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娛樂訊(秦川璽/文 李新/視頻 玄反影/圖)很多見到
鄧超的人都說,「他現在真是嗨(high)了」。怎麼high?high成什麼樣?用他自己的話解釋:「現在是我人生中最美妙的時刻,我可以做我最想做的事,玩我想玩的遊戲,不需要被任何人支配。」
說這句話的時候,已經是晚上九點多。鄧超剛剛在北京做完了11場觀眾見面會,雙眼已經充滿血絲,聲音疲憊。但他依舊刻意提高嗓音,興奮地拿著話筒高喊著著自己的改變。他覺得自己釋放了,並且從未如現在這般自由與輕鬆過。
自覺「釋放」後的鄧超,把《分手大師》,剪出了四個半小時的最初長度,並堅信如果按照此版上映的話,觀眾一定也能笑滿四個半小時;他還在電影裡從自己到孫儷,再到楊冪,最後橫跨影視、體育、文學圈……黑遍了各種熟的和不熟的名人;為了這部電影的宣傳,他願意穿上高跟鞋,像電影中那樣用舌頭點燃打火機,他甚至還為此開了微博,偶爾賣萌耍賤,但幾乎天天催網友去看電影——要知道,同樣在半年前,同樣面對搜狐娛樂的鏡頭,他表示自己並不願意用微博這樣的方式來做宣傳。
面對媒體,鄧超也釋放了。以前只說隻言片語、拒談家事的他開始學會主動跟你聊孫儷、聊孩子。他還會跟你開玩笑,爆同事的猛料。這不,面對搜狐娛樂的鏡頭,他爆料,楊冪的胸圍是38~39D,還是他親口問的!
當然,如果你要覺得鄧超此後就是個「喜劇演員」了,那他真的會跟你急。就在《分手大師》上映前後,他主演的電視劇《相愛十年》【點擊觀劇】正在搜狐視頻熱播,戲裡面的他不搞笑,非常灰暗,甚至是個混蛋。這時候他告訴你,那些說用「突破自我」、「大尺度演出」、「哭戲驚人」等來形容演員的詞彙都特別不專業,「精準」才是衡量演員的唯一標準。他討厭自己被類型化,但喜歡被誇精準。
不過,鄧超會稱自己為「喜劇工作者」。他說,「像果戈裡一樣,自己作為喜劇工作者應該捍衛喜劇」。2014年6月18日,在能容納1500名觀眾的上海大光明影院,鄧超坐在最後一排同觀眾一起看了《分手大師》的首場放映。他說,全場觀眾的笑點,他基本都計算到了。這讓他想起了當年希區柯克精準計算出了觀眾看他電影時會在哪裡尖叫一樣:「我心裡默數,一二三,笑聲出來了……和希區柯克一樣。」說到這裡,他滿足地點了下頭。在不知不覺間,他將自己與大師們聯繫在了一起。
PART1:變high了的鄧超「長」這樣
從拒談家事到自帶新聞點
【更賣力的吆喝】
「下次宣傳還要這樣做」
見到鄧超時,他剛剛結束一場觀眾互動。從發布會到紅毯,再到逐個影廳的見面會,一整天都耗費在了這個影城裡,用他的原話說是:「在一個透不了氣的地下室待了一天」。細心的工作人員告訴在一旁提醒鄧超,今天已經做了11場了。他興奮地說:「哦是嗎?我精神上一點都不累。但估計媒體看到我們都快吐了。」
他開始誇工作人員下午發布會時設計的惡搞環節「特別好,我事先完全不知道!」。那場發布會上,主辦方讓他穿上十釐米高跟鞋跳舞,然後拿出一個巨型打火機,讓他像電影裡一樣,用舌頭打火,看上去有些危險,但他照做不誤。「今天太開心了,以後即便不是我自己導演的片子,我們的宣傳都要這樣做」,在工作人員補妝間隙,鄧超這樣說。
採訪進行到一半,恰好又有兩場放映結束,主辦方打斷了採訪,說要繼續去做見面會。半個小時之後他回來,「剛剛又有點high了,沒收住」。鄧超說,雖然最近一天只睡兩三個小時,但還沒有到達他的極限。邊上的工作人員都已經非常疲憊地癱坐在沙發上,他還繼續說「如果一會跟他們說吃夜宵,估計他們都會瘋了。」
【直面《變4》,開微博力挺電影】
「幸虧有觀眾」
鄧超開了微博。6月21日,他發出的第一條是《分手大師》的視頻預告。在之後發出的近三十條微博裡,也有一大部分都是與這部電影有關的東西,6月27日,他轉發了首映當日的票房情況,稱「這就是山谷裡的回聲」。但隨著《分手大師》上映的,還有《變4》。面對後者首日1.8億破紀錄的票房成績,鄧超難免顯得有些擔憂。6月27日,俞白眉發微博說「山谷裡的居民們,如果大家真的想看,卻因為已經爆滿而看不到這部電影的話,可以幫我們做一件小事:請拿起手機,如實告訴影院的老闆們你們的喜好。如實就好。」鄧超轉發,強調「如實就好」;6月28日,他發:「今天你來分手大師笑了嗎?」;6月29日凌晨,他寫「辛虧有觀眾」。
就在一年前,鄧超接受搜狐娛樂專訪時還曾聊起過,自己不願意頻繁地出現在公眾面前,不願意通過微博這樣的平臺去經營自己。但為了這部《分手大師》,他在微博上賣萌,每天奔往不同城市,去不同影院和觀眾、媒體見面。「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小賤人。」為電影宣傳要跑20個城市,這句話,鄧超走到哪兒就說到哪兒。
【百無禁忌,主動聊家庭】
「我回去寄個食譜給你吧」
上海電影節《分手大師》做完發布會之後,鄧超接受了一家平媒的專訪,最後一個問題,記者問他「生一子一女你有什麼秘方嗎?」坐在一邊的主辦方示意這個就不答了,但鄧超尷尬笑了幾下之後,開始努力回答這個問題:「這個……真的沒有什麼秘方……」,似乎覺得這個回答並不能讓記者滿足,採訪結束後,他站起來一邊整理衣服一邊說:「這樣吧,我回去好好回憶一下,把我的食譜什麼的發給你。」他也沒有生氣,然後笑著跟記者握手。接受搜狐娛樂採訪時,他從對楊冪懷孕後不顧辛苦拍戲的感動,主動聊起了孫儷在懷孕期間也市場會莫名的情緒低落,但依舊懂得在自己最忙的時候體貼地說「去忙吧,家裡有我。」他還說,一回到家,睡前的每一秒都是珍貴的,在「生」《分手大師》這個孩子的時候,他也是痛苦的,「一推開門就特別心酸,就開始想家裡的那兩個孩子」。
基本上從去年開始,那個被媒體們形容為「難搞」的鄧超,已經逐漸消失。從《中國合伙人》開始,原本對於家庭,對於孩子隻字不談的鄧超,不再抗拒與記者分享自己的感情生活。到了《分手大師》,他還會掏心掏肺一般跟你分享一些生活的感悟。比如他談到對生活的思考時,他聊起了父親去世之後自己對死亡的看法。
此外,鄧超也學會了在視頻採訪中,主動面對鏡頭與觀眾互動。他感慨楊冪懷孕的不容易時,眼睛望向鏡頭說「包括正在看這段視頻的孕婦朋友們,你們真的很棒。」,問他這部電影萬一成為炮灰怎麼辦,他面對鏡頭,說「導演朋友,我還是一個可以拍戲的演員,以後還是要多找我拍戲。」
【改變,因為想通了】
「我就是活在哈哈鏡裡面」
從拒談家事到自帶新聞點,鄧超已經完成了他的轉變。他說自己想通了:「原來有很多想要保護的東西,那時我會想,這不是電影發布會嗎?你為什麼老問我生活啊?從而我開始懷疑這個記者的動機。後來我終於弄明白了,這其實不是記者想問,這是他們的職業。原來我渴望過普通人的生活,但最終我明白我過的不是,我就是活在哈哈鏡裡面,你接受採訪也是你的生活,你在工作,也是在玩兒。」鄧超說,娛樂圈的確是個大染缸,他想通過自己讓觀眾明白,染缸裡除了黑色,還有其他很多顏色。
「我首先自己很爽,我不再會膈應,你問,你隨便問什麼!」鄧超說這句話的時候很爽快。然後他接著講:「我那麼固執,連我都會變,電視機前的你也一定會變」,說這句話時,他的目光看向了鏡頭,試圖再一次與鏡頭之外的網友們進行互動。
PART2:鄧超high了之後都聊些啥
【黑我大冪冪】
1、楊冪的胸是39D
搜狐娛樂:電影裡有一幕是量楊冪的胸圍,上面寫「85C」,這是靠譜的尺碼嗎?
鄧超:真的嗎?她應該更大吧!她不讓我寫小的。我們還有一場戲是拍她醜女大變裝。我要幫她化妝,然後設計了一個臺詞是說「哥也是按摩房的,給個十七塊也就行了,我也知道你的三圍哦!」然後我把她的三圍說出來。在討論的時候,工作人員不好問,我就去問,她告訴我說是38還是39Dcup,因為我也不懂女性胸圍的丈量單位,後來問了才知道,我就說那就是巨大唄。(39D相當於國內通用尺碼85D,可能鄧超記錯了,也可能他們在繼續「耍賤」——小狐狸神科普)
2、楊冪看到腳臭梗,淡然笑了一下
搜狐娛樂:在電影裡拍了你聞楊冪穿過的拖鞋,然後暈過去了,這是楊冪自己要求加的嗎?
鄧超:拖鞋那一段真的是來自民間。不是她自己要求加的,當時我演的時候估計她都沒看到。那一段後來她在配音的時候看到了。然後她就淡淡地笑了一下。
3、沒拍楊冪唱歌,很後悔
搜狐娛樂:沒有拍楊冪唱歌,有沒有後悔?
鄧超:沒有……(反映了兩秒)對,是挺後悔的,不過再唱的話,那估計就得把孩子生在現場了(笑)。
4、楊冪的肚子沒有拍《小時代》時的大
搜狐娛樂:楊冪看起來孕相不明顯呢。
鄧超:(自戀地說)那是導演功力嘛~~(然後正經起來)其實拍的時候還屬於懷孕的起始期。她去拍《小時代》的時候更大(笑)。
5、(不是黑)看楊冪懷孕還那麼拼,我哭了
搜狐:如何避免懷孕的楊冪顯肚子,以及規避一些會產生傷害的戲?
鄧超:在這裡我要通過媒體表示感謝。苦是一個演員的基本職業道德,對我來說,只要不受重傷,輕傷不會抱怨,不會自怨自艾,畢竟還拿那麼多錢呢。但是一個孕婦,在懷孕的前期,這麼拼,我看她的製作特輯的時候我哭了。
【爆我嬛嬛大料】
1、孫儷喜歡嫩的
搜狐娛樂:你在開頭的時候,安排孫儷看上一個打籃球的少年,這一幕是因為孫儷真的對籃球運動員這一款比較鍾愛嗎?
鄧超:其實我們考慮的角度是,她喜歡比我嫩的。設定是像一個廣告的拍攝現場,跟她的職業有關係,不會有違和感。她的角色設定是戲霸。因為現實生活中她不是那樣的人,所以她有多壞我就弄多壞。把所有的潛規則潛在自己身上。這也是娛樂精神。
2、孫儷懷孕時是情緒分子
鄧超:(談完楊冪懷孕還很拼命演戲之後主動說)我太太那時候也在懷孕,女人懷孕的時候就是一個情緒分子,情緒說來就來沒有道理,尤其是前幾個月,包括很多人都會有憂鬱症,突然覺得這個世界就只剩下我和孩子了。我當爸爸也是很有這個感覺,我看我媳婦啊,有時候她就是會不開心。
3、總覺得自己很虧欠小花妹妹
搜狐:你如何安慰懷孕的孫儷?
鄧超:我媳婦很好,她是一個絕對的養生專家,也是一個樂觀專家。我在做《分手大師》這個孩子的時候,比較虧欠小花妹妹這個孩子。每次在家裡呆著的時候,我就一直用電話跟宣傳製作組對接後期、海報、調色、配音,每天無數個會議。但我媳婦在身邊就說,超,你去吧,家裡有我沒問題。當我一推開門,背著包準備去北京了,就覺得特別心酸,覺得家裡那兩個孩子見不到了,一推門就開始想家裡的孩子。
PART3:聊HIGH之後,鄧超還能收回來
【面對惡評】我應該捍衛喜劇
搜狐娛樂:你害怕聽到不一樣的聲音嗎?
鄧超:我可能會成為炮灰。但像果戈裡一樣,作為一個喜劇工作者應該捍衛喜劇。我們的出發點很簡單,就是希望中國人多笑,但在未來,一定會有很多很多的惡評。當年果戈裡針對喜劇可能會有的惡評,就寫了一個諷刺喜劇。當年,他的《欽差大臣》轟動一時,但最後也出來各種各樣的聲音,為此,他專門寫了《散場之後》,裡面寫一幕話劇散場之後,老百姓出來說,我太喜歡這個戲,從頭笑到尾。還有人說,我也笑,但那又怎樣。有的人說,噁心。他等所有人走了之後,說,其實大家說了很多,有好的壞的,但大家都忽略了一個真正的主角,他不是男一號,他叫「笑聲」。所以作為一個喜劇工作者,我想捍衛它。一個總笑的人,和總不笑的人,他們和這個世界握手的方式是不同的。
【面對影帝】我還是更在意觀眾如何看我
搜狐娛樂:從2006年你演《李米的猜想》時候開始,就有媒體談到「鄧超的影帝夢」,你自己有這個夢嗎?
鄧超:我從來聽不到這種聲音,這是太專業的人才會想的事兒吧。首先觀眾會在心裡給你頒一個獎,比如觀眾喜歡、認同獎。這個職業,特別是幹喜劇,完全不可能有獎,甚至提名都很難。想明白了就好,我覺得真的要給觀眾幹點好的東西,獎盃是驚喜之外,不是第一時間面對的,那是額外的褒獎。
【面對喜劇大師】我們骨子裡是共同的
搜狐娛樂:你拍這部電影,是否有想證明什麼的衝動?
鄧超:我早已經過了需要證明自己,需要「裝」的時候了……我只是覺得喜劇太少啦,大家都很難笑了。唯一想要證明的,可能就是,我是一個有能力的人,還有能力讓大家笑。卓別林,莎士比亞,果戈裡,周星馳,憨豆先生,金凱利……在我的片子裡你可以看到向他們的致敬。一代一代就是這樣,因為我們骨子裡是共同的,他們也是這樣,就是明白笑,是給人帶來多大的力量,而且就做這個。如果沒有這個東西推動他們的話,他們沒有這麼多傳世的作品。
【面對《相愛十年》】我希望自己的臉是橡皮泥
搜狐娛樂:和《分手大師》不同,你正在播出的電視劇《相愛十年》,肖然這個人物相比你之前的角色而言其實更加灰暗,當初接這個角色的緣由是?
鄧超:《相愛十年》的劇本改編自慕容雪村的小說《天堂向左,深圳向右》。我剛接觸到這個角色的時候,覺得男主人公太魔鬼了,一開始非常不喜歡,直接拒絕了邀請。我為什麼要演一個幹那麼多髒事的混蛋?小說太寫實太灰色了,我拒絕的是小說中反映的那種悲觀,完全顛覆了傳統劇目中男主演的模樣。這是個冰冷的孩子,殺人、玩女明星,販賣軍火……這個角色和我毫無共鳴。三年後導演又來找我,還是希望我來演。我又去看了原小說,還請了作者慕容雪村吃飯,問他為什麼要寫這個?他說其實就是個人經歷,這世界上有千千萬萬個肖然。之後我又反覆看了幾遍原著小說,忽然產生了一種想詮釋一個天使變成魔鬼的故事的衝動。可能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我有了不同的表達的欲望。我想帶著大家體驗一下過程,感受不一樣人群的生存法則。《分手大師》裡喜歡耍賤的樣子和我平時生活中比較接近吧。但從表演角度來說,我希望自己的臉蛋是「橡皮泥」。後來接《相愛十年》後,我對自己也進行了解析,認為之前的拒絕是在下意識對自我有保護,表演時必須要打掉自己內心的障礙,去挑戰很多東西,把我之前的狀態拋掉。就像拍電影《不法之徒》也是,我每天穿著從地攤買的內褲、黑夾克,去演「扎在人堆裡看不見」的通緝犯……如果我總是用一張臉去演戲,那我就太外行了,做演員這行也沒有任何意義。我希望別人更願意看我的未知。能夠變為一個未知演員,我覺得這個挺棒的。我希望自己每一次表演都不一樣,用不鄧超的方式去表現。這有點自虐,但只要對一件事情有了認同,就要堅持到底。
搜狐娛樂:肖然這個人物其實也在紙醉金迷的現實中迷失過,不知在演藝圈你有迷失過麼?
鄧超:人生的課堂每天都在學習。我們面對每一天都是忐忑的,你內心有天使也有魔鬼,你是最了解自己在想什麼的那個。生活中我不會碰那個底線,生活就應該是平淡踏實的,但在表演中我一直在挑戰自己的底線,沉迷於表演方式的時候有時會糾結,總是對導演說「再來一條!」這算是一種迷失嗎?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