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孩子的話語權,給婆媳誰?

2020-09-11 沙漠裡的一顆大樹

外甥女兩口子,都是清華大學畢業,教育孩子出奇的一一致,他們信奉嚴管就是厚愛。他們規定兒子需要在三秒內坐在兒童座椅上,平時從不給孩子看電視,除了學習時間不會給孩子玩電子產品。

一天除了睡覺的時間,安排滿滿當當。幾點學習、學哪一門課、幾點玩耍、玩到幾點,這都有著嚴格的時間規定。

兒子飲食上。不給他吃鹽,甜食也吃的少之又少,為了控制他的飲食,做飯都會用電子秤稱量,精確到克數,多一點少一點都不行。

兒子直到現在,沒有吃過果凍,沒有吃過冰淇淋,沒有吃過巧克力,就連生日蛋糕也吃得少。

飲食上講究,來自兒子六個月時,吃的第一口輔食是大米粉,發現他身上起滿了疙瘩。

去兒童醫院檢查,孩子是過敏體質,告訴她,給孩子吃東西,要小心再小心。

沒辦法,她用小米做過渡,讓兒子慢慢適應大米。隨著兒子一天天長大,能吃的東西越來越多,但過敏體質依然嚴重。櫻桃過敏,吃巧克力過敏,吃冰淇淋過敏等等。

為了不讓孩子難受,母親在飲食上相當注意,既要保證孩子不過敏,還要確保每一頓飯都做到營養均衡。

偏偏遇到疼孫子的婆婆,她認為都是兒媳婦懷孕時太講究,這不吃,那不吃,營養不良,導致孩子先天身體素質不足。

她懷兒子時,啥都吃,冷熱吃,葷素吃,乾鮮吃,所有能端上飯桌上的食品都吃,孩子智商高,體質也好,被清華大學以體育特長生錄取。

早晚孫子爸媽在家,她躲在房間裡不出來,不忍心看孫子可憐的眼神。等白天她掌握孩子控制權,孫子想吃啥吃啥,想幹啥幹啥,隨便。

她也擔心孩子有過敏反應,一次少吃,沒有反應再吃,有反應立馬停止,等孩子爸媽回來看不出。

孫子也很配合,爸媽給甜食堅決不要,奶奶過後會彌補。就這樣,孩子的體質越來越好,過敏的食物越來越少。

爸媽以為是自己辦法有效,奶奶覺得自己招數有效,孩子變得越來越兩面派,表演功夫越來越深。

家裡養孩子的話語權,要婆媳坐在一起,達成共識,年輕人不能覺得自己讀書多,方法科學,獨佔話語權。

老年人不能犯經驗主義,動輒過去如何,以前怎麼樣,用自己的經歷代替科學的方法,以特殊排擠普遍。

婆媳共同掌握話語權,家庭和睦,孩子表裡如一,多好。

相關焦點

  • 中國家庭的婆媳關係怎麼就處不好呢?
    在如今中國國民眼裡和心裡這婆媳關係的爆發在中國是個老大難問題。是個歷史悠久的問題。其實:老大難倒是認同,歷史悠久卻談不上。大家從歷史書上看近代史以前很少有關於婆媳關係大矛盾的描述。這又是什麼原因呢?男人有絕對的話語權。在人與人之間的道德標準「三綱五常」中「夫為妻綱」就說的女人在家:夫為主,妻為從。但在婆媳關係中,婆婆卻又絕對的話語權。媳婦只有服從。就這種標準自然也就沒有表現出對立的婆媳關係。至少變面上不能有。否則不但家法伺候,口水都得把你這當兒媳婦淹死。「多年媳婦熬成婆」這句話可以足夠說明婆婆的權威。兒媳婦的隱忍沒有讓矛盾公開化。
  • 婆媳關係太難應付,「不如相忘於江湖」,才是婆媳相處最好的狀態
    小米整天抱怨婆婆,小米花錢喜歡大手大腳,平時就喜歡買一些東西,但是小米也不光給自己買,老公、孩子、甚至婆婆,小米都會照顧到。但是就這樣婆婆依然不滿意小米,覺得兒子賺錢不容易,自己不能總是這樣花錢大手大腳。
  • 婆媳關係不好,男人最受傷!我成功地化解了婆媳矛盾,你不妨試試
    自古以來婆媳關係最難處,而婆媳關係的矛盾點可能就集中爆發在雙方吃飯問題上的。媳婦吃飯習慣保持了二三十年,而婆婆的吃飯習慣保持了四五十年,這兩者遇到一起讓誰妥協,讓誰改變?這個不用說大家應該也都知道,由於地域文化、自然環境、家庭教育等等多方因素的影響,會直接導致人與人為人處世的方式不同,這些差異也會體現在飯桌上。
  • 育兒到底應該聽誰的?婆媳新舊育兒觀念碰撞,都是為了孩子
    在養孩子這件事上,到底應該聽誰的?婆婆有婆婆的經驗,寶媽有寶媽的真理。都是為了孩子。其實婆媳爭吵也都是對於寶寶們太看重,不得有失。而婆婆們則不以為然。所以育兒到底聽誰的,那只能說聽醫生的。醫生的話絕對執行。還有告訴那些婆婆們,寶寶的事沒小事。所以一定要放在心上。
  • 婆媳訴爭孩子監護權,究竟該歸誰?
    婆媳訴爭孩子監護權,究竟該歸誰?本案在審理過程中,經主辦法官耐心調解下雙方當事人自願達成協議:小趙的監護人變更為奶奶朱某某名下,孩子的一切費用都由朱某某承擔。蚌埠市中級人民法院司法為民 公正司法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原標題:《婆媳訴爭孩子監護權,究竟該歸誰?》
  • 孩子學步階段,媽媽想養狗,奶奶:孩子都不管,還想養狗?
    幸福的女人升級為幸福的媽媽,離不開好婆婆幫忙養孩子幸福的女人常見,幸福的媽媽卻不常見。如果不用帶孩子,誰還照顧不好自己啊?可偏偏這因為孩子,匯聚了無數媽媽的辛酸和不易。劉芳是個幸福的媽媽,老公是做生意的,劉芳一直跟著他做老闆娘。
  • 普遍的「婆媳矛盾」國外為啥沒有?第一個原因,中國婆媳就做不到
    「文/糯豆包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過去相親,男性常常會被問到一個非常經典的問題:老媽和老婆同時掉水裡,最先救誰?救了老媽沒了媳婦,救了媳婦就沒了媽,怎麼回答都不對。像小劉這樣的婆媳關係,不是個例,中國的家庭結構就是婆婆帶孩子,這人與人之間難免會有矛盾,這吃飯都有上門牙和下門牙打架呢,何況是兩個來自不同原生家庭的人,要生活在一起。為啥沒聽說國外有「婆媳矛盾」?
  • 婆媳和,全家樂,婆媳的關係對養老有著怎麼樣的影響?
    婆媳關係的特殊性在於它既不是血緣關係, 又不是婚姻關係,而是姻親關係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家庭關係。 因此,婆媳關係既缺乏血緣關係的穩定性又缺乏婚姻關係的親密性。婆媳關係也能夠從更深層次反映家庭內部分工基礎上家庭成員地位與角色的重新定位與安排。
  • 婆媳不合的家庭,總有情商低的男
    婆媳不合的家庭,總有情商低的男人!還有見過婆媳關係怎樣不合的請關注青草的清香,在下方留言討論!寶寶出生後,很多家庭都由老人來照顧。兩代人由於生長背景、思想觀念、文化知識等差異,在育兒過程中難免產生分歧,孩子是應該照書養還是按經驗帶?即將擦槍走火的婆媳關係如何平復?爸爸便是一個家庭中最強力的滅火器和雙面膠!怎麼用好?千萬要看下邊的說明書!
  • 當80後傾囊相授婆媳相處之道時,90後早已悟出「新型」婆媳關係
    三、老人幫帶孩子,會直接產生育兒方面的分歧。聽過一個情感專家分析婆婆愛管事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婆婆付出了。婆婆覺得自己有了功勞,在家庭中就有了話語權,特別是在帶孩子這件事上,婆婆認為自己比媳婦有經驗,自己每天照顧孩子,了解孩子的情況。
  • 80後傾囊相授婆媳相處之道時,90後早已悟出「新型」婆媳關係
    婆婆覺得自己有了功勞,在家庭中就有了話語權,特別是在帶孩子這件事上,婆婆認為自己比媳婦有經驗,自己每天照顧孩子,了解孩子的情況。所以就會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而媳婦卻認為婆婆來帶娃,只是輔助自己,很多土辦法,對孩子並不好。一切還得按照科學的方式。婆婆一旦受到媳婦的質疑,就會覺得自己的付出不被理解,和媳婦之間就容易產生隔閡。
  • 婆婆幫忙帶孩子總開口拿錢,婆媳矛盾不斷升級。這事兒該怪誰?
    在這樣的婆媳關係中,小何覺得非常心累。而在丈夫眼裡,他覺得妻子把錢看得太重了。平日裡他們不經常給父母錢,而父母幫忙帶孩子,錢不夠用了,開口拿錢是正常的。妻子沒有必要那麼斤斤計較。那麼,究竟是誰的錯呢?她讓公婆養孩子,把錢給得死死的,沒有過多考慮孩子生活學習中的各種需求,就覺得生活費夠用了。並且在她看來,就算給的生活費不夠,婆婆也是可以用自己的錢撫養孩子的,這種想法本身就不佔理,怎麼又能覺得是婆婆有問題呢?為人子女,在平時不怎麼給老人錢的情況下,讓老人幫忙帶孩子,就應該給夠生活費,甚至要多給。
  • 「準女婿,婚後婆媳不和,你幫誰」「幫我媽媽,我媽養我不容易」
    母愛是偉大的,母親總為孩子付出很多,很不容易,孩子應該孝順母親,回報母愛,但人要有判斷力,盲目聽從順從母親,也不一定真的孝順。男人結婚後,成為一個丈夫,身份增加一層,孝順母親、關愛妻子都要做到。考慮到小青男友是單親家庭,準女婿來家裡拜訪,小青的媽媽還是多問了一句:「準女婿,要是婚後婆媳不和,你幫誰?」
  • 婆媳之間沒有誰怕誰,只有尊重和包容
    婆媳之間沒有誰怕誰,只有尊重和包容原創|情感百草林,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婆媳我們之間也會有直接的衝突,比如,我一直想讓兒子斷奶,我的奶水比較少,而我婆婆一定要堅持母乳,不讓我給孩子斷奶。
  • 婆媳關係難以相處,真實原因在這裡!網友:原來如此
    其中困擾我們大多數女性的問題之一就是婆媳關係,不好的婆媳關係會讓我們身心俱疲。每個女人在初為人婦的時候都有想著跟婆婆處理好關係,也想很好的孝敬公婆。但這種關係並不是我們一個人說了算的,因為兩個本來不相干的女人愛著同一個男人,各自立場不同難免就會在生活中發生矛盾。好的婆媳關係不僅有利於婚姻的經營,也有利於孩子教育和成長。
  • 中國婆媳關係為什麼難相處?基本逃不過這5個原因,很現實
    兒媳婦只能算是服從,就算是有了意見,也都不敢提,婆婆說了是什麼,這種相處模式之下,婆媳矛盾肯定是存在的。 現在社會雖然說婆媳之間的相處模式是不一樣的,兒媳婦的地位不斷的提升,這並不代表著兩個人之間的矛盾就此沒有了,矛盾也是存在的。
  • 下次開一期婆媳關係的直播主題如何?
    這個話題一出,後面就跳出了很多關於婆媳關係、媽寶男的問題,整個畫風立刻由產後抑鬱轉為婆媳關係相處之道了。康康調侃到:「看來,我們下一期要出個專題《如何搞好婆媳關係》了~針對這個問題我是這麼回答的:「要想和婆婆溝通好,儘量讓老公出面,畢竟你的老公是她的兒子,相對好說話一些,另外婆婆不讓請月嫂,要先了解清楚原因?是捨不得錢?還是希望這個家裡婆婆做主,做為媳婦你沒有太多話語權?還是其他因素?
  • 婆媳有矛盾,誰的錯?婆媳不和的家庭,一般都有這3種根源
    提到婚姻,除了愛情關係,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關係:婆媳關係。這個讓眾多未婚女人感到惶恐,已婚女人感到頭疼的一段關係。婆媳關係一直是結婚家庭中熱門的話題,很多人都經常和於老師抱怨和婆婆相處的問題,尤其是生了孩子以後矛盾點越來越多,朋友結婚之後也是天天跟暖暖抱怨很多婆媳問題:婆婆給孩子餵奶不對,婆婆太寵孩子....說到最後就只剩下嘆氣。那婆媳矛盾,究竟是誰的錯呢?
  • 年輕的二孩爸爸很煩惱,媽媽和老婆都想出去工作,孩子誰帶?
    誰家還沒點婆媳矛盾小劉是一個年輕的二孩爸爸,在一家工廠當技術人員。媽媽和老婆在家帶兩個孩子,最近,婆婆和媳婦都鬧著要出去上班賺錢,誰都不肯讓步。現在,家裡大人吵架,小孩哭鬧,亂成了一鍋粥。小劉家以前婆婆和媳婦在家做家務、帶孩子,她們長時間在一起,一定產生過很多矛盾,過程中一定很不愉快。在家帶孩子很累,而且沒有經濟大權,都得伸手找你要錢,你拿錢還不痛快。婆婆和媳婦的矛盾已經難以調和了,帶孩子還非常辛苦,又沒有經濟權和話語權,所以她們倆都想出去上班賺錢。
  • 給孩子立規矩,警惕婆媳爭寵誤導孩子,拎清這條主線很重要
    不管是輪到誰帶,只要孩子一出現哭鬧的行為,帶的人立馬出現讓步行為,都想討好孩子,都想在孩子面前做好人。而且怕對方知道自己給孩子這些甜頭,還要叮囑孩子不要告訴媽媽說奶奶給你幹這些事了,或者不要跟奶奶說媽媽給你幹這些事了。結果是孩子零食照吃,邊看電視邊吃飯,手機照看不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