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移民國家」,種族議題是美國歷史上一個曠日持久的問題。
三國時期的蜀漢政權,劉氏集團始終無法調和國內的內部矛盾,是最終導致滅國的重要原因之一。哪怕如今的美國比蜀漢要強盛得多,其內部的種族矛盾也同樣撕裂著整個國家。
可以理解,為什麼奧斯卡要極力推廣有關種族議題的影片,關心國家大事的電影人試圖想用電影藝術提醒美國人,黑人,白人,亞裔是應該平等共存的,畢竟這種矛盾關乎到國家存亡。
只是「政治正確」的因素介入到獎項評選當中,不免會有失「公平」,於是對於《黑豹》有無資格入圍,是具有很大爭議的,尤其是北美之外的觀眾。
但如果換成是更早一些的超級英雄電影,《X戰警》系列,爭議聲可能會小一些。當然這個老牌系列沒有一部作品能比得上《黑豹》所造成的轟動,系列最佳的《X戰警:逆轉未來》也只是提名了奧斯卡的最佳視覺效果,那為什麼這還能比《黑豹》更有資格提名奧斯卡呢?
第一,更深入人心的角色塑造。
就算沒有採納凱文·費奇的「宇宙模式」建議,《X戰警》系列依然成功塑造了眾多超級英雄角色,最成功的一個,金剛狼。
歷程如此掙扎的一個反英雄,加上休·傑克曼的個人魅力,金剛狼成為了影史最偉大的角色之一。
其次,亦正亦邪的萬磁王,他為變種人群體爭取權益的出發點充滿人性化,這讓人能從他的做法中思考一些事情;
一直扮演「萬年好人」的X教授,在《X戰警:逆轉未來》得到了一定的角色深度,原來他也經歷過迷茫和困境;
從「自卑」到「自強」的魔形女,她的遭遇令人同情,種族歧視的迫害在她身上體現無疑...
有著一系列成功的角色,整個系列的幾乎所有作品才都能基本保持較好的口碑。
第二,多元化的超級英雄。
《黑豹》因為是黑人超級英雄而得到了「優待」,那麼《X戰警》系列更應作為「政治正確」的榜樣。在有深度的角色和成熟的故事的基礎上,X戰警成員不單有黑人超級英雄,還有亞洲超級英雄。
奧斯卡影后哈莉·貝瑞是早期黑人超級英雄的代表人物之一,漫威世界裡她是「暴風女」,DC世界裡她是「貓女」。
《X戰警:逆轉未來》還加入了中國演員範冰冰飾演的亞裔英雄「閃爍」,而且有非常亮眼的表現。
電影實現了白人、黑人、亞裔共同作戰的美好景象,著實像是超級英雄版的《星際迷航》。
《星際迷航》原初系列是奧斯卡技術獎項的入圍常客,因其故事深度而成為美國的文化符號。
那《X戰警》系列有沒有深度呢?
有。
第三,《X戰警》系列影射著美國的種族鬥爭。
在《X戰警2》開場,在旁白描述變種人在地球被懷疑和憎惡的處境後,林肯總統的一段話成為了全片第一句臺詞:
「我們不是敵人,我們是朋友,我們骨肉之情,也許會因情緒激動而繃緊,但絕不可割斷。」
林肯是誰呢?
廢除美國奴隸制的頭號功臣,紀錄片《大國崛起》中這樣形容他,「喬治·華盛頓建立了美國,林肯拯救了美國。」
引用林肯關於種族問題的言論,可能是在暗示片中的變種人問題其實就是在影射美國種族問題。
前作在講完X教授和萬磁王兩位變種人之間的鬥爭後,《X戰警2》加大了人類與變種人的矛盾。對於變種人,大部分人類是唾棄的,正如電影一開始所說的,和其他物種分享生存權,從來就不是人類的特色。
正如變種人被歧視一樣,黑人群體,LGBT群體,乃至是亞裔群體,在美國社會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冷眼看待。尤其是黑人群體,一百多年前的奴隸製造成了部分白人根深蒂固的「奴役」思想。
《為奴十二年》,《被解救的姜戈》等關於黑奴的電影都有體現,奴隸主並不把黑人當作是人類,而是把他們看作是「動物」。
而《X戰警2》中的反派史崔克則把變種人說成是「動物」,其潛藏的含義就不言而喻了。
像史崔克這類想「奴役」變種人,把變種人變成自己的「武器」的人,其實就是指代一百多年前的美國奴隸主。
有這種奴隸主思想的人不停迫害類似變種人的「特殊群體」,人類便陷入「戰爭」的邊緣。因為哪裡有迫害,哪裡就有反抗。
《X戰警:第一戰》甚至引入了古巴飛彈危機的時代背景,來體現種族矛盾的嚴重後果。
到了《X戰警:逆轉未來》開場,人類世界已經因此變成了一個黑暗而荒涼,充滿戰爭和痛苦的世界。
變種人群體被奴役,這讓人想起了與多年以前,黑奴被奴隸主統治的情況。
本想X戰警們逆轉了未來,有了一個美好結局。
沒想到在《金剛狼3》,變種人還是逃不過被人類迫害的命運。
因為無論世界怎麼變,人性是不變的。
人的一些本性註定了變種人的命運,所以與其說變種人的命運是悲哀的,不如說我們人類自己才是最悲哀的,因為我們始終無法包容和平等看待所有人。
還是那句:
幸運的是,現實世界裡沒有變種人;不幸的是,人類還是一如電影裡的人類。
無數的選擇決定了我們的命運。每一次選擇,每一個時刻,都是時間河流中的一個漣漪。——《X戰警:逆轉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