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語文文言文古詩詞知識及譯文

2021-02-17 中考君

九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和文言文的知識點整理,主要包括譯文、一詞多義、通假字等等,需要的同學快背起來,這些文言文和古詩詞都是中考常考的名篇哦~

嶽陽樓記

宋代:範仲淹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嶽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遊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裡,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譯文

慶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職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各種荒廢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於是重新修建嶽陽樓,擴大它原有的規模,把唐代名家和當代人的詩賦刻在它上面。囑託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情。

我觀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連接著遠處的山,吞吐長江的水流,浩浩蕩蕩,無邊無際,一天裡陰晴多變,氣象千變萬化。這就是嶽陽樓的雄偉景象。前人的記述已經很詳盡了。雖然如此,那麼向北面通到巫峽,向南面直到瀟水和湘水,降職的官吏和來往的詩人,大多在這裡聚會,他們觀賞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大概會有所不同吧?

像那陰雨連綿,接連幾個月不放晴,寒風怒吼,渾濁的浪衝向天空;太陽和星星隱藏起光輝,山嶽隱沒了形體;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槳折斷;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長嘯,猿在悲啼,這時登上這座樓啊,就會有一種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批評指責,滿眼都是蕭條的景象,感慨到了極點而悲傷的心情。

到了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時候,湖面平靜,沒有驚濤駭浪,天色湖光相連,一片碧綠,廣闊無際;沙洲上的鷗鳥,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遊來遊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蘭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裡,波動的光閃著金色,靜靜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漁夫的歌聲在你唱我和地響起來,這種樂趣真是無窮無盡啊!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感到心胸開闊、心情愉快,光榮和屈辱一併忘了,端著酒杯,吹著微風,那真是快樂高興極了。

唉!我曾經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許不同於以上兩種人的心情,這是為什麼呢?是由於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時,就為百姓擔憂;在江湖上不做官時,就為國君擔憂。這樣來說在朝廷做官也擔憂,在僻遠的江湖也擔憂。既然這樣,那麼他們什麼時候才會感到快樂呢?他們一定會說:「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後才樂」。唉!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寫於慶曆六年九月十五日。

一詞多義

明:(1)(到了第二年)越明年

(2)(明媚)至若春和景明

以:(1) (來)屬予作文以記之

(2)(因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夫:(1)(那)予觀夫巴陵勝狀

(2)(表句尾感嘆)嗟夫

觀:(1)(看)予觀夫巴陵勝狀

(2)(景象)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

極:(1)(直到)北通巫峽,南極瀟湘

(2)(窮盡,盡頭)此樂何極

(3)(表示程度深)感極而悲者矣

或:(1)(或許)或異二者之為

(2)(有時) 而或長煙一空

空:(1)(天空) 濁浪排空

(2)(消散) 長煙一空

通:(1) (順利)政通人和

(2)(通向)北通巫峽

和:(1)(和樂)政通人和

(2)(和煦)春和景明

一:(1)一片:一碧萬頃

(2)全:長煙一空

(3)全部:在洞庭一湖

則:(1)那麼:然則何時而樂耶

(2)就是: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

(3)就: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歸:(1)歸依:微斯人,吾誰與歸

(2)聚攏:雲歸而巖穴暝

備:(1)前人之述備矣:譯盡

(2)備齊

詞類活用

1.百廢具興(動詞作名詞,荒廢了的事業)

2.先天下之憂而憂(名詞作狀語,在……之前)

3.後天下之樂而樂(名詞作狀語,在……之後)

4.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封建王朝官吏降職或遠調)

5.憂讒畏譏(名詞作動詞,別人說壞話)

6.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形容詞作名詞,賢明之人)

7.而或長煙一空(形容詞作動詞,消散)

8.北通巫峽,南極瀟湘(名詞活用作狀語,向北;向南)

9.或異二者之為(動詞活用作名詞,這裡指心理活動)

古今異義

1.氣象萬千【古義:景色和事物;今義:天氣變化;氣象萬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種多樣、非常壯觀。】

2.微斯人【 古義:(如果)沒有;今義:微小】

3.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古:景象;今:看】

4.橫無際涯【古:廣遠;今:與「豎」相對】

5.濁浪排空【古:衝向天空;今:全部去除掉】

6.予觀夫巴陵勝狀【古:指示代詞,表遠指,相當於「那」;今:丈夫,夫人】

7.前人之述備矣【古:詳盡 今:準備】

8.增其舊制【古:規模 今:制度】

9.作文【古:寫文章 今:作文】

10.至若春和景明【古:日光;今:景色、景物】

11.則有去國懷鄉【古:國都;今:國家】

12.則有去國懷鄉【古:離開;今:前往】

13.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古:曾經;今:品嘗】

14.越明年 【古:及,到;今:越過】

15.寵辱偕忘【古:榮耀;今:恩寵】

16.沙鷗翔集【古:群鳥停息在樹上;今:集體,集中】

17.進亦憂【古:在朝廷做官;今:前進】

18.退亦憂【古:不在朝廷做官;今:後退】

通假字

1.屬予作文以記之(通「囑」,囑託)

2.百廢具興(通「俱」,全,皆,都)

句式分析

1.倒裝句

例:微斯人,吾誰與歸?(疑問代詞「誰」作賓語,賓語前置。語序應為「吾與誰歸」。)

2.判斷句

例: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也」表判斷語氣。)

3.省略句

例:屬(zhǔ)予(yú)作文以記之。(省略主語「滕子京」。)

4.狀語後置

例: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

遷客騷人,多會於此。

5.定語後置

例:居廟堂之高……處江湖之遠……

6.賓語前置句

例:吾誰與歸?

重點語句

(1)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它連接著遠處的山,吞吐長江的流水,水波浩蕩,無邊無際,或早或晚(一天裡)陰晴多變化,氣象千變萬化。

(2)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

像那陰雨連綿繁密,接連幾個月都不放晴,陰冷的風呼嘯著,渾濁的水浪衝向天空

(3)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至於春風和煦、陽光明媚時,湖面平靜,沒有驚濤駭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綠,廣闊無際。

中心思想

這篇文章敘述了事情的本末源起,通過描繪嶽陽樓的景色及遷客騷人登樓覽景後產生的不同感情,表達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與「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醉翁亭記

宋代:歐陽修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裡,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譯文

環繞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幾座山峰,樹林和山谷尤其優美。一眼望去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那是琅琊山。沿著山路走六七裡,漸漸聽到潺潺的水聲,看到流水從兩座山峰之間傾瀉而出的,那是釀泉。泉水沿著山峰折繞,沿著山路拐彎,有一座亭子像飛鳥展翅似地,飛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這亭子的是誰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給它取名的又是誰呢?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太守和他的賓客們來這兒飲酒,只喝一點兒就醉了;而且年紀又最大,所以自號「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於喝酒,而在欣賞山水的美景。欣賞山水美景的樂趣,領會在心裡,寄托在酒上。

至於太陽的升起,山林裡的霧氣散了;煙雲聚攏來,山谷就顯得昏暗了;朝則自暗而明,暮則自明而暗,或暗或明,變化不一,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繁葉茂,形成一片濃密的綠蔭;風高霜潔,天高氣爽,水落石出,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黃昏歸來,四季的風光不同,樂趣也是無窮無盡的。

至於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歡唱,來去行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後面的答應;老人彎著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領著走。來來往往不斷的行人,是滁州的遊客。到溪邊釣魚,溪水深並且魚肉肥美;用釀泉造酒,泉水清並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橫七豎八地擺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辦的宴席。宴會喝酒的樂趣,不在於音樂;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贏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時起時坐大聲喧鬧的人,是歡樂的賓客們。一個臉色蒼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中間,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陽下山了,人影散亂,賓客們跟隨太守回去了。樹林裡的枝葉茂密成林,鳥兒到處叫,是遊人離開後鳥兒在歡樂地跳躍。但是鳥兒只知道山林中的快樂,卻不知道人們的快樂。而人們只知道跟隨太守遊玩的快樂,卻不知道太守以遊人的快樂為快樂啊。醉了能夠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誰呢?是廬陵歐陽修吧。

虛詞註解

「而」用法:

1.蔚然而深秀者:表並列

2.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表承接

3.而年又最高:表遞進

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遞進

5.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瞑:表承接

6.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表承接

7.水落而石出者:表承接

8.朝而往,暮而歸:表修飾

9.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表因果

10.往來而不絕者:表修飾

11.臨溪而漁:【有爭議】Ⅰ.當「臨」為動詞時,表順接 Ⅱ.當「臨」為介詞時,表修飾

12.溪深而魚肥:表並列

13.泉香而酒洌:表並列

14.雜然而前陳者:表修飾

15.起坐而喧譁者:表並列

16.太守歸而賓客從也:表承接

17.而不知人之樂:錶轉折

「之」用法: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

2.瀉出於兩峰之間者:助詞,的

3.名之者誰:代詞,指醉翁亭

4.醉翁之意不在酒:助詞,的

5.山水之樂:助詞,的

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詞,指代「山水之樂」

7.山間之朝暮也:助詞,的

8.宴酣之樂:助詞,的

9.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

詞類活用

1. 山行六七裡 山:沿著山谷,名詞作狀語

2. 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 翼然:像鳥兒的翅膀張開一樣,名詞作狀語。

3. 名之者誰 名:命名,取名,名詞用作動詞。

4. 自號曰醉翁也 號:取名,名詞用作動詞。

5. 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前)樂:以……為樂,意動用法;(後)樂:樂趣,名詞。

6. 至於負者歌於途 歌:歌曲,名詞用作動詞,唱歌。

7. 雜然而前陳者 前:在前面,名詞作狀語。

8. 太守宴也 宴:設宴,名詞作動詞

古今異義詞

非絲非竹【竹:古義:管樂器;今義:竹子】

四時之景不同【時:古義:季節;今義:時間】

野芳發而幽香【發:古義:開放;今義:散發】

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古義:情趣;今義:願望,心願】

林霏開【開:古義:消散;今義:打開】

頹然乎其間者【頹然:古義:醉醺醺的樣子;今義:頹廢的樣子】

一詞多義

1.歸:

太守歸而賓客從:回去

雲歸而巖穴暝:聚攏

暮而歸:回來

2.謂:

太守謂誰:為,是

太守自謂也:命名

3.臨:

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居高向下

臨溪而漁:靠近

4.秀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麗

佳木秀而繁陰:草木茂盛的樣子

5.樂

山水之樂:樂趣

人知從太守遊而樂:歡樂

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對...感到快樂【第一個「樂」】

6.而

溪深而魚肥;表並列

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表遞進

雜然而陳前者;表修飾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表承接

特殊句式

1.倒裝句: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

(正常語序應為「於途歌」「於樹休」。狀語後置句)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述以文:述之以文,以文述之,即是省略句,又是倒裝句,屬狀語後置句。)

2.判斷句:

環滁皆山也。(「也」表示判斷語氣。)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者,…也」,判斷句式的標誌。)

有亭翼然臨於泉上,醉翁亭也。(「也」表示判斷語氣。)

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者,…也」,判斷句式的標誌。)

水落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者,…也」,判斷句式的標誌。)

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者,…也」,判斷句式的標誌。)

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者,…也」,判斷句式的標誌。)

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者,…也」,判斷句式的標誌。)

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者,…也」,判斷句式的標誌。)

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者,…也」,判斷句式的標誌。)

廬陵歐陽修也。(「也」表示判斷語氣。)

3.省略句: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心」和「酒」前面都省略了介詞「於」,應為「得之於心而寓之於酒也。」)

中心思想

這篇優美的山水遊記通過描寫醉翁亭的秀麗、自然風光和對遊人之樂的敘述,勾勒出一幅太守與民同樂的圖畫,抒發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娛情山水以排遣抑鬱的複雜感情。

通過描寫醉翁亭的自然景色和太守宴遊的場面,表現詩人寄情山水、與民同樂的思想。

湖心亭看雪

明代:張岱

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餘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餘大驚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餘同飲。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譯文

崇禎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邊。大雪接連下了多日,湖中遊人全無,連飛鳥的聲音都消失了。這天初更時分,我撐著一葉小舟,穿著細毛皮衣,帶著火爐,獨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瀰漫,天與雲與山與水,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見有兩人鋪好氈子,相對而坐,一個童子正把酒爐裡的酒燒得滾沸。他們看見我,非常高興地說:「想不到在湖中還會有您這樣有閒情逸緻的人!」於是拉著我一同飲酒。我盡情的喝了三大杯酒,然後和他們道別。問他們的姓氏,得知他們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時候,船夫喃喃地說:「不要說相公您痴,還有像相公您一樣痴的人啊!」

詞類活用

1.大雪三日 大雪:名詞活用作動詞,下大雪。

2.是金陵人,客此。客:名詞活用作動詞,客居。

3.擁毳衣爐火 爐火:名詞活用作動詞,帶著爐火。

4.與餘舟一芥 芥:小草,這裡名詞活用作狀語,像小草一樣的微小。

古今異義

1. 餘住西湖 餘:古義:我。(例:餘住西湖)今義:剩下。

2. 餘強飲三大白而別 白:古義:名詞,古代罰酒用的酒杯。(例如:餘強飲三大白而別)今義:白色。

3.是日更定矣。是:古義:這。今義:判斷詞(與「非」相對)

一詞多義

是:1.是日更定:這

2.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判斷動詞,是

更:1.是日更定:古代夜間的計時單位,音gēng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還,音gèng

白:1.上下一白:白色

2.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古時罰酒用的,泛指酒杯。

大:1.見餘大喜:非常

2.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大

餘:1.餘住西湖:我,指作者

2.江幹上下十餘裡間:多

通假字

挐:通「橈」,撐(船)、劃

中心思想

通過寫湖心亭賞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現了作者孤獨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緒。突出了作者遺世獨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達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悅與分別時的惋惜,體現出作者的故國之思,同時也反映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汙、不隨波逐流的品質以及遠離世俗,孤芳自賞的情懷,同時也寄託人生渺茫的慨嘆。

行路難·其一

唐代:李白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譯文

金杯中的美酒一鬥價十千,玉盤裡的菜餚珍貴值萬錢。

心中鬱悶,我放下杯筷不願進餐;拔出寶劍環顧四周,心裡一片茫然。

想渡黃河,冰雪卻凍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風雪早已封山。

像呂尚垂釣溪,閒待東山再起;又像伊尹做夢,他乘船經過日邊。

人生道路多麼艱難,多麼艱難;歧路紛雜,如今又身在何處?

相信乘風破浪的時機總會到來,到時定要揚起徵帆,橫渡滄海!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唐代:劉禹錫

巴山楚水悽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譯文

被貶謫到巴山楚水這些荒涼的地區,度過了二十三年淪落的光陰。

懷念故去舊友徒然吟誦聞笛小賦,久謫歸來感到已非舊時光景。

翻覆的船隻旁仍有千千萬萬的帆船經過;枯萎樹木的前面也有萬千林木欣欣向榮。

今天聽了你為我吟誦的詩篇,暫且借這一杯美酒振奮精神。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宋代: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何似 一作:何時;又恐 一作:惟 / 唯恐)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長向 一作:偏向)

譯文

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節,高高興興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個大醉,寫下這首詞,同時也思念弟弟蘇轍。

明月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呢?我拿著酒杯遙問蒼天。不知道天上的宮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憑藉著風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擔心美玉砌成的樓宇,太高了我經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賞著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宮哪裡比得上在人間。

月兒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窗戶上,照著屋裡沒有睡意的人。明月不應該對人們有什麼怨恨吧,可又為什麼總是在人們離別之時才圓呢?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事兒自古以來就很難周全。希望人們可以長長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裡也能一起欣賞這美好的月亮。

月夜憶舍弟

唐代: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譯文

戍樓上的更鼓聲斷絕了人行,秋夜的邊塞傳來了孤雁哀鳴。

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氣,月亮還是故鄉的最明亮。

雖有兄弟但都離散各去一方,已經無法打聽到他們的消息。

寄往洛陽城的家書常常不能送到,何況戰亂頻繁還沒有停止。

長沙過賈誼宅

唐代:劉長卿

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獨尋人去後,寒林空見日斜時。

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

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

譯文

賈誼被貶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遭遇千萬代令人傷情。

我在秋草中尋覓人跡不在,寒林裡空見夕陽緩緩斜傾。

漢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無意憑弔有誰知情?

寂寞冷落深山裡落葉紛紛,可憐你不知因何天涯飄零?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唐代:韓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譯文

早晨我把一封諫書上奏給皇帝,晚上就被貶官到路途遙遠的潮洲。

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殘餘的生命。

回頭望長安,看到的只是浮雲隔斷的終南山,家又在哪裡?立馬藍關,積雪擁塞,連馬也踟躕不前。

我知你遠道而來應知道我此去兇多吉少,正好在潮州瘴氣瀰漫的江流邊把我的屍骨收清。

商山早行

唐代:溫庭筠

晨起動徵鐸,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譯文

黎明起床,車馬的鈴鐸已震動;踏上遙遙徵途,遊子悲思故鄉。

雞聲嘹亮,茅草店沐浴著曉月的餘輝;板橋瀰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跡行行。

枯敗的槲葉,落滿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鮮豔地開放在驛站的泥牆邊。

回想昨夜夢見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鴨鵝,正嬉戲在岸邊的湖塘裡。

鹹陽城東樓

唐代:許渾

一上高城萬裡愁,蒹葭楊柳似汀洲。

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譯文

登上高樓萬裡鄉愁油然而生,眼中水草楊柳就像江南汀洲。

溪雲突起紅日落在寺閣之外,山雨未到狂風已吹滿鹹陽樓。

黃昏雜草叢生的園中鳥照飛,深秋枯葉滿枝的樹上蟬啾啾。

來往的過客不要問從前之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東流。

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唐代: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譯文

相見很難,離別更難,何況在這東風無力、百花凋謝的暮春時節。

春蠶結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燒成灰燼時像淚一樣的蠟油才能滴幹。

早晨梳妝照鏡,只擔憂如雲的鬢髮改變顏色,容顏不再。長夜獨自吟詩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蓬萊山離這兒不算太遠,卻無路可通,煩請青鳥一樣的使者,殷勤地為我去探看。

行香子·樹繞村莊

宋代:秦觀

樹繞村莊,水滿陂塘。倚東風,豪興徜徉。小園幾許,收盡春光。有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

遠遠圍牆,隱隱茅堂。颺青旗,流水橋旁。偶然乘興,步過東岡。正鶯兒啼,燕兒舞,蝶兒忙。

譯文

綠樹繞著村莊,春水溢滿池塘,淋浴著東風,帶著豪興我信步而行。小園很小,卻收盡春光。桃花正紅,李花雪白,菜花金黃。

遠遠一帶圍牆,隱約有幾間茅草屋。青色的旗幟在風中飛揚,小橋矗立在溪水旁。偶然乘著遊興,走過東面的山岡。鶯兒鳴啼,燕兒飛舞,蝶兒匆忙,一派大好春光。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宋代: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譯文

人年輕的時候不懂憂愁的滋味,喜歡登高遠望。喜歡登高遠望,為了寫出新詞,沒有愁而硬要說有愁。

現在嘗盡了憂愁的滋味,想說卻說不出。想說卻說不出,卻說道:「好個涼爽的秋天呀!」

推薦閱讀:

中考語文中必須規避的100個錯別字

中考語文考點答題的「八」個步伐

中考考點:初中語文文學之最大全

中考語文古詩文默寫100題精華匯總

中考語文備考:作者作品整理大全

文章|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侵刪。

相關焦點

  • 九上文言文+古詩詞譯文匯總,暑假提前背,新學怎麼考都不扣分
    九上文言文+古詩詞譯文匯總,暑假提前背,新學怎麼考都不扣分!提到語文的學習,那麼肯定離不開一個重要部分——背誦。但對於絕大部分的孩子來說,背誦的內容無論是現代文還是文言文都是非常痛苦的!尤其是文言文就更是了,因為古代的一個字可很有可能代表了很多意義……尤其是隨著近年教改,語文學科不管是從考試範圍,還是考查難度都大有提升!
  • 九上文言文+古詩詞譯文匯總,暑假提前背,開學老師讚不絕口
    尤其是隨著近年教改,語文學科不管是從考試範圍,還是考察難度都大有提升!就以古詩文為例:1、新增加考察篇目,古詩詞由20篇增加到30篇,將增加古詩文的句子在情境中也能用地考察;2、古文考察篇目由10篇增加到15篇,同時加大設題的難度,可能會涉及到課外的試題。
  • 九上文言文+古詩詞譯文匯總,暑假多背背,開學老師刮目相看
    對於文言文這塊知識點的掌握,是個慢工出細活的過程,如果平時不做好積累,想要在考試中不扣分是非常不容易的。正值暑假,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掌握這些知識點,做好預習,今天,老師就特意給新初三的同學們整理了九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和文言文的知識點整理,主要包括譯文、一詞多義、通假字等等,需要的同學快背起來,也可以對照一下,看自己在哪些文言文上還有遺漏,及時查漏補缺!
  • 部編版:九年級下冊語文古詩+文言文知識大全,學習語文好資料!
    古詩詞和文言文一直都是語文學習的重點版塊,尤其是進入初中之後,對古詩詞和文言文的考察也會進入到一個新的層面,與此同時,只有不斷的紮實好了自己的基礎,才能更好更清晰的對相關的古詩詞考點進行理解。就拿古詩詞鑑賞這個考點來講,需要對古詩文全文理解透徹並清晰的認識到自己還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其次就是默寫的時候,一定不能出現字詞上面的基礎錯誤等,最後對文言文的理解,也是如此,紮實的基礎才是學習的王道。
  • 7-9年級上冊文言文譯文及練習題,新學期用得到,建議收藏
    開學後,語文除了必背的古詩詞之外,最讓同學們頭疼的就是文言文了,怎麼去翻譯,這個詞的意思咋又變了......今天給初一初二初三的同學們準備了七上到九上所有文言文的譯文還有練習題,保證是你新學期需要的,快收藏起來~
  • 初中語文基礎知識必背:八年級課內+課外古詩詞、文言文考點匯總
    初中語文基礎知識必背:八年級課內+課外古詩詞、文言文考點匯總 語文是一門需要積累的學科,特別是初中高中的語文,已經不單純的是考背課本就能拿分的。 伴隨著中高考的改革,語文考察的內容越來越靈活,難度也是越來越大,以前語文的課內知識考察佔比超過了50%,但是現在僅僅只有20%,就連最基本的古詩詞默寫的,也不單純的是上下句了。 而且苦澀的課外文言文,陌生的詩詞鑑賞,這些古文的考察分數一漲再漲,讓很多學生頭疼不已,對於老師也是痛苦不堪,如何學好?如何教好?成為了難題。
  • 暑假預習:九年級上冊語文文言文古詩詞知識及譯文匯總(可列印)
    需要【九年級上冊語文文言文古詩詞知識及譯文匯總】的完整資料,可以翻到文尾查看資料獲取方式!在朝廷上做官時,就為百姓擔憂;在江湖上不做官時,就為國君擔憂。這樣來說在朝廷做官也擔憂,在僻遠的江湖也擔憂。既然這樣,那麼他們什麼時候才會感到快樂呢?他們一定會說:「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後才樂」。唉!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寫於慶曆六年九月十五日。
  • 7~9年級上冊課內文言文譯文及練習題,新學期肯定用得到
    開學後,語文除了必背的古詩詞之外,最讓同學們頭疼的就是文言文了,怎麼去翻譯,這個詞的意思咋又變了...... 今天給初一初二初三的同學們準備了七上到九上所有文言文的譯文還有練習題,保證是你新學期需要的,快收藏起來~
  • 九年級上冊語文:古詩及文言文重點梳理,逢考必有,吃透多拿20分
    九年級上冊語文:古詩及文言文重點梳理,逢考必有,吃透多拿20分!古代詩歌是我國傳統的文化瑰寶,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璀璨明珠,它不僅記錄了那個歷史時期的社會風情,而且記載著那個時代人們的生活情緒和心理記憶。
  • 九年級上冊語文:古詩及文言文重點梳理,逢考必有,吃透多拿20分
    在語文學科的學習中,古詩詞部分的知識內容,我們從小學階段一直到高中畢業都有所接觸,當然這部分知識內容隨著年級的增長,考試所呈現的考察方式也有所不同。古詩詞不僅要學會記憶,也要學會去歸納總結,把重要的詩句整理好,然後再加深自己的印象。很多孩子在拿到這部分題目的時候完全不知道該如何解答,不管是默寫還是故事鑑賞,甚至是品讀,都存在很大的問題。
  • 教育部通知:語文教材大變動,古詩詞增加87%!一年級就有文言文
    還有細心的家長會發現,一年級語文教材語文園地裡設有《日積月累》,是要求孩子背誦並檢測默寫情況的。這一欄裡不再是簡單的字詞和成語,而是文言文和《論語》知識。此外,此次的改革還增加了大量的課外閱讀,最明顯的是初中階段,名著閱讀已經是必考內容,並有制定書目,小學教材裡也增加大量課外閱讀要求。
  • 還用小學的思想學習語文,遲早淘汰,古詩詞文言文一定是初中重點
    還用小學的思想學習語文,遲早淘汰,古詩詞文言文一定是初中重點 小學的語文,更多的是字和詞、語句的訓練,古詩詞部分都是以背記為主,很少會考到理解性的知識,文言文更是幾乎沒有,所以老師更多的是照本宣科,學生更是只會埋頭苦讀。
  • 小學語文:1-6年級文言文、古詩詞、日積月累匯總,宅在家多背背
    小學語文:1-6年級文言文、古詩詞、日積月累匯總,宅在家多背背!小學語文最注重的就是積累,只有把基礎掌握好,才能在後續的學習中取得好的成績,萬事開頭難,只有把小學這個頭開好了,後面的學習就會變得越來越簡單。
  • 新初二丨語文課本生字詞、文言文及譯文,新學期逆襲翻盤必備
    今天老師給大家準備了語文課本生字詞、文言文及譯文需要【語文課本生字詞、文言文及譯文】完整版列印版的家長請看獲取方式:1.關注+轉發+收藏本文2.私信發送:美句摘抄:語文課本生字詞、文言文及譯文0828如果還想要其他年級或者學科資料的家長們,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或者私信老師
  • 班主任:七年級部編語文上冊文言文翻譯+注釋,高效學文言文必備
    同學們之所以覺得文言文很難,主要是大家平時不怎麼用,不太熟悉,甚至不理解其中的意思。從目前初中生文言文知識的掌握現狀來看,這是考試中經常丟分點。所以,在同學們在學習的過程之中,要注重古詩詞和文言文知識的掌握。
  • 高中語文必修三文言文精讀材料集錦:原文、譯文及逐字句精解
    「文言精讀」,是一種高效的文言文學習方式,主張和強調在文本語境當中,反覆閱讀來積累文言知識、強化文言語感。 每一份「文言精讀」的材料,主要包括「無注釋原文閱讀」、「原譯文對照閱讀」和「逐字句精解」三個部分。 本輯為高中語文必修三文言文精讀輔助材料,即《寡人之於國也》《勸學》《過秦論》及《師說》四篇文章的無注釋原文,原譯文逐段對照,逐字句精解練習。
  • 三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注釋、譯文、賞析集錦,附55首必背古詩
    三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注釋、譯文、賞析集錦(附55首必背古詩)今天是新學期開學的第二天,早上下起了小雨,但是同學們還是早早地到了教室,開始了新一天的學習。這學期同學們升入三年級,都說三年級是個轉折期,三年級語文更是一道坎,基礎知識不紮實的同學,語文成績將會逐漸下滑,因此,同學們要重視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
  • 高中語文必修五文言文精讀材料集錦:原文、譯文及逐字句精解
    「文言精讀」,是一種高效的文言文學習方式,主張和強調在文本語境當中,反覆閱讀來積累文言知識、強化文言語感。 每一份「文言精讀」的材料,主要包括「無注釋原文閱讀」、「原譯文對照閱讀」和「逐字句精解」三個部分。 本輯為高中語文必修五文言文精讀輔助材料,即《歸去來兮辭(並序)》《滕王閣序》《逍遙遊(節選)》及《陳情表》四篇文章的無注釋原文,原譯文逐段對照,逐字句精解練習。
  • 小學語文:1—6年級必背古詩賞析全集!有注釋和譯文,務必收藏
    小學語文:1—6年級必背古詩賞析全集!有注釋和譯文,務必收藏古詩詞是小學語文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跟文言文類似都是考試當中必考的知識點,因此學好這部分內容是非常重要的,不僅能讓孩子們養成良好的記憶閱讀習慣,同時也能培養孩子對文學作品的學習興趣,領悟作者的思想情感。
  • 語文班主任力薦:八年級上冊文言文知識大全,幫助學生考試不扣分
    語文班主任力薦:八年級上冊文言文知識大全,幫助學生考試不扣分進入了初中,同學們會發現初中學習的內容比小學更深了一個層次,不管是學習的範圍還是學習的廣度都於小學有了很大的區別。這就要求同學們及時調整學習策略,主動積極去學習和吸收,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提高綜合能力。就拿語初二語文來說,學生要把握好基礎知識,掌握好課文內的生字詞語,並能熟練地解釋和應用;要學會將課本中的字詞進行歸類,比如文言文中的實詞和虛詞、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字等知識點;課本上要求背誦的片段、文言文、古詩詞一定要背熟並熟練默寫,不能有錯別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