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二孩時代,母嬰服務需求日益增長;隨著人們隱私觀念的加強,母嬰私密空間也需要公共設施配套。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從成都市總工會了解到,根據四川省總工會出臺的《媽咪寶貝屋建設標準(試行)》(以下簡稱《試行標準》),成都已建成針對女職工的媽咪寶貝屋172家,其中97家面向社會開放。27日,記者走訪了位於社區、政務服務中心和地鐵站對外開放的媽咪寶貝屋,不管是試行標準中的「基本配置」,還是「舒適配置」,都體現了對母嬰的暖心呵護。
金牛區政務服務中心,一名媽媽帶著孩子在媽咪寶貝屋休息、換尿布
暖心
冰箱、溫奶器、微波爐、尿不溼一應俱全
在金牛區政務服務中心的媽咪寶貝屋,大學教師廖敏正在哺乳區給女兒換尿布,2歲多的兒子在休息區愉快地玩玩具。她是帶兒子來辦護照的,等候時在大廳座椅上給女兒換尿布,「很狼狽」。在工作人員指引下,她來到二樓的媽咪寶貝屋,「太方便了!」冰箱、溫奶器、微波爐、免洗洗手液,一應俱全,田園風沙發柔軟寬敞。甚至,嬰兒尿布臺下準備了大中小3種型號的尿不溼。「考慮得太周到了」,她說,非常支持母嬰設施的建設,這種媽咪寶貝屋應該到處都有。
政務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介紹說,在升級成為媽咪寶貝屋之前,中心也有母嬰室,但只有沙發和茶几,還是黑色的。後來參照試行標準,在成都市總工會指導下,打造成暖色調,增加設備設施,更加溫馨舒適。在使用記錄本上,記者看到很多媽媽寫下點讚和建議。
從成都地鐵1號線華西壩站A口進站,下電梯時迎面就看到「媽咪寶貝屋」的牌子。該站值班站長黃蓉介紹說,這裡是全國軌道交通行業第一個母嬰候車室。正式啟用前,站內曾設置簡單的母嬰候車區,在站廳擺上屏風、座椅和嬰兒床。現在相當於兩次提檔升級,從一個臨時區域到40平方米的獨立房間,再參照標準增加設施設備。哺乳區和休息區隔離開來,開放時間從7時到22時。華西壩站毗鄰華西婦產兒童醫院、華西口腔醫院,中壩站靠近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有針對性地為孕媽和寶貝提供暖心服務。
在成華區團結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媽咪寶貝屋放置了單人沙發、拉了彩色帘子,還有嬰兒尿布臺、育兒書籍等,雖然屬於「基本配置」,但方便了周邊社區來參加活動的媽媽和孩子。
成華區保和街道團結社區,一名家長帶著小孩感受媽咪寶貝屋
貼心
下一步還會推出愛心地圖
根據試行標準,媽咪寶貝屋從實際使用人數出發,要求達到「基本配置」、力爭「標準配置」,鼓勵「舒適配置」。
從成都市總工會提供的開放點位名單中,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婦幼保健院、衛生服務中心、社區服務中心、商場、交通樞紐等人流量大的公共場所,廣泛設置了媽咪寶貝屋。
市總工會女職工部相關負責人員表示,截至目前,成都已建成172家,其中97家面向社會開放。下一步還會推出愛心地圖,讓媽媽們能更加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身邊的媽咪寶貝屋。
該負責人員說,公共場所建設媽咪寶貝屋是非常重要且有必要的,但是對於公共服務單位來說,不只是涉及單位工會對內部女職工的權益服務,還要對外服務;不止是建起來,還需要長期維護管理,以及設備、耗材更新等問題。她希望能有更多的相關單位加入其中,一起做得越來越好,更加便民利民。
成都地鐵華西壩站,媽咪寶貝屋在地鐵A出口下
連結
什麼是媽咪寶貝屋
根據四川省總工會出臺的試行標準,媽咪寶貝屋是為孕期及哺乳期女職工創造的私密、衛生、舒適的休息及哺乳場所,為選擇母乳餵養的女性提供支持和尊重,關愛寶寶的健康,解決女職工特定生理期的困難,打造女職工「四期」(經期、孕期、產期、哺乳期)保護服務平臺。
媽咪寶貝屋不僅方便哺乳期女職工使用,為其直接授乳或乾淨、衛生、安全收集貯藏母乳,提供相對獨立私密、衛生、舒適的操作空間;還能方便特定生理期女職工休息,為保證孕期女職工工間休息提供場所。
試行標準建議,在崗孕期、哺乳期女職工5人以上的企事業單位,應單獨設立媽咪寶貝屋,5人以下可與其他功能房間同時使用;所轄單位在崗孕期、哺乳期女職工5人以上的企事業集中樓宇、園區等可聯合設立媽咪寶貝屋。此外,鼓勵機場、車站、醫院、商場等流動職業女性較集中的公共場所和服務場所設立媽咪寶貝屋。
(具體點位請詳見紅星新聞客戶端相關報導)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嚴丹 攝影記者 劉海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