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大熊貓在國外被欺負了

2020-12-16 中信出版集團

大熊貓,中國人的掌上明「球」。

一種僅憑一己之力成功上位珍稀動物&「國之瑰寶」的呆萌神獸,是公認的中國「吉祥物」。

因此大熊貓但凡出國,享受的那可都是超級待遇。

比如說荷蘭,為了迎接大熊貓,他們特意花費了整整5000萬人民幣,建了個中國風宮殿,兩隻熊貓在裡面幹啥都沒問題。

但是,有的國家對它好像不怎麼珍惜:

到2018年底,中國已經出借了58隻大熊貓,明明在其他國家,大熊貓都能被照顧得好好的,可是偏偏在泰國,熊貓的超級待遇竟然直線降低:

網友拍攝到的這次死亡的大熊貓「創創」生前進食竹子的照片,發現這種竹子是用來生產家具的工業用竹,根本不能用來給大熊貓吃。

圖片來源:微博@背包客小浪

一時間,急得國內不少網友都開始呼籲:

我家的大熊貓居然在你們家受了委屈!

快點把它接回來!

作為「友誼使者」的大熊貓,居然激起了大家像愛護自家寶寶一樣的「護犢子」情緒,why?

今年是大熊貓「科學發現」150周年,阿信就來聊聊關於大熊貓的冷知識,國慶在外遊玩的你,興許能拿出來和小夥伴們炫耀炫耀呢。

POD:熊貓痴迷症

美劇《國務卿女士》裡有這麼一段有點狗血的劇情,很好地表達了全球人民對大熊貓的喜愛:

《國務卿女士》劇照

說是,中美之間出現了一點點不愉快,我們決定把我們的熊貓寶寶接回家來。

《國務卿女士》劇照

然而……一旦大熊貓被中國收回,全美國的孩子都會哭,到時候,這數百萬家長選民的票就會流失。於是國務卿女士研究了一下,決定:強佔!

《國務卿女士》劇照

是的,外交可以斷,但是熊貓是絕對不能還噠!

還別說,現實中還就真有這樣的例子,2014年,在英國著名的「蘇格蘭獨立公投」中,展開了一場熊貓爭奪戰,蘇格蘭想要獨立,但有個條件是,他們必須得把熊貓還給英國。

很多蘇格蘭人嚷嚷著「你可以奪去我們的自由,但不能奪去我們的熊貓」,結果蘇格蘭到底沒獨立成。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人們對熊貓這麼痴迷呢?

這就要說到POD(panda obsession disorder)——熊貓痴迷症了。

言簡意賅地說就是: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事情的重要性能比得過大熊貓的一顰一笑,只要是對熊貓好的,沒有什麼事情是不能做的。

我有病,而且是只有刷刷熊貓視頻、多看幾眼熊貓動態才能徹底好的那種。

還別說,真有英國的動物學專家對這個問題進行了研究,並在BBC上發布了一篇文章《我們為什麼熱愛大熊貓》:

通過統計學的方法,最後我們可以發現,不只是大熊貓,基本所有讓人忍不住有「吸」的欲望的毛茸茸的萌寶,都有這幾個特徵:

與身體相比,頭比較大。

相比之下,四肢比較短小。

與頭相比,眼睛非常大。

走路笨笨噠。

給人呆頭呆腦的感覺。

是催產素:讓你覺得大熊貓可愛

一個巴掌拍不響,如果僅僅具備大熊貓身上的以上那些特徵,其實還不足以讓你對大熊貓產生:啊!好可愛啊!我想rua它的衝動

這時候還需要你自己體內分泌出一種叫做「催產素」的物質,才能最終產生「萌物可吸」的既視感。

是的,這是不分男女的!

你有沒有發現,其實大熊貓的種種特性對應的都是人類的嬰兒

研究發現,但凡具有人類嬰兒的這些特徵的動物,人類就會特別喜歡。而進一步的研究表明,這種喜歡是天生的,是人類的本能

奧地利動物學家康拉德.勞倫茲(Konrad Lorenz)對此有一個專門的解釋,即,「嬰兒釋出器」(baby releaser)。

意思是大熊貓渾圓的臉形、肉嘟嘟的雙頰、飽滿的額頭、大眼睛和小鼻子等等這些生理特徵會讓我們聯想年幼的人類,並啟動一連串荷爾蒙噴發。

就和人類柔弱無助的新生兒一樣,大熊貓呆萌的外表會喚起成人體內的「催產素洋溢」,產生一種愉快和治癒的效果,進而啟動養育行為,包括提高精細肌肉運動的協調度,以做好將嬰兒抱在懷裡的準備。

因此有人形容,包括圈養大熊貓在內的寵物蓄養行為是「父母本能的錯誤投射」,或者如同演化生物學家史蒂芬.傑伊.古爾德(Stephen Jay Gould)所說:

我們「被我們對自己孩子所產生的演化反應所愚弄,於是將反應轉移到擁有同樣面貌的其他動物身上」。

那人類為什麼有這樣的本能了呢?

那是為了保護幼崽,因為具有這些特徵的嬰兒是非常需要成人照顧的,所以人就產生了這樣的本能,讓人類能區分出哪些是嬰兒,哪些是長大一些的孩子,從而給嬰兒最好的照顧。

也許你會說,嬰兒誰分不出來啊,至於要產生這樣的本能麼?

確實,你可以輕易的區分哪些是嬰兒,哪些是已經長大一些的孩子。但我們的祖先不行啊,要知道,我們的祖先沒有進化出智力之前,智力可是和動物一樣的,那樣的智商,做不到區別嬰兒和孩子。

看來,有時候,大熊貓長輩們確實很難弄清楚誰才是寶寶。

所以,在千萬年前,一些人類祖先產生了這樣的本能,幫助他們區分嬰兒和孩子,結果顯而易見——他們的嬰兒得到更好的照顧,嬰兒成活率高,而沒有這樣本能的人類後代的成活率低,自然選擇之下,最後都是具有這樣本能的人類了。

總而言之就是,大熊貓之所以會如此喜愛,進而讓人類產生一種這是「我家萌寶」的錯覺,原因就在於它和人類嬰兒的外表以及行為實在是太相像了。

尤其是它雙眼和我們人類一樣,都是位於鼻梁兩側的同一個平面上,並且兩眼間距和人類十分相近。

再加上自帶美瞳效應的「黑眼圈」,足足讓它的眼睛比實際上看起來大10倍,而這正好契合了人類喜歡眼睛又大又水靈的嬰兒般的特性,自然就會產生一種想要愛撫它的感覺。

另外,熊貓不管長到多大,頭都顯得特別大,再加上行動比較遲緩,看上去蠢萌蠢萌的,就和人類不諳世事的嬰兒期的反應一樣,怎麼看都像一個小孩子,無怪乎會刺激人類的「催產素」瘋狂分泌和噴射

反過來看看我們的另外一個國寶——金絲猴,雖然它們的面相和人類更為接近,但是在頭身比例、眼神和行為上,它們實在是太有靈氣了,以至於更像一個能夠自力更生的成年人

所以正常人一般看到金絲猴,都會被它的「美色」所吸引,卻很難讓人產生一種像嬰兒一樣的保護欲。

同樣是國寶,同樣靠顏吃飯,只不過大熊貓比金絲猴更會打「親情牌」而已啦。

附贈冷知識:panda?貓熊?熊貓?

OK,關於我們為什麼喜歡大熊貓,阿信說了這麼多,可是有一個終極問題,一直沒有解答,那就是:

大熊貓為什麼要叫Panda?

Panda這個英文單詞,真的是四川普通話「胖達」的音譯麼?(聽起來就很有說服力的樣子)

當然不是!

要說到大熊貓,我們還要先從小熊貓開始說起。因為,從一開始「panda」這個詞不是用來說大熊貓,而是專門用來說「小熊貓」的。

話說,1821年,當西方人到達尼泊爾地區的時候,發現了一種紅色的小型生物,立馬被它們萌翻天的外表所徵服。

驚詫之餘,西方的探險者向尼泊爾人打聽,這是個神馬神奇寶貝。當地人回答道:nigalya ponya!

西方人被這一長串發音奇怪的單詞給弄懵圈了,只記住最後一個單詞,按照發音轉譯過來,於是就有了「panda」這個單詞,在尼泊爾語裡面,意思是「吃竹子的動物」。

然後,我們開始敘述另外一個和這個故事毫無交集的故事:1869年的春天,法國傳教士阿爾芒·戴維來到四川寶興,見到了一種體型巨大、慵懶可愛、黑白相間、同樣也靠竹子為生的「熊」。

穿著清朝官服的戴維神父

於是,法國的生物學家們給了大熊貓一個很正式的拉丁文名字:Ailuropoda melanoleucus David,但這個學名實在是太長了,人們就把小熊貓的暱稱「panda」借用過來,叫它「giant panda」,只不過由於後來,「大熊貓」出現在公眾輿論中的次數明顯更多,人們就索性將「panda」這個單詞正式移交給了大熊貓了。

但是,熊貓畢竟是一種「熊」而不是「貓」,為何在它的中文名字的重點落在了「貓」上面呢?

其實一開始,熊貓的正確名稱應該是叫「貓熊」的。只不過從1939年,當時的陪都重慶的平明動物園舉辦了一次動物標本展覽,當時的「貓熊」標本的標牌採用了流行的國際書寫格式,分別註明中文和拉丁文。

不過,由於當時歪果仁搞不清楚中文的從右往左讀的習慣,把「貓熊」兩個詞的順序寫顛倒了,所有的參觀者和媒體都把「貓熊」讀成「熊貓」,久而久之,人們就約定俗成地把「大貓熊」叫成了「大熊貓」。

這種叫法,在大陸被沿襲了下來,而在臺灣地區,現在人們還是習慣於叫「貓熊」,雖然聽起來彆扭,但是人家也是有著自己的理由的。

不管「熊貓」的具體叫法是怎樣的,不可否認的是,熊貓已經中國的自然名片,成為了我們表達國家自豪感的重要視覺形象。

「熙熙」

而在國際上,隨著1961年大熊貓「熙熙」借展倫敦所引發的萬人空巷的熊貓熱,全世界都認識到了大熊貓通過萌和愛突破語言和文化障礙的巨大能量,使公眾意識到了保護野生動物和物種多樣性的重要性。

大熊貓不僅成為了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形象標識,也從此躋身成為了世界範圍內的動物大使和「圖騰」。

世界自然基金會的logo

關鍵是,後來人們還發現,用熊貓做logo,巨省油墨……

相關焦點

  • 唯一不屬於中國的2隻大熊貓:至今生活在國外,讓無數愛好者痛哭
    我們對大熊貓向來是喜愛的,還將其視作國寶。不過,這國外的朋友對我們的大熊貓也相當的喜歡,但是,有條件來中國觀看的人卻很少,所以,有的時候,我們的國寶大熊貓也會被邀請到國外去做客,當客人自然是要回家來的,所以,一般都是以「租借」的方式將我們的大熊貓帶去國外,到了一定的時間,就要我們送回來。但是,目前為止,卻有2隻不屬於我們的大熊貓,此生都回不到中國,說來也是令人心疼。
  • 「梅蘭」遭其他大熊貓欺負? 繁育基地:在和小夥伴玩耍
    「梅蘭」遭其他大熊貓欺負? 繁育基地:在和小夥伴玩耍 原標題:   「梅蘭」在和小夥伴玩耍  4月12日,有網友拍攝視頻並反映稱,大熊貓「梅蘭」似乎被兩隻公熊貓欺負,並稱「梅蘭」每天都被兩隻公熊貓嘬奶,「應該隔離開」。此外,網友們還總結了「梅蘭」掉毛「進食不佳」或「投餵量不夠」等問題,頗為憂心。
  • 國外要租大熊貓,租金高達百萬,死亡還得給賠償金
    國外要租大熊貓,租金高達百萬,死亡還得給賠償金一說到中國的國寶大熊貓,相信很多人都有話要說,畢竟大熊貓是我們國家的驕傲,也是我國特有的一種動物,在別的地方想要見到大熊貓的身影,除非跟我們國家租借。而大熊貓不僅在這個世界上生存了八百萬年,還是非常可愛的一種動物,在人們的眼裡大熊貓總是憨態可掬的,深受眾人的喜愛,就連外國友人有不能例外。曾經,我國的大熊貓都是作為禮物贈送給外國朋友的,我們用這種方式促進兩國的友好發展,但是後來我們發現有太多送到國外的大熊貓在外國死亡,導致中國的熊貓數量越來越少,因此現在外國想要我們的大熊貓,必須以租借的方式。
  • 外國人租借我們的大熊貓,如果逾期不還,我們怎麼辦?
    我們都知道熊貓是我國的國寶,胖嘟嘟圓滾滾的形象很是招人喜歡,因此熊貓一直是動物園的流量大戶,而很多國外人民為了一度熊貓的風採,也是煞費苦心,而我國自古以來便有用熊貓維持國家間關係的做法。到了新中國以後,熊貓外借風潮開始,一時間我國大熊貓成了我國的創匯大戶,各國紛紛過來借熊貓,只需要支付一定的租金,那麼便可以得到一定時間的熊貓控制權,一般這個十年我們都定為十年,可是你想過嗎?如果國外租借我們的熊貓逾期不還,我們怎麼辦?
  • 在國外揮毫潑墨的大熊貓,一幅畫賣到4000元,真不愧是國寶!
    在國外揮毫潑墨的大熊貓,一幅畫賣到4000元,真不愧是國寶!都說建國之後動物不許成精,但在人類的教育之下,動物們都激發了自己的潛能,讓我們見到了令人大開眼界的場面,在國外揮毫潑墨的大熊貓,一幅畫賣到4000元,真不愧是國寶!
  • 大熊貓在國外有多受歡迎?你可能想像不到
    國慶要去看大熊貓還得提前預約搶票,雖然現在疫情還沒有結束會限制人數,但是依舊爆滿。在本國大熊貓絕對受歡迎無疑,但是你知道大熊貓在外國有多受歡迎嗎?在國外,大熊貓甚至比國內更受歡迎。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國寶,國寶是一個國家的象徵,例如澳大利亞的樹袋熊、俄羅斯的北極熊。
  • 大熊貓禿頂在國外火了?英國人祝它早日告別脫髮?熊貓:藍瘦香菇
    大熊貓是我們的國寶,關注度是非常高的,而且不僅僅是國內關注度高,國外的關注度同樣很高,因此關於大熊貓的一舉一動,甚至都有可能引發熱議,而很多時候,最容易傳播出去的就是壞消息了。大熊貓禿頂在國外火了?所以對於很多人來說,對於這方面的消息就會格外的敏感,而我國的大熊貓其實是有定時直播的,於是乎就有人發現,福星禿了,在腦袋的地方,有一塊徹底凹下去了,看起來就像是禿頂了一樣,當然萬幸的是,之所以禿頂其實是因為打滾引起的。
  • 大熊貓在國外有多火?外國網友:怎樣才能偷走它並偷渡到美國
    其實,不僅是在中國,熊貓在國外也超級受歡迎。熊貓在國外究竟有多火呢?且不談租借給外國的大熊貓享受的是VIP待遇,外國民眾對其也是十分喜愛。今天在瀏覽美版知乎Quora時就看到有外國網友提問,「我怎麼才能從中國偷走熊貓並將它偷渡到美國?」。可見,這位網友已經深深地被大熊貓的可愛所折服,並為之「瘋狂」。不僅這個問題提得很有趣,下邊的回答也是相當精彩。
  • 首對雙胞胎海歸大熊貓回國 大熊貓回國必修課是什麼?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央視網消息:大熊貓一般在國外生活10年或15年,它們和它們生下的孩子會陸續回到中國,很多「熊貓粉」把它們叫做「海歸大熊貓這些「海歸大熊貓」的生活習慣有哪些不一樣呢?回國後,能聽懂家鄉話嗎?這些海歸大熊貓要麼就是在國外生活了許多年,要麼就是在國外出生,一般長到兩、三歲再回到中國,所以它們的飲食習慣都非常「西化」。回國後要做的第一門功課,是學吃家鄉菜,需要一到兩個月的適應期。
  • 我們的大熊貓已經可愛到外國網友想要偷一隻帶回國的程度?
    其實,不僅是在中國,熊貓在國外也超級受歡迎。熊貓在國外究竟有多火呢?且不談租借給外國的大熊貓享受的是VIP待遇,外國民眾對其也是十分喜愛。今天在瀏覽美版知乎Quora時就看到有外國網友提問,「我怎麼才能從中國偷走熊貓並將它偷渡到美國?」。可見,這位網友已經深深地被大熊貓的可愛所折服,並為之「瘋狂」。不僅這個問題提得很有趣,下邊的回答也是相當精彩。
  • 大熊貓為吃竹子,戴著小花任由奶爸拍照,有兩種情況會讓大熊貓哭
    這時候大家一定很好奇了,誰膽子這麼大,敢欺負大熊貓呢!其實還真的沒有人欺負大熊貓,只是有的遊客比較不文明,去看大熊貓的時候會打開閃光燈,這樣拍出來的照片其實會顯得清楚一點,但是對於熊貓來說卻是一種傷害,熊貓在受到閃光燈的刺激之後會哭泣。
  • 大熊貓黑白顛倒後會變成啥樣?這還是我們熟悉的大熊貓嗎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每當看到大熊貓,人們的嘴角總是會不自覺的上揚,因為大熊貓雖然身形還是比較龐大,但是圓滾滾的身板兒也總是給它增添了幾分可愛,關鍵是它性情還很溫順
  • 大熊貓是中國的國寶,我們為何不馴化大熊貓?好吃的豬肉哪裡來?
    全世界的野生大熊貓數量大概在2000隻左右,大熊貓是生物界的活化石,被譽為中國的國寶,是中國特有的珍稀野生動物。熊貓是吃竹子的,看上去很萌,狼則是食肉動物,很兇悍,但為什麼人類馴化了狼,而沒有馴化大熊貓呢?今天我們就以野生動物為中心,講一講人類農業的起源。
  • 旅日大熊貓即將回國,日本民眾請求再借一隻,印度:我們也想要
    但雖然國家不行,但有一些物種可以,就比如中國的大熊貓,就鮮少人會討厭它。大熊貓是大熊貓亞科和大熊貓屬的唯一哺乳動物,也是中國特有的物種,現在主要棲息在四川,陝西,甘肅的山區,生活在海拔2600-3500米的茂密竹林中。
  • 「熊貓先生」讓·皮埃爾:「大熊貓寶寶是我們共同的牽掛」
    「大熊貓寶寶是我們共同的牽掛」本報記者 方瑩馨當被中外飼養員抱出來時,相機快門聲不斷,兩隻大熊貓已經從剛出生時全身粉紅的「小不點」,長成毛茸茸、肉乎乎、會賣萌撒嬌的「小可愛」。「大熊貓寶寶在衝我笑呢」「太羨慕飼養員了,我也想抱抱大熊貓寶寶」……現場觀眾激動地拍照,生怕錯過小傢伙們的各種萌態,而「寶弟」「寶妹」也鏡頭感十足地衝著人群打招呼,令人忍俊不禁。中國駐比利時大使曹忠明在儀式上表示,天堂動物園的大熊貓是中比友誼的使者。
  • 大熊貓都戴上鈦金牙套了?羅振宇解析為什麼大熊貓成了國寶
    近日,送往臺北的大熊貓「團團」左上犬齒牙冠斷裂流血,醫療團隊為其裝上了鈦金屬材質的專屬牙套,這可是全球大熊貓裝置牙套的首例。鈦金屬牙套是比較貴的材料,有網友稱:下輩子我一定要投胎做一隻大熊貓!被博物學家發現你可能會想不到,中國的國寶怎麼可能來自國外呢?羅振宇介紹道:大熊貓跟人類相遇的歷史,只有短短一百多年,而且還是被外國人發現,首先在國外「火」起來的。1869年3月,法國傳教士阿爾芒·戴維在一家四川獵戶家裡,發現了一張從未見過、黑白分明的毛皮。
  • 沒想到吧~我們的國寶大熊貓竟然有兩種!
    網友們這才知道,我們中國的大熊貓竟然有兩種,原來不止四川有大熊貓,陝西也有,而且長得還不大一樣,一個更像熊,一個則更像貓。感興趣戳視頻了解一下中國兩種大熊貓已有30萬年沒有過來往:一種更像熊,一種更像貓$$$$懷特喵先生的視頻原聲央視段子手一出口,大家就知有沒有提起大熊貓,大多數人第一反應總會想到我們四川
  • 大熊貓主題書籍海外熱銷 美國譯者搶出英文版
    8月22日,在北京國家圖書館「大熊貓主題書籍分享會」上,除了五位嘉賓分享的大熊貓主題書籍,現場還展示了大批關於大熊貓的「川版好書」。其中,由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以下簡稱「川少社」)重點打造的《我們的竹林》《我是大熊貓》《我愛熊貓》同時在第25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亮相,受到國外各大出版社關注。
  • 吃肉、滾馬糞……你還是我們認識的大熊貓嗎?
    原來,我國不光有大熊貓,還有兩種大熊貓!一種是四川大熊貓,另一種則是陝西秦嶺大熊貓。四川大熊貓,頭比較大、頭型偏長,長得更像熊;而陝西秦嶺大熊貓,頭圓嘴短,長得更像貓。雖說是近親,但DNA研究顯示,四川大熊貓和秦嶺大熊貓其實並不太熟,已經30萬年沒有過來往了…… 其實,除了這一點,我們的國寶還有許多「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為什麼大熊貓能活到現在?
  • 從熊貓寶寶熬成大熊貓 這是不是就叫作:no zuo no die!
    熊貓寶寶在我們的印象中一直都是可愛的存在,圓滾滾的小身子,黑乎乎的小眼圈,和毛茸茸的小爪子,讓不少國寶迷們都喜愛不已,感覺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很萌,但是熊貓寶寶調皮的一面也會讓人頭疼!就像這一個,一個勁兒欺負自己的同類,死活不讓人家上去,你們這是有多大的冤讎啊,既然這麼的執著,右邊的那隻小熊貓真的是太可憐了,攤上這麼個同類。還有這一隻熊貓寶寶,本來想要帶著人家一起翻滾,結果只有自己滾出去了,而對方卻毫髮無損,這個是不是就叫作「no zuo no die, why you 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