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中華上下五千年的輝煌歷史,必定大部分人提起春秋戰國群雄並起百家爭鳴,大秦統一六國完成中國統一,大漢北擊匈奴開通西域,隋唐開創貞觀開元盛世,北宋的富庶,大明的硬氣,甚至有些人連這些朝代皇帝排序都能倒背如流。
為何中國歷史同樣是一個大一統朝代很少讓人提起,不受人待見?甚至連導演都不拍這個朝代?
這個朝代就是晉,說起朝代自然要說一下,怎麼建立的,以及由誰建立的,怎麼亡的,由誰亡的。
歷史上,都知道晉朝是司馬家篡了曹魏政權建立的,篡權也為後世不恥。
一、西晉奠基人
司馬懿,生於公元179年,死於公元251年。三國時期曹魏政權權臣,西晉王朝奠基人。
司馬懿自幼聰慧,博學,對儒學尤為痴迷,所以名聲在外。漢獻帝建安十三年,司馬懿被曹操任為文學掾,自此開始在曹魏政權的仕途之路。
後因司馬懿支持曹操稱帝,逐漸取得曹操信任。
公元220年65歲的曹操去世,時年41歲的司馬懿也因在諸位之爭中幫助曹丕繼位,而深的曹丕信任。
公元226年39歲的曹丕駕崩,時年47歲的司馬懿與曹操的養子曹真同時被臨終的曹丕委任為魏明帝曹叡的輔政大臣。
公元239年35歲的曹叡駕崩,時年60歲的司馬懿再一次與曹真的兒子曹爽被任命為年僅7歲的幼帝曹芳的輔政大臣。
曹芳繼位後,司馬懿受到曹爽排擠,升官為無實權的太傅。正始時年(公元249年),曹芳去洛陽高平陵(曹叡陵寢)祭靈,曹爽一同陪往。此時司馬懿起兵政變控制京都洛陽,自此曹魏政權軍事大權落入司馬家手中,史稱高平陵事變。
公元251年,司馬懿病逝,享年七十三歲。
二、司馬家篡政
司馬懿死後,權位由司馬師繼承,司馬師死後又由其弟司馬昭繼承。
司馬懿之子司馬昭,生於公元211年,死於公元265年。早年隨司馬昭抗擊蜀漢,多有戰功。嘉平元年(公元249年)司馬懿殺曹爽,專權國政。
嘉平六年(公元254年)司馬師廢曹芳,立曹髦為帝,貶曹芳為齊王。
甘露五年(公元260年)司馬昭殺曹髦,立曹奐為帝。
鹹熙二年(公元265年)病逝。
司馬昭時期,就已經覬覦帝位,但因為殺了曹髦,引得大臣對此不滿,礙於倫理綱常,只得稱帝計劃延期。所有落得個歇後語,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馬昭死後,其子司馬炎數月後稱帝(公元265年),史稱西晉。
鹹寧五年(公元279年)滅掉東吳,結束三國割據局面,實現中國歷史上的再次統一。
三、西晉的政績
說到這,就把晉朝怎麼建立的就說完了。
司馬家篡了曹魏的政權,說起來,確實令人不恥,建立的晉朝雖然再次完成中國統一,建立了大一統王朝卻也讓後世不喜。為什麼同樣是篡了劉漢政權的曹魏,以及柴氏政權的趙匡胤建立的北宋卻讓後世沒有這樣感覺?
這事嘛,就得往司馬炎本人開始及後代說說。
司馬炎,稱帝後,在位25年,史稱晉武帝。
自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後,在全國推行郡縣制。兩漢又沿用秦制四百餘年,至西晉建立前,郡縣制早已深入人心。
然而,司馬炎卻大開歷史倒車,推行分封制,大封司馬家同姓子弟為諸侯。
鹹寧三年(公元277年),將扶風王司馬亮改封為汝南王,東莞王司馬伷改封為琅邪王,汝陰王司馬駿改封為扶風王,琅邪王司馬倫改封為趙王,渤海王司馬輔改封為太原王,太原王司馬顒改封為河間王,北海王司馬陵改封為任城王,陳王司馬斌改封為西河王,汝南王司馬柬改封為南陽王,濟南王司馬耽改封為中山王,河間王司馬威改封為章武王 ;立皇子司馬瑋為始平王,司馬允為濮陽王,司馬該為新都王,司馬遐為清河王,鉅平侯羊祜為南城侯 。
司馬炎在政治制度上沿用秦漢以前的分封制,嚴重削弱了中央集權的鞏固,大開歷史倒車。晚年又生活腐化,驕奢淫逸,作為國家的實際統治者竟然身體力行,公開帶頭賣官鬻爵。史書記載,司馬炎時期,宮中姬妾近萬人,上行下效,各級官吏不理政事,鬥富成風,奢侈之風盛行,這些都是西晉極速滅亡的原因。
公元290年司馬炎駕崩,公元291年各個諸侯王為爭奪中央權力,就發生了「八王之亂」。這場內亂戰爭持續了十六年之久,導致民不聊生,邊疆鬆懈,也為後來的五胡亂華埋下了禍根。
四、傻子皇帝
司馬炎死後,傳位於司馬衷,這就是後世稱之的白痴皇帝晉惠帝,有名的「百姓無粟米充飢,何不食肉糜?」就出自此人。
要說司馬炎為何要傳位給一個傻子皇帝?
司馬衷是司馬炎與皇后楊豔所生第二子,司馬炎極其喜愛司馬衷的兒子司馬遹,便決定傳位於司馬遹,為了順利能將皇位傳位於孫子,就必須先將皇位傳位於兒子司馬衷。(歷史上另一個這樣想的可能就是康熙了吧,傳言說,康熙很喜歡乾隆,將皇位傳位於雍正。只是結果沒乾隆好。)加之楊皇后對司馬炎說:立長不立賢。皇位最終傳位給司馬衷。
司馬遹是司馬衷與才人謝玖所生長子,自幼聰慧,與其高祖父司馬懿很像。長大後,不修德行,性格殘暴。皇后賈南風恐後位不保,又因司馬遹非自己所生。便與賈謐設計謀害,誣陷司馬遹謀反,將司馬遹囚禁於金墉城,後遷許昌宮,派黃門孫慮殺害於許昌宮,時年23歲。
最後因司馬遹提前被害,皇位也並沒有傳位給司馬遹。
五、西晉的終結
公元306年晉惠帝司馬衷駕崩,因太子司馬遹被害,無其他子嗣。
公元307年晉武帝第二十五子,司馬熾繼位,史稱晉懷帝。公元312年,曾歸降漢王朝的匈奴首領冒頓單于後代劉淵之子劉聰攻入洛陽,晉懷帝被俘,次年被殺,時年30歲。在位六年。
公元312年,晉懷帝被俘後,在琅琊王司馬睿,南陽王司馬保輔政下司馬鄴於長安繼位,史稱晉愍帝。公元316年,長安被圍,晉愍帝出城受降,西晉自此滅亡,自公元265年司馬炎稱帝,到公元316年滅亡,歷時51年。
所以看來從西晉歷史來看,大開歷史倒車,廢郡縣,沿用分封制。三代四帝毫無作為,而且還有個傻子皇帝,這就是為什麼電視劇導演都不拍的一個王朝。
六,為何,曹操,趙匡胤與司馬懿評價不同?
雖然曹魏政權篡了劉漢政權,但東漢末年,國家已經分崩離析,四處犯上作亂,起義不斷。縱觀曹魏,曹操並非第一個起來作亂之人,起兵之時,天下已經大亂,通過努力逐漸讓北方穩定統一,算得上再造之功。
趙匡胤在陳橋驛發動兵變篡了柴氏政權,起家是柴氏家底,逐步完成國家統一,結束了唐末五代十國的局面。在此之後,北宋成為封建社會最富庶的朝代。都有所建樹,有所政績。
西晉在篡權後,卻沒有發展的更好,最終釀成「五胡亂華」的局面,所謂後世不恥。
同時,西晉是一個51年短命王朝,秦立國十五年,隋立國37年,同樣都是短命王朝。但秦統一六國,始皇帝更有不世之功,為後人所稱道。隋為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礎。
西晉終其一朝,實在是沒什麼可拍的,更像是中華歷史上的一段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