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我,兄弟,有些東西是你這輩子也不會想見到的。」
13歲的休斯頓·利拉德抓著自己10歲的弟弟——達米恩·利拉德的衣角跑開了。沒過多久,他們身後的街道似乎就傳來幾聲槍響,然後很快歸於平靜。休斯頓和達米恩頭頭也不回地跑著,太陽均勻地灑在布魯克菲爾德的街道,道路旁,一隻狗正躺著庭院裡閉著眼睛打盹,另一旁,院子裡有人正在修理草坪,身旁不時有幾個年紀差不多大的孩子從他們身邊掠過,一切看起來那麼平靜,就像什麼都沒有發生一樣。
1.
奧克蘭,位於美國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亞州,與舊金山隔海相望,是加州第8大人口城市。如今開拓者的當家球星——30歲的達米恩·利拉德,就是在這裡長大的。
作為全美犯罪率第3高的城市,利拉德的童年的經歷或多或少與普通孩子有些不同,槍擊、毒品、暴力、種族、女人、不法交易充斥在他整個童年的生活裡,如果不是大他3歲的哥哥——休斯頓·利拉德那麼多次的保護,或許今天我們也看不到波特蘭開拓者隊史最偉大的球員的表演了。
布魯克菲爾德位於奧克蘭的東部,是一個黑人和西班牙裔混居的社區,這裡的犯罪率是全美平均值的191%。只有足夠強硬的人才能在這裡活下去,這是哥倆的母親吉娜·詹森給他們上的第一課,「當你和獅子、老虎、熊待在一起時,你就不能是一隻貴賓犬(poodle)。」糟糕的環境讓利拉德不能在這裡釋放他自由的天性,「在布魯克菲爾德,我們幾乎大部分時間都待在祖母的家裡。如果要去到市中心——必須要一大家子一塊去。」利拉德多年以後回憶起那段布魯克菲爾德的經歷時如是說道。
在這樣的環境裡,日常的遊戲都變得艱難——布魯克菲爾德幾乎沒有完整的籃球場。但幸運的是,祖母家的前門一棵橡樹樹頂上有一個樹枝繞成的環——就像一個天然的籃框。於是,年輕的利拉德就在那棵樹下練習投籃。吉娜回憶,利拉德是那麼的專注,一直到天黑自己不得不喊利拉德回家吃飯,兒子才不情願地結束了一天的練習。但一切都在那次之後改變了——當利拉德某天像往常一樣回到家時,卻發現祖母站在門口欲言又止,當祖母艱難地說出「樹被砍走了」的時候,利拉德仿佛瘋了一樣。那段時間,吉娜覺得自己的兒子好像精神崩潰了。
祖父艾伯特·利拉德將一切看在眼裡,他決定幫助自己的孫子重拾夢想。艾伯特把倉庫裡廢棄的紙條箱底部掏空,釘在了家門前的電線桿上,為孫子製作了一個新的籃筐。電線桿頂部剛好有一盞路燈,於是利拉德可以投籃到更晚了。由於電線桿是圓柱體,加上搖搖欲墜的廢棄紙條箱,所以利拉德不能指望著打板投籃,而是必須要正中靶心,空心落網——這一習慣也成為了他日後在NBA的殺手鐧之一。當然,這是後話了。
漸漸地,利拉德的投籃吸引了社區附近的人來和他一起打球,一些帶著毒品的年輕人經過時總是挑逗著對他說,「嘿,達米恩,我會一對一打爆你」,但每次都以利拉德輕鬆獲勝而告終。
在布魯克菲爾德,你甚至還沒有穿好鞋子,午餐就會被搶走。但如果你變得足夠強,或許午餐就會多些。
2.
利拉德的好勝心,大概可以追溯到他8歲以前。是的,那個時候他還沒有接觸籃球,對於他來說,成為WWF的職業摔角手或是一名會Freestyle的Rapper才是他最大的夢想。那時利拉德最大的樂趣就是在自家臥室裡模擬WWF摔角擂臺,摔跤手對手的角色,自然是要由哥哥休斯頓扮演了。但每次的劇情都很類似:大他3歲的哥哥總是能很輕易地戰勝他。
當然,休斯頓對他來說不僅是摔角擂臺的對手、是他Rapper時的聽眾,更是他籃球的啟蒙老師。利拉德永遠記得他第一次和哥哥以及另一位表哥逃學溜到公園的那一天,休斯頓把球扔到他懷裡,並示意他儘管開火。不出意外地,利拉德在球場上被打爆了——那是他第一次接觸籃球,兩個哥哥像艾弗森一樣用交叉步過掉他,又像穆託姆博一樣衝他搖手指。這強烈激起了利拉德的鬥志,從在家中模擬WWE開始,利拉德就一直在和哥哥休斯頓比較誰才是更好的那個,任何時候,任何方面,所以利拉德決定要在下一次21分賽時好好地踢休斯頓屁股一次。
「我當時心裡想著...好吧...好吧...走著瞧吧,我一定要戰勝你。」後來的利拉德回憶起這段時光時笑著說道。
3.
到了高中四年,利拉德的球技日漸精湛,但卻因為各種原因先後輾轉了三所學校,直到在奧克蘭高中,他才開始穩定下來並結識了他最好的朋友——PJ·泰勒,以及泰勒的父親——校籃球隊奧克蘭叛逆者的主教練,菲爾·泰勒。這支來自奧克蘭東部由工薪階層家庭孩子組成的球隊,沒有任何贊助商願意贊助他們,沒有富二代隊員能贊助球隊,他們只能靠著在賽馬場賣糖果、在街頭賣彩票來賺取自己比賽的路費。他們被人嘲笑,被人輕視,但泰勒告訴他們不要使用拳頭,而是用籃球回擊,這也讓利拉德更深刻地認識到了奧克蘭的生存之道,也樹立了自己的籃球之道:
「這就是我全部的心態,到現在依然是這樣。當我踏上球場,我想帶走你的靈魂。這不是個人的恩怨,場下我們會很冷靜,但比賽一旦開始,情況就不同了。我不會在場上講什麼垃圾話。我會帶走你在場上的命。這就是這樣。這就是奧克蘭和菲爾教給我的。」
高四那年,利拉德場均可以轟下28分,甚至單場轟下過45分。但在最後的高中生球員招生評級榜上的得分僅僅為2星(5星滿分),他的家人和朋友為此感到不解——他們都覺得利拉德被嚴重低估了。但利拉德並沒有因此消沉,因為他堅信會有名牌大學對他發出邀約。但理想越豐滿,現實便越骨感——沒有一家大學名校向他拋出橄欖枝。杜克、北卡、加州大學、康乃狄克大學,一個都沒有——只有25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學校向利拉德發出了邀請。最後,利拉德選擇了韋伯州立大學。理由很簡單,因為這是第一所向他拋出橄欖枝的大學,因為一直以來,「忠誠」就是利拉德的第一信仰。
韋伯州立大學,這所猶他州的小學校,此前出品過的NBA球員最高職業生涯場均4分。利拉德帶領著韋伯州立大學連續三年殺進大天際聯盟錦標賽(Big Sky Conference)。大一,大天際聯盟最佳新生;大二,大天際聯盟最有價值球員;大一、大二、大三連續三年入選大天際聯盟最佳陣容。
利拉德本來計劃著大三結束後參加NBA選秀,但是傷病將這一切打亂了。因為腳傷,利拉德在那年一共只出場了9場比賽就不得不暫別球場,他的名字也從選秀名單上被劃掉。短暫的沮喪過後,利拉德堅信這並不是終點。於是,坐在輪椅上的利拉德開始恢復了訓練,他堅持每天完成400個投籃,由於輪椅的高度太低,所以利拉德只能調高自己的弧度以確保籃球順利進入籃筐。這一技能也成為了他後來在NBA的殺手鐧之一。
「壓力,不,老兄,這只是打籃球而已。壓力更應該是那些無家可歸的人,不知道自己的下一頓飯在哪裡;壓力也更應該是那些單親母親,為了支付房租而苦苦掙扎。我們打一場比賽就會賺到很多錢,因此別給我搞錯了,確實會有一些挑戰,但如果把這稱作是一種壓力的話,那對於普通人來說這簡直是侮辱。」這是利拉德在多年以後一次採訪中談到「壓力」時,如是說道。
4.
後來的故事都知道了,2012年,大四畢業的利拉德參加了NBA的選秀。
在選秀開始前,他的前景並不被看好——他22歲的年齡實在是太大了,管理層認為利拉德的成長空間照比那些18、19歲的孩子差的太多,就像過去發生的一樣,他又一次地被低估了,但對於他來說,似乎這一切早已習慣,所以他沒有過多的辯解。
第6順位。
當波特蘭開拓者用第6順位選擇了利拉德的時候,他選擇0號作為自己的球衣號碼。至於原因,他說:「我穿0號是因為字母O而並非數字0,我出生在奧克蘭(Oakland),大學在猶他奧格登(Ogden),現在效力俄勒岡州(Oregon),它們首字母都是O。」就這樣,帶著家鄉、帶著夢想、帶著信仰,開拓者的0號少年出發了。
2012-13賽季開始前,全世界毫無懸念地認為最佳新秀將會是19歲的狀元安東尼·戴維斯——一名一場NBA正式比賽沒有打過就跟隨夢十隊奪得金牌的新秀少年,他濃密的眉毛被人親切地成為「濃眉哥」,外界也看好他成為了下一個天選之子。當然,利拉德只用了一個月就讓這個話題失去了懸念。處子秀面對F4的湖人,利拉德在納什的頭頂轟下了23分11助攻,比賽結束後,科比指著遠處的0號少年如是評價:「那小子有一個光明的未來,我看好他。」
利拉德瘋狂的表演還未停止;對勇士,他用7記三分得到了生涯新高的37分;對騎士,他24分11助攻;對雄鹿,他26分10助攻;對熱火,他33分;對馬刺,他35分幫助球隊大勝30分;賽季末尾對湖人,他38分9助攻;對安東尼·戴維斯的黃蜂,他用一個擋拆後的飄移三分絕殺了對手,也絕殺了他和戴維斯誰才是本季最佳新秀的話題。新秀賽季結束,他場均19分3.1籃板6.5助攻,新秀最高;命中185記三分,打破了庫裡2009-10季創造的新秀三分命中記錄(166記);連續8場比分得分20+;包攬6次西部月最佳新秀;毫無疑問地,他全票當選了2012-13賽季的最佳新秀。
這是他對母親吉娜諾言實現的第一步——
13歲那年,利拉德像往常一樣迎接母親的歸來。與往常不同的是,吉娜的情緒有些低落。當利拉德詢問母親發生了什麼的時候,吉娜只是說了句「一切都好,去玩吧。」達米恩·利拉德沒有離開,而是在一大家子面前義正言辭對母親吉娜說:「媽媽,別擔心任何事。我會進入NBA、我會成為職業球員、我會成為最佳新秀、我會成為全明星、我會賺很多錢,你不要擔心任何事。」一開始,家庭成員們還在發笑,直到利拉德全部說完,他們才意識到這個13歲少年的決心和信念。
他們不再發笑,也沒有鼓掌,只是靜靜地看著利拉德。
如今,對母親承諾的第一步,他已經做到了。
5.
2018-19季後賽西部首輪。
開拓者VS雷霆G5。
115比115平臺,比賽還有18秒的時間。
利拉德運球緩緩走過半場,靜靜地看著時間流逝——在7分鐘前,他們還落後雷霆15分,看起來,威少和喬治已經做好了將系列賽帶回俄克拉荷馬的準備,但此後風雨突變,開拓者雙槍發力,抹平了分差,隨著威少一記拋投偏出,開拓者在最後一刻得到了絕殺比賽的機會。正在面前防守他的是當季最佳陣容一陣、最佳防守陣容一陣、MVP排行榜前三的保羅·喬治,喬治像一隻狩獵的獵豹,緊緊盯著利拉德的一舉一動,隊友們已經全都拉開,給了利拉德足夠的突破空間,但利拉德不為所動。
5秒、4秒、3秒...
腳踩中線logo的利拉德,突然向右一個撤步。
機敏的喬治意識到不妙,隨即向利拉德撲去。
但是太晚了!
哨響球進,利拉德超遠三分絕殺,4比1將雷霆送回了家,系列開始前,幾乎沒有人看好他們,而利拉德再一次用籃球證明。
比起五年前同樣用一記三分球結束系列賽那次,這次的利拉德顯得更加成熟,更加淡然。他似乎想起了許多年前在奧克蘭高中時,他的球隊48比51落後對手,他持球緩緩走過半場,突然一記超遠三分,追平,全場沸騰。利拉德望向了遠處的父親,他是那麼冷靜,甚至都沒有喊叫,只是用力地攥著拳頭,以至於讓利拉德覺得那只不過是在祖母家門前的橡樹前投進的一記普通投籃一樣。也許從那時起,父親的「冷靜」的特質便一併深埋在了他的基因裡。
記憶閃回到摩達中心,球館上空飄下了彩帶,摩達中心全場沸騰,隊友們尖叫著將利拉德包圍,主教練斯託茨笑著搖頭,不敢相信眼前發生的一切。雷霆全隊帶著一臉不甘和不可置信的表情站在原地。只有利拉德,面無表情,沒有任何情緒的他一邊走遠,一邊衝著雷霆替補席揮手——
「Good Night,Oklahoma City。」
這是利拉德時刻(Dame Time)。
6.
如果拋開2014年和2019年的高光時刻,你會發現,從故事的開始到現在,利拉德一直都是一個被低估的少年——
在奧克蘭布魯克菲爾德,他的籃球能力被同齡的孩子們低估;
在高中的叛逆者隊,他的隊伍不被人看好;
在高中畢業時,不被名牌大學看好;
在參加NBA選秀時,不被球探看好;
在混亂的西部,他和他的開拓者從沒被對手正視;
在每年的全明星評選中,他都在進或不進的邊緣——儘管他已經是超級巨星級別的球員;
在季後賽對決中,他和開拓者經常是不被看好的那一方——14年對陣火箭、15年對灰熊、16年對勇士、19年對雷霆。當然,唯一一次被看好18年,卻被安東尼·戴維斯和他的鵜鶘4比0橫掃。
儘管他和他的開拓者在2018-19季首次闖進了西部決賽,儘管他常年高居NBA得分榜的前五名,儘管他力壓同屆狀元安東尼·戴維斯成為最佳新秀,儘管他從和阿德的雙星時代到波特蘭五虎再到如今的波特蘭雙槍時代一直都保持著自己的超級水準,儘管他2014和2019年的兩記絕殺直接終結了一輪系列賽,但人們還是習慣性地忽視他,世界總是習慣性地遺忘他。
但好在,他都挺過來了。
這一切要得益於他的家鄉、他的親人、他的朋友以及他的信仰:
在哥哥休斯頓身上,他學會了保持競爭和侵略性。
在父親身上,他學會了保持冷靜。
對母親的承諾,讓利拉德堅定不移的走下去,並且不斷變得更好。
在祖母家門口的電線柱和紙條箱上,他練出了空心投籃。
在奧克蘭高中受傷的輪椅上,他練出了高弧度的投籃。
在韋伯州立大學,他學會了如何成為一名領袖。
在奧克蘭,他學會了忠誠、信仰和生存。
利拉德深知,在家鄉奧克蘭,沒有什麼東西是上帝免費贈與的,想要嘗到肉的味道,就要自己學會打獵;想要受到人們的尊重,就必須自己一點一點、努力地向上爬。
這是奧克蘭的生存之道,也是利拉德的信仰之道。
達米恩·利拉德,從奧克蘭到波特蘭,他還是從前那個少年,沒有一絲絲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