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3點53分左右醒來,興高採烈地起床,以為能趁著起早多做一些事,不料我剛進衛生間洗漱,就聽到了小寶的哼唧聲,心下頓生無奈,只能加快刷牙速度,小寶的哭聲越來越大了,此時我恨不得把牙膏一口吞下去……
好不容易刷完了牙,急急慌慌關燈一路小跑打開房門,卻發現他爸已經摟住小寶,輕輕地哄著,雖然娃娃發現身邊換了人,有點不高興,依舊哼哼唧唧地抗議,但是明顯感覺哭聲漸漸地小了,我拉住門把門,不動聲色地觀察了一會兒,見形勢漸好,便帶上門輕輕地出來了:「看起來他爸這次能搞定!」我放下心來,加快腳步,走進我的臨時工作室,開始堅持了兩年多的晨間工作時光。
從我第一天開始早起,就經常發生我前腳剛起床,後腳娃娃就哭起來這樣的事,有時候是一個孩子哭,有時候是兩個一起哭。隨著二娃年齡漸長,這種事發生的頻率越來越低,直到半年前二人都有了睡整覺的習慣,我才終於脫離苦海。但偶爾還是會醒,不過,這個時候往往孩子爸也會醒來,要麼給寶寶們拍拍,要麼抱起來哄哄,好讓我可以安心地學習、工作,不浪費晨間難得的清靜時光。我家寶爸終於也慢慢可以獨擋一面了,從當初那個只會喊「老婆,寶寶拉了!」,「老婆,寶寶餓了!」,「老婆,寶寶醒了!」的甩手掌柜,到如今會主動哄孩子睡覺,晚上給孩子們蓋被子,送大寶去興趣班,主動帶小寶出去玩的奶爸,四年了,孩子爸真的進步了很多,也帶給了我很多安慰和驚喜。
記得大寶剛剛出生時,他和我一樣是什麼都不會的新手。彼時,他作為父親的責任感還是缺位的,公婆的到來更是雪上加霜。那時他剛剛創業,每天忙到飛起,經常性地一、兩個月不回家,也因此錯過了大寶很多成長的時光。好不容易在家裡吧,他卻更願意拿著手機樂呵呵地刷,我被氣得不行。讓他去幹點事情吧,因為練習不夠,通常也是做得一團糟,有點強迫症的我只想讓他趕緊消失,而愛子心切的婆婆也讓他樂得清閒,可想而知,當時的局面就是:先生被我的強迫症推得越來越遠,越來越少地參與育兒,也因為不理解其中的艱辛而對我的付出視而不見,反而經常指責我做得不好。面對這種境況我又累又氣,心下漸生怨恨。彼時我的翻譯工作還是偶爾做著的,只能趁孩子們睡著了做。但是孩子畢竟太小了,經常我前面剛起床,他們後腳就醒了,先生想哄卻又哄不住,抱在懷裡還是只能喊我,那時他該是很有挫敗感的吧。
幸運的是,我們終於在磕磕碰碰中不斷成長起來,家務、育兒分工合作也初步成型。
如何讓父親更多地參與育兒呢,我總結了這四年來的變化,或許能為姐妹們提供一點點建議。
1. 明確分工,取長補短
要讓父親更多的參與育兒,明確的分工必不可少。記得孩子剛生下來時,我媽還有婆婆幫我們一起帶,三個女人帶一個孩子綽綽有餘,更何況親媽在,我自己都能安心做個小寶寶,哈哈。後來他媽生病,我媽回老家幫我妹帶孩子去了,我們一下子從兩個籬笆三個樁變成光禿禿的兩個籬笆,再加上兩個孩子靠得太近,可想而知迎來了多少兵荒馬亂。
好在多年的婚姻磨合,我們之間形成了一些不言而喻的規矩,這些規矩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就變成了明確的分工。
首先那些只能由媽媽完成或媽媽做起來更出色的工作就交給媽媽,比如餵母乳等不可替代的工作,還有一些諸如小月齡時候的哄睡,準備輔食、餵飯等等,也是由我負責的,但是其他工作,比如換尿布溼,其他家務、陪睡,陪玩等等,卻可以交由爸爸完成。如果爸爸工作非常忙碌,可以酌情考慮將二、三件他樂意做的事情固定交給寶爸來做。我家兩個孩子,大的4歲多,小的22個月,現在勉強實現了睡眠同步,大的上了幼兒園,小的在家,不僅沒有老人幫忙,先生的工作也非常忙碌,即便如此,每天早上的時光還是完全屬於我的,我明確跟他爸說,如果我起床後孩子醒了,哄睡的事情不要喊我。
此外,爸爸還要負責老大的早餐及送老大去幼兒園。下午如果爸爸回來的早,那麼我們倆就會一個帶娃,一個做飯,老大的興趣班接送(一周三次)也是爸爸負責的,這兩件事情都不難,但是讓爸爸去做能夠大大節省我的時間。早上不用操心孩子,我就多出2-3小時的時間學習。晚上不用送孩子上興趣班,我就可以專心地陪小寶玩、收拾房間。總之,分工越明確,夫妻二人越不會互相推諉。除此之外,如果還想讓爸爸多做一點,那麼就要做好溝通工作,但是也要做好被拒絕的思想準備,因為爸爸還要上班,如果他實在是因為上班太忙有心無力,也不能強求,否則受傷的就是自己。
2. 直截了當,簡單高效。
如果希望先生多參與育兒,建議直截了當地提出請求。有些媽媽自己累得要死,卻並不開口求助,一心指望丈夫能發發善心來幫忙,只可惜大多數男人的眼裡都是沒活的,往往就是,你不說我不做,你抱怨了我心裡也不爽,這樣的消極氛圍極易消耗夫妻之間的感情。記住,我們是長嘴的,長嘴就要說話,哪怕會被拒絕也要說話。
很多媽媽選擇「不說話,讓別人來猜我要讓你幹嘛」大概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覺得既然我們是夫妻,我的心情和處境對方自然應該理解,所以你下班後就應該義無反顧地來幫我做事。只是啊,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很少有人能做對方肚子裡的蛔蟲的,如果始終讓別人去猜測,而對方又無法善解人意的話,很容易讓女方陷入怨恨,讓男方陷入不滿,最終反倒不利於二人形成一股合力,在育兒之路上會讓二人漸行漸遠;第二個原因就是說出來怕被男方拒絕,因為大部分男人都是拖把屬性的,有時候妻子提出了請求,丈夫口頭上答應著,轉個背就忘記了,在女方看來,讓男人做個事怎麼這麼難呢?三催四請的,是不是男人就是故意的?天長日久,妻子也就漸漸閉嘴不說了。
對此兩項的解決之道都是:如果需要丈夫做一些事,直截了當地提出要求,不要讓對方去猜測。如果你需要他拿個東西,直接說,把XXX拿來給我!簡單,明確,高效!如果說今晚想休息一下,希望他抽2個小時帶娃出去玩一玩,要這樣說:老公,今晚你帶孩子出去玩,我要休息一下!不要吞吞吐吐,不要害怕被拒絕,被拒絕有可能是因為他真的很忙,而不是因為他不想搭理你
3. 自我認同,底氣十足。
第2條說到要「直截了當地提出要求」,但是我發現,以前我在向他提要求時,做不到那麼理直氣壯,分析原因後我發現,以前是因為我覺得他上班,而我在家,一方面我覺得他上了一天班太累了,心疼他,所以對自己向他提要求這件事情心有懷疑:我是不是一個好妻子,是不是沒有照顧到他的情緒?後來我有了兩個孩子,我再也不覺得自己在家帶孩子是享福了,他可能是996,但老娘我做的可是007,全年無休的無底薪工作呢,跟我比他簡直弱爆了好吧。帶著這份底氣,我使喚起他來再也不覺得愧疚了,我不知道當年那種「中國好媳婦標準」是從哪裡來的,只有打心底裡認可自己的勞動和價值,你才能做到公平公正,理直氣壯。所以現在我要他做什麼,會直截了當地說出來,不會有怨氣,也不覺得有虧欠。
說也奇怪,當我向他提出一些直接、簡單的行為請求之後,他也感覺良好,他覺得在妻子眼裡,自己是個有用的人,也不會覺得自己躺在沙發上玩手機是正當的了,與此同時,他也會更加認同我們的付出,更加勤勞地參與家務分工和育兒工作。
4. 避免抱怨,避免命令。
有些女性平時帶孩子帶得很累,老公不能搭把手而心生怨氣,所以,她們在提出請求時就容易陷入「抱怨式請求」或「指責式請求」,試比較下面的案例。
丈夫剛下班回到家,在沙發上躺了一會兒,妻子在廚房準備晚餐。一回頭看到丈夫懶洋洋,既不帶娃也不幫忙做家務,氣不打一處來,於是說:「你看你,一回家就往沙發上一躺,什麼事都不做,你不知道我一天在家有多辛苦,從早上起床就沒有歇過,一天要準備四五餐,陪孩子玩了一天都累死了,還要給你們準備晚飯,你就沒看到衣服晾在陽臺上還沒有收嗎?你就不能來給我擇個菜?或者不能把娃抱出去玩一玩嗎?」
妻子連珠炮式的話語卻讓丈夫摸不著頭腦:這到底是怎麼了?我明明什麼都沒幹啊,又被她說上了,她到底想讓我幹嘛?
這樣的請求方式往往適得其反,不僅讓人不知道她到底是要對方幹嘛,而且她的述說也不能引起丈夫的絲毫同情,這樣的抱怨和指責只會讓人想要逃離或者奮起反擊。
正確的說法就是:老公,你去把陽臺上的衣服收一下。
或者:老公,把孩子抱出去玩一下,我要做飯。
或者:老公,孩子如果不鬧,你來擇菜吧,我們就能早點吃晚飯。
就是這樣簡單,去掉抱怨,去掉指責,去掉過多的命令,直截了當地提出請求。
5. 適時讚美少指責,懂得感恩增動力。
讚美是使人進步的最佳動力!
我們都渴望獲得讚美,尤其是夫妻之間,更需要適時地讚美才能維持幸福的婚姻。除了不抱怨,不指責,我們更應該利用讚美這個必殺技讓寶爸多多地參與育兒。
讚美的方式要合適,除了誇獎老公帶娃帶得好,也可以誇獎一些實際的東西。比如我家他爸是個嚴肅認真的人,做什麼事情都很認真,所以在我提出讓他去送大寶上興趣班時,我是這樣說的:老公,我覺得你送他去上更好,一來你學東西超快,你看老師做的動作,到時候回來可以教大寶,大寶就能進步得更快了,二來你更加嚴肅認真,所以大寶肯定能夠跟你後面學到不少的東西。這樣一誇獎,寶爸就屁顛屁顛兒地風裡來雨裡去地接送了。
大部分媽媽都有完美主義傾向,會希望別人在帶娃的時候跟自己做得一樣好,但是寶爸畢竟參與得不多,所以很難達到我們的要求。這個時候,有些媽媽就會指責丈夫做得不好,尤其是現在大部分爸爸的帶娃方式就是一個手機,一個平板,一起看電視,這更是讓媽媽們不放心。對此,除了做好溝通工作之外,切忌一上來就指責爸爸帶得不好。請儘量控制住自己的嘴,控制住自己的爆脾氣,試想,我們平時帶娃很累時,也會偶爾把娃交給電視偷個懶,更何況沒有耐心的寶爸了。
此時我們可以主動給寶爸出主意,比如提出讓他帶孩子去公園裡玩,去騎自行車,去玩球等等,這樣就給他們明確的方向,還能眼不見心不煩,哈哈,一舉兩得哦。
夫妻之間最應該懂得感恩。若你希望丈夫能夠看到自己付出和辛苦,將心比心,不能對他們的付出視而不見,覺得他們下班後帶孩子做家務就理所應當,我們需要休息,他們也需要休息。男人不像我們,有什麼不高興的就抱怨一通,他們常常悶在心裡,但這並不代表不需要我們表示理解,他們恰恰也希望我們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少一些抱怨和指責的。
在育兒育己這條路上,我們還在修行,希望大家都能收穫一個超級奶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