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默:「大寫的尷尬」該給蔡英文,而不是默克爾

2020-12-09 觀察者網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雁默】

論重視人權,大概無人會懷疑德國高度,律師費迪南.馮.席拉赫在他一系列的小說中,非常動人地側寫了德國對人權的堅定信念。這幾本精彩的故事,近年在臺灣書市銷量不俗,讓我們開了眼界。

重視個人權利,對任何社會而言都是值得努力的方向,不過,「人權治國」的概念小覷了執政的複雜性,人權價值,更難以在國際政治裡成為標準共識,因為各國的歷史文化差異頗大,沒有任何一國有權利強制其他國家服膺本國人權標準。

舉個例子,「廢死」是眾所周知的人權價值,但臺灣人至今無法接受,而且是壓倒性不贊成廢死。有任何國家能以此為由,以政治與經貿手段制裁臺灣嗎?答案不言而喻。

那麼關於這幾周在國際社會掀起波濤的「港區國安法」,我們看到了什麼?

都不要再假掰了,我們看到的是人權價值被當成武器,被當成國內政爭的支點,被當成選舉提款機,被嚴重糟蹋的不是中國大陸,而是人權價值本身。

德媒的偏執與默克爾的冷靜

德國主流媒體自去年香港事件開始至今,幾乎天天拿人權價值鞭撻北京,並配套新疆問題集中潑髒水。然而,當美國發生了弗洛伊德事件,甚至讓一般歐洲平民也有感而呼應種族人權,這些媒體卻是輕描淡寫,輕縱華盛頓,相關報導與「香港傳真」根本不成比例。

這種再明顯不過的雙標,怎麼不是糟蹋人權?

幸而,默克爾政府拒絕隨媒體起舞,拒絕讓偏執的雙標蔓延到嚴肅的國內治理與外交政策,而這引起了德媒日益高昂的尖叫,在野黨則見獵心喜,順手就拿廉價的人權議題向執政黨丟擲,順勢墊高自己。

德媒質疑默克爾政府未能展現捍衛人權的立場,至今拒絕強烈批評北京,於是給了一個「大寫的尷尬」譏刺默克爾。德國防長卡倫鮑爾對此的樸質回應最為可佩: 我們知道用強烈用語很簡單,也給你們自己心裡感覺很好。但我們也知道這樣的做法會截斷所有聯繫,妨礙後續可能產生的影響。

早前,德國外長公開提醒在香港的德國公民,謹言慎行避免前往發生抗議示威的場所,遵循港府的安全指示。此言引來德媒不滿,遭酸「自我審查」,此激昂詞彙也被臺媒囫圇吞棗地引用。

試問,德外長的警語,哪一句是錯的?執政者不保護自己公民,難道要鼓勵在港德人參與高風險示威,然後在異鄉坐牢?什麼時候開始,彰顯價值比保護人民更加重要了?一切只為了讓精英自我感覺良好?

德國的立場並不模糊,其防長羅列了「三大現實」理智地分析情勢: 其一、中國展現了沒有「民主與自由」卻仍能運作良好的經濟體,是世界僅有。其二、中國仍是世界各國在處理重要問題時的重要合作夥伴,例如氣候變遷。其三、中國仍是歐盟重要的經濟夥伴。

在此現實下,默克爾政府主張以經濟合作的方式,證明自己的價值觀。這樣的主張在近日又得到了德國經濟部長的再度強調,他接受德媒專訪時表示,德國堅定捍衛人權,但也堅信貿易能夠促成一定程度的轉變。德經長同時也委婉表示,不是什麼話題都適合公開表態,有時此舉適得其反。

報導截圖:美國對香港打「制裁牌」時,德國表示與中國保持友好關係將帶來更多穩定、更少衝突

再者,德經長還強調,儘管為人權事業發聲非常重要,但是也必須要認識到,世界上很多人"並不總是和我們有著相同的觀念",因此旨在促進穩定、減少衝突的國際合作與貿易就凸顯了重要性。

德國防長,外長到經長的公開談話,在在顯示默克爾政府努力擺脫偏執的媒體公審,堅持為德國甚至歐盟的最大利益,不惜逆風而行的勇氣與理智。他們挑難的做,用溫和的態度應對媒體的尖酸,拒絕粗暴地輸出自己的價值觀到其他國家,而不計後果。

默克爾也讓我們開了眼界,什麼是執政高度,什麼是寬宏視野,什麼是擇善固執。

相對地,在野黨與媒體不必顧慮國家的長久利益,以及為此必須付出的代價,他們只需要在教條化的價值堡壘中,做容易的事,只顧自我感覺良好即可。

因此,我們必須對「國家機器」的負面意涵,分一點到那些自稱監督「國家機器」的公民團體上,這些不必負責的單位組織,各以自身偏狹的主張,侵蝕國家整體利益。

後果是,不只人權,我們曾經深信的新聞自由,也在被部分媒體遭到濫用而逐漸失去公信力。

德媒動輒以「香港人對德國失望」,儼然以香港代理人自居,渾然不顧支持「港區國安法」的港人,也有對人權的另一番看法。至此,人權基本教義偽善的一面昭然若揭,反倒凸顯默克爾政府在價值議題上可貴的謹慎與理智。

而這一份理智,使得德國無須面對香港政治難民的議題,相對地,英國政府就不得不處理,而處理方式卻只接納香港富裕階級或高端勞工,「人道」不了年輕的示威群眾。那麼,德英兩國,是誰在人權議題上被扣分了呢?

突出自己偽善的,當然是英國。

政情風雲變幻,默克爾是否能將此立場堅持到最後,尚未可知,但最起碼,此時此刻她做了一個艱難而可敬的決定。

從德國政府的態度,反觀蔡英文政府面對「港區國安法」與自己的「國安五法」態度上的曖昧,以及處理政治難民作法上的極度保守,矛盾而不入流。

默克爾在香港問題上的態度,比蔡英文不知高明多少。圖片來源:新華網(資料圖)

蔡英文的二律背反

蔡英文,大概是全球在香港事件上獲利最豐的政客,選前,各種撐港活動與信息充斥,滿口仁義道德,選後,當必須應對香港政治難民議題時,語焉不詳 ,設立一個專案機構拖時間,明顯敷衍的表現與選前的甜言蜜語完全不相稱。

英國媒體立刻注意到臺灣當局耍花槍,並直指問題核心是「接納示威者」,而非「引入有錢人」。當然,不是只有臺灣對兩者大小眼,英國,澳洲亦然,這現象使得西方媒體又遇到了一堵穿不透的牆,他們希望看到的「美麗風景線」被隔在牆後。

英媒意圖抽絲剝繭地弄清楚蔡英文的香港方案,官方或側翼公民團體給的說明繞來繞去,究其實,就是無法給出已接納的示威者人數。說來說去,外媒在臺灣就是無法得到一部「難民法」的具體承諾。

說穿了,現行以「港澳條例」處理,與以「難民法」處理最大的不同,就是後者需要審查辦法的細則與完整程序,缺乏彈性,前者則充滿自由心證。

結論是,真政治難民是進不了臺灣的,因為這種難民通常不會(或無法)經過合法管道逃難來臺。既如此,就稱不上「政治庇護」。

弔詭就在這兒,一般而言,「難民」是指外國人,但根據「港澳條例」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兩岸四地的人民彼此都非外國人,法理上說,也就沒有難民問題。這現象讓蔡英文政府有了藉口逃避難民法,但好笑的是,開口閉口「中國」的蔡當局,現實上也沒把陸港澳人民視為「本國人」。

換言之,陸港澳民眾到底是本國人或外國人,端視當下最有利執政黨的說法是什麼。選舉的時候是「一邊一國」,處理難民的時候是「兩岸一家」。

其實,真講人權,真想人道,還愁沒有政治術語可解決法理問題嗎?

於是,為了逃避另訂難民法,「港澳條例」必須存在,但此舉形同承認「一國兩制」仍健在,政治口水又不能一致。這種荒謬性,也只有綠營邏輯能自圓其說。

綜觀以上可知,在香港議題上,人權問題不過是相罵本,內裡全是政治意識形態問題,也難怪馬英九調侃蔡英文自己搞個「國安五法」也是不遑多讓,還好意思批評「港區國安法」?蔡英文的回應嚅嚅囁囁,大意是說,反正有民主就可搞國安法,沒有就不能。精準翻譯是不是 —— 臺灣有民主,所以可以搞威權?

正常智商無法理解以上這些二律背反式的錯亂邏輯。

默克爾與蔡英文層次天差地別,寫在同一篇文章裡委屈了默克爾,只能說羨慕德國人有一個理智而心存良善的領袖,在天下大亂時仍不動如山,堅持為國家的長遠利益忍受詆毀。

人權並非唯一值得重視的價值,德國政府一再提及處理氣候變遷的問題,中國的合作十分重要,等於委婉質問德媒,難道環保議題不是值得重視的價值?而德媒仿佛充耳不聞。

想一想,臺灣人至今,仍搞不清楚蔡英文口中的「臺灣價值」是什麼。

大寫的尷尬,應該給蔡英文。

相關焦點

  • 大寫的尷尬!臺媒突然曝出「猛料」,蘇貞昌曾飆罵蔡英文半小時
    原來站在同一條「船」上的蘇貞昌和蔡英文關係有點微妙,他們兩人不和幾乎島內政壇皆知。12月9日,臺媒突然爆出一個「猛料」稱,臺行政部門負責人蘇貞昌曾發飆怒罵臺灣當局領導人蔡英文半小時,當時的場面只有一個大寫的「尷尬」,以致於兩人有心結的傳言再度引發輿論熱議。不過為了不公開撕破臉,蘇貞昌當天接受採訪回應稱,他與蔡英文「彼此信任,合作無間」。
  • 大寫的尷尬!蔡英文「出訪友邦」演繹「英在囧途」
    一路「出訪」一路尷尬 第一站就被「送終」  蔡英文此次去程首先「過境」休斯頓,德克薩斯州州長阿博特贈送蔡英文的竟是一座鐘,而蔡英文則回贈一個花瓶,這也引爆了臺美社交網絡。有網友認為,互相都不懷好意,一個送終,一個暗喻人家是花瓶。誰也不欠誰。
  • 總以為自己很紅的4位明星,其實是大寫的尷尬,網友:該醒醒了
    大家好,小編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總以為自己很紅的4位明星,其實是大寫的尷尬,網友:該醒醒了,娛樂圈有很多非常紅的老一輩的明星,好比如林青霞,四大天王,張學友等……而現在當下的流量明星就有蔡徐坤,鹿晗,張藝興,鄧紫棋迪麗熱巴等……很多的名氣和人氣指數相當不錯,他們的每一言一行都受到高度關注
  • 大寫的尷尬!蔡英文發推祝賀拜登 對方「已讀不回」
    原標題:銳參考 | 大寫的尷尬!蔡英文發推祝賀拜登,對方「已讀不回」……今天上午(11日),國臺辦例行新聞發布會。有記者提問,拜登當選美國總統後,令一直緊抱川普大腿的蔡英文始料未及,現在正在極力做各種補救和修正措施,發言人怎麼看?
  • 布希按摩默克爾受驚 盤點美國人外交場合尷尬時刻
    原標題:布希按摩默克爾受驚 盤點美國人外交場合尷尬時刻 布希的按摩舉動使默克爾感到意外。  隨後白宮沒有就此事公開道歉,不過有美國媒體解釋說,當時歐巴馬總統確實不是故意的,當時都在準備拍照,誰知隨手一揮就被攝影師艾倫抓拍到了。不過也有媒體半開玩笑地猜測,歐巴馬揮手或許是試圖將消息傳達給蒙古總統:不想跟這位總統面對面說話,讓他跟歐巴馬的手交談。  去年11月19日,這位世界上最有權力的男人又在緬甸受挫。
  • 蔡柯會:大寫的冷漠和尷尬
    他要表達的意思就是,「民進黨在幹嘛,我又不是看不懂,其實他們還是掌握整個議題主導權」,自己只是高傲,不是笨,他們搞什麼把戲,他怎麼可能看不出來。 >>詳細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資料照片)    蔡英文周四與臺北市長柯文哲見面,外界質疑是為了談「立委」補選「白綠合」,蔡英文11日發表「迴廊談話」,強調這次跟柯文哲見面,「我既不是黨主席,他也不是任何政治勢力的代表人」,因此,所以應該讓這個會面回歸到各自所扮演的角色,並回歸到對人民責任相互協助的概念。
  • 雁默:從「發飆」看蔡英文的統治邏輯
    尤其,「藍委」不是組織性、策略性地施展暴力政治,而是被支持者鞭打出來做做樣子,甚好處理。 來自對岸的壓力,對民進黨而言是熟稔的戰場,如何將島外的挫敗轉變成凝聚島內選票的助力,一向是臺獨的基本生存技巧,壓力若不夠大,動搖其政權的效果有限,且只要操作得宜,還能反過來對在野黨倒打一耙,島外失分,島內得分。吳敦義之所以與大陸保持距離,就是深恐被貼賣臺標籤。
  • 川普大寫「中國贏了」炸鍋?默克爾亮明態度,接下來要看拜登
    在這條解釋否決理由的字母大寫推文中,川普宣稱,我將否決國防法案,因為中國才是新國防法案的最大贏家!綜合美聯社和「今日美國」報導,最早先,美國眾議院已經以335票贊成、78票反對的結果,通過了2021財年國防授權法案。
  • 銳參考 | 大寫的尷尬!蔡英文發推祝賀拜登,對方「已讀不回」……
    蔡英文送祝福 拜登團隊「已讀不回」      據臺媒報導,在多家美媒宣布拜登在此次總統選舉中獲勝後,8日清晨,蔡英文以及臺當局外事部門都在推特上發文祝賀拜登當選。但如今美國大選的結果讓其猝不及防,騎虎難下的情況下,臺當局不得不緊急跟拜登「套近乎」以掩飾尷尬。不過這番操作差點「翻車」。就在各種消息有利於拜登之時,一些「接受不了結果」的臺網友卻跑到「美國在臺協會」的臉書上留言,痛罵美國民主黨和拜登,指責其「造假」。
  • 蔡英文遭背板砸頭話筒沒聲音 為何尷尬的總是蔡英文(圖)
    蔡英文則笑著以「小朋友的興奮讓背板也興奮起來」化解尷尬。蔡英文當時正說到,改革就像蓋房子,都會有陣痛期,尤其在打地基的時候,一定會煙塵瀰漫、噪音環繞,不能為了怕吵偷工減料,拜託大家忍耐一下,一定會有堅固漂亮的房子。這齣意外和她的講話內容如此不謀而合,更增尷尬氛圍。值得一提的是,這已經不是蔡英文第一次遭遇如此尷尬了。
  • 拜登這回徹底讓蔡英文「尷尬了」
    拜登「已讀未回」,這回徹底讓蔡英文「尷尬了」自從拜登宣布獲勝以後,處境最尷尬的莫過於民進黨,雖然蔡英文在拜登獲勝後及時送上了祝福,但是有消息指出拜登對於蔡英文的祝福推文,屬於「已讀未回」的狀態。根據知情人透露,目前民進黨仍然沒有和拜登的團隊接上線,民進黨因為在競選期間瘋狂「押寶」川普,致使現在處境尷尬,不知如何緩解。
  • 蔡英文道歉,之前還有尷尬一幕……
    據臺灣《聯合報》22日報導,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今天(22日)上午舉行臨時記者會,對「敦睦艦隊」染疫事件進行道歉。蔡英文召開記者會道歉據報導,蔡英文稱,臺防務部門昨日(21日)已開記者會說明初步調查,臺防務部門負責人嚴德發也向她「自請處分」。她作為「三軍統帥」,臺軍的事就是她的責任。臺海軍這趟任務在防疫上出現這麼大的違失,讓民眾因此承擔疫情風險,她致上自己的歉意。
  • 蔡英文的尷尬點破民進黨的虛假
    這是蔡英文自2016年上臺以來的第七次「出訪」,也是她第五度借「出訪」之機「過境」美國。這次,同樣是面對媒體,與在紐約時抹黑大陸對臺散布「假新聞」、打「訊息戰」的「連珠炮」相比,蔡英文日前回程路過丹佛時,卻在一個簡單的問題上啞了火,給意在擺功媒體茶敘帶來幾分尷尬。
  • 視頻曝光,蔡英文尷尬嗎?
    對於蘇偉碩醫生被告發一事,有人在Facebook粉絲專頁直接貼出了「蔡英文在未上任時,在上街帶頭抗議『美牛』」的視頻,並諷刺道:過去的萊牛是毒牛,怎麼現在的萊豬就不是毒豬了?視頻來自民進黨官方據悉,視頻內容來源於民進黨官方,於2009年在Youtube視頻網站上所發表的視頻。
  • 揭秘:美國如何監聽德國總理默克爾
    「大使館堪稱間諜巢穴」按照德國媒體的報導,美國對默克爾的監聽不是一年兩年的事了。2008年7月,柏林市中心一棟巨大建築投入使用。數千名賓客齊聚於此,美國前總統老布希為之剪彩,德國總理默克爾送上了熱情的歡迎詞。這棟建築就在柏林的象徵——布蘭登堡門旁邊。德國國會大廈和蒂爾加滕公園的景色盡收眼底,默克爾的總理官邸距此只有800米。
  • 蔡英文尷尬了
    據報導,近日身陷「學歷造假」疑案的蔡英文,又被媒體翻出三年前的一篇公然演講,在演講中她痛批時任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獨斷獨行造成民主危機、政治操控重大政策,並將兩岸政策作為個人政治利益計算;還嗆馬沒擔當、不負責任、事事推諉,更嗆馬當局應全面改組,選一個能抵擋不當壓力和幹預、有專業領導的
  • 漂亮外甥女曾在大陸開演唱會 蔡英文尷尬
    臺灣實力派歌手許景淳中國臺灣網7月21日消息 據臺灣「今日新聞」報導,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同父異母姐姐的丈夫許丕龍,以及蔡英文的外甥女許景淳被曝都在大陸發展這讓一意要開除民進黨元老範振宗和許榮淑的蔡英文,陷入相當尷尬的局面。 報導稱,民進黨籍臺當局前「農委會主委」範振宗日前爆料說,蔡英文的姐夫、即民進黨前中評會主委許丕龍在大陸經商,讓蔡英文被批評管不住家人。民進黨發言人鄭文燦對此表示,「我們反對的是國共論壇,不是反對到大陸旅遊、經商,我想這個線劃得很清楚。」
  • 一番番大寫的尷尬 蔡英文"出訪友邦"演繹"英在囧途"
    回程「過境」舊金山的蔡英文,與洪秀柱抵達的時間只差2個小時。可能會讓蔡英文感覺詫異、尷尬的是,在舊金山睡了一宿,一睜眼竟發現自己被五星紅旗「包圍」了!光有摩託車和戰機還不夠風光,蔡英文方面似乎還曾謀劃,請舊金山市長前去接機,以壯顏面。臺灣「中時電子報」今日報導,舊金山華裔市長李孟賢方面今日特別澄清指出,蔡英文於1月13日至14日在舊金山「過境」期間,李孟賢並未「接機」與「登機」接待她,亦未接見該代表團。
  • 馬英九正當眾抨擊蔡英文,一轉頭蔡英文就在身後,兩人尷尬對視
    臺灣地區前後任領導人馬英九和蔡英文,8日同場出席活動,馬英九在現場接受媒體訪問,並當眾抨擊蔡英文。而此時剛巧蔡英文經過,兩人見面只有點頭及眼神交流,拱手打招呼都沒有,現場氣氛十分尷尬。馬英九正在接受媒體訪問,此時蔡英文剛好經過。
  • 宋楚瑜穿博士服現身 蔡英文尷尬大喊這句話
    親民黨候選人宋楚瑜身穿博士袍登場,並強調自己這樣做「不是要質疑蔡英文的博士學位」,諷刺意味十足。蔡英文對此大喊回應,「也許我們證明學位的方法不一樣,但都是真的,都是真的」,語氣中透露著尷尬和慌張。綜合臺灣《中時電子報》和「聯合新聞網」報導,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第三場電視政見發表會於昨日(27日)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