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主人公 Echo
當初選擇 BA 這個專業,也是因為它的熱門以及對它的興趣。CMU 的商業分析碩士畢業後,我在美國做了一名 data scientist,有人會問:「奇怪,怎麼你的工作好像是學 data science 去做的?」
這也是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經歷,為什麼我學 BA 卻轉到了 DS 方向,BA 這個項目究竟是如何設置的?這個大熱專業為什麼被說未來的就業遇到了「瓶頸」?
DIY 萌新的 BA 申請之路
我的本科是北京語言大學信息管理系統專業,它屬於工科和商科結合的項目,而 BA 這個專業熱度一直很大,我對商業也蠻感興趣的,所以想碩士去學 BA。
出國的想法也是源於我去澳洲打工遊學的經歷。那會兒是我大二暑假,和朋友一起去澳洲半工半遊,參觀了很多高校。在那我體會到了很不一樣的學術與生活氛圍,感受到很強的自主性,特別吸引我,所以決定回去開始準備出國讀碩~
大三一整年我基本用來刷語言考試和找實習了,因為我英語底子還不錯,集中複習了一陣子 GRE 考出了 326,基本夠用就沒有再刷,想把接下來的時間用在實習上。大三下學期我收到了德勤的實習 offer,做數據相關的,大概做了半年。對於 BA 類商科專業,實習經歷還是很重要的,所以建議大家提早準備。
作為第一次 DIY 的萌新,剛開始的迷茫是肯定有的,尤其是剛開始選校選專業的時候。這時候就是多聽多問多觀察。我問了很多往屆申請的學長學姐,看他們對不同項目的評價,也說明這個項目在我們學校有錄取的先例;還聽了很多像棕櫚的各種線上科普講座,自己做好功課,一路下來多分析對比,心裡也有了數。
最後我的選校 List 上,CMU 排第一,是我最想去的夢校了,它不僅錄取過我的學長學姐,在國內外的名氣都很不錯,業內也認可。其次它的選課非常靈活,你可以根據自己要走的方向跨學院選不同的課程,去制定自己的進修道路。
而選校的過程中,我建議大家頭腦裡時刻要想一個問題,就是我為什麼要選這個學校、這個項目?這樣你一邊復盤了自己的過往經歷,一邊構建了大致的故事線,這樣後續寫文書的時候才能有邏輯有根據。希望大家多去挖掘自己的獨特性和對專業的熱愛,而不是為了鍍金才留學,學會在文書中展示自己。
BA 與 DS的一場競爭?
有時申請真的像一個玄學,記得我收到了「保底校」的拒信,本來都有些懷疑人生了,夢校 CMU 的 offer 突然來了,好似所有的運氣都用在了這上面~
我讀的項目全名叫 Business Intelligence and Data Analytics,一共 16 個月。其實不同高校的BA 項目可能有不同的側重點,有的屬於純 BA 項目,商業性課程強,對編程的涉及較少;CMU 的更偏向 Data,下設了 Data 的 track,這樣設置的學校還有雪城大學等等。
當然,BA 專業下的 Data Science 和專門的 Data Science 還是有很大區別的,比如我們學校的 DS 專業設置在計算機學院下,難度更高更硬核,以後的就業方向主要是開發算法等等。
我在 CMU 從 BA 方向轉向了 DS 方向,也是根據自己今後的就業規劃做的決定,兩者的崗位路徑有所區分。比如純 BA 專業更多偏向商業化崗位,比如和客戶關係、客戶拓展或者產品經理;還有一些就是像我這樣 DS track 的畢業生,去做 data 相關的工作。
我考慮的因素除了自己對數據更感興趣之外,身邊也有很多學 BA 的同學出來做 DS,比如明尼蘇達大學的 BA 項目。在美國 DS 的工資相對 BA 更高是毋庸置疑的,它需要用到資料庫等更多數據平臺,BA 就更偏向 presentation、microsoft 等技能的掌握,這些要具體根據你自己的職業規划去選擇。
從學校到職場的心路歷程
畢業後我在一家舊金山的初創企業做 data scientist,回想求職那段日子也挺辛苦,對美國的 data 相關市場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簡單概括一下,不同企業對 DS 的定義會不一樣。比如 facebook 的 data scientist 工作更偏向分析師,你需要用到更多的編程和資料庫知識;而美國的抖音、滴滴等更偏向工程與算法崗位。在求職時要清楚了解崗位,做出不同的崗位,用心才可以。
回頭復盤一下我求學和申請的過程,我想給大家一些自己的小 Tips,及早做出規劃和準備:
首先,本科期間如果有建模比賽的機會建議大家盡力去參加。建模比賽有中國也有美國的,我都參加過,對你的實踐經驗有很大提升,寫在文書裡也是一個亮點。
除了各類競賽,更有用的是你的實習以及跟著導師做項目的經歷,不僅能收穫實際操作的經驗,脫離出「紙上談兵」的象牙塔,還是一個和導師或老闆建立關係網的好機會,比起隨便找一位你的授課老師寫推薦信,他們會是更有說服力的推薦人。
還有的小夥伴問過我:「我更適合走商業路線,或者去做DS方面的工作,怎麼樣在各種各樣的 BA 項目中找到適合我自己的呢?」我建議大家直接去看官網上對就業率和就業方向的調查,基本每個項目官網都會寫明。比如 CMU 的項目官網顯示做數據工程類工作的佔到 30% 多,就說明這個項目更偏向技術與數據。
當然也有很多同學剛開始不清晰自己究竟適合什麼,以後想做什麼,這是很正常的,所以我建議大家多去關注一些 CMU 這類可以靈活調整的項目,你能有比較大的範圍去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很多時候我們的想法會不斷變化,那麼你也可以相應地改變選課方向,調整自己的路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