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老公誰做家務多?這件小事影響孩子的未來

2020-09-04 Alex123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討論一個話題:如果一個女人不做全職媽媽,而選擇外出工作的話,她可以少幹一些家務活嗎?


聽到這個問題,你是不是只想呵呵?

你的感覺是對的。

國際勞工組織發布的報告顯示,隨著時代進步,職業女性的數量在增加,但她們當中的絕大多數,依然在承擔更多的家務勞動。

不管有沒有上班,在家庭中,女性都承擔了更多的家務。

而且,這可不是中國女人的特例,這是一個全球現象。

英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就顯示,英國女性比男性,平均多做 60% 的無償勞動。也就是說,女性的家務勞動量是男性的 1.6 倍。


而在西班牙,女性是男性的兩倍。

那麼中國呢?


2017 年的《中國女性生活狀況報告》顯示,中國女性每天花 2.6 小時幹家務,是家務活的主要承擔者。差不多也比男人多幹了一倍的活。

你可以對比一下自己家的情況,你每天花多少時間幹家務?有沒有給這個數據拖後腿呢?

要知道,中國女人的就業率是全球最高的,甚至比法國男人還高。

所以你看,咱們中國女人是既要外出工作,還要幹雙倍的家務活,簡直堪稱全球最勤奮。

職場媽媽加班了,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打電話「拜託」老公照顧好孩子

隨之而來的社會矛盾就非常突出了:


女人走出家庭,承擔了更多社會勞動。而男人卻沒有回到家庭,分擔一部分家務和育兒。這就是當代女性處境的真相:在工作和家庭之間來回切換、不得喘息。


其實早在 30 年前,1989 年,美國社會學家,亞莉·霍希爾德就觀察到了這個現象,提出了「第二輪班」(the second shift)這個概念。除了白天的一份全職工作,女人回到家以後還要幹第二份工作,也就是家務和育兒,而這份工作,既沒有報酬、也得不到肯定。

她說的沒錯。30 年過去了,進步和平等沒有到來,情況反而變得更糟了。


中國人民大學的休閒經濟研究中心,在北京持續進行了一項調查,數據顯示,從 1996 年到 2016 年,30 年間,北京地區的女性,承擔家務勞動的比重反而是在上升的。這讓我不禁想起了去年一部日劇裡,妻子對每天喊累的丈夫發問:


我之所以這麼累,是因為要工作、做家務,還要照顧你,你只用工作就這麼累了嗎?什麼家務都不做,每天睡 8 個小時,到底還幹了什麼讓你這麼累?難道是,呼吸嗎?

試想一下,你在急匆匆下班、趕去接孩子、回家做飯、洗碗,輔導完孩子作業,可能還要洗衣服、收拾東西,這樣度過毫無空閒的一天之後,看到下班就躺在沙發上的丈夫,是不是也很想問出這句話呢?

順便說一句,日本女性的家務負擔更重,她們幹了所有家務的 87%。


這個發現是令人沮喪的。


如果說,在過去,大家默認女人幹家務,男人出門賺錢,男女是社會分工不同。那麼現在,我們受一樣的教育、一樣外出工作、一起賺錢養家,甚至有些女人賺得比老公還多,也在承擔大部分家務。這是為什麼呢?

華盛頓大學社會學副教授布萊恩斯,基於美國數據的分析發現,丈夫對妻子的經濟依賴程度越高,他做家務的時間反而越減少。


也就是說,男人賺得越少越不幹家務。這是因為,當他失去了「男主外」的傳統性別角色後,要通過在家裡讓女人幹活,來找到「自己還是一家之主」的心理補償。

而女人呢,賺得越多,也越存在補償心理。「因為工作而無法照顧家裡和孩子」的愧疚,是一個女人每天出門工作的時候,背在身上的沉重包袱。


在我們身邊,傳統的性別認知、社會文化、乃至親人朋友的評價,無時無刻不在傳達著這樣的信息:你一個女人,哪怕賺得再多再能幹,最重要的還是要管好家裡、管好孩子。

這是一種刻在骨子裡的不公平,就像一個魔咒:女人越能幹就得付出越多。

別的時候也就算啦,孩子病的時候,真的又心疼又惱火,全靠自己照料。


試問:這種魔咒不消除,受傷的只有女人嗎?

媽媽們在承擔了過多家務的同時,也許沒有注意,在孩子眼裡,家庭分工的刻板印象又一次被強化了。


有一則傳播度很高的泰國短片,就講了一個這樣的故事,父親去女兒家做客,看到女兒一直在忙碌,而女婿只是坐在客廳沙發上看電視。老父親心疼女兒,也在女兒女婿的相處模式裡看到了自己的過去,他開始反思,是不是因為,女兒從小就看到媽媽做家務、爸爸坐在沙發上,才默認了當妻子就該這個樣子呢?


孩子就是父母的鏡子,從小隻看到媽媽在幹活,這對孩子們的將來——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這都不是一個好的示範。


媽媽們,今天我們討論的話題,總結起來非常扎心——不管女人工作還是不工作,賺得比老公多還是賺得比老公少,最後大部分家務還是女人在幹,這是傳統性別認知給大家的魔咒。

而在女人越來越能幹的今天,如果家庭內部,沒有真正實現變革,讓男人也來分擔他們分內的家務活,真正的性別平等就不會到來。


說回剛才那則泰國短片,它有一個很暖心的結尾,老父親給女兒寫了一封信,他在信裡說:我會和你媽媽一起做家務,至少我可以洗所有的衣服。我錯了這麼多年,現在是時候改過了。


是啊,是時候改變了。我也想請大家記住,如果我們不做些什麼,只是一邊抱怨一邊繼續這樣生活的話,改變是不會自己發生的。


相關焦點

  • 8件小事,你老公為你做過4件以上,你絕對嫁對人了!
    老公找對了,是情人,找錯了,是仇人。  以下8件小事,如果你老公為你做過4件以上,證明你嫁對了人。  捨得為你花錢  捨得為你花錢的人不一定愛你,但不捨得為你花錢的人,一定不愛你。  他可以沒有很多錢,但是他願意在自己所能承受的經濟範圍內,將最好的都給你。
  • 千萬不要嫁給幫你做家務的男人?
    《做家務的男人2》又開播啦!說到做家務,想起在知乎上有一個熱門話題:為什麼讓女性做家務這件事會造成那麼多女性反感?這個問題的發起者一邊說著「並不是要求女性一定要做什麼」,一邊又質疑「女性多照顧一下家,這有什麼問題嗎?」,典型的又當又立。
  • 婚後你老公還會主動做家務嗎
    都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兩個人結婚之後會真正的生活在一起,雙方有什麼真正的生活習慣也都會暴露出來,一些婚前表現很好的人,婚後可能會不一樣,最常見的就是做家務了吧,你家誰洗碗?是你還是你老公呢?很多「老公」在結婚之前會主動做家務,但是結婚之後就變了,你老公會主動做家務嗎?中國多數家庭裡,家務的絕大多數承擔者是女性。調查顯示,中國男性平均只承擔了33%的家務,女性承擔67%的家務。中國和印度、日本一樣,是世界上男性做家務最少的國家之一,在家務上花費的時間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
  • 這六件事,若你的老公一件也做不到,說明你真嫁錯人了!
    我是伊伊情感解說希望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用心靈感受文字帶給你的開心與快樂。每個孕期的女人,都想要她的老公把她寵成母后,但是有些男人往往讓女人失望,不管不問在外面跟朋友花天酒地,把孕期的老婆一個人留在家裡,這是女人最痛恨的一點想要在特殊的日子,讓老公多多的體切她給她一點關愛與呵護。
  • 老公,在離婚前,請你再陪我去做這5件事!
    但不同的是,離婚的前一天,她拉著老公陪自己做了5件她想做的事情,正是這5件事,挽回了他們瀕臨邊緣的婚姻。小梅清楚的知道,她和老公之間是有愛的,這麼多年,誰也沒做過對不起誰的事,矛盾只是因為一些小事和各自不肯服輸的性格。1、他們去了曾經走過的地方。愛情真的是件很美好的事情。
  • 你和孩子,誰的衣服更貴?這件不起眼的小事,能看到孩子的未來
    父母對孩子的愛總是無私且有些「無腦」的,只想傾其所有給孩子最好的,寧願自己吃點虧。就像這個問題:你和孩子的衣服,誰更貴?相信大部分的媽媽都會說,孩子的更貴。一、你和孩子的衣服誰的更貴,這件小事藏著孩子的未來父母對孩子的愛並沒有錯,可是一直給孩子購買昂貴的衣物,報一些知名的補習班,只要是孩子喜歡的,都希望捧到孩子手心。這樣的育兒理念其實有些偏差,孩子還在成長的過程中,應該對孩子的花銷保持理性的態度。
  • 不要對你的寶寶做「這三件事」,會影響他的成長,未來難有成就
    然而懂得教育孩子的父母還是太少了,當然我們也能理解,畢竟大家都是第一次做父母。但是如果你喜歡對你的孩子作出以下三種行為,那麼無疑會對他們的人生造成非常大的影響,說他們未來很難有成就,也毫不誇張。不要對你的寶寶做「這三件事」,會影響他的成長,未來難有成就李阿姨在與自己的朋友聊天的過程中,經常訴說她所面臨的窘境。儘管在家裡所有的家務都是由她做,而且每天還要出門工作,但是自己的孩子和老公總是惹她生氣,讓她感覺非常的難受。好像自己結婚生子,就是一個錯誤。
  • 好老公判斷標準是什麼?這三件事你老公都做了,說明你嫁對人了
    文|文兒 田女士現在是全職媽媽,女兒剛剛一歲,但她一點也沒有當媽的忙碌和操勞,除了照顧寶寶,更多時間還像以前一樣,老公休息時間帶孩子她就可以逛逛街做做美容。嫁了一個好老公,她和女兒一樣在家裡是個小公主;而你,結婚生孩子之後就是個老媽子,洗衣做飯家務全包還得照顧孩子。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你嫁沒嫁對人,先看看你老公在這三件事上做的怎麼樣吧。一、吵架時先認錯再好的情侶結婚之後也會吵架,再完美的婚姻也會有吵架的那一天。夫妻之間吵架不可避免,有的吵著吵著家就散了,有的反而越吵感情越深,這就要看老公的處理態度了。
  • 那些「坑孩子」的父母,從來不讓孩子做家務
    很多中國父母、爺爺奶奶,在教育中都寧可把注意力和焦點放在給孩子上補習班、才藝班上,卻完全意識不到,有件小事兒,對孩子未來更有「根本性」的影響。這件「小事兒」就是:童年是人生的關鍵時期。一個人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與童年有關。但取得成功,並不在於童年早學了多少知識,而是在於讓他們從小做那些看上去細小瑣碎,甚至沒有用的事情。
  • 孩子做家務也是有敏感期的,早教從小事做起
    作者:寶寶知道 月翹楚讓孩子學做家務,具有頗多的好處。小事做不好的人,做起大事來,也會相對困難。做家務的同時,也能鍛鍊人的思維,讓人做事之前有個清晰的脈絡,然後沿此線絡按部就班將所有線理好,一件件家務也就渾然而成,做家務的同時,既是練手也是練腦,還能培養孩子體貼父母,培養動手能力,獨立自理能力,可謂一舉多得。但許多家長只是口頭上喊喊,根本不捨得讓孩子碰家務,是疼愛也好,是嫌麻煩也罷,不管是出於什麼心理,不給孩子鍛鍊自己的機會都是一種失誤。
  • 經常做家務的孩子和從小做家務的娃,誰更有出息?看完就有答案了
    文|全文共2325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有了孩子後,不知道你是不是更忙了?每天除了要完成以前的家務活,還有要收拾孩子。其實我深有感觸,帶娃的生活,比想像中的辛苦。二寶出生後,大寶就開始跟著我做家務了,才3歲多的他,做起來有模有樣。
  • 當孩子問「我為什麼我要學做家務」,你的回答影響他的一生
    在《少年說》中,初一的小姑娘餘福鈺走上了天台,向大家傾訴,媽媽在家裡經常跟她說,女孩子要多做家務,要學做飯。媽媽質問她:「你不做難道等著以後的老公來給你做嗎?」她很困惑,為什麼是我要學做家務?為什麼就不能讓以後的老公來幫我做這些呢?
  • 老公不願意幹家務活怎麼辦?你可以這樣做……
    那有什麼辦法可以讓男人們主動替妻子分擔點家務活,好讓妻子寬心呢?或許,可以試試以下兩點辦法:讓男人掌握住主動權,並以「做選擇」的方式來幹活很多時候,女人想讓男人幹活,都會直截了當,且不容置喙地「命令」道:「今天這碗你給我洗了,我燒飯幹活累死了都!」
  • 如何理解孩子做家務這件事
    思考:如何理解孩子做家務這件事,我們利用「黃金圈思維」提出三個問題:解答:一、為什麼孩子要做家務?當一個孩子從小參與到家務中時,他會逐漸明白,個人的努力可以促進集體變得更好,這不僅是培養他的團隊協作能力,也是讓孩子具備獨立自主性。(4)學會了生活的技能,有利於孩子未來的家庭使命感。
  • 你支持孩子做家務嗎?太嬌氣的孩子要不得
    我以為女兒會厭惡,沒想到她做的很興奮。這也改變了我對孩子做家務的認識。以前,我沒有特別要求女兒做家務,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上怕摔了,養的有點嬌氣了。上小學後,學校每周都會給孩子安排做家務的作業,掃地、收拾碗筷、洗碗、做菜、洗襪子等等。
  • 「嫁人之後,難道要讓老公幫你做家務?」,父母一番話戳人心窩
    有時候累了想休息一下,媽媽就會說:你現在不幹活,指望著嫁人之後讓老公幫你?於是,女孩就在天台喊話的時候問自己的父母:為什麼不可以呢?為什麼他不可以幫我幹家務呢?媽媽就回答:嫁人之後,能讓你老公幫你做家務嗎?女兒回答道:如果他對我不好,我為什麼要嫁給他呢?關於讓孩子做家務這件事,我是支持的態度,但是父母的這種想法我是不贊成的。
  • 女人應該待在家裡照顧孩子和做家務?
    以上是原話,用了粵語表達,意思是:是什麼觀念要女人在家照顧孩子?不可以有事業、愛好、興趣嗎?可笑.....從理解上,沒有毛病!女人都是人,既然男女平等,女人為何一定要在家照顧孩子和做家務?女人為何不能有事業和愛好?
  •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從小學會做家務有多重要?
    可能在很多家長眼裡,孩子永遠是「分數機器」,無論做什麼,只需要專注學習就可以了,對於家務活這些日常生活小事,認為等到長大了自然就學會了。對於做家務這件事,很多家長不是擔心影響孩子學習,就是認為孩子做家務既慢又亂還只會幫倒忙,這不僅錯過了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時機,也剝奪了孩子天生就擁有的好奇心。
  • 哈佛大學75年研究:孩子從小做不做家務,對其學習成績影響巨大
    也就是說,孩子從小做不做家務,對未來的成績有巨大影響。讓孩子從小做家務,影響的不只是學習成績好,還有未來家庭的幸福感。2018年,哈佛大學又發布了一項研究結果:做家務和不做家務的孩子,成年後的就業率是15:1,犯罪率是1:10。家務看上去是件小事,卻與孩子的精細動作發展、認知能力、獨立能力以及責任感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 這些「小事」,丈夫為你做過一件,就證明你沒有嫁錯人
    導讀:這些「小事」,丈夫為你做過一件,就證明你沒有嫁錯人俗話說,女人要是嫁了個好男人,這輩子就是無需擔憂了,不會有那麼多煩惱。所以說,對於女人,嫁一個好老公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情,畢竟結婚是一個人第一件關乎自己一輩子的終身大事,所以堅決不能將就。可是要找到一個好老公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很多時候男人們都會適當的偽裝自己,所以你所看到的並不一定就是真實的他,往往都需要長時間的觀察跟相處才能夠發現真實的他。一般來說,你的丈夫如果為你做過這三件事情,只要中了一個,就證明你沒有嫁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