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血液的黑市價格是每400cc賣1500元~2000元,賣血經濟在醫療用血緊張的大城市悄然重現。北京、上海、廣州等醫療資源高度集中的城市,血荒最難緩解。更令人擔憂的是,經濟利益驅動下的賣血,已無法保證血液安全,無償獻血制度遭到嚴峻挑戰。
「搞血」
有人開始有組織賣血
「搞不到血,就不能住院。」53歲的江西人夏國慶對記者說。
2012年11月,夏國慶的弟弟因腫瘤切除後再次復發,急需到北京再次進行切除手術,但他們被告知,籌不到手術用血就要等待,否則無法入院治療。
這是他們一家第二次面對這樣的窘困。2012年初,夏國慶帶弟弟輾轉從江西來到北京一家著名的三甲軍隊醫院進行首次腫瘤切除手術。醫院當時稱因供血緊張,需要患者自己「搞血」。最終,夏家人花1萬餘元向蹲守在醫院的「血頭」王海濤、薛勝凱等人購買了血液。
這種血液買賣並非個案。2011年起,北京、上海、成都、廣州等大城市用血短缺常態化。缺血的城市和規模也在增加。「2010年10月還沒什麼問題,到11月又出現新一輪血荒,鋪天蓋地,全國都開始血荒。」天津市血液中心主任楊文玲說。
也正是從這一年起,有些人開始有組織地賣血。他們在醫院招攬需要血液的患者,再對外招募賣血人,從中牽線搭橋,賺取差價。隨著地下血液交易增多,北京、廣州、武漢等各地陸續有血販子落網。
黑市
每400cc賣1500元~2000元
「要血嗎?」「血頭」出現了。2012年10月19日,在北京一家三甲軍隊醫院的獻血大廳門口,一個穿藍色上衣和牛仔褲,胸前斜挎黑色小包的30多歲平頭男人,用低沉的嗓音向進門的行人兜售血液。
北京紅十字血液中心大門口的立交橋上,也三三兩兩站著不少「血頭」,他們大多三兩成群,男性居多,胸前斜挎小包,看著從血液中心門口進出、行色匆匆又面露難色的行人,便會主動詢問「互助獻血嗎?」
夏國慶就是這樣遇到「血頭」的。今年年初,她拿著獻血單在醫院北門遇到一穿紅衣的高個男子,4000cc血液開價2萬元人民幣。經討價還價,商定紅衣男子為夏國慶找九個「獻血人」湊3600cc血液,剩餘400cc由夏建慶的兒子獻血補足,夏國慶支付1.2萬元。談妥後,紅衣男子拿走了夏國慶的獻血單。
輸血的那天,夏國慶按約定來到醫院輸血科,紅衣男子領來的九個陌生人已經早早排在輸血科門口的隊伍裡。夏國慶被告知:「這些人獻完血後確定患者到血就可以付錢了。」
這批「獻血者」是被招募來的。他們和夏國慶素不相識。今年20歲的蘇亮,即是被招募的九人之一。他在出租屋裡上網時看到廣告,「獻血即拿到500塊錢」,就聯繫上了招募賣血者的趙紅軍。
互助獻血範圍依法為「家屬和親友、所在單位以及社會」,醫院一般是直接告知患者家屬,再由家屬找親戚朋友籌集。由於親友關係很難驗證,給了「血頭」盈利空間。北京市曾規範獻血流程,要求醫院和血站都要驗證獻血者身份,患者家屬必須在醫院填寫《互助獻血申請書》中獻血者姓名、身份證號等完整信息,醫院蓋章後,再拿到血液中心,血液中心也要核對獻血者身份證號等信息是否與《互助獻血申請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