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思維能力是一個人獲取知識的基礎,如果邏輯思維能力好,那無論是學數學、物理、語言之類的學科,還是學音樂或美術這些藝術學科,都會很輕鬆。
美國的Clements教授曾在全美展開過一項實驗:
對42所學校的1305名學生用拼圖來教學,結果發現採用這種教學法的學生在後來測試中的表現要明顯優於普通學生,尤其是孩子的思維方式差別很大。
因為這種教學法直觀易懂,並且孩子操作起來也很方便,所以美國教師協會後來也把這個經驗推廣到了全國範圍。
傳統的拼圖/積木一般是幾塊或者幾十塊組合成一個一幅圖,說實話,玩幾次之後孩子就會記住這個套路,再玩就沒意思了。
但今天要推薦的IQ HOUSE大不相同。
幾何魔術師
數字探險
先說說我為啥推薦它:
1,兩套「玩具」有一定輕微吸力,可以吸附在磁力板上;
2,設置關卡、進階玩法,逐級遞增;
3,幾何魔術師採用原木材質、水性漆,環保無毒,抓握感極舒適;
4,12塊積木玩轉平面-立體,12個數字金幣挑戰無紙筆「數獨」;
5,進口品質,連包裝盒都有磁力設計,幫孩子養成收納的好習慣;
6,附有玩法指南/標準答案,方便父母孩子一起玩。
IQ HOUSE是臺灣地區非常有名的以幼兒大腦成長發展理論為依據來設計生產各種教具的兒童教育品牌。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倆長得好看,一玩就停不下來的玩具吧。
12塊積木挑戰
顏色、數字、形狀三大認知
幾何魔術師
別看只有12塊,但能拼出來的東西可多著呢。每個形狀的顏色不同,玩一次下來,既是顏色認知過程,又是形狀認知過程。
拿出關卡卡片,有一套數字拼圖,孩子可以照著拼組圖把數字拼出來,並認出數字。
在拼圖的過程中,感受造型的變化,數量的變化,對孩子來說,都是學習。
所有的幾何積木在平移、旋轉、翻轉後,就會變成不一樣的圖形——
比如兩塊等腰三角形,拼合在一起,就成了一個平行四邊形;
再比如一個正三角形和梯形可以拼成大三角形;
剩下的就讓孩子們自己去探索吧。
來看看只有12塊積木搭出的造型:
搭個起飛的火箭:
再搭個城堡:
就這12塊形狀、顏色、大小各異的積木,讓1歲半的小丫頭,門也不出了,一心沉浸在魔術積木裡。
三檔難度,分階鍛鍊
邏輯、空間、想像能力
想玩透、玩好幾何積木,並且能在玩的過程中鍛鍊到大腦,循序漸進的關卡設計非常重要。
IQ house幾何積木根據難易度分為了Beginner(入門級)、Expert(專家級)和Master(大師級)三個等級,而Beginner和Expert都有兩種玩法,難易度也不一樣,所以實際上是五種玩法。
- 玩法演示 -
Beginner初級:把一星難度的單片圖案卡片放在磁力板下面,在圖案上拼積木。適合兩三歲、或者剛入門的寶寶。
Beginner高級:把卡片放一邊,照著它拼造型。
注意,別覺得這一關是敷衍咱們,改變一小步,難倒孩子一大片啊。要讓孩子按照圖片上的造型拼出什麼來,對孩子當真是一種鍛鍊。
Expert初級:新的關卡同樣是卡片,注意,圖案只有輪廓哦。
如果孩子沒有耐心,或者觀察不仔細,這一關怕是不好過呀。
Expert高級:把關卡練習冊頁面放在磁力板上面,在圖案上直接拼搭,或者對照著圖案在磁力板上拼搭,對圖形想像力的要求就更高了。
這一關卡主要考驗寶寶對圖形特徵的總結能力,再看到需要拼搭的圖案後,小腦袋需要通過辨認圖形點、線、面的特徵,經過邏輯推理,在腦海中畫出「輔助線」,然後才能把正確的圖形擺放到位。
輔助線不同,搭法就不同
而且在拼搭的過程中,寶寶會發現,有時候最終的答案並不是唯一的,這就更考驗寶寶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了。
這跟我們在中學時候做平面幾何題的解題過程是不是很像?
平面幾何題中的輔助線
Master大師級:在平面上搭出立體造型。
一路「殺」到立體 ,這是最難的關卡了。
這裡的玩法和普通積木一樣,也有卡片引導。
在玩的過程中,孩子會切實地感受到圖形從平面到立體的轉換。
這一套磁力積木,12片幾何圖形,從2歲玩到8歲,從平面玩到立體,從單圖玩到組合圖形,玩熟玩透,對孩子的幾何學習能夠打下很好的基礎。
如果沒有關卡設置,也沒有引導,我相信這12塊積木你看都不會看。
這款積木的精神被體現在從易到難三種難度的配套引導冊子,以及設計師想讓孩子從中學到的知識。
而每個級別的關卡都有自己存在的意義,簡單的可以給孩子信心和成就感,困難的又能讓孩子不斷挑戰和試錯,一舉兩得,陪玩或是孩子自己打發時間都很不錯。
IQ HOUSE除了這款幾何積木,還有一套數字玩具我也很喜歡!
與其說它是一款遊戲,不如說它是有趣的數學思維訓練法。
這套遊戲書乍看起來有點像數獨,但其實並不同於數獨,它不是常規的宮格形式,而是採用了精巧的設計,還有數字冒險金幣,讓孩子學習數學就像做遊戲一樣,趣味十足。
內含:探險金幣x12, 題目本x1, 指導手冊x1
這款《數字探險》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它把枯燥的算術題,變成了用手操作的遊戲活動,如1+2+3=6這樣的順著的計算題,變成了()+()+()=6,需要孩子逆向探索,並且答案有很多種可能性。
先上一個小視頻,讓大家感受下這套教具怎麼用的,很容易上手哦~
這些遊戲活動,可以讓爸爸媽媽參與,加入親子元素,孩子學習印象很深,知識學習更牢固。
多變好玩的遊戲方式
打破定勢思維,讓孩子更靈活
這款《數字探險》,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它集多變性、學習性和遊戲性於一體。
它在簡單的數學運算中加入了磁性金幣和多變的遊戲地圖,簡單的玩法孩子很快就能上手,並且在遊戲中能夠輕鬆掌握數學的邏輯,舉一反三,打破思維定式,更好地解決數學問題。
- 玩法演示 -
線性加法尋寶:把每一條線可以放的數字加起來,要等於題目所要求的答案。
以2-1為例:
利用1-6的金幣,讓藍、紅、綠色線上的數字加起來都等於9就算答對了。
按照自己的算法算出來之後,把金幣放進小圓圈內就算作答完成了!闖關成功!
別看這個玩法簡單,對孩子的提升卻很大,不僅鍛鍊了觀察力、邏輯推理能力,而且增強了數感,對算術運算能力也很有幫助。
三角形加法尋寶:讓同一條顏色的線,下面兩個數加起來要等於上面的數字即可過關。
1-5這5個數填入圖形中,讓同一個顏色相連接的三個數,下面兩個數加起來等於上面的數字。題目給了一個提示,1+4=5,那麼剩下了2和3這兩個數字沒有用,應該怎麼填進圈內呢?
這其實是典型的逆向運算,可以讓孩子拓寬思維,反向思考。
這套《數學探險》綜合了數學和遊戲的特性,將題目的排序由簡入深循序漸進的變難,並且設置了關卡,讓孩子們可以像玩衝關遊戲一樣保持樂趣。
從第一頁開始,先是5個數字的運算,且都是10以內的加減法,線條也是簡單的直線型——
慢慢拓展到30以內的加減法,線型的排布也開始發生了變化——
最後整套12個數字齊上陣,圖形也變得曲折複雜——
進階式的學習不僅能讓孩子看到挑戰,也能在挑戰中鞏固舊知識,學習新知識。大家也看到最後一張圖就覺得很難,一步一個腳印,一階一階來就可以了。
這套書有31關,每一關還會有3-6個小關卡設置,算下來一共有整整79個大小關。
當然了,設計師不會忘記設計激勵環節。
媽媽們和孩子一起做親子互動,孩子完成了一頁,就給他在後面獎勵一朵小紅花,孩子們一定更高興更有衝勁了!
貼心附上指南和答案
方便親子一起玩
目前我們手上有很多關於數學的遊戲、繪本、學習工具,除了老潘,所有的小夥伴都倒吸一口涼氣。因為,這不是我們的「拿手菜」啊。。
小夥伴們吐槽「玩數學,容易讓我自我懷疑,老覺得自己智商不夠,要回爐重造」。
其實只是思維方式有差,就算不是你的「拿手菜」也不用擔心哦,出版社有給大家提供玩法指南和標準答案。
拿到這套玩具之後,建議你提前做功課(結合指南和答案分析),自己先熟悉一下,遇到孩子需要指點的時候,就可以化身無所不能的數學大咖,給他們一些及時的指導了。
而且附上的答案,更方便大家去指導孩子,當然了,答案僅是標準答案,也許還有更多的答案,大家可千萬不要因為答案是什麼樣的,就不仔細地忽略掉孩子的天才idea哦~
自帶磁力收納
讓孩子學會「把玩具送回家」
這兩套積木的細節也相當出色。
幾何積木一星難度的練習冊都是單張頁的——
而數字探險就的設計則是檯曆樣式的題集本——
再一個就是水性漆。因為低齡小孩控制不住寄幾呀,喜歡咬東西的小孩子最擔心咬到什麼亂七八糟的了。不過水性漆表面也會帶來一個問題,就是邊邊角角的漆容易磕碰掉。
這點希望大家不要介懷,因為目前還沒找到對孩子來說安全的可替代方式,實在介意的話慎拍啦。
積木主體採用的是原木木材,所有邊角都打磨平整,沒有倒刺。
數字探險則有標註著1-12的數字金幣,不過這一套金幣是塑膠材質——
最後說說它為啥是魔術積木,因為這款幾何積木內嵌磁力扣設計。
磁力扣的設計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寶寶在玩的時候對拼合有一個輔助作用,放磁力板上可以固定住,有輕微磁力。
幾何魔術師的磁力扣
部分積木上會有「像針戳的」小洞洞~
因為有了磁力扣,收納起來也特別方便。每次玩好之後,提醒孩子獨立整理玩具,以及慢慢養成這個好習慣,也是非常重要的。
數字探險的磁力板
這兩套積木的盒子也有小巧思,不僅磁力能幫助孩子更好的收納,包裝盒也是哦。比如數字探險盒子的底部特地印好排列的順序,不僅能給低齡孩子用來識數,收納起來也很有規則。
品質和設計有此,孩子玩起來我們也放心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