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硫兩國友好交流五百餘年,為什麼說福建是中國和琉球的交往紐帶

2020-12-23 橙子子醬

在中琉兩國友好交流的五百餘年裡,福建作為中國和琉球交往的紐帶,對琉球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福建的民俗文化通過冊封琉球使團、入閩琉球進貢使團、閩人三十六姓和在華琉球留學生等途徑傳入琉球,並在琉球得到廣泛傳播,對琉球的飲食習慣、衣著服飾、節日節慶、宗教信仰、婚喪禮俗、建築風格等方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促進了琉球社會的開化。而琉球國在飲食習慣上與福建各個地區多有相似之處,直到今天仍能從衝繩的飲食中看到具有福建特色的菜品,如豬蹄燉海帶、苦瓜炒豆芽、馬蹄糕和紅糖年糕等都與今天福建家庭菜譜大致相同。

琉球的糧食和果蔬品種主要是從福建引入。明萬曆年間,番薯的引進給琉球的飲食文化帶來了一場巨大的變化。琉球的土地貧瘠,水稻、小麥等作物收成極低,但是番薯因其「不需天澤,不冀人工,能守困者也;不爭肥壤,能守讓者也;無根而生,久不枯萎,能收氣者也」,若遇豐年則能有四收。由此番薯成為琉球一般平民的主食。而琉球的貴族認為番薯低賤,多食米麥。番薯雖然不是貴族的主食,但作為「代五穀者」受到了琉球的重視。在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野國來福建學習「番薯栽培」;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翁自道來福建學習「番薯品種栽培」技術。直到今日,紅薯和紫薯仍因其味美香甜而作為各種果店的原料,成為衝繩有名的特產之一。除了番薯之外,荔枝、龍眼也是福建傳入琉球的。

福建現代圖

在食物的烹調方面,因隨冊封使團到琉球去的廚師大多為福建人,而且琉球人朝貢使團到福州琉球館居住期間,特意學習閩菜做法。受到閩菜做法的影響,食物的處理方式和家庭菜譜也漸漸吸收閩菜的精髓並與之趨同。風乾保存或醃製保存、醃漬和浸泡等獨特的食物處理方法逐漸被吸納。

從清朝同治五年(1866年)時,琉球尚泰王冊封之時宴請欽差大臣的菜單中,可以看到「小文蛤鮮絲瓜湯」「紫菜山東粉」,[8]這是福州地區特色的湯品,其中「山東粉」就是粉絲,因最初山東粉絲製作最精,故福州地區稱此粉絲為「山東粉」,日後人們無論對何處產的粉絲,一律都稱「山東粉」,可見琉球國宴中的「山東粉」是從福州傳入的。在菜單中還有「黃米糕」「千頁糕」,這些至今仍是福州的糕點小吃。而現在衝繩的飲食文化獨具特色,與日本本土有著很大的區別。

黃米糕

與茶一樣,酒在琉球社會生活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不論是會客,還是婚喪嫁娶、歲時節慶、祭祀都需要飲酒。琉球人所飲有「米肌酒」、「福壽酒」、「土產燒酒」和「泡盛酒」,到今天「泡盛酒」仍是衝繩的特產之一。

在飲酒過程中,以行酒令、划拳及歌舞取樂,調動氣氛。在酒禮儀上,「勸尊者酒,酌而置杯於指尖以為敬,平等則置手心」。[16]這些禮儀都是從中國學習的。

泡盛酒

中國文化在琉球的傳播過程中,福建對琉球的影響不僅僅體現在飲食文化上,從宗教信仰、建築風格、手工技藝、教育、醫療等各方面,都可以看到濃厚的福建民俗文化。這些都大大促進了琉球社會的進步,大大提升了琉球物質生活水平,加深了福建與琉球的友好交往,起到了溝通當代衝繩與福建人民之間友誼的作用。

相關焦點

  • 中日兩國交往最絢麗的紐帶是什麼?他們的故事告訴你
    &nbsp&nbsp&nbsp&nbsp6月12日下午,日本大阪市太閤園內響起了日本樂器三味線演奏的中國傳統音樂《茉莉花》,中日友好交流故事會在歡樂祥和的氛圍中開講。來自廣東和日本高新科技企業、電商、交通運輸、動漫、傳統文化、民間交流等社會各界精英齊聚一堂,共同述說關於兩國友好交流的故事。
  • 高腳屋,傳遞越中友好的紐帶
    「我當時就站在習近平的身邊,組織上安排我負責接待習近平參觀胡志明主席故居,並介紹胡志明主席同中國的友好交往歷史。」裴金鴻告訴記者。故居一層,深棕色的會議桌和椅子圍成一圈。時光荏苒,當時在會議桌前陳列的書籍字跡依舊清晰,見證和記錄著兩國友好交往的篇章。「我隨習近平拾級而上,參觀了位於二層的胡志明主席的書房和臥室。
  • 中日文化界人士齊聚東京 共話兩國友好歷史故事
    17:29:4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郭澤華 鄭松波 攝   中新網東京1月10日電 (鄭松波)10日,一場由福建日報社東南網海外部和日本黃檗文化促進會、日本福建經濟文化促進會、中國福建文化海外驛站(日本站)等在日社團機構聯合舉辦的中日禪文化交流會在東京舉行,中日文化界、佛教界、僑界等各界人士近200人參加。
  • 《琉球王國儒家文化十二講》:琉球的儒家文化之根
    古代琉球王國是位於中國東南太平洋上的一個島國,被譽為「萬國津梁」。其所在的琉球群島位於中國臺灣島與日本九州島之間,孤懸海外,與中國的福建地區隔海相望。隨著對琉球相關歷史資料的整理和研究發現,中、琉兩國的歷史淵源頗深。琉球早在明代以前就與中國有交往。明朝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正月,明太祖派遣行人楊載出使琉球,致送國書。
  • 中國和印度尼西亞兩國的文化交流
    中國和印度尼西亞兩國人民的文化交往歷史悠久。早在公元7世紀時,唐朝高僧義淨曾在蘇門答臘居留多年,翻譯了多部佛經。明代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時,又多次到過爪哇和蘇門答臘,為雙方交流作出了歷史貢獻,至今被傳為佳話。1961年兩國籤署第一個政府間文化合作協定後,雙方在教科文衛等領域的交流日益頻繁,每年都有不少代表團互訪。
  • 「彩墨當下和樂之韻」日中友好交流宴會在東京舉行
    7月30日,由有限會社泰志商事主辦的 《彩墨當下和樂之韻》 中國書畫藝術家愛新覺羅恆鉞與日本畫家矢島初子日中友好交流宴會在日本東京舉行。旅日華僑華人藝術家代表,日本藝術家代表等五十餘人出席了本次宴會。主辦方代表 有限會社泰志商事董事長 中島茜海伊 在致辭中表示,愛新覺羅恆鉞先生是她最尊敬的中國藝術家之一,而矢島初子女士是她最尊敬的日本藝術家之一,兩位馳名海內外的藝術家都在自己藝術創作道路上取得了很大成就。
  • 萬國津梁上的華夏苗裔——琉球王國久米村的五百年興衰
    公元1991年,應日本衝繩縣那霸市政府請求,中國福州市協助派送了一批建築工程師和工匠前往那霸建設一項特別的工程——福州園,以慶賀那霸市建市70周年以及其與福州結成友好城市10周年,不過除此之外,這座工程還紀念了一段特殊的歷史——閩人入琉及久米村的形成。
  • 義大利對華友協聘僑領擔任名譽主席 共促兩國友好
    中國僑網4月7日電 據義大利歐聯通訊社報導,為了進一步拉動中意兩國在多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加強民間交往,促進兩國人民的友誼。義大利對華友好協會日前聘任歐洲福建僑團聯合總會輪值國主席翁武平擔任名譽主席。義大利前國家眾議院議長、義大利對華友好協會主席艾琳·皮維蒂(Irene Pivetti)親自為翁武平頒發了「名譽主席」聘書。這是義大利國家對外友好交流機構首次聘任華人擔任機構負責人。  皮維蒂多年來一直活躍在義大利政壇,曾是義大利國家眾議院最年輕的女議長。
  • 日本衝繩縣友好代表團一行訪問福建
    18:3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孫靜波 記者劉可耕 攝  日本衝繩縣知事翁長雄志說,衝繩縣與福州的關係可追溯到5、6百年前,彼此間的關係更像是親戚。  隨後,李德金與翁長雄志、新裡米吉共同在福州琉球館公園內植樹紀念並參觀琉球館。  福州琉球館,原名柔遠驛,始建於清康熙六年(1667年),是接待古琉球國朝貢賓客和與琉球進行貿易的場所。
  • 專訪:馬中關係是小國和大國友好交往的典範
    新華社馬累7月21日電專訪:馬中關係是小國和大國友好交往的典範——訪馬爾地夫外長沙希德新華社記者朱瑞卿 唐璐馬爾地夫外交部長阿卜杜拉·沙希德21日接受新華社書面專訪時表示,馬爾地夫和中國的平等互利關係是世界舞臺上小國和大國友好交往的典範
  • 荷蘭首相:荷蘭館是荷中交流的紐帶
    但是像這樣好的組織籌備,也只有中國知道怎麼做。 說到這屆世博會的意義,我認為這是一屆非常重要的世博會。這屆世博會的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相當重要,而且世博會還和人們的生活相聯繫。我很開心能來到這裡,上海世博會對中國和世界意義重大。
  • 被遺忘的島國往事:中國是如何「失去」琉球的?
    之後,三個國王先後接受明朝皇帝的冊封,琉球正式成為中國的藩屬國。朱元璋對琉球的友好態度很滿意。先富帶動後富,既然收了小弟,就要拉兄弟一把。在發展海上貿易之前,琉球窮得叮噹響,甚至連船都造不好。朱元璋想,那咋行啊,於是在福建選拔「善操舟者,令往來朝貢」,移民琉球。
  • 南京與汶萊交往綿延600多年 與其首都締結為友好城市
    這裡是15世紀初浡泥(今汶萊)國王麻那惹加那乃之墓,是中國現存的兩處外國國王陵墓之一。浡泥國王墓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文兩國傳統友誼的歷史見證。 南京與汶萊淵源深厚、交往頻繁。2011年我市與汶萊首都斯裡巴加灣市締結為友好城市,是目前兩國唯一的一對友城。
  • 福建與琉球淵源深 旅日僑商當使者
    受訪者 供圖中新網福州8月20日電 題:福建與琉球淵源深 旅日僑商當使者作者 林曉丹 王敏燕「衝繩和福建在文化上有很多共通之處。」旅日僑商、琉球經濟戰略研究會理事長方德輝近日在福州受訪時說,「當衝繩人知道我來自福建時,總是和我『認親戚』。」
  • 古代琉球王國關於釣魚島的文獻記載
    琉球王府權威史書——琉球宰相向象賢監修的《琉球國中山世鑑》(1650年)轉載明朝冊封使陳侃「見古米山,乃屬琉球者」之說,認定赤尾嶼及其以西島嶼非琉球領土。1708年,琉球大學者程順則在《指南廣義》一書中也稱,姑米山(久米島)為「琉球西南方界上鎮山」。
  • 琉球亡國後,末代國王移居東京改說日語,衝繩處處有中國痕跡
    這個充滿異域情調和海島風情的地方吸引著眾多遊客前來遊覽觀光。 但是很少人知道衝繩縣曾經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在東亞文化歷史中佔有一席之地。這個消逝在歷史煙塵,掩於史冊的國家就是——琉球王國。 歷史上,琉球和朝鮮、越南一樣是具有獨立主權的國家,也都是中國的屬國,向中國朝拜進貢。
  • 「琉球泡盛」變身「衝繩白酒」 進軍中國市場
    人民網北京4月17日電 衝繩白酒發布會17日在北京長富宮飯店舉行,日本國際貿易促進協會會長河野洋平、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副秘書長周新政、衝繩縣商工勞動部長嘉數登等近30名中日嘉賓出席了今天的活動。 衝繩縣商工勞動部長嘉數登宣讀了衝繩縣知事玉城丹尼的賀信。
  • 日本衝繩觀光物產在福州展出 促福建與衝繩友好交流
    日本衝繩觀光物產在福州展出 促福建與衝繩友好交流
  • 汶萊-中國友好協會常務副會長洪瑞泉:架起兩國經貿文化交流橋梁
    劉可耕 攝   中新網汶萊斯裡巴加灣8月1日電 題:汶萊-中國友好協會常務副會長洪瑞泉:架起兩國經貿文化交流橋梁  記者 張茜翼 張素  「近年來,汶萊與中國高層互訪頻繁,民間交流逐漸增多。經過兩國官方和民間的推動,兩國的經貿文化交流『更上一層樓』。」
  • 「第三屆日中教育文化交流研討會」在東京舉行 兩國青年暢談中日友好
    人民網東京3月4日電(許永新)3日下午,由公益財團法人日本中國國際教育交流協會主辦的「第三屆日中教育文化交流研討會」在位於東京的日本教育會館舉行。日本中國國際教育交流協會代表理事黑田文男、日本中國國際教育交流協會顧問、前日本參議院副議長輿石東在研討會致辭,日本眾議院議員近藤昭一進行了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