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Wind資訊
2020年最後一個最「震蕩」的交易日「四巫日」如期到來,四巫日(Quadruple witching day)是指美國市場於季月(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第三個星期五,股指期貨、股指期權、股票期權以及單一股票期貨,都在當天同一時間到期交割。這四種資產類別同時交割會帶來劇烈的市場波動,多頭空頭相互博弈。
// 美股震蕩大 //
今年也不例外,名義價值2.5萬億美元標普500相關期權在12月18日到期,美股震蕩較大。
Wind行情顯示,道瓊工業指數最終以小幅下跌0.41%收盤,不過盤中曾一度下跌接近1%,這也是今年道指4次四巫日以全部下跌收工。其中3月大幅下挫4.55%,6月和9月份四巫日跌幅稍小,均在0.8%以上,12月份最小。
而納斯達克指數和道指並不一樣,今年表現較強。12月18日僅小幅下探0.07%,但盤中也是跌宕起伏。而今年6月份的四巫日當天甚至小幅上漲0.03%,今年實現三跌一漲。
另外標普500指數今年四次四巫日當天也是全部下跌,18日下探0.35%,而前三次跌幅分別是3月4.34%,6月0.56%和9月份1.12%,整體跌幅都不小。
而個股特斯拉一枝獨秀,再次創新高,大漲5.96%,報695美元。
//美元指數觸底反彈 //
在美股全面下跌中,美元指數於12月17日創出兩年多新低89.73後,18日有所反彈,而且盤中一度反彈到90上方,最終以上漲0.17%報收,反彈強勁。
//大宗商品受追捧 //
18日,國內商品期貨午盤大面積飄紅,動力煤漲停,鐵礦石創上市新高。而在A股市場,資源板塊同樣漲勢喜人。
因供應偏緊,動力煤期貨主力合約早盤漲停,站上700元/噸的關口。
華泰期貨認為,多地開始限電,動煤緊缺局勢短期難改。近期降溫使得供暖企業對用煤需求進一步擴大,電廠為保發電任務,各大電廠機組全開發電,電廠日耗逐步高升,庫存下降過快。下遊非電煤企業採購積極性不減,動力煤需求十分良好。但供給方面依然難以跟上,主產地受煤管票、安檢以及部分礦產能任務完成等限制,供應增加就十分困難,而港口可交割貨源緊缺,因此動力煤供給形式依然不容樂觀。雖然相關部門表示會通過增加供給來調節,但需要一定時間。
天風證券分析師彭鑫發布研報稱,目前煤價攀升至高位的支撐點有四:產地監管持續嚴格,煤礦產量釋放有限;秦皇島庫存持續低於歷史同期水平;進口煤政策5月後持續收緊,煤炭供給出現結構性短缺;「冷冬」降臨用電量激增疊加水力發電季節性衰弱在需求端給予強力支撐。
認為供給方面,在煤礦事故頻發的情況下,安全環保檢查將持續嚴格,煤炭產量難以出現大幅度提升。庫存方面,自9月份以來,秦皇島庫存穩定在500萬噸左右,處於歷史低位水平。根據歷史走勢看,秦皇島庫存將在3月後逐步出現上升趨勢。進口方面,由於每年年初都會有大量進口煤因配額原因開始集中通關,這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國內供給短缺局面。需求方面,煤炭消費將在一季度末才會逐步進入消費淡季,需求支撐仍將延續。綜上,我們認為短期內煤炭價格中樞有望穩定高位,煤炭價格或在春節前後緩慢回落,2021年全年動力煤價將呈現前高后低的趨勢,價格中樞有望維持高位。
同樣大幅上漲的還有鐵礦石,連續多日站上1000元/噸。
中信證券分析師唐川林、胥洞菡、張柯發布研報稱,鐵礦目前的價格高位仍有政策壓制的風險,不過基本面的好轉並沒有結束,有望近期迎來頂部震蕩期。12月下旬和1月初是風險集中觀察期。
從基本面來看,鐵礦目前的幾大利好仍未完全兌現:
1、國內需求仍然旺盛,今年隨著終端工地趕工和製造業整體復甦帶來的利好,鋼廠訂單飽和,開工率持續維持在較高位置。對於鐵礦的剛需旺盛。
2、國內鐵礦石補庫需求仍未滿足。根據我們調研,鋼廠當前鐵礦石需求目前為15-20天左右,按照以往慣例,鋼廠需要在春節前後把庫存增加到25天左右,也就意味著在12月和1月份是鋼廠主要的補庫原料的周期。
3、海外需求的恢復,歐美疫情近期出現好轉,無論是海外終端還是鋼廠開工率均出現回升,對本來供應國內的鐵礦形成分流。東南亞地區需求訂單的好轉時海外鋼材市場的晴雨表。同時,海外主要以電路煉鋼為主,主要以高品礦煉鋼。
4、結構性問題突出,高品礦目前整體溢價率仍然高,海外大量消耗高品礦勢必會導致鋼廠因為成本因素選擇中低品,但是中低品礦需要消耗更多的焦煤焦炭,雙焦價格也處在極高位置。造成鋼廠進退兩難,高品礦的用量和價格難以降下去。
// 股票市場積極響應 //
資源價格的上漲,帶動A股順周期板塊同步起舞。18日煤炭板塊漲幅達5.67%位居首位,板塊中有多隻個股漲停。
本輪順周期持續性如何?取決於經濟恢復強度與持續性
國都證券發布研報認為,自7月中指數階段見頂後震蕩以來,科技成長與醫藥、必需生活品為代表的消費股,在估值溢價率提升至高分位數後,進入輪番調整期,而汽車、家電、上遊資源品、大金融等順周期板塊行業先後陸續啟動。
追根溯源其驅動力來看,主要取決於中期全球新冠疫苗接種進度及疫情防控效果、全球經濟恢復強度及其持續性。從長周期來看,以2008年金融危機為分界點,全球經濟由1996-2007共同繁榮期,轉入2008至今的趨勢衰退期,前後兩輪正好均為12年。展望未來,全球經濟除了低基數下的21年顯著恢復外,能否擺脫趨勢下行,保持平穩上行態勢?
綜合來看,一當前全球勞動人口佔比下降、貧富分化擴大、新一輪革新技術尚待暴發等要素驅動力疲弱;二主要發達經濟體宏觀槓桿率已高企、財政貨幣政策空間逼仄等制約因素;三全球多邊主義關係有待修復,經貿、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條件仍待恢復,利於全球共同繁榮的政治地緣與經貿合作環境尚待緩和。以上驅動力、制約因素及合作環境改觀前,預計中期全球經濟仍難以擺脫壓力轉入穩定上行周期。
基於以上判斷,預計本輪順周期板塊行情的力度與持續性或有限,結合本輪全球經濟修復周期大概率見頂於21Q2,預計板塊行情或提前至21Q1階段觸頂。