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有149年歷史、浙江省惟一的眼鏡行業老字號品牌毛源昌眼鏡公司,近期掛出公告,轉讓國有股權引進戰略投資者。在眼鏡行業激烈的市場競爭下,這家百年老店希望能藉此機會,建立現代企業的管理制度,同時找到一個市場定位精準、更具戰略眼光的掌舵人。
浙江是傳統的眼鏡生產大省,無論企業數量、從業人員規模和年產值,均佔全國的70%以上。但近年來,隨著國際大牌的進入,行業競爭加劇,不少眼鏡店面臨生存壓力。杭州市眼鏡商會相關負責人預計,杭州的眼鏡行業,將面臨一段較長時間的洗牌過程。
百年眼鏡店尋求改制重組
對杭州人來說,毛源昌眼鏡店是再熟悉不過了。這個成立於1862年的老字號企業,最早開設於杭州太平坊(中山中路),前店後坊,至今已有149年的歷史。當時,杭州人配眼鏡,幾乎沒有第二個選擇。毛源昌眼鏡店是100%的國有企業,屬於杭州市工業資產經營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從明年開始,杭州毛源昌眼鏡有限公司國有獨資的性質可能就要變了。上周五,公司在杭州產權交易所掛牌,公開轉讓杭州毛源昌眼鏡有限公司75%的國有股權,掛牌價格為6575萬元。掛牌日期一直到今年12月29日,選定的競價方式為網絡競價。截至昨天17時,這條掛牌信息被瀏覽了121次。按照掛牌內容,如果掛牌期滿仍未徵集到符合條件的意向受讓方,公司將變更掛牌條件,重新掛牌。
負責此次掛牌的杭州市工業資產經營投資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毛源昌作為一家老字號企業,管理體制還沒有完全規範,與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不相適應,目前正是改制的一個時機。他們希望有志於眼鏡行業、更具市場眼光的企業家能接手毛源昌,開展強強聯手,進一步開拓市場。
賣眼鏡利潤比不上賣衣服
眼鏡行業一度被認為是暴利行業。根據統計,中國約有3億人配戴眼鏡(矯正屈光鏡),按每3年更新一副計算,每年的市場需求量達1億副。墨鏡等時尚眼鏡也有龐大的消費人群。顯然,眼鏡市場已成為一個巨大的蛋糕。同時,在外行人看來,眼鏡業又是一個「說不清、道不明」的暴利行業,有這樣一段順口溜:「20元的鏡架200元賣你是講人情,300元賣你是講交情,400元賣你是講行情。」
不過,從目前的市場競爭來看,眼鏡行業已經變成一個市場競爭激烈,利潤日漸被蠶食的行業。杭州市眼鏡商會會長陸慶說,目前的眼鏡市場,淨利潤大概在20%,還不如賣衣服賺錢。陸慶說,和早幾年相比,眼鏡店的房租、人工和原材料都在大幅上漲,眼鏡漲價的幅度遠遠跟不上。毛源昌眼鏡公司公開資料顯示,上半年該公司營業收入為3343萬元,淨利潤為270萬元,利潤率為8%。
據陸慶估算,目前杭州的眼鏡消費市場在兩億元左右,隨著中小學生近視率的增加和人口老齡化趨勢的發展,這個市場還在穩步擴大,不過利潤不斷被各種高漲的成本蠶食也將是長期的趨勢。
浙江眼鏡市場面臨激烈競爭
浙江屬於眼鏡大省,溫州是中國眼鏡架、成鏡出口的主要生產地,2003年榮獲「中國眼鏡生產基地」稱號;台州的臨海市有國內最大的眼鏡批發市場「浙江眼鏡城」;玉環縣是中國眼鏡零配件的主要生產地,在彈弓的設計、製造與加工方面具有絕對的優勢,生產了世界80%-90%的彈弓配件……在企業數量、從業人員規模和年產值等方面,浙江均佔全國的70%以上。
近年來,浙江的眼鏡行業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陸慶說,國內眼鏡行業的洗牌已經開始了。像上海地區,隨著國外大品牌的大量湧入,當地眼鏡行業競爭異常殘酷。浙江地區的眼鏡行業近年來也出現「大企業越來越大,小企業越來越小」的趨勢。目前整個杭州的眼鏡企業,被分成三個檔次:毛源昌、大光明、寶島和寶麗等,門店比較多,企業盈利也比較好,是第一梯隊;第二梯隊以加盟店為主,主要有杭州寶島、菲狐眼鏡等;第三類是一些開店時間比較長,但是規模比較小的單店。陸慶預計,接下來,整個浙江地區的眼鏡行業也將迎來大規模的洗牌過程,持續時間可能將有數年。
老字號企業的整合有利於規模發展
作為浙江地區眼鏡行業惟一的老字號企業,毛源昌的轉讓重組引來社會各界的關注:以後還會有毛源昌這個品牌嗎?
浙江省老字號協會副秘書長解建光認為,從鼓勵老字號企業強強聯合,引進社會資金擴大規模的角度來說,毛源昌的股權轉讓是值得肯定的,從國有企業變成一個合資企業,也是正常的經濟現象。杭州目前有不少耳熟能詳的老字號品牌,都在走資產重組的發展道路,例如張小泉,在引進富春集團的資本後,發展迅速,從傳統產品剪刀,擴展到開瓶器、紅酒套裝等。這是老字號品牌的創新,關鍵是看在這個過程中,老字號的作用和影響力是否還存在,是否摒棄了老字號的理念和品牌。如果像樂百氏被達能收購後品牌逐漸消失,這就是一種老字號的損失。
解建光透露,目前老字號協會正在對全省的老字號企業進行資產評估,爭取明年能召開一個專門針對老字號企業的融資大會,幫助老字號企業引進社會資本,進一步開拓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