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省丨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子孫造福

2020-12-19 天訊文學

導語

《菜根譚》是明·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集。

古人云:"咬得菜根者,則百事可做。"又謂:"咬得菜根香,尋出孔顏樂。"它是以道家文化為本,糅合了儒家中庸、道家無為、釋家出世,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每日一味菜根,同享人生智慧!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子孫造福

原文:不昧己心,不近人情,不竭物力;三者可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子孫造福。

譯文:

做一個有良心的人,有情有義的人,勤儉節約的人,這樣才能以良好的品德,為後世造福。

解 意:

古人云:「人者,天地之心也。」也就是說,人之心,即為天地之心。因而,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應違背自己的良心,而堂堂正正做人。

物有本末,事有始終。在這個世界上,任何一個人如若想要有一番作為,那一定是有良好的自身修養作為基礎。然而,人是成長於大環境中的,具有很強烈的社會性,不外乎人情、私心、世故。倘若一個人連「不昧己心,不盡人情,不竭物力」的起碼修養都不能做到,何談「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子孫造福」?

古之先賢孟子也曾說過說:「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不得志獨善其身;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一個有作為的人不會受到外界因素的擺布和影響,他擁有自己的一套處世原則與態度。說到這裡,要提到一個歷史上的重要人物學者——張載。

宋朝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張載出生於長安,也就是現今西安。他從小天資聰明,十歲便跟隨外傅學習,但年少喪父,使他成熟的早。21歲時便小有所成,寫成《邊議九條》,向範仲淹上書陳述自己的見解,自告奮勇去奪回被西夏侵佔的洮西失地,為國家建功立業,博取功名。

他的這種志向得到了範仲淹的高度讚揚,但範仲淹說:"儒者自有名教,何事於兵?"他認為張載可成大器,勸他作為儒生一定可成大器,不須去研究軍事,勉勵他去讀《中庸》,在儒學上下功夫。後來,張載勤學苦讀,與蘇軾、蘇轍一同考取進士。

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年),御史中丞呂公著向神宗推薦張載,稱讚張載學有本原,四方之學者皆宗之。後來被神宗召見過後,任命為崇文院校書。後來,因對新法變革持有異議,王安石發生激烈衝突,被貶知公安縣(今湖北江陵),張載該是明白自己要受到株連,便辭官回到橫渠,長期與老百姓生活在鄉間居裡。

後來張載大力推行「復古禮」,更加重視對「井田」的推行,曾把自己撰寫的《井田議》主張,上奏皇帝,並與學生們買地一塊,按照《周禮》的模式,劃分為公田,私田等分給無地、少地的農民,並疏通東西二渠"驗之一鄉"以證明井田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宋仁宗五年二月,岐州大旱,莊稼顆粒無收。張載聞聽後便食不下咽,更擔心受旱災的農民百姓的安危,並希望執行的官員像愛護自己的家人一般對待農民百姓。

他的這種「敬德愛民、仁愛大義」的精神,值得後世之人敬仰。而這正是體現了「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子孫造福」之意。今橫渠鎮崖下村,扶風午井鎮、長安子午鎮仍保持著遺蹟,至今這一帶還流傳著"橫渠八水驗井田"的故事。

—— 文丨半世清歡 ——

相關焦點

  • 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
    這次武漢冠狀病毒肺炎戰「疫」中,充分展現了醫護人員那種「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奉獻精神和愛國情懷。從他們身上看到了黨的核心,看到了強大的綜合國力,看到了雷厲風行的軍隊和人民警察,更加清晰地看到了勢不可擋的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志向和傳統。,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釋義:「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是北宋朝理學大師張載的名言。張載是鳳翔郿縣(今陝西眉縣)橫渠鎮人,世稱橫渠先生,因此,這四句話又被當代哲學家馮友蘭先生稱為「橫渠四句」。
  •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記南部戰區總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黃文杰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施泉江 唐俊 通訊員 林鐸8月的廣州,時而驕陽似火,時而暴雨傾盆。為了解患者病情,總結治療方法,他冒著被感染的危險,在床邊為患者檢查咽喉情況,聽肺部呼吸音變化,清理氣管分泌物,一站就是幾個小時,堅持親力親為,終使患者得到成功救治。在治癒了全國第一例「非典」患者後,他不顧個人安危帶領科室繼續收治了30餘名患者。
  • 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張載先生的名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被稱為橫渠四句。歷史上對橫渠四句有諸多研究。以下只是個人淺讀體會,聊記於此,備忘。【為天地立心】天地這個詞,應是我們經常表達的世界及一切。天地,本來是無「心」的。
  •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我叫黃奇鵬,家住河南省南陽市社旗縣苗店鎮,社旗一高畢業後,本碩就讀於河南工業大學,是一名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的中共預備黨員。在這個即是畢業季也是升學季的假期,任務不可謂不重,新冠肺炎的降臨,使一切的計劃被打亂了。
  •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英雄志》盧雲篇
    遙遠的救世主丁元英盧雲的人生歷程,一開始「亂世文章不值錢」,科舉不中,人生失意,隨後又遭人陷害,在監獄裡被毆打侮辱,誓不屈打成招,死不畫押,讀書人的傲骨顯示的淋淋盡致。後來,為救秦仲海,冒死劫獄,為救阿秀,不顧即將未婚妻出逃,是為報恩。可以說他和秦仲海再也兩不相欠,最後也終於在「那一道眼痕」下恩斷義絕。帶著玉璽和阿秀,終究沒有逃過「大掌柜」,丟了全部掉下河谷,成了「大水怪」。後面的情節暫時不補充了。
  • 張載:為天地立心
    宋代大儒張載嘗云:「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四句話皆以「為」字起首,故被稱作「四為句」。這四句話在後世廣為流傳,激勵了一代又一代追求高遠的中國人。「四為句」中最有氣魄而又最難理解的便是「為天地立心」,從古到今,許多哲人踴躍探索這句話的意涵,留下了極為豐富的論述。
  • 張載名言 張載為天地立心
    4、天地之氣,雖聚散、攻取百塗,然其為理也順而不妄。5、古之能知詩者,惟孟子為以意逆志也。6、為天地立心,為萬民立言,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7、教者如洪鐘,洪鐘未嘗有聲,由叩乃有聲。8、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譬之行道者,將之南山,須問道路之出。自若安坐,則何嘗有疑?9、人若志趣不遠,心不在焉,雖學無成。10、學之行之而復疑之,此習矣而不察者也。故學禮所以求不疑,仁守之者在學禮也。
  • 理想者|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 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 · ·
    知是空華 · 即無輪轉歡迎關注祖道影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四句名言,言簡意宏、擲地有聲,被後儒尊為「橫渠四句」。其作者,正是張載。5月17日,他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又指出,自古以來,我國知識分子就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志向和傳統,一切有理想、有抱負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都應該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思想之先聲,積極為黨和人民述學立論、建言獻策,擔負起歷史賦予的光榮使命。
  •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材料一  中國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先哲許多治國治事的理念,煥發著璀璨的光芒,如「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天人合一」「簡易、變易、不易」。
  • 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張志立美術作品展
    它以頑強的生命力為大漠戈壁繁衍了片片綠洲。胡楊樹活著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敢與風暴、乾旱、嚴寒、酷暑、鹽鹼作鬥爭,以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詮釋了生命的頑強與輝煌。張先生深諳這一道理,他師造化重寫生,重傳統,求創新,滿懷激情描繪祖國大好河山,寫遍江山萬裡情,在傳統中有我,師法自然中顯現個性,善於通過筆墨技法來刻畫胡楊的神韻與靈魂,從而展現作者「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天人合一的創作思想。他的畫立意高遠,取象平凡,卻凡而不俗;筆墨寥寥,卻氣象萬千。用筆蒼古,流暢自然而不失法度,潑彩簡明而不豔俗。
  • 讀張載「橫渠四句」,如何為天地立心?
    被世人稱為「橫渠先生」的張載,在以唯心主義為核心的傳統文化中,以具有樸素唯物主義思想佔據著重要地位。其名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廣為世人傳頌,當代哲學家馮友蘭將其稱作「橫渠四句」。
  •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句露骨的話中就有大格局,而說出這話的並非天才的張載,也以他看似笨拙實則堅實篤定的行動,畢生不斷踐行著超越著。張載哲學思考的功夫很特別。他的觀點是「改得一字,即是進得一字」,即「或中夜起坐,取燭以書」。太虛即氣與氣化萬物。
  • 寶雞歷史上為天地立心的名人——漢武帝獲「白麟」立志
    編者按:宋代大儒、關學創始人張載在陝西省寶雞市眉縣創立了「橫渠書院」,並提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橫渠四句」,字字珠璣,流傳至今。
  • 為天地立心 提升精神生命的高度
    《孝經》曰:「天地之性,人為貴。」認為在天地之間的各種生命中,沒有什麼比人更加尊貴了。荀子進一步解釋了「人為貴」,他說:「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力不若牛,走不若馬,而牛馬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從以上可知,人之所以獨異於萬物,一是因為人有倫理道德與智慧,二是因為人有主體性。
  •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今年亦是大儒張載的1000周年誕辰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千年來,如果有哪一句話自始至終激勵著一代代中國人為國為民而努力奮鬥,那一定是「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01. 遇上範仲淹距今大約980年前,一個十幾二十歲的少年,託人賣掉了帝都開封的祖宅,然後在陝西橫渠鎮的一個村子購地、建房、落戶。
  • 如何理解「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1)為天地立心:天地本無心,但天地之間之所以生生不息,生化萬物,源頭何在?佛家認為每一個個體生命都有自己的如來藏,其中含藏往世的善惡種子形成業力,支配來世的命運。  是即天地的心意。所以程明道說:「天地無心,以生物為心。」又說:「天地無心而成化。」因為天地生化萬物,只是生生之德的自然流行,並非有意生出這樣一個大千世界。所以是「無心」而「成化」。
  • 馬一浮——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他以宋代張載的「橫渠四句教」來鼓勵大家,即「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 易經智慧:何為天地之心?如何為天地立心?
    「復,其見天地之心乎」:「天地之心」這個詞就出自復卦的彖辭,從復卦裡可以看出天地萬物之心來。北宋五子之一的張載張橫渠就有四句話:「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第一句就是「為天地立心」,「天地之心」是什麼呢?這是一種比喻,指天地的核心、本原、大規律,即天道,從復卦中就可以大概看出天地的規律和本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