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相信一切是最好的安排」這句話是真的,只要你不放棄。
本科院校和專業:北京師範大學 資源環境科學
保送院校和專業:北京大學 自然地理學
培養方式:學術碩士
個人基本情況:
專業成績:前三學年均為專業第一
英語:CET4 559 CET6 516
科研:校級科研項目主持人
競賽:一次省部級科技作品競賽三等獎
學生工作:團支書、團校秘書長、黨支部組織委員
社會實踐:優秀個人(校級)、優秀調研員(校級)
榮譽稱號:優秀團員(校級)、優秀團支書(校級)、三好學生(校級)、優秀畢業生(校級)、優秀畢業生(北京市)
2019年6月報名北大的夏令營之後未入初選,8月聯繫北大老師得知九推只剩兩個名額,思考過後打算搏一搏,最終通過九推報送北大。
一、關於前期準備。
我並不是在入學後就開始為保研而努力的,而是在一點點地做好每件事兒後發現自己離它越來越近。我真正開始思考這件事是在大三上,隨著前兩學年綜測排名都是第一,我覺得自己大概可以保研,可能看到這裡的你覺得這不是穩了嗎,但我想說,真得沒有什麼事情是可以輕易說穩的,這一點我在後來的經歷中會說明。
其實要說大三上開始思考保研,也不過是開始擔心自己到底有沒有資格,為什麼這麼擔憂,那就要從班裡只有12個人說起,按照往年比例的話,最多也就三人,再加上專業課成績拉不開距離,別人的加分我也不清楚。所以,我大三上做的事情就是在擔憂中找已經保研的師姐聊天解壓,了解保研細則(大三上學期課太多,我幾乎不能為保研做啥努力)。
所以說,我為保研資格付出的努力也基本都是在大學前兩年積累的,主要還是專業成績一直排第一的原因吧。
最後計算保研時,我擁有的額外加分包括:英語六級、校級科研項目的主持人、自然資源學會舉辦的一個科技論文比賽的三等獎,一些社會工作的獎項(優秀學生幹部、優秀團員、三好學生、暑期實踐/寒假調研優秀個人),還有我熱愛的一堆學生工作吧(三年團支書、一年團校秘書長、一年黨支委),社會工作的獎項和學生工作經歷看著多,其實在最後保研細則的規定下,基本上1-2個就能達到上限了。
每個專業,每個班的情況都不同,對於我們專業我們班的保研,專業成績是主導因素。雖然每個學校、專業、班級的情況都不同,但我還是想分享一下大學期間促成我獲得保研資格的各方面的努力。
(1)專業學習
在這方面,我想詳細地分享一些我的方法。其實說實話,我覺得自己大學四年做得最有效的一件事情就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專業成績每學年都排在第一,這一項成就其實對於我爭取很多機會都奠定了基礎。
很多同學可能在大學面臨一個困惑,就是上課如何專注地聽講,這裡我有幾個小建議:首先學會做筆記,最好是能在上一屆師兄師姐那裡搞到PPT,尤其是紙質的,可以直接在老師講得時候記在旁邊;其次,學會猜重點,大學考試的秘訣就是考試重點,但我覺得重點不一定等老師在複習課給出,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途徑是,在上課聽講時,站在老師的角度想一想,如果他講到了重點,他會以什麼樣的方式給學生強調,帶著一顆「猜重點」的心去上課,不僅可以讓自己更加專注的聽課,還對於這門課的期末複習很有幫助。
除了上課聽講外,期末複習的方法也很重要,很多同學在複習的時候可能是按照章節複習,比如按章節過一遍PPT,但我認為最有效的複習應當是按章節複習和按題型複習相結合的,因為這樣更有針對性。複習的時候如果能針對性地總結出每一章節可能涉及到的題型和內容,複習起來也就事半功倍了。
(2)學生工作
關於學生工作這方面,我覺得最重要的兩點是喜愛和負責。我們在做的學生工作應當是自己非常喜愛的工作,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投入精力,才能做好。有時候可能會擔心學生工作佔有太多的學習時間,但其實當自己產生這種想法的時候,就是把學生工作當成了一種負擔,而事實上,如果把學生工作作為學習的一個途徑的話,很多的品質比如高效率、團隊合作等都可以用到專業學習上,並且學生工作中接觸到的各種各樣優秀的同學也會給你提供很多幫助,幫你打開視野,讓你的綜合素質得以提升。
我很感謝我在學生工作中結識到的老師和同學,與他們相處,我會有一種在一起變得更優秀的感覺。而事實證明,很多具有保研資格的人,也大多是學生骨幹,因為他們具有在各個方面積極進取的品質。
(3)社會實踐
關於社會實踐方面,我覺得最好是能夠聚焦,一直堅持做一件事情或者類似的事情。比如,我大學期間先後參與了三次關於精準扶貧的調研。一方面是精準扶貧相關調研的機會比較多,另一方面是這一政策的內容很吸引我,這樣下來,我感覺自己做的東西是相關聯且層層深入的。除此之外呢,我也有過兩次的境外交流機會,雖然都是短期的項目,但確實經歷很寶貴,視野被放大很多。
至於社會實踐和保研有什麼關聯,那其實和學生工作是差不多的。總之,我在大學最大的收穫就是多接觸、多嘗試,將視野打開,獨自悶頭準備保研絕對沒有和一群優秀的人在一起互相競爭、互相幫助,一起為同一個目標而努力來得更輕鬆更有效果一些。(這也是為什麼青春有你2的妹妹們關係這麼好的原因之一,哈哈哈)
二、關於方向的選擇
大三下基本確定自己能獲得保研資格後,就產生一系列問題,我是外保還是內保,外保的話選哪個學校,我應該選擇什麼方向,選擇哪位老師。
師大地理本就是一個很高的起點了,如果要往上走的話,其實學校也局限在那幾所內:師大本校、清北(包括深研院)、南京大學、武漢大學、中科院的地理所和遙感所(或許還有中山大學什麼的可以考慮,但我沒有了解過)。
面臨這些選擇的時候,首先得明確對於自己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之後便很容易排除了。對我來說,學校的地點還是比較重要的,我想留在北京,於是只剩師大、清北和中科院供我選擇;其次,我想留在高校,中科院相對較濃的科研氛圍也被我排除了;
再之,清華招生的好像都是直博生,而我目前沒有直博的打算,再加上我個人一貫偏向於北大的氛圍,清華也被我排除。最終我將目標鎖定在北大和師大。我的選擇經驗並不是建議大家先選擇學校,畢竟讀研導師和專業也十分重要,只不過對我來看,學校還是我的第一選擇。
在專業方向的選擇上,前三年的經驗告訴我,毫無疑問要選自己感興趣的方向,這是自己未來幾年一直要做的東西,沒有興趣支撐的科研,真的是難上加難。前三年的各種嘗試,其實讓自己看清很多東西,尤其是你不適合或者不喜歡的東西,比如我不喜歡野外採樣、不喜歡做室內實驗,又擔心自己的計算機能力不夠強,不想天天敲代碼,於是我選擇了土地方向,一個我自認為是在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交界,並且將二者很好的融合起來的方向。
三、關於夏令營
(此處無乾貨,只有經驗教訓,卑微)
在我把目標鎖定在北大和北師大之後,比較巧的是,往年一向沒有夏令營的北大城環,今年竟然要舉辦夏令營,那就意味著,我可以先參加北大的夏令營去試試水,不用那麼著急在兩所學校之間做出選擇。我滿懷期待地打算在夏令營為自己爭取一個機會的時候,老天好像給我開了一個玩笑,發生了什麼?我初審沒過。
初審結果出來後,我其實是有些難以置信的,於是我發郵件找北大城環的教務確認了一下是否有收到我的材料,答案為是的。至於為啥被刷我就沒再問了,其實我現在也不清楚自己為啥初審沒過。我自認為有兩個原因,一個是確實夏令營優秀的人太多,我被刷下來了;
另一個是我的初審材料可能準備的有缺漏。在被刷之後,我曾和學部兩位老師聊天,他們都認為是我準備材料不夠認真的原因,說一般師大的第一名北大還是會給過初審的。這也是我在準備材料的時候沒有過於細心的原因,再加上當時快要學期期末考試。這也是我上面提到的,真的沒有什麼事情是在「一般」的情況下,就可以說穩的。經驗教訓就是對待什麼都要認真,對待重要的事情更要十分認真。
Anyway,夏令營與我無緣了。所以我沒有什麼夏令營的經驗要分享,哈哈哈。
四、面臨風險的糾結
現在回想起來,夏令營落選後的6月到8月真的是一個讓人略微窒息的兩個月。6月之後,聽通過夏令營順利進入北大的優秀的程雪雁說,北大自然地理好像今年計劃招生10個,夏令營招了8個。這麼說,如果我要參加九推的話,就剩2個名額了,有點想哭……
如果說6月之前我不用著急確定是北大還是師大時,那6-8月就是我糾結這兩個選擇的最煎熬的一段時間了。保本校,直接選擇方向和老師,保外校,聯繫導師準備複試還面臨著失敗的風險。在這個時間段,我處於一個每天看著北大城環官網和北師大地理官網的狀態,看老師看方向。但後來發現,這對於我並沒有實質性的推進。
於是,我開始找同學聊,找老師聊,那段時間,我大概有約學部的四位老師聊天,每次聊完後好像更清晰了一些,又好像更迷茫了一些,因為別人其實說的再多也是建議,如果對你不夠了解的話,並不知道什麼是你想要的,什麼是適合你的,但給你提供信息是真的。
我後來意識到,如果我在糾結,如果我有猶豫,說明其實我對於北大還心有不甘,我還不想放棄它。於是我行動起來了,在7月份給北大城環的一位意向老師發了郵件,驚喜的是他還有名額,而且他好像對我還算滿意,我們約了8月見面。老師人很好,見面並沒有在刻意考驗我,觀察我啥的,而是在向我介紹組裡的方向,並且向我說明風險,的確,九推只剩2個名額,那就意味著複試的時候我將與幾個和我一樣也提前聯繫了有名額的其他老師的同學競爭。
但好像這次我沒有在糾結了,可能是因為聯繫的導師剛好有名額鼓勵到了我,我終於在見他之後決定參加北大的九月推免,去爭取那個二分之一,因為嘗試過後最起碼不會後悔。
五、關於九推準備
8月23日參加完學部的國外交流項目回來後,我便投入了九推的準備階段。首先,就是初審材料的準備,又來了它又來了,我這次一定不能再折在這上面,於是我在之前夏令營準備的材料裡重新完善了個人陳述、專家推薦信、個人簡歷和科研經歷,並且這次材料我沒有像夏令營材料一樣選擇寄送,而是親自跑到北大,交到了城環教務的辦公室。
其次,開始準備面試。北大城環的面試每人大概20分鐘,具體包括:1)10分鐘左右的PPT自我介紹2)英文摘要的翻譯3)一道專業問題的回答(大概有三個方向的題目可供選擇:自然地理方向、地質地貌方向和地球化學循環方向)4)評委自由提問(有一個問題是用英文提問,英文回答,其餘都是針對自我介紹的內容展開提問)。
每年的面試環節變化不大,只有細小差異,我在諮詢往屆師兄師姐後,對於面試的主要環節進行了複習。10分鐘的自我介紹裡,我認為比較重要的兩部分內容是你的專業學習和科研經歷,關於專業學習,最好是能夠給自己的本科課程製作一份思維導圖,這樣評委老師會很快看出你是一個具有專業思維方式且知識體系完善的同學,另外科研經歷的介紹,我認為在精不在多,如果很多自然更好,但短暫地時間內讓評委老師看出你科研潛力的主要方式是詳細地介紹某次自己貢獻率很大的科研經歷,並講述自己的收穫。
九月底順利通過複試,不得不說,參加複試的同學的學校中,北師大的確是相當靠前了,所以我也一直感覺自己通過複試不全是自己的努力,更是北師大地理學部這個很好的平臺為自己提供了跳板。至此,我的保研路畫上了圓滿的句號,我也在後來的結果中看到其實又多了1個名額,共3個,而不是2個,但我慶幸,自己是帶著2個的壓力去準備的。
六、關於乾貨匯總
雖然每個人的保研經歷不同,但還是會有一些共同的經驗可以汲取。下面是我總結出的保研過程中的一些小經驗:
(1)保研機會的爭取
每個專業的情況不同,最好針對各專業情況準備保研加分需要的東西。保證專業成績是首要的,如果是大一/大二的同學,一定要考好專業課,一般來說,大一數理化的學分很多,在保研的科目中佔有較大比例;多參與科研訓練,既然選擇保研,那說明有讀研的傾向,提前進行科研訓練就是在為讀研做準備,也會在面試的自我介紹中給老師留下科研經歷豐富的印象。
(2)認真、認真、再認真
雖然夏令營沒過很有可能是因為我實力不夠,但的確當時材料的準備也沒讓自己很滿意。所以,做好每一步。關於申請材料準備、簡歷製作,保研論壇都有很多乾貨,參考模板但一定不要照抄模板。
(3)多溝通、多交流、多諮詢、多嘗試
保研與考研相比,雖然不是特別折磨人,但也是對自己心態和承壓力的一次考驗。這條路有很多人在走,所以不要孤身承擔這一切,不懂就問,不開心就找同樣在準備保研的人取取經、聊聊天。尤其是對往屆師兄師姐和老師的諮詢,我在準備複試的過程中,通過各種渠道加了很多師兄師姐的微信,過來人經驗足是毫無疑問的。另外,在你聯繫導師之前不要考慮太多,也許在和他聊完後,你就知道是不是適合自己的了,所以,多嘗試,如果你不能確定自己的方向,那也可以多參加夏令營。
(4)什麼時候聯繫導師
我個人建議,如果有夏令營,一定要參加,大可以在夏令營中結識心儀導師;夏令營沒過打算繼續九推的,那麼就在夏令營結束後儘快聯繫導師,如果老師問到為什麼沒有參加夏令營時,最好巧妙的回答。
(5)好多事情是相輔相成的,做好每一件
這是我在文中一再強調的,即使你想保研,也不要過於專注這個目標本身,將自己的目光放長遠一些,在大學期間還是要多嘗試各種活動,因為這個過程中你收貨的夥伴和品質是十分寶貴的。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比如保研有一項加分項是暑期實踐的優秀個人,那你獲取這項加分有兩個途徑:一是自己在隊伍中做出很大的貢獻,二是在隊伍中有一個比較好的人緣。而說實話,實踐證明第二種途徑更靠譜一些,好人緣不代表在隊伍中「混吃」沒有貢獻,但在基本分工明確地前提下,你要做出很大貢獻其實是很具有局限性的,並且自己的精力也是有限的。
那好人緣從哪裡來呢,不是去刻意地迎合別人,而是真誠用心地參與到每一次的經歷中,然後有些你需要的東西就意料之外地來了。
以上就是我想分享的內容,最後,祝願大家在保研的路上都能夠如願以償,努力不被辜負,機會總能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