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個大一一次性通過四六級,大三自學考了BEC,大四一次性考過雅思6.5(單項6以上),在英國讀完了一年碩士,國內國企工作了幾年,又來紐西蘭讀完了一年半的MBA,然後進入了洋人企業工作的我來說,目前的英文水平依然處在一個「半吊子」的尷尬狀態。
怎麼個「半吊子」呢?首先,我的詞彙量少得可憐,在之前的應試考證和留學過程中我都沒有刻意地背單詞,加上專業學習的範圍比較狹窄,工作內容又比較單一,詞彙量也一直沒有拓展。其次,因為詞彙量少的原因,聽力水平也受限制,因為很多單詞不會,所以很多時候我能聽懂大概的意思,卻並不是非常明白細節,只能靠猜。再次,口語是標準的中式發音,就是一開口就能聽出是中國人在講英語,尤其是時態,總是表達得亂七八糟,還有湖北人N和L不分讓我的英文發音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雖然可以無障礙拐著彎兒表達出自己的意思,但很明顯限制了自己的能力發揮。另外,寫作和閱讀也是受詞彙量小的影響,會發現效率非常低。
看似順風順水的英文學習經歷,兩個英語國家的留學經歷,和洋人企業的工作經歷,讓我在學英語這件事情上,有許多想要總結的血淚史。結合我的思考和學習,我寫下了這篇文章,簡述我在學習路上踩過的坑,習得的學習方法,還有立下自己現在學英語的決心,以及尋找一起前行的夥伴。
每一個考過四、六級或者雅思託福GRE的人可能都會有一本紅皮書或綠皮書,滿滿全是單詞。曾幾何時,我也立志要把單詞書給背下來。然而真的是,無數次打開單詞書,無數次死記硬背,無數次忘得乾乾淨淨。永遠都在abandon徘徊,後來我也終於放棄了單詞書。
網際網路給我們的學習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讓許多資源可以免費共享。很多人想學英語,首先就上網查資料。網絡上有各種各樣的學習攻略和免費的學習資料,甚至有很多下載分類的美劇,對很多人來說,仿佛保存到了自己的網盤裡或者添加到了自己的訂閱列表裡就成了自己的知識,總覺得未來的某個時刻自己一定會學習這些資料。實際上,或許很多人跟我一樣,前期花費了大量的時間搜索和保存儘可能多的學習資料,卻根本沒有看也沒有去學。但是這種下載保存學習資料的行為,卻給我們的心理帶來了很大的安慰,可以說是一種自欺欺人的行為。
今天大神A告訴你要學新概念,明天大神B告訴你要看美劇,後天大神C又說要背課文背單詞……一會兒學一點這個,一會兒又學一點那個,沒有辦法形成一個針對自己的學習計劃,總在糾結究竟哪種教材更好。可是每一個教材都有利弊,不同的人學同一門課也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成績。詞彙量太少看美劇就只能看字幕和劇情,語法不懂英文書根本看不懂,新概念看完視頻教學就不知道還可以學什麼了。選不好適合自己的學習教材,看起來一直都在努力學習,實際上只是在浪費時間,原地踏步。
朋友圈經常會有人打卡自己的英文學習,點進去就是一個收費課程。很多上這類課程的都是已經畢業的人,想在工作之後提升自己,又不知道從何學起,看著別人在朋友圈學英語打卡,自己也心動了。許多這樣的課程,就是打著「打卡滿多少天免學費」的旗號,用消費者剛開始立志學習的決心來賺錢。很多人一開始信心滿滿自己一定可以堅持下去,結果不久後就不了了之。這些課程大多只是給你介紹一下生僻的單詞解析,播放一下英文內容,分析一下語法,就沒了。很多人以為這樣一天看一點英文、學幾個單詞和語法,日積月累就能有很大的進步。實際上這同樣是在浪費時間而已。因為你今天學的東西,幾天後就會全忘了。這種簡單輕鬆、誰都可以實現的學習模式,只是在麻痺人們,給大家一個自以為自己很努力學習的假象來騙自己的英語水平會提升。
很多在國內學不好英語的人,都抱怨國內沒有一個好的語言環境。但卻有很多人出國以後,只交華人朋友,混華人圈子,待幾年英語也沒有絲毫提升。剛畢業去英國讀書的我,內向的性格加上喜歡宅在家裡,除了學校的小組討論以外,我幾乎是沒有跟外國人交往的,甚至是住在一起的室友都僅限於打招呼。所以國外的學習只是從自學英語的過程中讓我的閱讀和寫作有了質的飛躍,口語卻還是停留在磕磕絆絆的階段。吸取了第一次出國的教訓,我來紐西蘭以後會逼著自己走出舒適區,去社交和參加本地的活動。
我想說的是,學習終究是一個人的事情,取決於自己的努力和方法,語言環境固然重要,但其實也沒有那麼重要。如果在國內,就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下功夫、按計劃一步步去實現英語學習的目標。如果在國外,就要打破自己的舒適圈,逼著自己去交外國朋友。在一個英語國家,如果連語言溝通都成問題,永遠也無法融入當地的主流社會。或者說,你永遠只能在這個國家「生存」,而不是「生活」。
總之,要讓英語有一個明顯的提升,就一定要經歷一段痛苦的過程。
我在一個小城鎮長大,現在回想起來,我所經歷的英文老師當中沒有一個是發音標準的。尤其是高三的英語老師,是個五十歲左右的老頭,發音慘不忍聽,高三的英文課就是在反覆做試卷和講語法,有時候問老師問題,他也不是很明白,我們就只能死記硬背。
死記硬背,是快速通過某一個英文證書考試必須掌握的技能。針對四、六級考試、雅思託福GRE考試都是如此。但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背單詞,就陷入了之前提到的誤區。
我在備戰四六級和雅思的時候,都是自學了一個月左右,順利通過。根據我自己的應試備考經驗, 我認為最關鍵的就是找對學習教材和用對學習方法。
首先要明白,如果你的目的是通過一門考試,就不要花時間在其他教材上,只用把之前的歷年考試卷子拿來研究就好了。因為每一種類型的考試都是有跡可循的,題型、題材、內容甚至是評分標準,都是統一的。所以,只用把之前考試題目全部從頭到尾地做一遍,然後背這些真題裡面不認識的單詞和語法,背寫作範文然後用自己的語言修改,最後拿最近的幾套真題用來模擬考就好了。具體到我當時自己的學習方法就是:拿到之前十套左右的考試卷子,從最久遠的一套開始做。一開始不必掐時間,慢慢地、認真地做題,聽力可以反覆聽再做出選擇,閱讀可以邊讀邊查出不會的單詞寫在旁邊,不懂的句子就劃線做記號,寫作的時候也可以用詞典。先這樣做一兩套卷子,看看在「作弊」的情況下自己能拿多少分,對自己的水平心裡有數。做完卷子之後,聽力部分開始一句句聽寫下來,全文聽寫完以後和原文核對究竟哪裡聽錯了,哪裡沒有聽懂,然後再回去反覆聽這些部分。閱讀部分將自己之前不認識的單詞解析和錯題語法都抄寫下來,弄清楚為什麼會做錯,沒看懂的句子可以問老師或者看其他相關教材的解析,一定要弄懂為止。寫作部分可以記下之前查過的單詞,對照範文學習一下別人的寫作思路,記下範文裡更優秀的表達語句。關於口語部分,先根據考試問題,嘗試自己回答,這個時候你會發現一些你想說的話不知道如何表達,或者想表達的內容不知道該用哪個單詞。那麼就可以查詞典把自己的答案先寫下來,然後按自己的思路進行修改,可以購買一本與考試相關的專門的口語教材,看看範文的表達方式,結合別人的回答來修改自己的答案,寫出一個符合自己語言表達和經歷的答案,然後背下來,在背的過程中修正自己的發音。通常一套卷子我會花一到兩天的時間按照這種方式研究透徹。記得我每次備考的時候都是大約從早晨七點學到晚上十點。早晨首先拿出筆記回顧一遍,背一下自己聽力和閱讀裡遇到的生詞和做錯的語法,寫作範文裡抄下的可以運用的句子,自己寫的口語答案等。在嘗試著「作弊」做完兩三套卷子,熟悉了考試卷子的流程之後,就可以在上午掐表給自己模擬考試。因為英文考試中,尤其是雅思考試中時間是很緊張的,必須要讓自己適應在有限的時間裡做完所有的題目。上午8-11點也是精力最集中的時候,還沒有感受到學習疲勞,所以適合做模擬考。模擬考的時候聽力就不可以反覆聽,閱讀遇到不懂的單詞和句子先做記號。直到模擬考完之後再按照前面的方法仔細去研究試卷。可能每個人的學習方法不一樣,但我所講述的是最適合我自己的應試學習方法。簡單來說,就是研究透徹之前的考試真題,只背你自己做題中遇到的生詞,用模擬考來提前適應考場、提高效率,口語和寫作要背自己寫出來的東西,這樣才更容易記憶,說出來也會更順口。
對於許多已經從學校畢業開始工作的人們,想要再次學英文,實在是太難了。為什麼呢?首先,網際網路給了我們太多的學習資源和選擇,卻反而讓我們不知道該從何下手。其次,工作生活的瑣碎事情太多,沒辦法有整塊的時間用來學習,或者說自己也靜不下心去學習一兩個小時。再次,身邊已經沒有了那種校園裡純粹的學習環境,找不到同伴,還會經常被周圍的人和事打擾。
我也有同樣的困惑,於是諮詢了一些英文很好的朋友,他們很多人都跟我說「你看美劇呀」。我本來就很少看電視劇,美劇更是因為更新太慢看不下去,後來我強迫自己看了《少年謝爾頓》,我發現我根本不可能通過看美劇來提高口語,只顧著關注劇情去了。至於《老友記》,我也是看了前幾集就看不下去了,因為美劇裡太多單詞不認識了,我不可能一個個去查釋義和用法,也不可能真的暫停去一句句跟讀,因為這樣的話也就失去了看劇的樂趣。
就像我前面所寫的,我是一個比較會在應試教育的目標下學英文的人,但現在沒有一個考試目標,也就沒有套用的教材,面對市場上五花八門的英文學習教材我也不知道該如何選擇。此外,很多被大眾推薦的教材對我而言也並不適用,我的半吊子英文,雖然詞彙量很少,但好歹也是N年前考過了雅思6.5的人,還有留學的經歷,現在又在一個洋人公司工作,說我英語不好吧,但我聽說讀寫無論是考試、學習還是生活都沒有太大問題,說我英語好吧,我又總是有很多聽不懂說不出的話,因此,很多課程和教材講的內容對我而言用處不大。市面上雖然有一些針對工作英語的資源,但我了解了之後發現也不是很實用或者過於簡單。
在茫茫學海中探索和尋找一個適合自己的學習教程,不亞於要在茫茫人海中找一個對的人。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在喜瑪雅拉App上聽了一個節目叫做《英語自學/一個人學英語的方法》,短短9期語音,解答了許多我糾結的問題,也在學習資料的選擇上給我指引了一個明確的方向。主播Frank其實也是自己學習過了很多市面上有名的英語教材,以及從許多前輩的經驗裡,總結出的方法。我建議大家有空可以都去聽聽,我整理出了這個節目裡針對不同英文水平人們推薦的不同的學習資料,根據我自己的經驗,我認為他的推薦是非常合理有效的。
這裡的零基礎並不是那種26個字母都得重新學的人,而是認識一些單詞,會一些句子,但是英語基礎很差,不會自學的人。
這樣的人群,最好的辦法是請一個好的英語啟蒙老師。對於孩子來說,一個好的老師來引導是非常重要的。對於成人來說,如果你想自學,可以學習賴世雄的一系列教材,從發音開始,到入門、初級、中級和語法。也可以從新概念一冊學起。
初級水平的人群,推薦學習ESL Pod。ESL的意思是English As Second Language。其詞彙比較簡單,語速比正常語速略微慢一些。主要形式是通過一個場景對話及其分析講解來學習英文,學習的內容很地道。每一集的時間大概是 15-20分鐘。課程結束之前再用常速把對話講解一遍。
ESL Pod除了常規的播客內容以外,還有六本系統的學習教材。分別是:
Introduction to the United States (介紹美國文化)
A Day in the Life of Jeff(Jeff的一天)
A Day in the Life of Lucy (Lucy的一天)
Interview Questions Answered(面試英語)
English for Business Meetings(商務會議英語)
Using English at Work(工作英語)
建議從Jeff和Lucy的一天開始學,這兩本書講了一男一女一整天的所有故事,非常貼近日常的生活,可以學到很多生活常用英文。
中級水平是指英語還可以,但是看不到英文節目。明顯的問題就是詞彙量不夠。這個階段的人群學習英語,推薦教材是 English Pod,一共365期,播客播放順序並不是先易後難,而是混合的。English Pod難度比ESL Pod要大,語速比較正常,兩個主播非常有趣。
English Pod 每一期都會有固定的模式,首先是一分鐘左右的一小段情景對話,都是日常真實的場景對話,跟我們熟悉的那些枯燥的英語會話書完全不同,然後是10分鐘的講解錄音,由一男一女兩位外籍主播針對對話中的用法和語言難點進行細緻的講解和舉例,最後是一段5分鐘的錄音,主要是複習詞彙和用法。
English Pod最大的特點是情景對話裡的人物是各種文化背景,所以英文口音也是各種各樣。很多人追求標準的英音或美音學習材料,其實真正跟老外交流或者出國後會發現,英文的口音就像中國的方言一樣,五花八門,所以能聽懂各種口音才是最好的鍛鍊英文聽力的方法。
Frank老師推薦的學習方法是,先學習單詞,再聽寫原文,然後跟讀,最後用自己的話把故事講出來。
針對已經過了六級雅思託福的留學生或者外企工作者,學習英語的過程中要關注口語和閱讀。口語上,有英語環境的主動找洋人交朋友多交流,沒有英語環境的找個靠譜的語伴練英語或者自己練習口語。
自己練習口語的方法:第一步,每天看見任何物品都聯想它的英文名稱;第二步,想做任何事情都想一下用英語怎麼表達(培養單詞和句子的英文思考習慣);第三步,把自己說過的每一句話都思考用英語如何表達。第四步,把遇到的場景用英文描述出來,可以先不考慮語法。
在具備了一定的語感之後再學習語法,只推薦賴世雄的語法書和《文法俱樂部》這兩本。
閱讀上,要選擇適合自己的英文原版書來閱讀,「適合自己」就是指在自己的英文基礎上,難度稍微高一級的書。選擇的英文書必須是:可理解的(符合自己的難度)、有趣的或相關的(自己感興趣的主題或者跟自己的學習工作相關的)、非語法排序的、大量的。積累單詞不要背單詞書,因為單詞一旦用不到就會忘記。建議用伍君儀透析閱讀法來記單詞,閱讀原著每兩頁只查一個單詞。
過去我們學英語都是中文講解,我認為ESL Pod和English Pod這樣英文講解學習的方式才是更合適的。因為你學習一門新的語言,就必須要用它的語言邏輯思維去思考。很多時候英文單詞或者句子其實並沒有非常合適的中文詞彙或翻譯能夠完全闡釋,就像我們中文的一些詩詞成語也沒辦法用英文準確地表達出來。所以,用英語來學英語,才是對的方法。
為什麼不推薦VOA和BBC英語或者其他播客教材呢?因為VOA和BBC的內容大多是新聞和財經,這類播客的內容不是很接地氣,很少能快速運用到日常生活中,聽起來也不是很有趣。
關於以上提到的播客內容、賴世雄英文學習系列、伍君儀透析閱讀法以及語法書,建議大家網絡上搜索了解一下。至於學習資源,ESL Pod 和English Pod播客在喜馬拉雅上有免費的,網上有文字版可以列印出來方便聽寫,至於其他有實體書的建議大家買書來學習。
在我之前的英語學習過程中,有幾個常用的且我認為非常有用的網站和app可以推薦給大家試試。
滬江英語是我很早就開始接觸並且學習的一個語言學習網站,我尤其喜歡它的聽力學習部分,提供很多免費的聽寫素材,並且可以在線聽寫,自動糾正和打分。ESL Pod的素材也有哦,但是貌似沒有English Pod的素材。我偶爾會聽寫一下辦公室口語之類的,計劃之後再聽寫英文原著類。滬江的口語學習部分也有這樣的免費跟讀和自動打分功能,大家可以自己去網站上看。
慚愧地說,我花了幾百塊錢報了一個課程,但是又沒有堅持下來。其實這款APP上有很多初級的跟讀短期課程是免費的,可以有空的時候練習一下。主要功能是口語練習,系統自動打分,會標誌你讀的不標準的單詞,個人認為系統自動的辨別能力還是很強的,練習過程中可以幫助找出之前發音不準的一些單詞。
推薦喜馬拉雅是因為上面有ESL Pod和English Pod的播客素材可以下載下來隨時隨地的學習。喜馬拉雅上面關於學英語的播客有很多,在這裡我也要提醒各位,千萬不要犯了本文開頭提到的誤區。不要去關注過多的課程或者下載過多的App,導致自己浪費時間在無效的資源搜集上。
目前我購買了Frank老師的發音課,等我學完了之後會在公眾號更新總結。音標的學習有PDF資料可以分享給一起學習的夥伴們。鑑於我的詞彙量處於中級,但整體英語水平又處於高級,我最想要提升的是自己的口語,所以我的學習計劃是把365期English Pod學完,學習地道的英文表達和常用單詞,周末參加奧克蘭的English Speaking Meetup跟不同國家的人尬聊練英語,然後還有閱讀語法書和英文原版書。
我是一個三分鐘熱度的白羊座,在「堅持」這件事情上深受挫敗。經常看到朋友圈裡很多人學英語打卡,想必有很多小夥伴也在學英語的路上探索著。所以我想建一個一起學英語的微信群,為期30天,每個人要為自己這30天的學習設定一個可以量化的目標,每一天需要在群裡打卡,群裡實行紅包懲罰和淘汰制度,具體規則我會在微信群裡詳細說明,並在獲得大家的同意後執行。如果有可能的話,我會邀請幾個英語很牛的朋友或者外國朋友入群,幫助大家解答一些問題。掃下方二維碼入群:
之前提到的音標講解PDF我也會發到群裡,對於這篇文章裡寫到的內容還有任何疑問,也歡迎大家群裡討論。上面是微信群的二維碼,為了便於我統計數據和管理,學習群僅限100人,人數滿以後就不再接受入群。如果還有興趣要參加的夥伴們,可以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我會在這一期結束後匯報大家的學習情況,如果有效的話我們可以再舉辦第二期,讓更多的人加入進來。
關注微信公眾號,你還可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