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調查,人們要二胎的理由很多,例如獨生子女會孤單、周圍人都生二胎、想要一個和老大性別不同的孩子、為了滿足他人的期望等等。有人想湊一個好字,有人想要一個兒子,有人怕被扣上自私的帽子......
在我看來,這都不是忠於內心的聲音。每一位女性其實都是喜歡孩子的,誰沒有個願景兒女雙全、子孫滿堂?可是,理想和現實,終有差別。
拋開孩子的問題,你了解你自己和愛人嗎?你們是什麼樣的人,你們想要什麼樣的自己和生活?
身邊的人對於是否生二胎的抉擇,總是說不清,道不明,理還亂。
什麼是生二胎的必要條件呢?
有人說:富裕的經濟條件。我不反對,據調查,有錢可以減少夫妻之間70%以上的爭吵,可以讓生活更加的舒暢,但我認為富裕的經濟條件並不是首要的標準,何況,家庭未來的經濟實力是變數。
其實最重要的,是在婚姻中,兩個人能忠於內心,達成一致,並為此,負上代價。
所以,生與不生,只是其中的選擇之一,並沒有好與壞。
朋友小胡是做財務工作的,在家一邊帶孩子,一邊接業務,丈夫是程式設計師,每天朝九晚五,日子過的並不富裕。兩個人因為一次「意外懷孕」,人生出現了轉折。他們經過共同的商議,準備迎接第二個孩子,並且,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丈夫辭職,和妻子一同創業做財務和商標註冊等業務。他們從貼電梯小廣告開始,一路靠著良好的人品和努力的拼搏,換了車,買了房,兩個人共同承擔家務和養育的事務,一起帶娃、一起打拼。這樣的日子,讓他們的感情更堅固,媽媽也沒有因為二胎犧牲自己的職業,反而家庭事業雙豐收。
這樣的結果,是意外中的意料。因為他們共同經營小家,達成一致的目標,為此負上責任,並堅定的執行。小胡和我說:「如果不是小寶的到來,婚姻和事業,也不會有苦盡甘來的幸福。」
再來說說老餘和愛人小青,兩人都是很優秀的企業家,老餘幽默風趣、小青氣質非凡。小青對外稱自己不會再生二胎,稱有一個女兒足矣,這可急壞了公婆和父母,周邊的朋友也甚是不解。有人說她自私,有人說她不懂得珍惜那麼好的經濟條件等等......可是老餘尊重小青的決定,他們坦誠的認為,如果要二胎,媽媽便要犧牲更多的時間安和精力,考慮到小青對自己的人生規劃和自己的性格特點,在量力而行的情況下,她並不認為再多一個寶寶的前提下,可以保持自己的成長和進步,老餘尊重小青的選擇,夫妻二人一同負上代價,從此不聽閒言碎語,那麼,這就足矣。
老餘和小青能客觀的認識自己,做自己能做好的事,我覺得非常可貴。我們只能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實在沒有跟風的必要。
無論是小胡和愛人,還是老餘和小青,他們都對二胎這件事的決定,心甘情願,那就無可厚非。
心理成熟的人明白:選擇,既有正反面,經過慎重考量之後的忠於內心,不忘初心的堅定執行,儘管會遭遇很多不同的聲音,那又如何呢?別人總不能代替我們生活。
當人們對至親人尤其是父母的意見不順從時,天然會產生內疚感,從而做出違背自己願意的事。
我身邊就有這樣的夫妻。朋友林,自己帶女兒並且要操持家務,愛人則是甩手掌柜,並且單一的收入來源並不高,住著簡單的一室一廳。可許久未見,她竟懷孕了。她說:丈夫一直要她生個兒子,婆婆也是,另外,她也認為一個孩子孤單。打那起,常看見她獨自一人拖著兩個孩子去菜市,公婆依然對她提出生三胎的要求。她開始埋怨自己的生活,開始焦慮和抑鬱。就如同曾經的他,凌亂的戀愛、凌亂的結婚,如今,依然在凌亂中,喋喋不休。
有人說,婚姻是兩個家庭的事,女人不應該那麼自私只考慮到自己的需求。
可我想說的是:婚姻是兩個成年人的結合,子女的養和育,是做父母的職責,並不是兩個家庭的職責。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父母需要為之擔起全全的責任。既然是父母的責任,父母自然有選擇是否承擔的權利。生二胎,生男胎,早已不是女人的義務。
說到底,我們敢於直面自己嗎?
在我們的內心深處,是否根植著重男輕女的想法卻美化成想要兒女雙全?
在我們內心深處,是否從來沒有認真的思考過自己對於這個社會的價值,卻用孩子來填滿自己的人生?
想要二胎,是真的渴望多子女的歡樂,還是來源於不從眾背後的恐懼和虛榮?
我喜歡小胡夫妻的智慧,我也欣賞老餘和小青的誠實,他們都是敢於向內心發問的勇士,有著不和自己對抗,順勢而為的智慧。
說到底,二胎的抉擇,說不清,道不明的,沒有好壞之分。它需要我們忠於內心,選擇,既可明了。
以下是我總結的要二胎的必要因素:
1. 夫妻雙方拋開養育孩子的問題,我們是什麼樣的人,我們想要什麼樣的自己?
2. 這些在多一個孩子之後可以平衡嗎?
3. 如果為了養育多一個孩子而推遲或者放棄自己的人生理想,我們心甘情願嗎?
4. 丈夫是一位感恩、體恤並且尊重妻子在生育、養育上的付出嗎?
5. 丈夫是否可以分擔養育和家務?
6. 夫妻的經濟能力是否穩定或者有能力上升的空間?
人生有些路一定要自己走,比如,深刻的認識自己。二胎的抉擇,只是幫助我們再一次認識自己的機會。
願婚姻中的我們,忠於內心,可以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