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臺北7月11日電(記者李寒芳 裴闖)「李婭莎!」第24屆臺灣金曲獎頒布最佳閩南語女歌手的這一幕,被臺灣一電視臺點評為「最可愛的獲獎感言」。
聽到名字後的上海姑娘一臉錯愕,上臺後更泣不成聲,脫口而出的先是「感謝觀音菩薩,感謝佛祖」。臺下的經紀人搖頭「一大群要感謝的人都沒感謝到」。
「當時腦子一片空白,完全沒想到會得獎。」她近日在臺北接受記者專訪時說,不僅沒準備獲獎感言,還在典禮前幾天「勸退」了打算從上海飛過來觀禮的母親,「怕她失望」。
說著一口吳儂軟語的李婭莎與閩南語歌結緣,是在2009年來臺參加第四屆超級偶像比賽。打選秀擂臺賽要有出「奇兵」的魄力,尋尋覓覓中,李婭莎無意間被江蕙演唱的閩南語歌曲《家後》打動,於是迸發了小試一把的念頭。
普通話只有四聲調,閩南語卻有八聲調,好多說法對她而言更是聞所未聞,比如「目屎」是「眼淚」,「恁兜」是「你家」。李婭莎像小學生學說話,用拼音注音,請臺灣朋友正音,再揣摩歌詞中的細微情感。
《家後》經過全新演繹後,別有細膩動人的風味,獲得了評委的交口稱讚,也為李婭莎贏得了在臺灣的第一批粉絲。
2011年12月,李婭莎發布了首張閩南語專輯《春夏秋冬》,成為臺灣史上第一位發行閩南語專輯的大陸歌手,並憑藉其入圍了第23屆金曲獎年度最佳閩南語專輯以及最佳閩南語女歌手兩項大獎。
入圍給了李婭莎莫大的肯定,2012年12月,她又推出第二張閩南語專輯 《愛》,甚至挑戰同名單曲的閩南語填詞,就是這張《愛》獲得了金曲獎的青睞。
有人用「新人爆冷」來形容她的今日輝煌,然而李婭莎的成名路並非坦途:16歲就曾和蔡依林、周迅出合輯,出道14年,換過4家唱片公司,出過4張專輯。在看不到「出頭天」的日子裡,她跑去考中央戲劇學院,考上又被圈內人勸回,母親也一路支持「年輕時堅持夢想,老了才不後悔」。
她形容自己的心路歷程就像閩南語歌《花若離枝》:「世間冷暖情為貴,寒冬亦會變春天」。
「你實至名歸。」一位歌迷在李婭莎的FACEBOOK上留言說:「你的歌曲清新富有創新……閩南語歌該走出悲情曲調,多方面嘗試電音及清新唱腔。」
臺灣知名DJ劉玉霖說,閩南語歌不能只是臺灣人唱的歌。他舉例說,鳥叔的《江南STYLE》紅遍全球,其實大家多聽不懂歌詞唱什麼。閩南語歌曲要適應社會的變遷,就要汲取新鮮、多元的元素,或許「李婭莎會成為閩南語歌曲新世代的一個象徵」。
拿到金曲獎後的李婭莎並沒有「一夕爆紅」的狂喜。雖然有「粉絲」期待她能「出華語專輯,再拿個最佳華語女歌手。」但她坦言,目前還是一步一個腳印,先立足閩南語歌曲,有機會再拓展。
她期待,有一天能夠像那英那樣,站上臺灣小巨蛋的舞臺開個人演唱會。
她期待,通過自己的一份努力,讓閩南語歌在大陸流行不僅局限於福建一帶,而是像粵語歌那樣在大陸的大江南北傳唱,迎來古老河洛話音樂的當代春天。
眼前身著一襲綠裙的李婭莎,如同一枝清麗雋秀的綠櫻,恰似《花若離枝》的歌中所唱:「為著新櫻等春天,不願青春空枉費」。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