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高考已經過去1個多月的了,進入8月份以來,我國各省份的高校錄取正有條不紊地進行著,部分沒有填報志願的高考生還在考慮如何選擇心儀的大學,對於那些已經填報好高考志願的考生,正翹首以盼地等待著錄取的結果。
正所謂:「考得好,不如報得好」,每一年,在填報志願之時,都會出現一些幸運兒,即以低分「撿漏」上好學校,比如,在2019年的河南省,就出現了以多位以560多分的成績,上了北京大學的高考幸運兒。
今年,隨著內蒙古、江蘇、廣西等多個省份的高校公布了提前批投檔線,今年高考填報志願的「撿漏」考生也出現了。今年最幸運的「撿漏」考生,出現在內蒙古公布的2020年提前批高校提檔線中,有一位考生以565分的成績被國內排名前十的華中科技大學(以下簡稱華科大)錄取,要知道,華科大實力雄厚,是一所985的高校,畢業於這所學校的學生,頗受華為等國內知名企業的青睞。
大家在感嘆這位考生運氣好的同時,不免好奇:高考志願填報,什麼是「撿漏」?
這位考生以565分的成績,上了我國著名的985高校華中科技大學,要知道,華科大在內蒙古地區投放的專業並不差,但由於今年出現了嚴重斷檔現象,所以才導致了投檔線出現了「斷崖式」的下滑,讓這位考生成功「撿漏」,成了大家眼中羨慕的幸運兒!那麼,什麼是真正意義上的「撿漏」呢?
比如:
某考生高考分數有些尷尬,僅僅只比今年的一本錄取分數過幾分,有「保專業」還是「保專業」的糾結。認為自己在一本批次裡找那些其他人不太願意去的大學,看看能不能當個「檢漏王」,因為身邊有不少類似例子。比如,期望選中的學校能以最低錄取分數錄取自己,最好剛剛好就是今年的過線分數。這個是真正意義上的「撿漏」嗎?
分析:
其實,以上的現象所描述的「撿漏」現象是綜合分析了報考人少,是一種選擇,就像邊遠地帶的學校很多人不願意去,但只有你報了,那你當然會被錄取。比如新疆大學等。但如果是中科大,以及去年有一位河南考生以560分上了清北,才算是真正的「撿漏王」,運氣比較好,斷檔也是主因。
按理說,平行志願之下,這種可能性已經減了不少,但不是不存在。一般來說,真正意義上的「撿漏」有兩種:
1.主動「撿漏」。
①填報那些剛招生的學校,一般可以成功「撿漏」。比如西交利物浦、廣州以色列、北師大珠海,都證明了這一點。學校第一年招生,往往只會比當年公布的一本線分數高几分。當然,也有例外,比如南科大、上科大、國科大就沒有「撿漏」的效果並不明顯。
②新開發出來的學校,比如哈威、山威等,本質上屬於一類好學校,但錄取分數不會太高。
③如果你今年的高考分數剛好壓線,想要「撿漏」,那麼最好填報找到那些以前年度經常徵集志願的院校。
④如果分數合適,又已經明晰了專業的方向,想要「撿漏」,那最好選擇那些比較強勢的專業,比如湘潭大學數學法學、浙工商統計學、西北大學文保文博等等。
⑤填報徵集志願。
2.被動「撿漏」。
①根據高考志願「衝、穩、保」的原則,對需要衝的學校,對方可能會出現斷檔現象,學校也往往比較好,可以賭一賭,需要膽量。從往年的經驗來看,人大、上財、同濟、外經貿等學校都有此類情況發生。
②另一種情況是高考成績不理想,選擇了喜歡學校,屬於需要衝的範疇,但它有徵集志願,屬於普通學校,你只好去撿個漏,因為沒得選。
3.這兩種不是「撿漏」?
①填報了蘭州大學、吉林大學、哈工大等偏遠地區的別人不願意去的學校。是個人的一種選擇,考生看重的是該學校的層次、實力、名氣等等,以放棄地域來平衡,因此不能算「撿漏」。
②選擇保學校,選擇那些要求分數不高的專業。這樣做,也算是一種選擇,甚至是一種交換,不僅不算是撿漏,而是不太明智,理由是低分專業選擇不多,將來就業也多半不會太順暢,那就等於本來成績也不理想,你還主動讓自己無形當中少了幾十分。
1.選擇提前批的人少
對大部分的考生來講,都不會考慮提前批,原因是提前批可供選擇的專業並不多,選擇的餘地不大,對成績好的學生來說,提前批可能會造成高分低就的現象。據了解,今年華科大在內蒙古提前批錄取裡的名額僅2個,總共8名學生選報,出現斷檔這個情況也在意料之中。
2.受到疫情的影響
武漢是疫區,華科大正是武漢屬地,雖然疫情已經被很好地控制住了,但其他地區的家長和考生出於安全考慮,會放棄華科大,而如果考生不介意,那麼就會「撿漏」。
因此,在提前批中,其實只要斷檔,就會出現分數線踩線的情況,從而有些願意賭一賭的考生,就會撿漏,甚至會有考生特意選報比自己成績高的好學校,一旦被錄取就會成為幸運兒,退一步來說,萬一沒有被錄取,也不會影響下一批次的志願填報和錄取。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要等到本一批等批次錄取之時,加上高考志願填報系統的完善,「撿漏」的情況幾乎不會發生了。
1.報志願時,儘量收集有用的信息。
會填報志願的人,除了根據自己高考成績劃定可上大學的檔次之外,關鍵是要會信息收集,就是要找到別人沒有找到的信息。
比如,由於大家都是根據以往的分數線和排名來預估填報志願的,那些以前沒有錄取分數線的學校,還有些本科學校的確每年都會降分錄取,怎麼辦呢?
2.不要選擇名頭華麗的學校。
有時候考生的高考分數隻高一本科分數線幾分,但也想衝一本可不可以呢?可以的,有些學校因各種原因,生源越不足,會降分錄取。但是,學校名頭越平凡、越低調,越好。避免因名校光環影響,去了一些收費昂貴卻華而不實的學校。
3.對專業要感興趣。
其實努力學習的人,在哪都會發光,但一定要有興趣。所以在高考填報志願時,考生最好把自己的興趣放到首位,有利於進入大學之後的學習態度。
進入學校之後雖然可以轉專業,但很難成功。所以,為了避免進入大學有後悔和抱怨的情緒,最好要重視專業的選擇,務必是孩子感興趣的領域。
4.參考最新的就業前景。
選擇專業,說重要也挺重要的,因為大部分人將來都會以專業去就業,將來走入社會好就業的專業,也是需要考慮在內的因素之一。
具體可以參考最新相關部門發布的《大學生就業年度報告》等文件。比如在《2020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裡,可以詳細地看到,每一個本科專業類對應的月平均收入是多少。
甚至,還有專業的「紅星」與「綠星」之分。其中,標註了「綠星」的代表這個專業很好,表示就業率、薪資和滿意度較高,社會需要此類專業人才。因此,多考慮「綠星」專業沒錯。
反之,標註「紅星」的專業,與「綠星」剛好相反,建議最好不要選。
內蒙古考生此次能夠以低分上名校,真的是可喜可賀,也有運氣加持的效果!不過,並不值得考生去效仿,在填報志願時還是需要慎重選擇,最好能夠在自己的成績範圍之內,挑選出最理想的大學與專業,如果一心只想撿漏,即便成功,對以後的人生也會有不利的心理影響,這樣一來,就得不償失了。
相信親愛的讀者朋友們,通過閱讀以上關於高考最幸運的「撿漏王」相關報導,以及關於填報志願時,對於如何正確挑選出最理想的大學與專業的分析,大家已經明白了到底應該如何填報志願,內心也都有了自己的答案。高考填報志願,或許關於選擇專業,還是選擇學校,有時候會出現「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兩難境地,甚至出現興趣與專業、就業前景有衝突的時候,這時候就需要多收集相關信息,找到別人沒有的信息,儘量選擇那樣名頭平凡的學校,摸清自己的興趣,權衡最終再決定。切記,千萬不要刻意去「撿漏」。
我是,育兒問題達人,健康領域創作者,多平臺育兒領域原創作者, 歡迎關注、轉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