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的涼風吹動了輕柔的紗簾,蟲兒的鳴叫聲時近時遠。一天的倦意此時最濃,我聽見父母房裡關燈的聲音,床上是早已酣睡的兒子,他砸砸嘴,嘴角勾起一抹笑,大概是夢到了什麼美食吧。
我也是困極了,需要好好躺下跟孩子進入夢鄉。忽的,門鈴響起。
"叮咚、叮咚、叮咚……"門鈴聲十分急促,我正要翻身下床去開門,就聽到爸媽房門打開,媽媽在問是誰。
"劉姐,是我。"門外響起了一個熟悉的男人聲音。
媽媽穿著睡衣不方便立即開門,隔著門問說話的人,"秋哥什麼事?"
"老邱人不好了,麻煩徐哥送我們去醫院。"
是樓上的李叔叔一家,聽話裡的意思是邱阿姨身體不舒服,從他言語中聽得出十分著急。
媽媽只說了句稍等,立即叫醒了已經熟睡的爸爸。
"搞快點,邱姐不好了,你送他們去醫院。"
聽到媽媽的話,爸爸頓時清醒了,用了不到一分鐘時間就穿好了衣服拿著鑰匙去開門。
我問媽媽什麼事情,媽媽很是著急,"你帶著孩子睡,邱阿姨身體不舒服,你爸爸送他們去醫院。"
媽媽邊說話邊走去了客廳,我聽到了邱阿姨嘔吐的聲音,隨即就是我媽媽的說話聲:"沒事,沒事,你們趕緊走,這裡我來打掃。"接著我就聽到了急促地下樓聲和媽媽拿著拖把打掃的聲音。
不多時,媽媽就打電話詢問邱阿姨的情況,並囑咐爸爸在那裡等著,隨時幫忙……
深夜一點多,爸爸回來了,說是邱阿姨頸椎引起的高血壓,現在已經控制了,回去休息了。
媽媽這才鬆了口氣,爸爸喝了口水就和媽媽休息了。可躺在床上的我卻怎麼也睡不著了。
"遠親不如近鄰。"這句話在我腦海裡冒了出來,今晚情況危急,邱阿姨並沒有去求助自己的兒子,反而是讓作為鄰居的我們幫忙,這是件小事,卻又不是小事,通過這,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輝,看到了父母金子般的善心,也看到了身為父母疼愛兒女的無私大愛。
爸媽所在的小區是什邡市利民路社區的川磷家園,這個小區名字普通,是個很老的小區了,但這個老小區在當地受人們推崇。
德陽市什邡市是"以孝治家"全國示範基地,而利民路社區更是典範,這裡的人們,不論是老少,都始終秉持:"天下以國為本,國家以家為本,家以人為本,人以德為本,德以孝為本,孝立則德立,德立則人立,人立則國立"的信念。
這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飽含著我們的根本基因,我的父母只是普通的退休工人,他們沒有深讀過聖人經典,但聖人的思想精髓卻滲入了他們的骨髓。
父親常說:"我們小區以孝治家,不僅是要你們這些孩兒們懂得孝順,我們鄰裡間更是要守望相處,我們管理好小家,小區這個大家就好了,全國每個小區家園都好了,咱們中國就更好了!"
他的話語,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縐的煽情,但卻字字敲擊在我的心間,這是人生的智慧,是作為中華民族一員擔負精神傳承使命感。沒有推辭,只有擔當,沒有作秀,只有行動。
那件事的第二天我問父母,為什麼邱阿姨當時不讓他兒子送他去醫院?媽媽和煦的目光變得深沉。
"他兒子第二天要下鄉扶貧,這可是大事,她不想因為自己的病耽誤了孩子的工作!"
有慈母的愛才澆灌出孝順的兒女,他的兒子是共產黨員,邱阿姨也是黨員,作為母親的她,在那麼艱難的時候是非常想要兒子的陪伴吧,但舍小家顧大家是黨員的天性,她是順應內心,寧願求助鄰居也不想讓孩子因為她而耽誤了扶貧工作。
父母所在的小區還有很多溫暖而又蕩滌心靈的故事,每當春節來臨之際,小區的人們就忙碌了起來,他們準備團年飯,這頓飯不是自己家裡吃,而是小區所有人一起於歡聲笑語中迎接新的一年。
家園的人們,善良、美好!樸實中透著大智慧,"以孝治家"這四個字,深刻在家園的每個人心中。球場壩上的小孩子們又開始恣意嬉戲,四周的老人們笑看著,不時提醒孩子們要小心,我的兒子從樓上下來,一路走來,嘴裡不曾停歇:"曾爺爺好……王奶奶好……張阿姨好……"
青衣江路小學 徐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