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發布對部分超期博士研究生作出退學處理的公示,擬對超過最長學習年限的博士研究生作退學處理,其中有33人「聯繫不到」。
看到博士研究生被退學,相信很多人都會覺得非常吃驚。要知道,博士研究生是多少人都羨慕的事情啊,並不是誰都有機會考上博士研究生的,但是他們考上之後,卻又被退學,這在國內高等教育圈內真的並不多見。
博士研究生在眾人眼中都是佼佼者,那都是多少人羨慕的對象,也基本上都是學霸級的人物;在眾人眼中,那都是「別人家孩子」的代表。但是最後卻被學校勒令退學,這種結局既讓人感到意外,也刷新了很多人對「博士研究生」的認識。
01
最近幾年,國家教育部門多次發布文件,要求各高等院校必須規範學位授予管理、高等院校學風建設等。可以說,我國的教育改革,已經開始瞄準高等教育,由此開啟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這也讓很多「無所事事」的在讀大學生感受到了危機感。
當前國內的高等教育機構的學術環境,確實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汙染」,在之前的碩士、博士研究生學位授予上,很多學校根本就沒有做到嚴肅性與靈活性並存,很多不符合條件的人,靠著自己的「人脈關係」,就能成功獲得相應的學位,這嚴重的削弱了我國學位授予的權威性。
為了改善當前高等教育的學術環境,規範高等教育機構的學生管理,國家教育部也印發了多個文件,比如:《關於進一步規範和加強研究生培養管理的通知》、《關於規範高等學校 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 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關於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等。
以上這些文件,對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而且很多高校也確實做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尤其是在規範大學生考試、學位授予管理、日常行為規範方面,起到了很大的成效。比如:近日哈工大兩名學生因為作弊而被開除,其中一名已經與國內著名網絡公司籤訂了年薪30萬的合同,只因一次作弊,葬送了大好前程。
我們注意到,在《關於進一步規範和加強研究生培養管理的通知》中,要求「對不適合繼續攻讀學位的研究生要落實及早分流,加大分流力度」。
在該項政策規定出臺後,各大高校都提高了認識,開始重新審視本校的學位論文和學位授予的管理,並開始提標準、升檔次,確保在學術論文答辯和學位授予管理上不再出現任何問題。
02
其實,在勒令博士研究生退學方面,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已經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高校了。最近幾年裡,我國已經有多所高校做出過勒令在讀本科生、碩士和博士研究生退學的決定了。
僅僅進入2020年以來,我們就發現已經有多所高校發布了清退通知,而且這些清退通知中,涉及到數千名在讀博士研究生,原因涉及「已超最長學習年限」、「未報到入讀」、「申請退學」等方面。
通過梳理,我們注意到僅僅清退研究生的高校就已經達到了6所高校,而且這些高校均屬於國家985工程、211工程大學,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釋放了一個信號,我國高校的學術論文和學術授予管理標準提升,已經被提上了日程。
1.四川大學多個二級學院相繼在官網向學生發出正式退學通知,要求學生在2周內辦理離校手續;
2.吉林大學要求1000餘位超期研究生在2020年12月31日之前必須完成答辯,超期不能答辯的研究生將按退學處理;
3.5月20日,中南大學表示,對於6月3日後仍未辦理復學手續的10名研究生,研究生院將上報校務會給予退學處理;
4.6月24日,寧夏大學同意自願申請退學的17名研究生按退學處理;
5.6月28日,上海師範大學擬對125名超過學校規定學習期限不能畢業的研究生作出退學處理;
6.7月10日,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決定,將對超過全日制博士(含本科畢業生直接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最長學習年限的59名博士生,將分類處理他們的學籍。
從以上6所高校,對於碩士、博士研究生實行退學處理,這種決定在之前的高等教育中很少出現,甚至可以說只要你達到了碩士、博士研究生的準入門檻,那麼在未來的畢業上,基本是不可能出現任何問題的,這也成了之前高層次人才培養的「潛規則」,而且在本專科階段的高等教育方面,「嚴進寬出」的規定一直被適用。
在「嚴進寬出」的大背景下,頻繁出現高校清退在讀研究生的事情,這勢必會引發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也必然會引起其他在讀研究生對學業的重視程度。
03
在最近幾年的高等教育發展中,我們關注到教育部門及各大高校不僅僅在研究生的管理上,實行高壓態勢,在本科,專科階段的學生,也開始了嚴格規範管理的標準提升和措施改革。
以前我們總會聽到高中老師勸道:現在大家一定要拼盡全力,在高考中獲得優異的成績,只要進入大學,就可以想玩兒就玩兒,想怎麼學就怎麼學。
但是從今天高等教育的時間看來,似乎想要過上「養老」式大學生活,這真的是太難了!
回想筆者當年的大學生活,確實很平淡,而且也很悠閒,雖然平時學習的努力程度不大,但是在期末考試中也不會有太大的阻力,畢竟有老師給予的「期末考試法寶」——劃重點!有了這些重點,進行著重準備,還愁考試不及格?
當然,筆者只是介紹的普通本科院校的情況,人家國家985工程、211工程大學的學生非常努力,據說像清華、北大、浙大等名校的學生,他們的作息時間緊張度和學習努力程度甚至都超過了高中階段。
我們再來關注一下近幾年各大高校在普通本科、專科大學生管理上的「最嚴」措施:
1.川北醫學院今年有83名學生,由於學業成績沒有過關未能正常畢業,這在學院67年辦學史上是第一次出現;
2.2018年,華中科技大學將學分不達標18名大學生,從本科轉專科;
3.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對2017-2018學年經補考後,學業成績未達到要求的22名學生予以退學處理,另外40名學生留級;
4.2018年雲南大學有220名學生因學分未修滿等原因無法按時畢業,6名學生被要求退學,佔當年該校畢業生的5.34%;
5.自2017年起,廣州大學決定取消畢業「清考」制度,直接給重考還不過的大學生堵死了畢業之路,並且對作弊「零容忍」。
梳理最近幾年高校嚴肅處理在校大學生違規違紀行為的,竟然多達數百所高校,這也足以看出我國以前「寬鬆」的高校學習環境正在被打破,史上「最嚴」的高校管理正在「來的路上」!
04
對於國內高校對於部分大學生的處理上,也有人頗有微詞,認為高校對他們的處理太嚴厲,沒有必要過於斤斤計較,因為考試作弊,就把即將畢業的大學生開除,這對一個大學生太不負責任,這是直接把一團即將燃燒的「青春之火」熄滅!
筆者並不認同以上的意見,同情歸同情,但學術歸學術、規定是規定,既然我們設立了高校大學生的培養規則,就應該去遵守。
其實,國內的學術環境一直備受詬病,尤其是在高等教育方面,「嚴進寬出」的高校規則,與國外完全相反,國外教育水平先進的國家,基本上都是考大學簡單,但是想要順利畢業,不認真學習,努力搞科研,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以美國為例,相關統計顯示,美國大學本科畢業率為60%,超過1000所本科院校的畢業率不到50%,有些甚至只有25%。這樣的本科畢業率,可能與大學生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有關,但是更重要的還是與其自身嚴格管理有很大關係,尤其是在大學生畢業標準的把握上。
同時國外對於學術論文和學位授予的管理上也是相當嚴格,沒有真才實學,想要拿到相應的學位是不可能的,而且他們對於學生違紀違規的處理也是相當嚴格,這也印證了國外大學「寬進嚴出」的大學培養機制。
以英國為例,各高校根據不同情況,會對有抄襲剽竊行為的學生施以不同處罰。只要在學術論文上涉及抄襲剽竊的違規行為(不管多麼輕微)都要記錄在案,而且還會影響求職和職業生涯。各高校普遍對抄襲剽竊情節嚴重者(如有多次抄襲剽竊行為者)施以重罰,包括不授予學位甚至開除等。
05
看到各大高校在學術論文和學位授予管理上越來越嚴,在大學生的日常管理上標準越來越高,筆者真心感到我們的高等教育正在昂首闊步地向著國際領先水平開進!
第一,堅決支持他們的決定,淨化高層次人才培養環境。這些高校對不符合培養規定的研究生做出退學的處理決定,是完全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是正確的決定。勒令在讀博士研究生退學,這絕對不是隨便、簡單做出的決定,而是體現了這些高校提升高層次人才培養質量的決心。
第二,規範高等教育培養秩序,體現了教育公平。我們發現西安電子科技馬大學的33名勒令退學博士研究生,竟然因為失聯,這也看出他們自己也有主動放棄的想法。通過這個例子,我們也能從中讀懂,現在的博士學位必須擁有真才實學才行,否則也只能選擇放棄博士學位。同時,嚴格本科、專科生的管理,嚴肅校風校紀的執行,使得大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做到了不想違規、不敢違規。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高等教育公平的環境正在形成。
第三,提高學歷和學位水平固然好,但要量力而行。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國內開始掀起了高層次教育的高潮,很多人開始向著讀研究生的目標奮進,從專科到本科,從本科到碩士研究生,從碩士研究生再到博士研究生,這種追求高學歷,提升學術養的做法本身沒有不妥,但是我們發現其中一部分人追求高學歷,只是在一種盲目從眾的心理影響下開始的,在這種心理下做學問、追學術,最終的結局肯定是失敗的,數千名被退學的博士研究生就是最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