
  • 郎朗教琴:樂趣第一,苦練第二
    最近,郎朗針對零基礎的琴童,編寫了一套《郎朗鋼琴啟蒙教程》(3冊),而他本人也變身卡通人物,手把手教小朋友彈起了琴。出教材的原因,緣於郎朗以前開講座的經歷。雖然每次講座效果都不錯,但他總感覺缺乏系統,「我旋風一樣講完,大家轉身就忘了,還是沒達到成效。」於是他想到了「落地」,而落地就得有教材,要分一二三課,系統性地教大家怎麼練琴。
  • 郎朗藝術基金會「快樂琴鍵」音樂教室落戶汶川縣特殊教育學校
    (汶川縣融媒體中心 胡曉 胡鑌栩)10月8日下午,中國著名鋼琴家郎朗攜郎朗藝術基金會「快樂的琴鍵」走進汶川縣特殊教育學校,為孩子們上了一堂美妙的鋼琴課。郎朗藝術基金會來到校園,身著羌族服裝的學生為他們熱情的獻上羌紅。
  • 小學生閱讀熱情激發之我見
    由此可知,沒有讀的興趣,就談不上閱讀的熱情;沒有閱讀熱情的保持,就談不上閱讀的質量和寫作的水平。因此,作為教師如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擴大他們的知識面是首要解決的問題。也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故此,有興趣才能自覺主動地閱讀;有興趣才能有堅持不懈的閱讀動力;有興趣才能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有興趣才能產生閱讀熱情。下面僅就我在教學 實踐 中,如何激發學生閱讀興趣,談談幾點 體會 。
  • 聆聽古典|勃拉姆斯:用一部協奏曲挽回了一段友情
    為小提琴、大提琴和樂團所寫的a小調協奏曲(OP102),是勃拉姆斯最後一首純粹的管弦樂作品。在他所有的協奏曲中,這部作品似乎知名度最小,而在樂曲中,也幾乎找不到任何供獨奏小提琴和大提琴炫技的段落,顯然作曲家更關心的是音樂本身所要表現的東西,一段純正的經歷波折與考驗的友情。
  • 這是什麼緣分,我居然在青啤博物館偶遇了郎朗?!
    「這裡是文化底蘊與現代工藝的完美結合,第一次了解到啤酒的製作過程,從第一道工序到最終的啤酒形成的過程其實跟練琴很像,每一個環節都要做到極致,才能保持這種頂尖的水平,所以我很受感染。」郎朗感慨道。
  • 郎朗:2019是我豐收的一年
    郎朗還參加了去年5月在北京舉行的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的重頭活動「亞洲文化嘉年華」文藝演出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的大型文藝晚會《奮鬥吧,中華兒女》的演出。「說實話,有時我都忙得忘了自己身處哪個城市。今天忙完在這裡的演出,就馬不停蹄趕往下一個城市,直到在另外一個城市的酒店住下時,才意識到,原來我已經到了一個新的城市。」
  • 人物丨吉娜·愛麗絲:我和郎朗,一慢一快最好的平衡
    2019年成為郎朗的妻子後,吉娜這個名字被更多中國觀眾記住。深受家人影響,對中國文化極為感興趣的吉娜,一直憧憬著未來,能夠穿著美美的旗袍,到更多國外的舞臺上彈奏中國的傳統曲目,宣傳中國的傳統服飾和傳統文化。成為「中國媳婦」後,讓她離這個願望更近了一步。
  • 郎朗淚奔:成名後,我絕不讓父母再流淚
    見郎國任「不懂事」,對方最終將郎朗掃地出門。自己工作丟了,兒子也無法學鋼琴,郎國任精神幾近崩潰,他想讓郎朗先自殺,然後自己跳樓自殺。最終是郎朗媽媽周秀蘭的一個電話,拯救了父子倆。周秀蘭說:「我這個月在外面兼職,掙了1200元,你們父子別再為錢擔心了,生活方面也別太節儉。」郎朗哭了,郎國任也哭了。
  • 郎朗和吉娜:浪漫世界唯有你,讓我怦然心動,歡喜微笑
    《妻子的浪漫旅行》共有四對夫婦,其中有一對是我最喜歡的郎朗和吉娜,因為他們是黏糕夫婦,不管什麼時候都喜歡黏在一起,親啊吻啊……在吉娜眼裡,郎朗最帥是她的白馬王子,是她的最愛。我就是喜歡吉娜一直以來都是毫不掩飾對郎朗的愛意,不嬌柔做作,自然率真。
  • 讓網絡激發語言熱情
    原標題:讓網絡激發語言熱情   作者:饒高琦(北京語言大學對外漢語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與問卷網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6.5%的受訪者感覺自己的語言越來越貧乏了。
  • 美國兒童水杯激發孩子學習熱情
    美國兒童水杯激發孩子學習熱情2017-09-26 15:34:12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為了適應社會發展,兒童英語教育已經逐步發展成為一門重要的學科選擇美國Contigo兒童水杯,激發孩子學習熱情,創造最佳學習氣氛,實現英語學習的高效和有趣。
  • 郎朗:王力宏達不到鋼琴大師水平(圖)
    片中,郎朗本色出演鋼琴家,演一位「蕭邦使者」,帶領由海瑟·格拉漢姆飾演的一位英國母親喬琪和她的孩子們穿梭於現實與動畫的世界中,在蕭邦生前走過的地方尋找家的意義。郎朗成名後得到無數榮譽和演出機會,但也有不少人認為他忙於商演疏於練琴,郎朗近日接受採訪,他認為這是一種錯覺,成為鋼琴大師是他唯一的遠大理想,他還表示:「離開市場我的水平反而會下降。」
  • 沙溢兇郎朗:吉娜喜歡的是我!氣得郎朗飈出東北腔
    大偉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沙溢兇郎朗:吉娜喜歡的是我!氣得郎朗飈出東北腔。隨著吉娜和郎朗兩人參加綜藝節目的次數增加,這對夫妻的人氣和熱度也是居高不下,成為了網友們關注的焦點,我們都知道吉娜和郎朗兩人是一對非常恩愛的夫妻,並且兩人也是經常在很多的場合上大秀恩愛。
  • 戴韓安妮:我永遠忘不了瀋陽人的熱情
    原標題:戴韓安妮:我永遠忘不了瀋陽人的熱情 「我一下飛機,聽到家鄉話就感覺特別的親切。雖然我現在已經在北京發展了,也走了很多國家,但是我永遠忘不了瀋陽人的熱情,還有酸菜燉排骨的味道。」
  • 深化思想認識 激發奮鬥熱情
    原標題:深化思想認識 激發奮鬥熱情 隨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持續深化,我省第一批開展主題教育的單位和部門緊扣主題,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和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體學習時重要講話精神,不斷深化思想認識,激發奮鬥熱情,通過學習教育、調查研究、檢視問題、整改落實,努力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往深裡走
  • 吉娜·愛麗絲:「郎朗妻子」這個名字也很有魅力
    但交流還是必不可少的,現在孩子們可以通過這個機會更加走近音樂的世界,認識新的朋友,激發想像力,對他們的幫助很大。不同於郎朗導師的身份,吉娜在節目中更多的作用是作為朋友陪伴學員。「有時候他們叫我老師,我還有點不好意思。我更想跟他們做朋友,讓他們稍微放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