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在大型電視問政直播節目《問政時刻》中,西安市教育局迎接了問政大考。這場大考事關年幼的學前、學齡兒童,事關千萬壓力超負荷運轉的家庭,也牽動了所有關心教育問題的人。
一個多小時的問政,西安市教育局滿意率為21.89%,並收到觀眾代表的一份特殊禮物—— 一張21.89分的考卷。
一
給教育局的4大「考題」
節目現場一位觀眾質疑,教育問政的消息傳出來後,各種培訓班、補習班得到了遏制,說明還是能管得了的,想問一句「教育局以前都在幹什麼?」
針對這個問題,西安市教育局副局長閆秀斌回答,校外培訓機構近幾年增長得非常快,亂辦班的這個情況很突出,特別是奧數班群眾的意見很大。過去也曾經清理過整頓過,但是工作還不紮實不到位,去年以來教育局聯合公安工商民政等,包括區縣的教育部門、街道辦,進行徹底的摸排清理整頓,關停了770多所,下達了2380多份整改通知書,應該說機構違規情況收斂了一些,但只是初步的成效,工作還不到位。下一步還要落實屬地管理責任,特別是要切斷奧數機構和少數學校,通過奧數來選拔學生的這條利益鏈。
有家長問:孩子補課有時是被逼的,很多老師課內不講課,課外講,上課不講,輔導講,課內講一半課外講一半,這種情況下誰敢不報班?
對此,西安市教育局基礎教育二處處長劉紅回答,我認為作為為人師表的老師,對同行做出這種不恥的事情、有違師德的事情感到丟人、痛恨。作為老師,教書育人,一定要愛生如子,提高自己45分鐘的教學質量,把自己學到的所有東西要用愛去交給我們的孩子。
許多家長都希望在不均衡的教育資源分布中為學生爭取機會,擇校費動輒十幾萬幾十萬,即便如此,還是有很多家長不惜冒險嘗試。
節目播放的短片中,學託「李秘書長」的朋友圈頻繁發布各校的名額,入學名單。剛見家長便接到一個電話,這個電話是要進西工大附小的,說是一個學位要23萬。他說西安的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研究生都能辦,娃一輩子的上學都能給辦了。他也說上學花20萬不是小數目,其中有贊助費、借讀費、指標費。
公辦幼兒園少,需要排隊入學,與民辦的數量差距大,實力不均衡。
在西安市的部分學校,存在超載教師和超載校園,在這方面民辦學校更為突出。
為什麼要招收大量借讀生呢?熟悉教育的業內人士說,一個是為了掐尖,一個是為了錢。比如借讀生,他們要花的錢遠遠不是學校學費那幾千塊錢。借讀費、擇校費,還有給辦事人的好處費,像這種不知道來由的錢太多了。
怎麼遏制這種空掛學籍的現象?相關部門負責人回答,空掛學籍現象應當說是嚴禁的。產生的原因:一是管理方面的缺失,二是擇校具體的表現。具體解決的方法,第一要對普通公辦學校加大投入;第二要充分發揮名校+和集團化辦學的優勢。
「大力推進普惠性學前教育」是西安市教育局今年的重點工作,但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個區出臺相關收費標準。標準遲遲難以出臺,是區縣教育局懶政,還是市教育局督導不力?
對此,西安市教育局基教三處副處長左茹回答,目前各區縣準備工作已全部到位,2018年是新政策和舊政策的交接年,舊政策時間到今年7月,今年7月可以實現無縫對接。據了解,今年西安市普惠性學前教育的比例要達到65%。
當晚電視問政結束後,西安市教育局立即召開會議,安排部署教育系統整改工作,要求教育系統廣大領導幹部痛下針砭,撲下身子,真抓實幹,構造風清氣正的教育生態,給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二
最受關注的7大教育難題,校長怎麼答?
其實,問政「大考」之前,西安市一些中小學校長獲邀參與了教育「同題問答」,有22名校長接受問答,圍繞「上學難、補課和課外培訓班、上名校『潛規則』、區域教育困境等」焦點話題,為教育把脈問診、建言獻策。
1. 怎麼看待上名校「潛規則」?
校長3:不是有沒有「潛規則」的問題,而是站在哪個角度看的問題。從裡往外看感覺像「潛規則」,如果從外向裡看,可能還是名校應走向市場,目前半遮半掩,市場化不夠。
校長4:老百姓渴望享受優質教育是合情合理的。因為優質教育資源的稀少性,老百姓為了讓自己的子女享受相對好的教學資源只能託關係、找熟人,於是造成一些社會亂象和所謂的「潛規則」。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辦法還是大力扶植公辦學校,實現優資教育資源公平化。
校長5:什麼是潛規則?是指擇校費嗎?還是中間人收取費用安排學生進入某校收取的巨額收益嗎?中間人所謂的「打點費」,我認為那是犯罪行為,是詐騙,如果發現了,公安機關就應該介入。
校長7:上名校的潛規則,我認為主要是指兩方面,第一,一些學校通過點考、校考、考奧數的方法選拔學生,當學生生源供不應求的時候,只能選擇用成績來選拔學生。普通數學難度係數太低,所以就選擇了一種高難度的智力遊戲作為選拔學生的依據,這一惡性循環就是會給學生和家長帶來極大的課業負擔和經濟負擔。第二,當優質教育資源稀缺的時候,社會上必然出現「掮客」,不可避免地出現權力尋租和資源變現,甚至形成灰色利益鏈條。
校長8:佔盡優質教育資源的所謂名校,憑什麼「潛規則」?這個「潛規則」是教育腐敗,必須割掉「潛規則」這顆毒瘤,還社會一個健康的教育秩序。民辦學校要偏重於公益、微利,教育和經濟利益扯到一起是註定搞不好的。
校長15:名校有潛規則,一些好一點的公辦學校也有潛規則,打破這種所謂的潛規則,還教學一個好的環境,這才是當下教育部門立即著手辦的事。
校長21:優質教育資源太少,人才觀沒有改變,都認為只有上名校才能有出息。
校長22:我認為,義務教育段就不應該存在民辦學校。但為什麼現在還存在義務教育階段的民辦學校?是政府投入不夠,政府投入不夠就會把經濟負擔轉嫁給家長。大家都想上好學校,所以政府應該加大對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的投入。
2. 如何看待補課和校外培訓班?
校長1:從學校角度來講,我反對補課,但從家長和學生的角度來講,不補實在不行,其他學校和學生都在補,學校不補家長肯定不答應。
校長2:首先,補課,最多可以看做輸血;自主學習,才是造血。人的健康成長是不能僅靠輸血的,最終還是要看自己的造血功能。所以,靠拼命補課得來的分數最終是靠不住的,學會學習遠比學會知識重要。但是,孩子差異很大,相當一部分同學有部分學科跟不上學習節奏,可以進行規範有序的補課。
校長3:補課不應是全民性補課,應該是選擇性補差。校外機構不應該成為某些學校招生的綠色通道。
校長4:一個班的學生一節課下來對知識的理解掌握一定有好壞之分,所以課餘時間補課是一部分學生的「剛需」。中高考錄取方式在沒有大的改變前,家長對升學率的追求不會改變,這也客觀上造成補課的必然性。希望教育行政部門能出臺一個合理、操作性強的政策,一味地強制性的行政命令不能解決問題。校外培訓只要是合法、合規的,就有存在的客觀合理性。
校長17:補課是家長和學生選擇對學業狀態進行再補充的方式,是否需要補課,自主權在學生和家長手裡。校外培訓是對學校教學的補充,可以彌補學校教育當中的不足。政府應加強校外培訓機構的審批、監管,規範校外培訓機構辦學。
校長20:課上不講、課後講的老師少之又少,哪個老師站在講臺上都是使出渾身解數的;不準學校補課,公辦學校怎樣與其他學校競爭?作為公辦學校的老師希望學生利用周末來補課,參加良心培訓班,起碼在學習時間上與民辦校少些差距。
校長22:不能簡單地把責任都推到輔導班上,是家長對孩子的成績太在意了,這是一種自發的、市場的需求,輔導班也是應運而生的。但是,培訓班也有哄抬物價的嫌疑,收費太高了。
3. 校長最大的困惑和壓力有哪些?
校長1:最大的壓力是,好的老師調不進學校,有關係的教學水平差的老師又被塞進來。老師去還是留,校長說了不算。
校長3:最大的困惑和壓力是自己的管理經常會出現碎片化狀態。這主要是過多的行政幹預和檢查,整體思路經常被打斷。我想說的是,我們校長是教育局的校長,更是學生的校長。
校長4:首先是政府投入力度不夠大,和民辦學校比起來常有「人窮志短」之感,校園改造、設備更新、教師培訓經費常有捉襟見肘之困;其次是公辦學校人事管理制度落後,部分教師敬業程度極度欠缺,教學敷衍了事,有些老師評完職稱就不願代課,校長還沒辦法管理。
校長5:無限小的權力,無限大的責任。作為公辦學校的校長,沒有財權,沒有用人權,沒有招生權,沒有制定課表權。教師工資是固定的,沒有激勵機制,老師們缺乏激情。明知道個別教師不好好幹,卻不能把人家咋樣。面對有能力的人才,自己卻不能用,因為無法解決人才的編制。另外,每天就忙於處理老師之間的矛盾、師生之間的矛盾這些瑣事,別的事情,想管也沒權管。
校長6:最大的壓力是社會對老師的不公平,一件小事就會發酵很大。
校長8:校長的工作是「生產思想並實現這個思想」,這個辦不到簡直是痛苦和悲傷,何止困惑和壓力。
校長10:校長不僅要帶好隊伍,還要討好上級領導,同時還要想著學校如何創收。
校長11:平衡教育部門、家長、學生之間的關係。
校長14:學校按名氣排位,校長之間按學校名氣排位。
校長16:一是安全壓力大;二是有限的學位無法滿足增大的需求(如:大量戶口轉入)。
校長17:一是師資不足,學科教師配備不到位。二是經費緊張。
校長19:公辦學校現行的制度、考核的標準等觸動不了一些教師,教師的職業倦怠感比較嚴重,不敬業、不愛崗,無敬畏心,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現象較普遍。另外,行政任務太多,衝淡了業務和管理。
校長20:各種檢查、評估、活動太多,疲於應付;最大的壓力來自學生的安全問題,只要學生有事,學校總處於弱勢,領導出於輿情息事寧人,更使學校處於被動,正常活動不敢開展,對學生違紀處理縮手縮腳。
4. 公辦校應如何縮小和民辦校之間的差距?
校長2:首先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引進民辦管理機制,建立獎勤罰懶制度,實現多勞多得,優勞優得;制定名師培養計劃,以名師引領學校發展。二是培養名生,善於發現學生特長,不拘一格,實現用名師培養名生。三是學校創造品牌創設特色,成為有特點的學校。
校長4:希望有關部門能真正給校長放權,加快學校建設,深化公辦學校改革,使校長能落實自己的辦學理念。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校長7:西安市公辦教育弱的主要原因,不能歸責於民辦教育強,是西安公辦教育機制存在嚴重問題,集中表現為人事管理機制。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用單純的行政手段、師德師風教育手段,企圖提高教師的工作積極性。違背了人力資源管理最基本的常識。
校長12:有的公辦學校歷史上還是有名的學校,為什麼比不過一些民校?主要原因是沒有把好老師留住。只有改善了老師生存的環境,好老師才不會被搶走。
校長17:民校機制不同,投資不同,管理不同,教師待遇不同,收費不同……在這麼多的不同之下,如何縮小所謂的差距?目前,廣大公辦學校成了所謂的「差」學校,認為公辦學校不如民校,試問不如在哪裡?
校長18:不僅僅是優質的生源,也不僅僅是先進的辦學條件,而是精細化的管理及強有力的措施。健全各項管理制度,使全體師生知道該做什麼,不能做什麼,怎樣去做。
校長21:主要還是看校長的教育理念、行政管理水平和業務能力。現在的名校+教育聯合體雖然對教育資源均衡發展有一定作用,但名校的模式並不容易複製,不同學校本身有不同的模式。
5. 如何看待教育局和學校之間的關係?
校長1:教育部門作為直管部門,什麼都想管,又什麼都管不到點子上,希望以後要改正。
校長4:教育行政部門應該是服務於學校的,要有店小二精神。出臺任何一項政策都要多聽取基層意見,政策要有可執行性和合理性。尊重學校的辦學權,少些行政幹預,切忌瞎折騰。
校長5:教育主管部門做好管理,制定政策,監督政策是否落實到位,不要插手學校的管理。學校就負責把學辦好,把決定辦學質量的用人權、招生權、課表權等權限賦予校長就行了。
校長8:管理部門不宜手把手地管,整天處理不完的安排、文件、通知……校長要聘、聘來就要放心用,校長辦學得有點自主權。
校長9:教育事關上百萬學生,出現外行指揮內行,教育就會偏離教育根本的軌道。很多校長還要忙於學校創收,而沒有把心思放在教學上。
校長16: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共同點都是圍繞辦好教育,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應加強溝通協調,爭得工作上的支持,教育行政部門應加強工作指導,幫助學校發展並解決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
校長18:學校校長必須要處理好教育行政管理與學校內部管理的關係,主觀上應該按教育教學規律辦學,應該在尊重學校實際的基礎上,全面正確地理解和貫徹上級教育行政管理的工作要求。我們不能過分強調「客觀的理由」而不作為,或亂作為,進而造成管理工作中的不和諧和低效率。
6. 教育改革應從哪幾個方面入手?
校長1:統計分配學校資源,對學校建設、教學能力、師資配備等內容,列入政府考核體系當中。公開、公正選拔教育局長、各學校的校長,將任命制變成公開招聘制。
校長2:最直接的就是規範招生制度和辦學行為。嚴控人數,防止壟斷。最重要的是加大公辦教育投入,優化公辦學校辦學條件。
校長8:校長很重要,而要實現校長的意志更為重要,一個校長可以沒有「財權」,但絕不能沒有「人權」,否則如何能實現校長的辦學思想。學校要辦好,校長要聘,教師要聘,要真聘。
校長10:加大特色教育、實用教育,把課本搬到實踐當中。這樣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要加大引導和資金的支持。同時加大教師隊伍的培訓和輪訓。
校長13:教育制度、考試標準、收費標準應是一把尺子,不能成為萬花筒。有一所學校,學生報名時手裡有不同顏色的紙條,不同顏色代表不同入學的價位。還有一所公辦學校,學生入學時,佔有的名額分爺爺輩、父輩或無關係,收費都不一樣。西安的小升初比高考還難,比如,培訓機構提前考試、學校選送考試等等。為了掐尖子生,拿出錢來獎,跑到鄉下搶,對於沒有達到分數的,差一分掏多少錢都是明碼標價,教育成了個生意,考試成了市場。
校長15:加大管制名校擴張,制止名校挖好老師、掐好學生。
校長18:好的公辦學校帶幾個一般的公辦學校,老師按比例定期在各學校之間交流,所有老師在一個學校設最長任教時間,提高公辦整體水平。
校長20:落實公辦學校教師聘任制,落實待遇,調動積極性:健全義務教育階段尤其是小學質量評估體系,深化大學區改革,加大校長、教師輪崗交流力度;加大農村和偏遠地區政策幫扶力度。
校長21:小學老師非常緊缺,小學老師和中學老師不一樣,可能數學語文都要代,而升職稱的機會不多。希望能提高教師待遇和地位,讓公辦學校能招到更好的老師。
7. 當前區域教育的困境,問題出在哪兒?
校長2:首先是老百姓對優質教育的渴望越來越高與當前優質教育較少的矛盾,即供需失衡。二是,民辦學校擴張較快、獨霸教育市場,形成對優質生源的壟斷。三是,公辦學校因生源質量下滑,高考中考升學率徘徊不前。四是民辦學校特權較多,在辦學中甚至不按規矩辦事。
校長4:首先是近年來民辦學校無序擴張,招生規模迅速增長,而職能部門監管不力。其次民辦學校收費核算不公開,辦學成本不清,動輒8000、9000元一學期學費是否合理?
校長5:第一,管理體系比較錯綜複雜,西安基礎教育體系的混亂在全國都不多見,有的學校是省管的,有的是市管的,有的是區管的,有的是開發區辦的,有的是私企辦的。第二,西安目前的教育缺乏整體的頂層設計和統一的規劃。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學校權責交叉著,「管理、辦學、評價」並未有效分離。
校長13:學校唯利是圖,盲目擴張,不斷開辦分校,這樣一來,惡性循環。名校為了名和利,到處挖老師、搶學生、掐尖子生;家長為了上名校到處託關係找門路、花大價錢;各種補習班依附在學校周邊,有的老師不思三尺講臺,到補習學校走穴賺錢;為了在學生身上打主意,房地產開發商也參與進行,學區房、學位房,炒房賣房;有些專門辦理名校上學者,竟然公開在網上叫賣指標少則幾萬多則十幾萬。
校長15:一方面老師流動性太大,走留比較隨意,往往學校下大力培養了一批教學能手,但被名校挖走。更可氣的是,好老師被挖走後,又想辦法將好學生帶走,每次考試的時候,都有一些學習特別好的學生被名校掐尖。班裡的學習尖子轉學,對整個班裡的學習氛圍打擊比較大。
校長20:公辦學校與名校差距越來越大,形成惡性循環,而公辦學校在管理體制上又缺乏靈活性,缺乏競爭性和積極性,整體質量很難有實質性提升。
校長22:主要問題是教育發展不均衡。首先,政府應考慮多建新學校,目前新建學校的增長與人口的膨脹不相稱,直接建成公辦學校最好。其次,是教師編制配置不足。不是人數不夠,而是結構性缺編。
「新校長傳媒」投稿郵箱:2594889720@qq.com
期待您的精彩分享
▼ 點擊「閱讀原文」,一鍵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